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話題
⑴ 幫忙想一個茶藝表演的主題
問題太泛了,
茶藝表演的主題我想應該適當考慮什麼季節、什麼場合、用什麼茶?等,
再來考慮主題可能更恰當些。
⑵ 急求一篇八百到一千字的散文,以『茶』為主題,自由發揮,越有文采越好,有詩意更好。原創者優先!
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如痴如醉,不勝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暖意,閑閑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哉!
如是,愛喝茶。說行隨心性也好,說附庸風雅也罷,至今仍不敢稱「品」而只稱「喝」,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於我而言,最喜歡在一個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欞,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彷彿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九、清清淡淡一杯茶
聽茶,聽茶的傳說,聽的神秘和淵遠,聽的是茶的文化。看茶,看的是茶的禮節和禮貌,是對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而喝茶,是用茶來交友待客,用茶來消渴,用茶養心養性,茶從文化符號過渡到了實際生活中,茶就是實實在在的顏色和氣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濃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喜愛獨自靜坐慢慢地喝茶,喜愛在茶館的寂靜中細斟慢酌,喜愛一個人新茶淺嘗,喜愛獨自陳茶濃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靜,在一個人的靜靜中品濃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煩燥之時、在身心疲乏之時泡一杯茶,慢慢地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身體和枝葉,開出美麗的花,看著黃色的花瓣染透整杯的水。茶香彌漫開來,而歲月和心情就濃縮在茶葉的紋理和淡香里,在茶花茶葉或晶瑩鮮翠或朦朧陳紅中,忘記了。 身在北國的無邊風雪中,彷彿身臨江南有雨的茶園,彷彿是在與茶花隨風起舞,彷彿聽到了茶花安靜的訴說。一茶在手,在茶香中聽風聽雨,看書看畫寫字。或濃或淡一杯茶,或長或短一段靜。 十、獨白(詩歌)
不是我性格開朗,我也有許多憂傷。也有許多失眠的日子,吞噬著我,生命從來不是只有輝煌。 只是我喜歡笑,喜歡空氣新鮮又明亮,我願意像茶,把苦澀留在心裡,散發出來的都是清香。 十一、茶與禪
茶與禪一直有著神秘的關聯,茶意可通禪,至於是漸悟還是頓悟,就要看你的造化了。傳說達摩祖師因為面壁九年,出關後眼皮無法張開,便把它們撕下來,丟在地上,那地方長出一株矮樹,他的弟子們摘下樹上的樹葉泡水飲用,發現這水竟然神奇異常,可以令坐禪的人保持頭腦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徹地領悟佛的真諦,於是便有了「禪茶」一說。
雖是傳說,但在寺院中茶事與禪事確是密不可分。在宋代便有《赴茶湯》的種種清規,寺院中喝茶的禮儀就像佛門中必守的清規一樣,比如:吃茶不得吹,不得掉盞,不得有聲等
等。在這里,茶是一種修煉,喝茶是參悟的一個過程。著名的「趙州茶」故事就說明了茶在佛門中的地位:有人謁見趙州禪師,想請教佛法。禪師問他:「你可曾來過本寺?」答曰沒有。禪師說:「請先吃茶去。」沒多久又有人來,禪師問:「你可曾來過本寺?」答曰來過。禪師說:「請先吃茶去。」身旁的小沙彌不解,於是問趙州禪師:「如何來過與未來過的,都要先『吃茶去』?」禪師說:「你也吃茶去。」這里,茶事與佛事成為了一體,禪心和茶意達成了統一,能從茶中悟出全智、全悲、大能、平等諸味共存,也就得了禪之一味。 然而「坐禪」約束的只是人的軀體,墨守清規戒律的人缺乏對「本真」的靈性和悟性,就難以達到令人仰視的高度。「茶聖」陸羽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從小由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收養,並按照佔卦所得為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陸羽在黃卷青燈、鍾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和智積禪師學會了煮茶,且技藝超群,大得禪師贊賞。