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文學

茶花女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2-14 20:34:40

㈠ 要推薦茶花女是本好書的推薦理由

《茶花來女》是一部世自界文學經典。《茶花女》是第一本流傳到我國的外國小說。
1848年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以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耶的生活經歷為主線,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作品藝術表達上獨特而新穎。組織情節時,用了追敘、補敘、倒敘,手法多變,生動有致。一個個懸念的設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釋卷。特別是作品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㈡ 《茶花女》是()的代表作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內的容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實了小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銀幕。

㈢ 茶花女是文學書嗎

當然啦,而且是世界著名文學,我看過,作者在人物描寫上很到位,生動形象,值得一看

㈣ 文學,關於《茶花女》……

茶花

簡介
http://ke..com/view/15821.htm

圖(點擊放大,翻頁回更多答)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2%E8%BB%A8&t=3

㈤ 《茶花女》主題思想是什麼

主體思想: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茶花女》為讀者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5)茶花女文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干二凈。

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

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

㈥ 茶花女是什麼小說

茶花女是一部名著,講的是一個悲劇
《茶花女》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內小仲馬
故事講述了一容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也有歌劇版的

㈦ 茶花女的作者

小仲馬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fils ,1824-1895)是法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回三個堅強的人答》、《迪安娜·德·利斯》、《阿爾豐斯先生》、《德尼莎》等 。他是作家大仲馬生子同一個女裁縫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象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痛苦的家境對小仲馬一生產生了深刻影響, 因此,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大多以探討社會道德問題 為主題。1848年,小仲馬發表了《茶花女》一舉成 名,1852年他又將其改編為同名話劇,獲得了極大 成功,於是專門開始了戲劇創作。。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對他的兒子小仲馬說的一句笑話。

㈧ 茶花女為什麼可以認為是世界名著

據稱,《茶花女》當時一經出版即轟動全國,盡管上流社會惱怒地批評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盪墮落」、「低級下流」。但更多的人們則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她的靈魂悲號,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徹肺腑的悔恨,都強烈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飛越」。
小仲馬一舉成名,他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1852年,五幕劇《茶花女》上演了。劇場爆滿,萬人空巷。當小仲馬將《茶花女》演出大獲成功的消息,告訴遠在比利時的父親時,電報上寫道:「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父親立即回電:「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兒子!」
小仲馬的處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無疑是巨大的。雖然小仲馬後來發表的無數優秀問題劇,今日愛好者都已寥寥無幾,但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馬一樣的名聲。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馬」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壁」的奇觀。
《茶花女》後來被改編成歌劇,由義大利著名的音樂家威爾第作曲,影響更為深遠。不久,無論是劇本還是小說,很快就跨越國界,流傳到歐洲各國。它率先把一個混跡於上流社會的風塵妓女納入文學作品描寫的中心,開創了法國文學「落難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關注情愛墮落的社會問題的題裁,對19世紀後半葉歐洲寫實主義問題小說的產生,寫實性風俗劇的潮起,卻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紹到我國的西方文學名著。1897年,著名翻譯家林紓將它介紹到我國,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產生了「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魂」的巨大反響,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1907年,我國留日學生組織「春柳社」,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在日本東京首次公開上演,這次演出還標志著我國話劇的開端。

㈨ 請問《茶花女》的文學藝術何在

瑪格麗特除了有一副嬌媚容顏外,還有其他妓女沒有的高貴心腸。可她的性格和所處的環境卻註定了她默默走向悲劇的命運。我看到故事裡的瑪格麗特其實是非常寂寞的,她看似奢華生活的背後是無盡的荒涼。圍繞在她身邊的那些身份顯貴,家財萬貫的男子們只是沖著她俊俏的外表而去的。他們對她的愛始乎於己,也正是因為瑪格麗特深深明白這一點,所以她才不會輕易言及感情,也從不為某個這樣的男子而誠心感動。
可當瑪格麗特遇到了阿爾芒,這個看到她咳血不止,心疼到落淚的男子時,她卻動情了,她認為阿爾芒對自己的感情是真正源於她的一種摯愛。瑪格麗特的一生為逐愛而來。但命運總無法讓她如願,在這段感情中,她無時無刻不在遭受著痛苦,然而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上的苦難,她都可以因為眼前這個男子而隱忍下去。拋棄過去的生活,變賣所有,只為自己能因著這份愛而脫胎換骨,迎來重生。

