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西飛
1. 藏頭詩(張西飛)
送朋友張公兩龍劍 西林本行殿 飛花一路香 祝君加一飯 張子美而秀 西人皆尚友 飛花點鬢香 祝堯千萬壽 張緒正當年 西山正當前 飛龍及舞鳳 奇絕眾峰冠 張公愛神鍔 西笑長安樂 飛花過水香 祝身一雲壑 張良韓孺子 西山有清士 飛花入戶香 致令遣如此 張乃挈家行 西南樂得朋 飛鳧觀政美 敬若在朝廷 張燈看洛花 西崖特秀發 飛龍御天位 贈行當馬檛 張望人群中 西山有喬松 飛花當面墮 獻寶介圭崇 張弓角光晶 西南喜得朋 飛峰上靈秀 賀白真雁行 張緒少年時 西南天啟之 飛花行客夢 好繼謝公詩 張秀才能書妙染 西郊梅花矜絕艷 飛花時映彩霞明 祝良張僑乃真選 張生一見春情重 西村梅花消息動 飛花流水一年春 祝書萬古知何用 張復有若如珍少 西子不來花自好 飛雲藹藹出從龍 好樂當年開口笑 張侯富貴素所有 西州才子邯鄲守 飛花一片減風光 奇容壓盡群芳秀 張良已去玉斗碎 西方人兮獨宏偉 飛花還報洞中春 敬沖小雨看花蕾 張惟豪氣壯山河 西望人寰星漢隔 飛花自有牽情處 贈爾不從著意得 張祠清絕勝劉庄 西風衣袂水花香 飛過蘆花幽興長 賀蘭山便是戎疆 張道士輸白道士 西風三徑有佳致 飛花舞絮弄春和 祝蕊半殷生桂子 張華才許識真茶 西昆東觀有光華 飛花豈解知人意 獻壽仙杯吸紫霞 張家女兒號麗華 西風可是生華發 飛紅滿地春風驟 致身流落向天涯 送愛人愛清景風蛩 張望人群中 西風看花淚 飛花本自空 愛蓮盡愛花 張侯不出家 西峰正清霽 飛龍賜渥窪 愛山花木深 張魚盛百金 西山有清士 飛花雨過春 念良辰美景 張巡起縣令 西風香滿籬 飛花行客夢 念恩愛厚深 張侯襄陽人 西州懷惠愛 飛流稱石門 思古英達士 張良韓孺子 西南江上峰 飛花得盈尺 思見雄俊士 張范善終始 西崖特秀發 飛花厚一尺 愛風流俊雅 張陳慨中畫 西樓獨有情 飛來峰上塔 思願獻良規 張筵繼落暉 西山元自好 飛蓋喜相陪 念彼當春花 張子極季發 西湖富清麗 飛絮滿人家 思美人兮天一方 張祠清絕勝劉庄 西方人兮獨宏偉 飛花一片減風光 愛客情懷有古風 張翰何須身後名 西安春風花幾樹 飛盡梨花好句成 念念出生成佛祖 張良更姓記橋住 西風衣袂水花香 飛花自有牽情處 思夫君兮送美人 張大由來在子孫 西園宴喜期清夜 飛花流水一年春 念花意厚何以報 張復有若如珍少 西清平生雅好奇 飛雁年年太行道 思美人兮西華山 張永移家人洞天 西江郡以梅花重 飛花萬點爭清妍 愛客燈花喜有情 張公詩社見公名 西南一望雲和水 飛樓近海夜生風 愛君樂事佳興發 張家女兒號麗華 西園手種閑花草 飛燕銜泥帶落花 念起澄清賢聖基 張公詩思更溫其 西郊梅花矜絕艷 飛花一片點征衣 愛水看花日日來 張台官柳映宮槐 西風海色秋無際 飛香欲繞鄴王台 希望你能採納!