他年紀雖小,卻頗有個性,九歲那年,智積禪師要他皈依佛門,他卻質疑道:「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照今天的觀點,不迷信權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值得嘉許的,但當時陸羽卻被認為是「桀驁不馴,藐視尊長」,智積禪師怕他「誤入歧途」,用種種繁重的「賤務」磨煉他,讓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想迫他悔悟回頭,但高壓手段一直沒能壓制住陸羽那顆「驛動」的心。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從此浪跡天涯,積累了曲折多彩的人生經歷,沉心研究茶學,「常身披紗巾%褐,腳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陸羽用自己對五味人生的感悟,以茶入道,終於禪機感應,覺悟成聖。一部《茶經》將茶事上升為茶學茶道,完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可見入道處絕非只在空門,平常心是道,有了「自然」的心境便是得了禪之真諦。 有人說,會喝且能有茶喝並能品味出禪意的人是種灑脫,無茶而能直入禪趣的人是種超脫,有茶而不拘泥於茶趣或是禪趣的人是種超越,無茶而能處處與茶道禪心相應的人則是奇跡。在我看來,品茶悟禪無須刻意,禪意佛心也並非深不可測的玄機。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其中真味,便在這一飲一食的平常之間。
十二、向德加敬上一杯花草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迷上花草茶的。咖啡櫥里擺上了一罐又一罐的小玻璃瓶,不但一直在擴大領域,最近還有取而代之的跡象。裡面裝的,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魔法:玫瑰花、迷送香、洋甘菊、百里香、薰衣草……。朋友們來家裡聊天,看到我端出去的玻璃壺,都一臉狐疑地望著我:嗜黑咖啡如命的我,居然也喝起清淡的花草茶?享受花草茶的陽光與自在也
許,是我被它的溫暖迷住了吧!去年冬天,表姊送我一罐乾燥玫瑰花當作生日禮物。 在寒冬的深夜,舀幾朵花苞放進用熱水溫過的玻璃壺,再沖入熱開水;靜靜地等上 5 分鍾。壺里流出深金色的清澈茶水,暖和了握著杯子的我的手。每喝一口,柔和的花香就在喉間漾開。看著小小圓圓的玫瑰花苞在壺里漂浮,我突然感覺到一種單純的美好。 我不只喝下了花香而已,連帶著它生長的陽光和風的味道,也一起流進了身體,有說不出的溫暖。而且玫瑰花還真的具有活血養顏的功效呢!一旦開始好奇,才發現花草茶的種類多得讓人眼花鐐亂,療效也各有不同,每次經過店裡就忍不住買一兩罐。
單調煩躁的下午,我總會偷個閑泡壺茶,有時候是洋甘菊,有時候是迷迭香。順便搬張椅子到窗邊,看行道樹的落葉在空中翻飛;或者就著陽光轉動手中的玻璃杯,獃獃凝視著燦亮的折射光線,幻想能到某個遙遠的地方旅行,有一望無際的花田,還有一棟紅瓦屋頂的小屋輕盈使人自由。雖然我仍然愛喝黑咖啡,但是卻更了解花草茶帶給我的那種清凈舒緩的感覺。喝慣咖啡又口味重的朋友看到我喝花草茶,都懷疑地問我裡面到底有沒有茶味;而愛喝淡茶的朋友一見到黑咖啡,就一臉恐怖的表情。
喜歡黑咖啡的人會愛上花草茶,真的有那麼怪嗎?我倒不覺得。因為了解深沉苦澀的味道,才更能體會那種輕盈與自在。就好像德加的圓一樣;冷峻。超然、諷刺,然而卻藏著一絲對光明的渴求,和說不出回的寂寞。
十三、茶語
飲酒可以對飲,品茗亦可兩人,三人。夏天飲茶消渴,冬日大家圍爐坐下,吃茶聊天也別有趣味。當我們對這杯中清芬的細茶,想必我們看待事物的心境都會與往日有所不同。 一人飲酒難免煩悶,一人品茶卻是妙趣橫生。酒可消愁,茶能開懷。一個人焚香煮茶,享受一個寧靜的傍晚不是很好?看著茶湯在杯中晃動,手裡是杯子余溫,同一種茶,每天吃上去都有不同的回味;若是不同的茶,更能體味別樣的韻味。敲棋有棋語,觀花有花語,這一小杯中的方寸世界,大概就是茶語吧。但這一杯方寸,有時竟是大千世界。說大,你會覺得三山五嶽在你指尖流過,文豪俠士和你共厥佳茗。說小,人生只在一盞茶之間,濃香之後,然細品其味,意猶未盡之時卻愈飲欲淡,只一杯之間,我們哪有時間去為世間瑣事而不能釋懷呢?
當我喝茶的時候,尤其是把茶水倒在那個「彌勒佛」的茶寵上,看著水流過他的身上,他拿著蒲扇,開懷的笑,那份濕露„那一刻就像是光停滯了,真的很美好,我覺得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自己就像一個隱居的山人,那樣清靜,開懷,終日與茶為友,與禪為伴. 正因如此,我便作了這首小令: 清芬啖入懷,涓涓欲語開, 旗槍落茗碗,道自個中來.