多少次,她以為希望就在眼前,不料世事並沒有滿足這個可憐姑娘的小小心願。來自阿爾芒家族和社會現狀的眼裡,欲罷不能的瑪格麗特為了她一生的愛決然選擇了一種精神上的皈依。盡管她更變本加厲的放縱自己,她的身體受到損傷,可對於她的愛,她從未背叛。就在瑪格麗特生病期間,她依然念著阿爾芒,直至臨終。那一刻,她退去所有浮華,帶著一生蕭瑟的凄涼離開了這個她又愛又恨的人世間。

茶花女與一般意義上的妓女顯然是不同的。雖然她穿梭於各種交際場合,結實過各色男子,但她在我們眼裡卻總是潔凈如白色的山茶花般的女子,擁有最純真的笑靨。她對於阿爾芒的感情更加難得。為了成全自己心愛的人,寧可犧牲自己的愛情。一個妓女能做這樣的事,實是偉大。

在電影《茶花女》中,來自瑞典的葛麗泰·嘉寶擔任了這個角色的演出。嘉寶的形象和氣質與茶花女十分相近,但是經過刪減和優化的藝術再創作往往也最容易失去掉故事最真實和動人的細節。

在蒙馬特高地的墓地,那位茶花女的人物原型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正長眠於此。每年有許多的國內外遊客都為著這部《茶花女》爾來此地深切緬懷她。在人們眼裡,她是善良的美好的象徵。而作為小仲馬來講,也正是因為他的親身經歷而成就他如今的地位,如此看來,小仲馬的不朽,有一半是託了這位茶花女的福。

㈩ 《茶花女》的文學價值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小仲馬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1823年,大仲馬在巴黎與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同居,次年生下小仲馬卻由於嫌拉貝身份卑微而拒不娶她為妻。小仲馬就成了私生子,靠母親辛勞撫育,直到7歲才在法律上獲得父親承認。身為私生子的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歧視和譏諷,心靈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其對受辱被棄的女性感情也開始偏向。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維持生計,仍得同闊老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與之絕交而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國,得知只有23 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旅。一年後,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問世了。
根據一般的善惡有報的觀念,一個美麗的靈魂,應該有一個美好的歸宿。但是她的本性美和社會惡對她的打擊反差太大,簡直慘不忍睹。但是,她受到的折磨愈非人,命運愈悲慘,遭遇愈無辜,她得到的同情也就愈強烈,她的美的追求也就愈徹底。
作者沉重的情感與明顯的審美態度使瑪格麗特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重,她越是要保持自己,她越要追求自己的愛情,越是被鄙棄,作家越是想要成全她的愛情,她受到的傷害就越大,悲劇力量就越強烈。
生活已成審美本身,那就不能按生活的原樣來生活,而應該按作品的需要來處理。而美是危險的,因為美排斥平淡中庸,美需要多姿多彩,就像北島說的「渴望燃燒/就是渴望化為灰燼」,因此很少有人膽敢把美學引入生活,人們通常在藝術作品中進行審美活動,完了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這是「美在於距離」的真諦)。就像人們激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是一般都採取「好死不如賴活」的策略來對付人生。瑪格麗特不是常人,他窺透了這些奧秘,決定選擇為美獻身的人生道路。
將人生的痛苦當作一種審美現象進行觀照,同時也就意味著是一種從藝術的視野而不是從道德評價的視野來觀察和感悟生命的審美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能夠化悲痛為力量,換一個角度來審視人生的挫折和痛苦,換一個角度來審視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將這些人生歷練作為一種難得的財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則能夠從人生的風浪中變得成熟,或許這樣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義,能夠真正做到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過。這就是審美的最高境界。

熱點內容
藻鈴玉花語 發布:2025-09-10 17:31:23 瀏覽:652
幾月蘭花香 發布:2025-09-10 17:20:48 瀏覽:624
櫻花和戰隊 發布:2025-09-10 17:20:37 瀏覽:354
櫻花任務3 發布:2025-09-10 17:14:23 瀏覽:986
我想要的情人節 發布:2025-09-10 17:05:03 瀏覽:129
花藝前沿 發布:2025-09-10 17:04:11 瀏覽:896
牡丹配色表 發布:2025-09-10 16:31:11 瀏覽:80
牡丹江市公安局地址 發布:2025-09-10 16:31:10 瀏覽:460
金瓶花花語 發布:2025-09-10 16:26:14 瀏覽:796
拿錢疊玫瑰 發布:2025-09-10 16:21:59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