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囚山茶花p
① 野生山茶花移植(裸根),最好要在幾月份
野生山茶抄花移植(裸根),最好要在6月中、下旬,在8月下旬一9月初進行。
野生山茶花栽培管理
一、土壤:
喜排水良好具保水、透氣性佳的富有機質砂質壤土為宜。可以砂質壤土60%+腐葉土40%調配使用最為理想。
二、移植換盆:
可於新芽萌發前移植或換盆為宜;約於11月至3月間。
三、灌溉給水:
喜濕潤、排水良好。故應適時給水,尤其應防夏季缺水的西曬乾燥現象或建物輻射熱傷害,以免妨害其生長。當花芽分花時,更不可斷水、缺水,以免著花不易或引起落花。
四、施肥:
可以有機質肥為主供應:骨粉、草木灰、油粕。或過磷酸石灰、氯化鉀。其N-P-K比為:5-3-2,開花後可施重肥,5~7月花芽分化期間忌施肥,尤其是氮肥,以免僅萌發葉芽。
② 茶花的葉上有淺綠色泛白的斑紋,這是怎麼回事啊是生病了嗎
是病害。
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山茶花,為山茶花科常綠灌木,花朵嬌美而色紅艷,葉鮮綠而常年不落,姿色俱麗,瀟灑自若,花期長,深受人們珍愛。「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正是贊美茶花盛開的景況。下列為茶花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供作參考。
黃化病
是由於土壤中缺乏可溶性鐵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如將茶花栽培在含鹼性較多的土壤中,常出現黃化症,受害葉片呈乳白色斑點,或者全部變成黃白色,嚴重時葉片局部壞死。
防治方法:在葉面上噴0.1~0.2%硫酸亞鐵溶液即可防治。
潰瘍病
由黃單胞桿菌屬甘藍黑腐桃穿孔致病型細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引起,該病發生於葉片,枝梢及果實,發病部位形成木栓化突起的潰瘍狀圓形病斑,且病葉往往早落。
防治方法:冬季或早春發病前應清潔花圃,徹底剪除病枝、燒毀病葉。發病前可噴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保護(注);發病後則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50%銨乃浦(amobam,大陸稱「代森銨」)500~800倍液,或用每400單位╱ml之農用鏈黴素噴霧或25%葉枯寧100~200ml兌水50kg噴霧。
煤煙病
由小煤炱屬的黑黴菌Meliola camellicola引起,最初發病於枝葉上,葉面上出現暗褐色霉斑,逐漸擴大形成黑色霉層,進而影響植株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此病多發生在高濕,有介殼蟲或其它刺吸口器類昆蟲的環境下;注意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發病數量少時可用水刷蘸水刷除;發病期可噴灑50%貝芬替(Carbendazim,大陸稱「多菌靈」)800倍液防治。
葉枯病
由小叢殼屬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主要為害葉片,初期為淡褐色細小病斑,以後逐連擴大成赤褐色至褐色,最後形成灰白色大病斑,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顆粒。在高溫、高濕、多雨季節發生嚴重。通風不良,透光不好發病多。
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並銷毀病梢;注意通風透光,防止高溫和高濕;發病初期,噴施70%多保凈(Thiophanate,大陸稱「托布津」)800~1000倍液。
蚜蟲及紅蜘蛛
為害蚜蟲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主要危害茶花嫩芽,致使枝葉萎縮枯黃;為害茶花的紅蜘蛛主要有柑桔葉柦(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和橫紋葉柦(Tetranychus viennensis(Zacher)),會使茶花葉子枯黃、脫落。
防治方法:用10%福化利(fluvalinate,大陸稱「馬撲立克」)乳劑40ml兌水70kg噴霧;40%益滅松(phosmet,大陸稱「亞胺硫磷」)150ml兌水50kg噴霧;40%大利松(Diazinon,大陸稱「二農」)乳劑50ml兌水60kg噴霧。
介殼蟲類害蟲