我在想,如果我真能隱於山川,壑谷,每日取得手摘的新茶,烘培後,由僧人用山水和碳煮制的「天然茶」該多好啊。
茶有品德,源於山見卻聞名於世,看似草木,卻可玄於重金,茶樹一植不可移栽,故婚禮用茶,取其從一而終之意。茶有語言,用心體味便可讀出睿智,明晰哲理,參出禪意。茶有靈性,可育而不可求,若與茶結緣,便一生其樂無窮。
寄情於物,其實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和茶一樣,有可參詳之處,酒大家都在喝,個中滋味誰又真的了解?香水,珠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可其真正的考究之處是什馬呢?匆匆間我們又可曾為一花一樹,一池一水停駐足過呢?「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生之涯?」若能做一些沒有意義,沒有目的事,實謂人生之興哉!
十四、人生亦如茶
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愜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
著名作家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隻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為『文化』,成為『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著的東西。而那捕捉不著,又是從實際中來的。」
品茶,真正的內涵便是品生活。有了這一個「品」字,生活就有了味。甜也罷,苦也罷,人生的酸辛,就從這「尋常茶話」中透現出來。
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知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者,寥寥無幾。而這樣的人又往往都是白發蒼蒼、仙風道骨般的長者。他們經歷了人世萬變,滄海桑田,已然臻致妙明真心。舉杯把盞之間,萬物已瞭然於胸。他們,可能過多的並不在乎茶的優劣,而是那一份恬淡雅靜的心情。
喝茶,是種心靈的愉悅,精神的滋潤,細細去品,讓你浮躁的心態平穩下來,讓你矜持的神情放鬆開來,然後你嗅到飄逸的茶香,於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搖曳,聽到高樹的鳥鳴,
於是你的思緒變得清新而高遠,怡悅的快感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這時,神茶在你不知不覺中助你進入「寧靜致遠」、「天人合一」的境界。
喝茶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裡那庸懶的陽光。坐在辦公室里,待上一杯杯裝茶,方便便捷的它在我手上轉動:茶要沸水後才有濃香,人生也要經歷磨練後才能坦然。濾去浮躁,沉澱下來的是深思,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時的疲憊冷漠。孰能不醉,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是夜的芬芳,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⑶ 香妃茶花開花期間短怎麼辦
香妃茶花開花期間短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是因為缺水,注意澆水不能從花葉上內澆,要一次容性澆透;
第二是溫度原因,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行的,都會影響花開的時間;
香妃茶花本來就不好養,和其本身花期較短也有關系,養殖技術也很重要,沒事兒多學習一下養花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⑷ .下面對《茶花賦》的主題哪一項最正確( ) *A思戀故土B熱愛自然,C贊美茶花。D
答案是C,贊美茶花
⑸ 請以抗疫為主題,設計一款與黑茶有關的茶席和茶花的文案,最好配上作品的圖片
這是以抗疫為主題,設計一款與黑茶有關的茶席和茶花的文案,這是老師給你的作業呢,還是單位給你的設計的任務呢?你應該自己好好設計一下,我們可以給你個參考
⑹ 小說標題"高原的茶花"有什麼寓意以它為題有什麼好處
剛剛小搜了一下,這個茶花開放時很美,而且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開放,與大多數花在內春季開放不同,茶花容不與百花爭奇斗艷。茶花又名山茶花,屬茶科,可飲用,實用價值高。
所以我覺得這個標題的寓意或者就是說高原地區,低調又有作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把
⑺ 茶話會以慶生為主題,求主題名字
茶花今生
⑻ 公司茶話會有什麼話題
公司茶話會可以設計一道流程,首先是某某領導出席講話,然後找一個能調動氣氛專的主持烘烤氣氛,把氣喘帶屬動起來,然後就可以直接開始了像是中秋茶話會,公司員工一家親,與其他公司聯誼舉辦也可以。
由古代的茶宴、茶會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茶話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那種費時忘業、花費很大的茶宴和茶會已成為歷史,但集會品茶,互相交換意見,發表各種見解,暢談友情的內容卻被保留下來了。
(8)茶花話題擴展閱讀
茶話會的形式,因內容、人員的不同又有所區別。如與會人員僅幾人,用一張圓桌:幾十人乃至幾百人,每桌10人左右,或用方桌拼成長方形或其他形式;幾百人、上千人的大型茶話會,多用圓桌,團團圍坐。
茶話會的布置,可以根據會的內容和季節的不同,在席間或室內布置一些鮮花,如在夏季以葉子嫩綠、花朵潔白的茉莉為宜,使人有清幽雅潔之感,如在冬季,則以破綻吐香的臘梅和生意盎然的水仙為宜,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關於茶活會的飲品,香茶是必備之物,有條件的還可以增加鮮果、糕點及各色糖果。
⑼ 一個男生笑著問我見過山茶花嘛是什麼意思
男生笑著問,你見過山茶花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
他是在問你是否有見過山茶花,有可能他喜歡山茶花。所以才會有這個話題吧。或者是通過山茶花想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