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梅花景區
❶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幾個景區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小興安嶺腹部,伊春東28千米處。公園佔地7815公頃內,有森容林5900多公頃,草地660公頃,河流460公頃。
最高峰海拔約1千米。
公園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棲息著許多珍貴野生動植物。這里山形地貌獨特,氣候四季分明,松濤陣陣,古木參天。可分為紅松原始林景區、虎臀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娛樂區4個景區。著名的景點有24處。
❷ 梅花洲景區開放時間
梅花洲,位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的發源地——浙江嘉興市南湖專區鳳橋鎮。南朝定宋永屬初三年時間石佛寺建於此,因形成五瓣狀,其間草木蔥郁、曲徑通幽、大小河流穿梭瀠洄猶如梅花,故名梅花洲。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經歷了15個世紀的風雨滄桑,梅花洲地塊河道肌理依舊保存完好,堪稱奇跡。
中文名稱
梅花洲景區
地理位置
浙江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
開放時間
8:30—16:30
景點級別
AAAA
門票價格
100
著名景點
石佛寺
❸ 梅花山的特色
南京梅花山是中國四大梅區之一,自明孝陵景區實施資源整合以來,梅花山賞梅面積版擴大了兩倍,達到一千權五百多畝。世界上現已發現和培育的三百種梅花中,這里擁有二百多種共三萬余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極品。根據花色,這里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南京梅花山最為珍貴的就是「別角晚水」品種的梅花。「別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的優良品種,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淡玫瑰紅色,淺碗狀,花瓣層層疊疊,多達45瓣,內有碎瓣婆娑飛舞,十分漂亮。本品種是「梅花院士」陳俊愉先生,上世紀90年代在梅花山調查時發現,並命名。因其開放時常有花瓣開得不完全周正,花瓣邊緣常有凹陷,稱之為蹩腳,取其諧音為別角,花期較晚,花色水紅,碎瓣流動而得此名。花濃香,鮮艷,性狀優良又因其稀少而更顯珍貴,是梅花山的「鎮山之寶」。
❹ 福建有哪些著名景點
一、福州:三坊七巷、鼓山湧泉寺、福州倉山舊領事館區遺址、福州西湖、馬尾船政學堂、福州熊貓世界、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石竹山、青雲山、海壇島。
(4)三明梅花景區擴展閱讀:
福建特產
一、福州特產:壽山石、牛角梳、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二、莆田特產: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產品,水果當中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
三、漳州特產: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蘆柑、荔枝、天寶香蕉、龍眼、平和蜜柚、菠蘿等「七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布袋戲等。
四、龍岩特產:連城地瓜干、連城白鶩鴨、連城蘭花、龍岩花生、長汀豆腐乾、上杭蘿卜干、武平豬膽干、永定菜乾、河田雞等。
五、泉州特產: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六、廈門特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七、南平特產:武夷岩茶(大紅袍)、竹筍、香菇、蓮子
八、寧德特產:茶葉、食用菌、四季柚、檳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龍眼、油柰、無核柿、板栗等暢銷海內外,寧德還盛產大黃魚、石斑魚、對蝦、二都蚶、劍蟶等海珍品。
❺ 三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三明市區有瑞雲山、玉華洞等好玩的地方。
1、瑞雲山
瑞雲山是福建省最大的火山岩地貌風景區。形成於一億年前早白堊世火山噴發,集峰秀、石峭、廟古、藤茂、谷幽之勝於一山。由火山口積淀而成的天然大佛堪稱華夏之最,還有天馬岩、將軍藤、蝴蝶谷、火山岩壁、神龜指路、瑞雲飛瀑、山澗懸索等勝景。而鑲嵌於火山溶洞的千年古剎瑞雲寺,佛道共居,盡顯神奇與吉祥。
景點類型:山峰
門票:3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地址:中國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 陳大鎮瑞雲新區
電話:0598-8365736
2、玉華洞
玉華古洞位於福建將樂縣城東南天階山下。它形成於二億七千萬年前,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如今正處於發育生長期,是一處勝景天成、如夢如覺、自然幻化的人間仙境。玉華洞有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等景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武夷一絕」,為「中國四大名洞」之一,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華光四射而得名。於漢初被人發現後,游蹤不斷。宋代楊時、李綱等曾游此洞。明徐霞客游後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爭奇,遍布幽奧」的贊語。洞進出口處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來的摩崖石刻。景點類型:其他
門票:105元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
❻ 福建梅花山、鴛鴦溪景區的景點和特色
梅花山
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鍾山南,處於明孝陵神道環抱中。因山上多紅梅而得名。舊名孫陵崗,亦名吳王墳,因東吳 的孫權葬在這里而得名。三國時吳帝孫權與步夫人葬此。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汪墳炸毀,並在墓地建了一 座「觀梅軒」即現在上頂上的這座建築。梅花山 位於明孝陵、石象路旁,內外梅花繁茂 現有面積近平方 米,栽植了200多個品種的余株梅花。 ,每當春日,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梅花,是南京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八屆二次會議通過)。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鍾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鍾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 中山陵園管理處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後,開辟了一百多畝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跳枝、千葉紅、長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貴品種,其中「別角晚水」全國獨此一株,尤為珍貴。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香飄數里。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為了方便遊人,1982年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北新建了一座旅遊餐廳,以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命名為「暗香閣。」