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吳兆基梅花三弄

吳兆基梅花三弄

發布時間: 2021-02-20 18:21:38

A. 梅花三弄 古琴普

吳兆基的版本多好,溥雪齋的也不錯,幹嘛非在無名之樹上吊著。而且有名之師譜子也好找,張子謙,查阜西也都很普遍,想開點嘛。個人推薦吳老版,譜子一搜遍有,收錄於吳門琴韻。

B. 「老八張」是什麼﹖

老八張,是由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發行,匯集了諸多琴家的經典作品。

老八張 - 曲目
卷一
1、碣石調幽蘭《古逸叢書》管平湖10'30
2、離騷《神奇秘譜》管平湖10'10
3、廣陵散《神奇秘譜》管平湖22'15
卷二
1、陽春《松弦館琴譜》吳景略6'58
2、墨子悲絲《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吳景略8'46
2、瀟湘水雲《五知齋琴譜》吳景略8'10
3、梧葉舞秋風《琴學入門》吳景略3'26
4、憶故人《今虞琴刊》吳景略6'56
5、秋塞吟《五知齋琴譜》吳景略6'54
6、漁樵問答《琴學入門》吳景略6'57
卷三
1、洞庭秋思《琴書大全》查阜西3'20
2、長門怨《梅庵琴譜》查阜西5'44
3、漁歌《自遠堂琴譜》查阜西16'08
4、梅花三弄《蕉庵琴譜》張子謙8'02
5、龍翔操《蕉庵琴譜》張子謙4'56
6、樵歌《蕉庵琴譜》劉少椿9'14
7、聽泉引《大還閣琴譜》詹澄秋1'30
卷四
1、流水《天聞閣琴譜》管平湖7'30
2、欸乃《天聞閣琴譜》管平湖12'30
3、胡笳十八拍《五知齋琴譜》管平湖19'48
卷五
1、高山《琴學入門》姚炳炎7'56
2、華胥引《神奇秘譜》姚炳炎2'07
3、酒狂《神奇秘譜》姚炳炎2'16
4、大胡笳《神奇秘譜》姚炳炎12'50
5、楚歌《神奇秘譜》姚炳炎4'08
6、良宵引《五知齋琴譜》溥雪齋2'10
7、鷗鷺忘機《自遠堂琴譜》溥雪齋4'06
8、梅花三弄《琴簫合譜》溥雪齋7'32
9、普庵咒《抄本琴譜》溥雪齋7'14
卷六
1、韋編三絕《抄本琴譜》樂瑛2'50
2、滄海龍吟《琴譜諧聲》樂瑛5'26
3、岳陽三醉《琴學入門》樂瑛8'52
4、列子御風《抄本琴譜》樂瑛6'50
5、鹿鳴《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46
6、伐檀《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24
7、歸去來辭《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4'10
8、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7'25
9、靜觀吟《抄本琴譜》夏一峰3'14
10、秋江夜泊《梅庵琴譜》程午加3'08
卷七
1、搔首問天《五知齋琴譜》吳兆基9'40
2、漁歌《五知齋琴譜》吳兆基14'24
3、石上流泉《玉鶴軒琴譜》吳兆基4'10
4、憶故人《今虞琴刊》吳兆基7'52
5、流水《天聞閣琴譜》顧梅羹7'15
6、搗衣《梅庵琴譜》徐立蓀5'24
卷八
1、烏夜啼《琴說》楊新倫6'42
2、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沈草農4'26
3、搗衣《梅庵琴譜》龍琴舫6'36
4、高山流水《天聞閣琴譜》侯作吾7'56
5、佩蘭《春草堂琴譜》喻紹澤8'04
6、漁樵問答《琴學叢書琴譜》關仲航7'45
7、醉漁唱晚《李子昭傳譜》衛仲樂3'35
8、流水《琴學入門》衛仲樂5'42
老八張中的一些遺誤:
第三張中第六首「樵歌」應為劉少椿演奏,而不是劉景韶。
第七張中第三首「石上流泉」應為吳兆基演奏,而不是詹澄秋。
另有人補充:
第五張中的第八首 「梅花三弄」 為吳景略演奏,不是溥雪齋 。
管平湖 "流水"少了開頭的一個音,龍音後來出的管平湖曲集補上了這個音。

C. 老八張的曲目

卷一
1、碣石調幽蘭《古逸叢書》管平湖10'30
2、離騷《神奇秘譜》管平湖10'10
3、廣陵散《神奇秘譜》管平湖22'15
卷二
1、陽春《松弦館琴譜》吳景略6'58
2、墨子悲絲《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吳景略8'46
3、瀟湘水雲《五知齋琴譜》吳景略8'10
4、梧葉舞秋風《琴學入門》吳景略3'26
5、憶故人《今虞琴刊》吳景略6'56
6、秋塞吟《五知齋琴譜》吳景略6'54
7、漁樵問答《琴學入門》吳景略6'57
卷三
1、洞庭秋思《琴書大全》查阜西3'20
2、長門怨《梅庵琴譜》查阜西5'44
3、漁歌《自遠堂琴譜》查阜西16'08
4、梅花三弄《蕉庵琴譜》張子謙8'02
5、龍翔操《蕉庵琴譜》張子謙4'56
6、樵歌《蕉庵琴譜》劉少椿9'14
7、聽泉引《大還閣琴譜》詹澄秋1'30
卷四
1、流水《天聞閣琴譜》管平湖7'30
2、欸乃《天聞閣琴譜》管平湖12'30
3、胡笳十八拍《五知齋琴譜》管平湖19'48