為害茶花的介殼蟲主要有紅蠟介殼蟲(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日本龜蠟介殼蟲(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吹綿介殼蟲(Lcerya purchasi Maskell)和黃點介殼蟲(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等,常寄生於葉片、葉柄及小枝上取食為害,使受害植株枝葉枯黃,生長緩慢。紅蠟介殼及吹綿介殼排泄的蜜液及蠟質極多,往往引起嚴重的煤污病,導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人工用棉絮蘸清水抹或用刷子蘸水刷除;夏季噴松脂合劑25~30倍,冬季用10~12倍液;在介殼蟲產卵期,噴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或40%滅大松(Methidathion,大陸稱「速撲殺」)1500倍液等,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天牛類害蟲
為害茶花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藍翅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l)、茶天牛(Aeolesthes inta Newman),其成蟲食害新枝樹皮,嫩枝及嫩芽,幼蟲蛀食樹干。
防治方法:成蟲產卵期經常檢查,如發現枝幹上有產卵傷口或樹皮有蟲糞排出情況,即將其卵或幼蟲挖出殺死,根據排出蟲糞位置,找到幼蟲蛀孔,用棉花蘸上二氯松(Dichlorvos,大陸稱「敵敵畏」)20倍液塞入洞內,然後用粘泥封嚴洞口毒殺幼蟲;成蟲羽化期則進行人工捕殺。
金龜類害蟲
為害茶花的金龜子主要有黑絨金龜(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銅綠金龜(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小青花金龜(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等。其成蟲於5~6月間羽化出土,多於夜間活動,集食樹葉,交尾後產卵於土中,孵化後幼蟲(蠐螬)在土中活動啃食樹根,為害極大。
防治方法:利用成蟲假死性,於傍晚或清晨人工振落捕殺;成蟲為害期可噴50%撲滅松(Fenitrothion,大陸稱「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幼蟲為害期,用40%大滅松(Dimethoate,大陸稱「樂果」)500~800倍液澆灌根際,毒殺蠐螬。
卷葉蛾、潛葉蛾、刺蛾、蓑蛾及尺蠖等食葉害蟲
為害茶花的卷葉蛾主要有褐卷葉蛾(Pandemis heparana Schiffermiuller)、茶小卷葉蛾(Adoxophyesorana),其幼蟲有卷葉取食習性;為害的潛葉蛾主要有蘋果潛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桃潛葉蛾(Lyonetia clerkella),其幼蟲潛入葉片表皮下蛀食葉肉;為害的刺蛾主要有黃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青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黑點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中國綠刺蛾(Parasa sinica Moore),其多以幼蟲在繭內越冬,繭固定在樹枝、樹干或土中,幼蟲食葉,以幼齡群集為害;為害的蓑蛾主要有大避債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茶蓑蛾(Clania minuscule Batler)、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gumura),其幼蟲吐絲將各種斷枝殘葉,造成各種形狀的囊袋,老熟幼蟲在袋內化蛹,幼蟲取食葉片;為害的尺蠖主要有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其初孵幼蟲活躍,能吐絲下垂,借風力分散為害,咬食葉片,成蟲產卵於樹木皮層縫隙內或枝枒間。
防治方法:及時摘除蟲枝、護囊或直接踩死幼蟲;幼蟲孵化期可噴50%巴賽松(Phoxim,大陸稱「辛硫磷」)1000~1500 倍液;冬季清潔花圃,清除枯草、落葉,以削滅部分越冬蟲源。
註:波爾多液配製時把水分成兩等份,一份溶解硫酸銅,一份調配石灰乳,待硫酸銅充分溶解後,再將硫酸銅溶液緩緩倒入石灰乳中並隨即攪勻,即配成懸浮性的波爾多液。波爾多液的配置形式有等量式、半量式和倍量式等,即其硫酸銅與生石灰之比例分別為1:1、1:0.5和1:2。
③ 初音未來山茶花資料
春馬桑是誰- - ?求P戰ID
④ 山茶花應該怎麼養才能快速長大
選擇適當的盆器盆栽山茶宜用通透性好的土陶盆。盆底排水孔用 塊瓦片搭成「介字形」,其上放層乾果殼(如花生殼、板栗殼、核桃殼),以增強透氣性、排水性。用盆忌過大,盆徑與山茶樹冠徑相等最好,盆大土多,易導致茶花肉質根爛根,栽小苗用大盆易造成生長不良。
2. 合理配製盆土,及時翻盆換土山茶對土質要求較嚴,喜含腐殖質較多、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性(p h 值5~ 6)沙壤土。家庭盆栽可用黃土加20% ~