餐廳為二層建築,用餐時可憑窗欣賞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樓下還有詠梅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閣之間有曲折、跌落的迴廊相接,整個建築面積約1540餘平方米。 1992年以來,中山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側開辟了一座新梅園。新梅園是梅花山的延續,又是自成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梅花專類園。全園面積平方米,新植梅樹2500餘株,與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畝園萬株梅。同時,新梅園還配植了櫻花、合歡、池杉等觀賞植物,並鋪設草坪,彌補了季節變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園四季有景。園內還開辟了人工水面6672平方米,分成若干小的池塘,形成獨特的水景。臨池還築有一座香無涯亭和一座冷香亭,均飾以彩繪,亭頂覆蓋黃色琉璃瓦。 史料記載,梅花山原為東吳孫權墓所在地。為了紀念這一史跡,1993年,陵園在梅花山東麓新建了一座孫權故事園。同時在孫權故事園中還引種了一百多種日本的梅品種,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現在梅花山佔地420畝,擁有梅花品種200餘種,,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
鴛鴦溪位於屏南縣東北部,全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凈,每年秋季有上千隻鴛鴦在此地過冬,這里有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保護區。屏南也因此被稱為「鴛鴦之鄉」。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和鴛鴦湖5個游覽區。白水洋游覽區在鴛鴦溪上游,在溪流兩岸的有諸多瀑布和岩洞,還有奇絕「十里長街」景點,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面積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只淹到腳背。白水洋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平整光潔,人在上面滑不會被刮傷。 鴛鴦溪游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游覽區。 叉溪游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那裡有數千畝原始次森林,另外還有美麗的河谷景觀。 水竹洋--考溪游覽區位於叉溪游覽區西面,它以險峰幽谷和黃山松為主要特色。 鴛鴦湖游覽區位於雙溪鎮,以湖光、小島、野鴨群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
❼ 梅花山門票價多少
平時70元,梅花節期間60元,梅花山沒有單獨門票,是與明孝陵一體的。網上所謂套票是忽悠的,梅花山就含在明孝陵景區內,明孝陵團購票就是52元。
❽ 梅花洲有什麼好玩的
嘉興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一萬年以前,這里已經形成陸地;六七千年以前,這里已經有先民生活。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也在這里繁育。
梅花洲所處的土地文明正是馬家浜晚期、崧澤文化遺址分布較密集的區域,是厚積而薄發的精粹,也是梅花洲非同於其它「洲」的意義所在。
——崧澤文化
對鳳橋影響最深的文化,當屬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崧澤遺址於1962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在中國考古年會上認定此處遺跡介於嘉興為中心的馬家浜文化和以餘姚 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間,命名為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上承嘉興馬家浜文化、下接餘杭 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 流域重要的文化階段,在各種文化的交會下,梅花洲成為嘉興文明的一大起源之一。
石佛古寺
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剎,肇基於南朝宋。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因賓士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宋為「保聖院」;明初始稱「石佛教寺」,簡稱「石佛寺」。此後屢逢災變,遂成廢墟。2005年得以重建,2009年被評選為「南湖新十二景」,千年古寺終於重現榮光。
千年銀杏
梅花洲石佛寺傳承下來兩株千年銀杏樹,兩樹隔河相望,據傳為一雌一雄。參天的古樹樹干通直、枝繁葉茂、豐姿秀麗,春夏翠綠、深秋金黃,雄渾古樸、蔚為壯觀。2002年,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古樹名木保護牌,鑒定該銀杏樹樹齡已有1240多年,是嘉興最古老的樹木之一,被譽為「平原上之王」。
三步兩爿橋
三步兩爿橋是鳳橋最著名的遺存,是鳳橋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代表。相傳始建於唐朝,由石佛寺內僧人的化緣建造。由於從第一橋下來只需走三步就上了第二座橋,故稱之為「三步兩爿橋」。兩橋成直角相連,似一把雙連圓形鎖,建在三水匯合之處的梅花洲的花蕊上。
香花橋
明正統年間重建石佛寺,有八景,香花橋為其一。系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重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光緒二十年(1894)再次重建。鳳橋著名詩人潘鴻謨在《寺門布月》中寫有「香花晚橋風」的句子,讓人浮想聯翩。
【觀建築之靈秀】
梅花洲的明清古建既有徽派建築的元素,又有江南建築的風格,是兩種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景區內的建築群落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梅花洲的建築之美,就相應在花草、流水、院落與亭台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馮氏老宅
馮氏老宅建於清末民初,為三組中軸對稱的宅院,自西向東依次組成,佔地面積約2000餘平方米。建築風格是徽派建築與江南傳統建築的融合,在嘉興的傳統民居中較為少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翰林書院、翰林府第
翰林府第以「鏡因勝幽,名以美傳」而成為古代嘉興文人游覽、讀書、詩詠、歸隱、避難之所在。自明末以來,來此隱居的名士文人逐漸增多,其中有岳飛後人嘉興知府岳元聲、聞名於世的大收藏家項元汴、與董其昌齊名的著名畫家李日華、以制「檇李匏尊」聞名的巢鳴盛,以及大文豪朱彝尊及其祖父朱國祚、知名文士彭孫貽等。
❾ 梅花洲景區的景點簡介
梅花來洲,位於馬家浜文化、崧源澤文化、良渚文化的發源地——浙江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南朝定宋永初三年時間石佛寺建於此,因形成五瓣狀,其間草木蔥郁、曲徑通幽、大小河流穿梭瀠洄猶如梅花,故名梅花洲。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經歷了15個世紀的風雨滄桑,梅花洲地塊河道肌理依舊保存完好,堪稱奇跡。
梅花洲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只有百里距離,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在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閑適已成為奢侈品,隱居也成為很多都市人的夢想。景區以「靈動水鄉,寫意江南」為核心思想,通過觀光、休閑、禪修、會議、住宿和生態等項目植入,真正成為集合禪意體驗、心靈度假與隱逸棲居的區塊,構築一副精緻的江南風情畫卷,打造一個江南文化的一站式體驗區。使得這里真正成為有地方可去,有東西可玩,有活動可參與的精品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