卷五
1、高山《琴學入門》姚炳炎7'56
2、華胥引《神奇秘譜》姚炳炎2'07
3、酒狂《神奇秘譜》姚炳炎2'16
4、大胡笳《神奇秘譜》姚炳炎12'50
5、楚歌《神奇秘譜》姚炳炎4'08
6、良宵引《五知齋琴譜》溥雪齋2'10
7、鷗鷺忘機《自遠堂琴譜》溥雪齋4'06
8、梅花三弄《琴簫合譜》溥雪齋7'32
9、普庵咒《抄本琴譜》溥雪齋7'14
卷六
1、韋編三絕《抄本琴譜》樂瑛2'50
2、滄海龍吟《琴譜諧聲》樂瑛5'26
3、岳陽三醉《琴學入門》樂瑛8'52
4、列子御風《抄本琴譜》樂瑛6'50
5、鹿鳴《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46
6、伐檀《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24
7、歸去來辭《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4'10
8、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7'25
9、靜觀吟《抄本琴譜》夏一峰3'14
10、秋江夜泊《梅庵琴譜》程午加3'08
卷七
1、搔首問天《五知齋琴譜》吳兆基9'40
2、漁歌《五知齋琴譜》吳兆基14'24
3、石上流泉《玉鶴軒琴譜》吳兆基4'10
4、憶故人《今虞琴刊》吳兆基7'52
5、流水《百瓶齋琴譜》顧梅羹7'15
6、搗衣《梅庵琴譜》徐立蓀5'24
卷八
1、烏夜啼《琴說》楊新倫6'42
2、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沈草農4'26
3、搗衣《梅庵琴譜》龍琴舫6'36
4、高山流水《天聞閣琴譜》侯作吾7'56
5、佩蘭《春草堂琴譜》喻紹澤8'04
6、漁樵問答《琴學叢書琴譜》關仲航7'45
7、醉漁唱晚《李子昭傳譜》衛仲樂3'35
8、流水《琴學入門》衛仲樂5'42
老八張中的一些遺誤:
第三張中第六首「樵歌」應為劉少椿演奏,而不是劉景韶。
第七張中第三首「石上流泉」應為吳兆基演奏,而不是詹澄秋。
另有人補充:
第五張中的第八首 「梅花三弄」 為吳景略演奏,不是溥雪齋 。
管平湖 流水少了開頭的一個音,龍音後來出的管平湖曲集補上了這個音。
第三張中的第一首「洞庭秋思」少了開頭的一個音。

D. 漁歌的古琴曲

古琴曲,又名《山水綠》、《欸乃歌》。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故亦認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為藍本發展而成。
據《楊掄太古遺音》解題,此曲表達「緣綠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據《自遠堂琴譜》所奏《漁歌》為十八段加一尾聲。曲調恬淡,琴韻悠長,意境深遠。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調為原型,通過移位及不同音區節奏變化、調式轉換與展衍等手法貫穿全曲。起而低回,轉而高揚,使人聯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採用泛音彈奏,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暫地出現了C徵調,為樂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後終止在這一新調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以下摘自《琴道瑣言》作者:老桐
曾讀《今虞琴刊》,知民國時彭祉卿先生善彈「漁歌」,出神入化,南北聞名,時人稱為「彭漁歌」。可惜當時未有錄音技術,後世不能得聞。當世琴家善彈「漁歌」者以蘇州吳兆基先生最為著名,然緣慳一面,吳先生已於三年前仙去。數月前,有緣得聆吳兆基先生胞弟吳兆奇先生之「漁歌」,一曲終罷,嘆為希有,不意世間仍有此沖和恬淡之古音。吳兆奇先生閑居金陵,雅好孔孟,並及佛學,善養生,修習靜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吳老操縵純為修身養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變更,操琴也時斷時續。近些年來,常操「漁歌」、「陽春」兩曲,近又彈「普庵咒」。據吳老雲,此曲當年在抗戰前彈過,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溫。謂「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靜。吳老之琴韻,沖和恬淡,慢而有味,聽之令人習心態安和,有靜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實非泛泛。今得允從學,敬拜為師,執弟子禮,幸何如之!