2. 我有一個對聯請各位賜教下聯(懸賞好說)「北凰西飛,展金翅以耀紈絝」
南水東調 濯清泉而抗咸潮
參見:南水東調
3. 《黃鶴樓》崔顥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
在律詩中,這是一首破格之作。詩的前四句一氣貫注,跌岩轉折,連用三個「黃鶴」、兩個「空」字,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三平調煞尾,完全擺脫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筆隨,情躍紙上。對於這一七律中的離格奇絕之筆,沈德潛曾稱贊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作為律詩,前四句既然破格,後四句就要力求整飭歸正。否則,就把七律寫成七古了。由於該詩後四句回到格律時文筆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體上仍然給人以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的感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此詩實在是一種創新和突破,所以,人們不僅不以「離格」責之,反而彌覺新穎。
它的尾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運用的對偶句,這句寫景的詩句不僅是寫出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色,引出後句,更是有觸景生情之說,詩人借景抒情,更加鮮明地突出了他的愁思。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而最後一句則是直接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情感,點名全詩的主旨,抒發了作者的憂愁心情與思鄉,無奈之苦。
(這些一部分是我找的資料,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都給你了,希望有用!)
4. 關於黃鶴樓的詩句有哪些
一、
1、原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白話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二、
1、原文: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白話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三、
1、原文: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白話譯文
世事難料,我竟一下就成為貶官,遠謫長沙;西望長安,雲霧迷茫,何處才是我的家鄉?
黃鶴樓中傳來陣陣《梅花落》笛聲,如怨如訴,彷彿五月江城落滿梅花,令人倍感凄涼。
(4)梅花西飛擴展閱讀:
黃鶴樓簡介: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5. 關於海燕的古詩詞
1、《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年代:唐作者: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
2、《踏莎行·細草愁煙》
年代:宋作者: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3、《清平樂·屏山斜展》
年代:宋作者:張先
屏山斜展。帳卷紅綃半。泥淺曲池飛海燕。風度楊花滿院。雲情雨意空深。覺來一枕春陰。隴上梅花落盡,江南消息沈沈。
4、《蝶戀花·海燕雙來歸畫棟》
年代:宋作者:歐陽修
海燕雙來歸畫棟。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半醉騰騰春睡重。綠鬟堆枕香雲擁。翠被雙盤金縷鳳。憶得前春,有個人人共。花里黃鶯時一弄。日斜驚起相思夢。
5、《臨江仙·病里不知春早晚》
年代:宋作者:李之儀
病里不知春早晚,驚心綠暗紅稀。起來初試薄羅衣。多情海燕,還傍舊梁飛。
瘦損休文誰記得,空將銷臂頻圍。眼前都是去年時。不堪追想,魂斷畫樓西。
6、《水調歌頭·十年禪榻畔》
年代:宋作者:呂渭老
十年禪榻畔,風雨揚茶煙。跳丸日月,未甘白發困堯天。江左風流才子,要伴江湖張翰,同泛洛陽船。酌酒情無盡,海燕繞船竿。逼人來,功業事,不教閑。男兒三十,定當談笑在堂間。老子婆娑貧態,閉戶長須赤腳,他日要分殘。禹浪桃花影,歸棹正輕安。
7、《鷓鴣天·樑上雙雙海燕歸》
年代:宋作者:趙長卿
樑上雙雙海燕歸。故人應不寄新詩。
柳梧陰里高還下,簾幕中間去復回。
追盛事,憶烏衣。王家巷陌日沈西。
興亡無限驚心語,說向時人總不知。
8、《歸燕詩》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9、《山中六言三首》
年代:宋作者:文天祥
風暖江鴻海燕,雨晴檐鵲林鳩。
一段青山顏色,不隨江水俱流。
10、《幽興》
年代:宋作者:陸游
雨後梅花無復在,老來酒盞頓成疏。
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僅有廬。
短發垂肩嬾中散,深居謝客病相如。
從今何以消長日,剩種芭蕉學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