從吳老學彈「漁歌」,不惟學指法,記曲調,更學其琴容、味其琴旨。吳老撫琴時,身姿凝然,神定氣閑,從容不迫,琴容極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嫻、手靜。初時覺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於琴面,極不靈活,迥異一般彈琴者雙手活潑翩翩,乃至跳躍起伏。久之,漸覺有味,古時琴書中所說「指法貴簡靜」,大概就是指此了。學彈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飽滿之韻端出乎簡靜近拙之指法。吳老後來回憶幼時家居姑蘇盤門城牆根下,宅名「琴園」,極為幽靜,其時吳浸陽先生與其父吳蘭蓀先生常相往來。吳浸陽先生清夜撫琴,「漁歌」一曲已臻化境,給幼時的吳老留下了極深印象,時過半個世紀,當年之曲調尤盤桓於腦際。吳浸陽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雙手如膠粘於琴面,指不離弦。今時琴人操縵,頗多手勢翩翩、落指繁復、甚或躍動者,應於重濁繁促之音,應非偶然。琴為大雅之樂,貴中正平和,忌繁手淫聲。沖和之音,雖一兩聲,也足以養心;濁音異調,或資動聽,只是娛耳,實有違琴道琴旨。身外喧囂熱惱之現代社會,繁促之音、怪異之調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異如種種現代派之新聲。古樂雖箏聲琶音也不多聞,況沖虛淡逸之大雅母音。較之前代,在今日社會,中和雅正、最能怡情養性之琴樂就更為希有、彌足珍貴了。近些年來,琴界頗有致力於普及、改進古琴音樂而忽視其特質者。本來,普及琴樂實為大好之事,吾儕當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響,則實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嘆惜的事了。
《漁歌》題解
《西麓堂琴統》:奇握溫氏受歷,毛敏仲恥事異姓,播弄動雲水,樂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擬樵歌之意,但其音調不無古今之殊耳。
《太音補遺》:一葉扁舟,往來湖海;托萍梗,侶鷗鷺,朝東暮西,雖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漁,對酒而歌,其樂何台?此曲志於煙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傳》: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脫塵寓江海河漢之游,物外煙霞之思,頤養至靜,樂守天和也。
《揚掄太古遺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獨步文林,世稱韓柳。於時憲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陽之貶,公蓋傷之。遂希跡嚴陵,緣緣綺以寫漁情,撫焦桐而舒雅況,直欲垂綸江漢,剖活魚,沽美酒,醉卧蘆花,視名利若敝屣爾。是曲音調雅暢清逸,獨出塵表,聽者當自得之。
《琴苑心傳全編》:期曲柳子厚作。時憲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陽之貶,公蓋傷之。遂希跡嚴陵,因漁情以寫意焉。是曲音調雅暢清逸,獨出塵表,達者自得之。
《五知齋琴譜》:漁歌者,河東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謫楚南,遂欲厭棄塵俗,放浪山水間。其作為漁歌,幽情冷韻,逍遙物外,真有賣魚沽酒,醉卧蘆花之意。故其曲蕭疏清越,可以開拓心胸,攄和懷抱者也。
《張鞠田琴譜》:河東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謫楚南,遂欲厭棄塵俗,放浪山水間。其作為漁歌,幽情冷韻,逍遙物外,真有賣魚沽酒,卧蘆花之意。故其曲蕭疏清越,可以開拓心胸,攄和懷抱者也。
《蕉庵琴譜》:……子厚既謫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餘同五知齋琴譜)。
《開聞閣琴譜》:唐柳子厚,河東人,謫居楚南。遂厭棄塵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譜皆用正調,惟琴苑獨緊五弦一徽,似覺超出乎眾。惜作者失傳,亦妙品也。(琴苑譜)
《希韶閣琴譜》:與五知齋琴譜同。
《雙琴書屋琴譜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漁翁夜半西崖」一章。詞載五知齋、自遠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詳,當系妙手增訂,故能音節綿綿。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錄,此譜,其聲真覺煙波浩淼,在人襟補間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為矛盾。……實慶鳳成歐陽儀注。
《枯木禪琴譜》:唐柳子厚所作。音節灑脫,曲意悠然,有鼓柵高吟自樂其志之意。
《漁歌》後記
《五知齋琴譜》:五音奧旨,難言而難明者也,如關睢有哀而不淫樂而不傷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間,樂天安命之意。搔首問天,悠悠不平;塞上鴻有聲嚦嚦,語哀哀,西風砭骨之景;樵歌發木丁丁,振衣之態;醉漁唱晚有飲中醉仙,天空地闊之意。惟有漁歌自一段至十八段聲聲逸揚,飄飄欲仙,然琴中止漁歌羽化驗室二曲,舒心暢意,漁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夢寐仙傳,妙句入內,作者細心體察之。
《二香琴譜》:琴中之舒溫曠大者,其惟漁歌乎!雖一氣疾彈之處,而無迫促之態。
《悟雪山房琴譜》:漁歌原譜,各本皆大同小異,春草堂譏其誤用變律,蓋長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驟,否則由緩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譜,音律甚善,但每將古譜吟猱停頓刪去,實避難求易耳。至五知齋吟猱細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簡,不致草率,方為盡美盡善也。悟雪山人識。
《琴學尊聞》:唐柳子厚謫居楚南,而作漁歌。蕭疏清越,可稱神品。舊譜有十八段者,末數段繁冗,此獨雅潔。
《琴學初津》:是侶采於自遠譜中,全體統收黃鍾商音,惟泛音與末段,作四弦主宮之音,然祗在五弦九徽,及二五七弦之徽外,今是譜移上一律,則音純矣。惟其調尚疑,而未有便妄訣,視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師,適合太簇方調,全體之猱,實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準應位,曲中略舉大綱而類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調太簇全圖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體例也。舊稱北漁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調之二變,而不知化黃鍾正調,為四弦方宮之太簇調,故混名其為北漁歌也。按正調之二變,即太簇調之羽角,用其二變,必避宮徵,方能成調。春草堂刪作十四段仍定黃鍾商音,未知其所屬何譜也。閻晴峰先生所論雲,漁歌音節古茂,濃淡合度,當作一則好古文讀,毋徒求其聲音之末。按是語,亦權疑之辭,未有若大名操,而論聲律者,而志在漁樵者,以此移情,更復不淺,所以審音辨調之餘,尚須察其體用,而後取捨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為河東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謫楚南,遂欲棄塵俗而作是曲,當以四弦主調,凡楚聲曲操者,太簇主調居多,則合其體例,如欲學斯操者,須依四弦太簇圖內,核正音位,另抄而後彈之,則無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譜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純,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謂也。蓋琴為六藝之一,曲有義理所關,古人精神寄託,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體嚴正,而後人得此,可以見性明心,猶為文墨相同,不可隨筆亂塗,否則為能明其神妙哉。
《漁歌》小標題
《淅音釋字琴譜》:一、瀟湘水雲;二、秋江如練;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煙波;五、天闊明朗;六、漁歌互答;七、嗈嗈鳴雁;八、夜傍西岩;九、漁人唱晚;十、醉卧蘆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葉落;十三、曉汲湘江;十四、漁舟盪漿;十五、寒江撒網;十六、日出煙消;十七、欸乃一聲;十八、山高水長。
《風宣玄品》:與前譜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練」。
《琴譜正傳》:一、遁跡滄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風傳;四、扣舷谷應;五、響遏岩雲;六、聲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煙波自如;十、漚盟壽世。
《西麓堂琴統》:一、遁跡滄浪;二、放情煙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纓回漵;五、緩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響遏岩雲;八、聲分淞浦;九、聲楫煙江;十、扣舷雲渚;十一、施罛橫渡;十二、撒網絕流;十三、得魚沽酒;十四、燃竹烹鮮;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閑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軒冕無心。
《太音補遺》:同琴譜正傳。
《重修真傳》:一、瀟湘水雲;二、秋江如練;三、洞庭煙雲;四、楚水湘波;五、天闊月明;六、漁歌互答;七、嗈嗈鳴雁;八、夜傍西岩;九、漁人唱晚;十、醉卧蘆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葉落;十三、曉及湘江;十四、漁舟盪漿;十五、寒江撒網;十六、日出煙消;十七、欸乃一聲;十八、山高水長。
4、梅花三弄《蕉庵琴譜》張子謙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於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於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寧代尚流傳。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原本從它問世之初,僅僅是一首笛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而且在恆伊和王獻之兩位名人之間,還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故事。可見愛梅之人、愛樂之人實在不勝枚舉。
不過,說道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便會想問,改編的作者,究竟何人呢?他改編的目的何在?史籍之中是難以定論的,但改編者的確慧眼獨具,不然,何以古琴曲倒比簫曲有名很多。簫曲甚至有些靠古琴曲流傳的謬解了。《梅花三弄》改編成古琴曲之後,《神奇秘譜》之中對此曲有如下的評語:「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梅的確是花中的最清音,古琴也是樂器之中的最清聲,古琴的《梅花三弄》比簫的《梅花三弄》,個人覺得自是多了許多大氣,但也絲毫不減少簫的空靈和清韻。
之所以叫《梅花三弄》,是因為曲中因有同弦異徽的三段泛音,故稱《三弄》:「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明《伯牙心法》)。隨著歲月的流傳,《梅花三弄》不但由原來的簫曲變成了古琴曲,而且,今俗稱句逗規整、宜與絲竹合奏的《梅花三弄》被稱為「新梅花」,廣陵派節奏自由跌宕、宜於獨奏的《梅花三弄》稱之為「老梅花」。這首曲子雖然歷經變遷,簫曲變琴曲,琴曲又變成琴簫合奏曲,可見其流傳和影響甚為深遠。
聽過很多版本的《梅花三弄》,而號稱「古琴帝王」的張子謙的演奏,用他獨有的那種指腹側鋒的指法,灌入他的個性特徵,用以表現梅花風骨的那種情感,交織了他自己的性格魅力,採用了技法和情感的超絕結合。突出了一種很中華文化的哲思的琴道氛圍。無論其中貫穿了儒家的中庸也罷,道家的陰陽調和也罷,佛家的萬象歸一也罷,等等,整個大麴,蘊涵豐富,曲調優美,旋律優雅,交織在其中的思想,更加耐人尋味。
《梅花三弄》題解
《梅花三弄》:不同的琴家,對同一首琴曲會有不同的體解。幾經傳承,發展到各種琴譜上,其題解也各不相同。了解一下不同的風格,對彈琴人也會有一定的益處。現摘錄不同題解,以供諸琴友參考。
《神奇秘譜》:臞仙按琴傳曰,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太音補遺》:桓伊善吹笛,作梅花三弄。後人因其聲,遂擬入琴,其曲一名梅花引,一名玉妃引。
《楊掄伯牙心法》:按是曲乃顏師古所作也。古惟笛有落梅曲,而三弄之調起自桓伊,今不可考矣。後人緣取叫雲橫玉,用寄流水高山,亦以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若夫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徽雲爾。審音者聽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
《蕉庵琴譜》:此晉人桓伊之所作也。從容和順,為天地之正音;而仙風和暢,萬卉敷榮,隱隱現於指下。但新聲奇變,稍近時俗,然恬靜幽清亦古曲也。宋姜夔作疏影暗香二曲,亦祖此意,較之愈覺奇,有古淡之音。
《春草堂琴譜》:羅浮月白,風致宛然。
《醒心琴譜》:唐顏師古所作。舊為笛曲,為東晉桓伊所作。《神奇秘譜》雲:「昔恆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以琴為三弄焉。」至唐時,顏師古移植而成琴曲,廣為流傳。所謂三弄者,概以主旋律泛音三段,演於不同音區。梅花者,為花之最清;琴者,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仙風傲骨,敷榮生機,皆隱隱現於指下。以此寫意君子之氣節。
《琴心直指》:與《醒心琴譜》同。
《梅花三弄》小標題
《神奇秘譜》: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聲入太霞。三、二弄穿雲,聲入雲中。四、青鳥啼魂。五、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六、玉簫聲。七、凌風戛玉。八、鐵笛聲。九、風盪梅花。十、欲罷不能。
《風宣玄品》:一、溪山夜月。二、雲外聲。三、玉簫聲。四、月轉西樓。五、青鳥啼魂。六、青霄雜佩。七、梅邊讀易。八、弄邃聲。九、風盪梅花。十、欲罷不能。
《西麓堂琴統》:一、溪山夜月。二、聲遏行雲。三、碧霄聲徹。四、聲斷行雲。五、月轉西樓。六、聲散行雲。七、清香雜佩。八、玉笛聲清。九、風盪梅花。十、欲罷不能。
《重修真傳琴譜》:一、溪山曉月。二、一弄聲入太霞。三、清癯水艷。四、二弄聲入雲中。五、青鳥啼魂。六、讀書聲。七、三弄寒香雪月。八、玉簫聲唱。九、凌風戛玉。十、鐵笛聲清。十一、風盪梅花。十二、欲罷不能。
《梅花三弄》歌詞
《西峰重修真傳琴譜》:第一段溪山曉月
溪山清朗了,淪浪寒月曉,煙霧翳梅梢縹緲。道人櫛樅盥潄,注爐香裊裊。神清氣爽,端肅端肅,威儀威儀悄。把瑤琴輕奏,弄雪月梅花。物外壺天,閑獨自弄逍遙。
第二段一弄,聲入太霞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映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伴侶。
第三段清癯冰艷
清癯冰艷,不同桃李。粉面綃裳,不隨春媚。照水寒窗,看他芳姿玉質的那冰肌。暗香瘦影映疏籬,掛月見橫枝。與孤山處士,心腹相宜。
第四段二弄,聲入雲中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映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松篁伴侶。
第五段青鳥啼魂
暗香魂的那聽彼鳴鳥,徹青冥的那轉為裊裊,高出九霄的那煙霞樹表。聽龍吟虎嘯,聽堂上普樂大小容杳,聽玉振金聲如弦歌三百詩聲擾。
第六段讀書聲
咿唔咿,研朱點易。天面尊,地面插。分太極,判雨儀。乾坤定位,學那周孔初掛揲而系辭。明乘的那吉凶消長之理,與那進退之機。影轉樓西梅月明,蕙帳雲屏聽書生的那駐書聲。懷斂艷壺紫霞的那酌磁罌。主賓盡禮儀肅敬,看百拜雍容閑逸興。韶舞虞庭的那黻冕儼若王臣,端章甫儼若小相的儀形。仁義禮智,齊庄中正,金玉靈聰明。玉軫金徽,按宮商會山鳴谷應。讀書聲,可人聽。讀書聲,可人聽。友梅和靜客,誰弟又誰兄。與孤山處士,心腹相宜。
第七段三弄,寒香雪月
梅花臨水,綠綺三弄朱弦指。儼然對伯牙子期,近流水高山,聽寒香雪月底。弄入瑤琴,太霞光霽。幾多般奇異,結松篁松篁伴侶。
第八段玉簫聲唱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出雲山上,望玉人兮閑情況。那天盪盪,意疏狂的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巢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惆悵。
第九段凌風戛玉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出在雲霄上,望玉人兮閑情況。天盪盪,意疏狂,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巢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惆悵。駒過隙時光,彷徨倉忙。竹幾與藤床,七弦琴一張。友梅和靜客,誰弟又誰兄。
第十段鐵笛清聲
聽律呂,奏絲桐,南方北方葉應動皇風。和同,玉玲瓏,響雜丁東。楚王宮,梵王宮,撞曉鍾。聽五更調起梅風,那悠悠盪盪梅花梅花落下,看正正的那斜斜。與無涯,三弄罷那三弄罷。靜可誇,誇可嘉,漫天作雪轉鹽車。這的是孤山下處士家。夜深月色的那為了為了誰賒。半生那卧了煙霞,任兩鬢趲霜華那霜華。友梅和靜客,詩酒詩酒是生涯。
第十一段風盪梅花
琳琅間竹孤梅風,戛玉玎璫,雜佩璆鏘。那黼黻霓裳,那白相玄黃。容出卿相,恩波日月光。迥在雲霄上,望玉人兮閑情況。天盪盪,意疏狂,道路長。千金賦語言誰復那端詳。巢由俗狀的那照相由俗狀。增惆悵的那添增惆悵。添增惆悵,添增的惆悵。駒隙過時光,彷徨倉忙。竹幾與藤慶,七弦琴一張。友梅和靜客,詩酒詩酒是生涯。
第十二段欲罷不能
落梅也雪霜夜,梅花開梅花又謝。欲罷不能,王猷道慕伊伊久矣,聞聲價傾蓋勞車下,聞聲價傾美國勞身下。那笛弄梅花,悠悠世道,那關風化。古往今來,韶武天下。古往今來,韶武天下。古往今來,韶武天下。
《綠綺新聲》:第一段 溪之灣,山之坳,滄浪月晚,影落梅梢香飄渺。道人櫛樅兮寒凝峭,盥嗽已了,焚一炷龍涎香,便覺神清氣爽容儀俏。噫,拂拭瑤琴,金徽玉軫,明瑩輕調,一操梅花,三弄逍遙。
第二段 時聞鐵笛,杳杳遠聽嗚咽,似鶺鴒悲悲切切,聲逐西風急,韻落霜天急,悠悠揚揚又轟轟烈烈,大小聲中,重重又疊疊。一聲聲的長短,吹落關山月。
第三段 一株老梅樹,兩個大丫叉。示結黃金子,先開白玉花。玉骨冰肌,如珠賽玉交枝。三瓣連五瓣,參差鬼臉點依稀。女字縱橫倚,鐵梗鋼如比。節操堅持,凜若冰霜,惟有蒼松與翠竹長青,可以結伴為兄弟。
第四段 月轉西樓,梅梢又接,旎旖橫斜。疏疏密密,爛漫燁燁。梅月交光白里白,噫嘻,疏疏密密爛漫燁燁。梅月交光白里白,其矣哉,梅又清香,月又潔白。月與梅,梅與月,梅月交光。此時唯有道人起來披襟。味月吟梅,清香幽遠,潔白倍增。畫角聲相催,玉漏又遲遲,說不盡梅月交光,更多少清奇趣,留與他沖雪人兒,灞橋詩賦漫頻來。梅自清香,月自潔白。噫,道人在那幽窗搜索,暢奇哉。
第五段 碧玉簫聲,宛若鸞鳳和鳴,六六有三十六聲,宣六氣和平。簫韶兮九成,漫協黃鍾與太簇,鏗鏗律呂和調。正是夜分時,月沉滄海,洞驚起魚龍吼。
第六段 梅花臨水,暗香旖旎。雪月風花,底多少清奇趣。玉骨映冰肌,孤芳只自持。僻性愛茅廬,好幽居。林和靖杖黎,孟浩然騎驢,杜工部也是我的舊相知。惟有白雪亂飛揚,若得那騷人閣筆,搜尋枯腸。公評說是:你與我兩個各不投降,你白我清香。
第七段 向那幽窗獨坐,沒露研朱點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卦通玄理。太極分兩儀,妙道合天機。文王破伏羲,後天先天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為否,地天為泰。地火明夷,離中虛火,坎中滿水,水火既濟,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陰陽消長,進退存亡興衰之機,易數更玄微。
第八段 綠綺朱弦,三弄梅花,儼然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雎鳥間關。轉向梅邊梅邊讀易易,又調陽春白雪,綠水對幽蘭。青鳥啼魂,吟吟喑喑。正值半夜三弄雪積梅梢,冷冷清清,棲止不定。咿咿喔喔,飛鳴復止又飛鳴。
第九段 敲金擊玉,擊玉敲金。金聲玉振,吉丁丁飛徹向空明。玎咚玎,玎咚環佩,斯玲瓏鐵騎刀槍鳴,虎嘯及龍吟。調轉清,野鶴唳松陰。析竹聲,林簌巧啼鶯,江梅插膽瓶。獨坐幽窗凈,月白風清,涼露泠泠,七條弦上鳳凰鳴。調轉輕,飛入煙霞天氣寧。調轉洪,野闊秋高夜撞鍾,麒麟鸞鳳槍槍聲斯琳琅。調葉雙清,錚錚鏗鏗。又鏗鏗,又錚錚,若簧兮如笙。
第十段 蕙帳雲屏,簾幕風清,主賓聯飲泛甑罌。端肅兮端正,百拜兮雍雍。禮儀必恭敬,閑暇中逸興。韶舞兮虞庭,端章兮黼黻,儼若兮王臣。齊庄中正,金玉泠泠。山鳴谷應,詩聲盈盈。堂上雍容,酌彼紫霞,泛彼玉觥。佳人星聚,詞客雲停,歌笑聲翻玉疊金。飛觴盡醉,珍珠瑪瑙,竹葉香清。風弄輕搖影。
第十一段 風盪梅花,輕輕舞玉翻銀。支撐株干,縱橫折截西東。珠胎嫩蕊,數點天地心。亂紛紛的春色,偃蹇摩蒼龍,棱層兮癯骨敵寒凝,先開兮桃李漫傳名。參舍兮蟹眼椒眼,千枝萬桿,攢三聚五,得氣足者先開,鰲頭獨占那先春。雙花可愛,瓊苑聯芳。貴玉堂,軫倦品,清香馥郁月微明。深得孤山盟。
第十二段 老枝捍,嫩枝攢,銀花爛漫,春色未調殘。冰姿凝素體,近前看。難描圖畫無奈倚欄桿。噫,北風寒,朔風寒。影搖花落香飄也,月上枝橫,鵝翎碎剪,柳絮輕翻。花開花落,又春媚春殘。別時容易又見時最難,說與他臘月早些還。
第十三段 迎風灑玉,如在月中看。千枝萬瓣,無力任西北東南。凜然耐歲寒。宛然五百從海上,始終一義,同盟同誓,獨釣富春山。竹松長伴,梅落梅開,香從風里去,影向月中來。

E. 袁中平的袁何以琴

「那時在台灣,我對所謂的琴、棋、書、畫一竅不通。來到紐約後,從一卷錄音帶中聽到了古琴的聲音,真是太美了!它深深吸引我,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似熟悉,又陌生。」
袁中平先是著迷於古琴的聲音,然後開始著魔似的研究古琴的歷史。他說以前在台灣,從沒想到要「尋根」;反而來到紐約這個世界舞台,才特別渴望尋覓自己的文化源頭和構築精神家園。
聽說波士頓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收藏了頗多中國古代圖書,他專程從紐約赴哈佛尋覓琴譜。令他驚喜的是,燕京圖書館館藏的古琴琴譜還真不少,他要求復印,好不容易經館方同意,影印了松風閣、枯木禪等兩大箱琴譜,高高興興運回紐約。
雖然有了琴譜,卻還沒有琴,他以譜中所載指法一勾一抹慢慢練習。琴譜中沒有記載節奏、拍子及速度的符號,必須以演奏者的修養和器度,在復雜的指法中安排解釋不同的琴曲,顯各人情志。「因此,彈奏古琴,有奇趣又極難表現。可以說古琴不僅是個樂器而已,更是個道器。」
意外獲名琴清明作齋號
第一張古琴,竟是琴家徐文鏡修過的明代古琴,龍鳳之象,古人之形,造型古樸,音色純凈幽雅。他清楚記得當天正值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毛毛細雨中,他去甘乃迪國際機場接同學飛機,於是以「清明」兩字為他的齋號。另一層意義則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袁中平出國前夕,戎馬一生的儒將父親贈他八字「清明在躬,志氣如神」。
「那段日子以譜為師,一點一滴的摸索,夜裡甚至抱琴在床,撥弦而眠,貼耳傾聽,琴身中傳來像遙遠的山谷中才有的松濤聲,自有一個天地世界。但是,真正深遠博大的古琴世界,還未入門。」袁中平決定尋訪名師,輾轉打聽到台灣有位古琴家孫毓芹,便拜在他門下。
孫毓芹修習禪宗多年,琴風蒼勁。一天,孫毓芹播放一卷古琴演奏錄音帶作教材,內有古琴大師吳兆基彈奏的「梅花三弄」。「孫公對我說,吳師此曲節奏特殊,風格迥異,得意於音外。」從孫毓芹口中,袁中平第一次得知吳兆基的名字。1987年台灣解嚴開放大陸探親,
因久仰吳兆基大名,加上從小父親就向他們兄弟灌輸祖國神州的觀念,希望不要數典忘祖。人在紐約的袁中平,沒有知會父親,憑著一股熱情和沖動,第一站飛到中國上海,希望覓得名師指點練琴。
一代宗師吳兆基,自幼得其父親、儒派琴家吳蘭蓀傳授。及長,因參與怡園琴會,得拜集各派之長的古琴大家吳浸陽為師,並得太極名家秘傳,創出太極拳、氣功及道家思想合而為一的特殊琴道。

熱點內容
描寫櫻花的詩句李清照 發布:2025-05-23 04:46:05 瀏覽:814
裝修鐵藝花 發布:2025-05-23 04:28:35 瀏覽:419
一朵朵的近義詞是 發布:2025-05-23 04:12:06 瀏覽:858
綠植供佛 發布:2025-05-23 04:10:41 瀏覽:572
大寒蘭花開 發布:2025-05-23 03:58:53 瀏覽:383
石斛綠植好評評語 發布:2025-05-23 03:51:38 瀏覽:869
花語暮年 發布:2025-05-23 03:48:51 瀏覽:342
玫瑰荷葉茶的功效 發布:2025-05-23 03:47:23 瀏覽:522
沈北花卉市場 發布:2025-05-23 03:46:40 瀏覽:968
盆栽石榴樹圖片 發布:2025-05-23 03:43:30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