30% 的食用菌渣或漚熟的鋸木屑,再添加5% 腐熟有機、2% ~ 3%漚熟的菜枯或棉枯餅及10% 細沙,混合拌勻,配成「五合一」盆土,忌用重黏土、鹽鹼土。翻盆換土
宜在10 月上旬或花謝後新葉未展開前進行。小苗每年換1 次,成年植株隔年換1 次。
3. 創造適宜的溫光條件①光照條件。山茶雖喜半陰,但並非一年四季都不要陽光,冬春季節宜全日照,特別是4 月~ 6 月,如沒有陽光照射,光合作用不足,極易造成枝乾瘦弱,葉片光澤度差,難以形成花蕾或易蕾。只有夏季和初秋,要躲開烈日,置於蔭涼花棚下或樹下。②溫度條件。山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 25℃,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耐零下5℃的低溫。冬季
好能做到晚出室、晚入室。冬季溫度在零下5℃以上時不必入室,讓它適當接受低溫鍛煉有好處。
春季出室不能過早,早春氣候不穩定,溫差變化,茶花特別怕早春的寒風,風大會把枝條的水分吹乾。冬季茶花入室後,室溫應控制在0℃~ 10℃之間,溫度宜低不宜高,一旦超過16℃,隱芽有可能提早萌發。
4. 適時適量澆水施肥①澆水。山茶喜濕潤,怕乾旱,忌漬水,澆水要適時適量,該澆即澆,澆必澆透。生長期可稍濕潤些,以手輕捏土感覺到土濕而不粘手為度。春秋季每隔一二天於上午或傍晚澆水1 次,夏日每天早晨澆水1 次,高溫時段葉面噴水二三次;冬季每隔3 天~ 5 天於中午澆水1 次,微潤即可。但冬季開花時應見干即澆,以免發生死蕾、落蕾、啞蕾等現象。同,澆水時應注意水質,剛放出的自來水含有漂白粉,對山茶樹生長不利,應貯存一二天後再用。為防止盆土鹼性化,要結合澆水適量澆施0.2%的硫酸亞鐵或米醋,以利山茶生長。②施肥。山茶喜肥,但忌施生肥、高濃度,只能薄肥勤施,並在不同的生長期施用不同的肥料。一二年生幼樹不施或施極稀薄的氮肥,以免燒苗。而成齡植株須不斷追肥,以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3 月~ 4 月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腐熟稀薄液態肥,如礬肥水、餅肥等,以促發新根新芽,並使枝壯、葉大、色綠;4 月~ 5 月以磷肥為主,促使花芽分化,多長蕾;初夏5 月~ 6 月,以磷鉀肥為主,促使花蕾膨大,提高抗禦高溫的
能力,以免死蕾、落蕾;9 月至花蕾吐色前,每隔半個月施1 次氮磷鉀復合肥或骨粉或0.2% 磷酸二氫鉀液,
促使花蕾發育與開花。施肥宜在盆土不幹不濕的晴天傍晚進行,翌日凌晨澆水1 次。盛夏和嚴冬不宜施肥。
5. 整形修剪修剪能使山茶通風透光、株型優美。山茶
枝蕾宜疏忌密。夏季當新生枝條半木質化時,統觀全株對過密枝做一次疏剪,對徒長枝據生長部位縮剪或全,內膛枝、細弱枝全剪,重疊枝、交叉枝多拉吊少綁扎,使其層次分明。8 月份當花芽與葉芽可明顯區分時要
疏蕾。疏蕾的原則是大株、壯株、粗枝多留,小株、小枝少留。一般每個花枝留蕾1 個,最多留兩個,並大小搭配,使花朵成梯次開放,延長開花期。過密蕾、背向蕾、內膛蕾、畸形蕾一律疏去。切忌因留蕾太多,造成大量落蕾或出現開花大小年現象。
6. 及時防治病蟲對於介殼蟲、紅蜘蛛、蚜蟲等害蟲,常於4 月底開始在盆土四周深2 厘米處每株山茶埋敵百蟲顆粒2 粒~ 6 粒或呋喃丹1 克~ 2 克。隔3 個月後再埋第2 次,防治效果較好。對常見病害茶花褐斑穿孔病,可於發病初期噴灑75% 科達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⑤ 山茶花的顏色是什麼
名 稱 山茶花 拉丁名 Camellia japomica
別 名 曼陀羅樹、藪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版
科 山茶科 屬權 山茶花屬
形態特徵:為常灌木或小喬木。株高約15m。小枝黃褐色。葉互生,卵圓形至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花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或枝頂;花徑5~6cm,有白、紅、淡紅等色;花瓣5~7枚。山茶品種可分為3大類,12個花型: 1、單瓣類:花瓣1~2輪,5~7片,基部連生,多呈筒狀,結實。其下只有1個型,即單瓣型。 2、復瓣類:花瓣3~5輪,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其下分為4個型,即復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 3、瓣類: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數在50片以上。其下分為7個型,即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綉球型、放射型、薔薇型。
⑥ 茶花葉柄乾枯葉片仍鮮綠就落葉是什麼原因
茶花落葉的原復因大概有制3:
第一,茶花喜歡酸性土壤,一旦土壤呈鹼性,茶花就會葉片發黃直至死亡。所以你可以用一些草木灰撒在土裡面。
第二,澆水的水量沒有掌握好,茶花雖然喜歡溫暖濕潤,也不可澆太多水,會導致腐根,葉黃。但也不宜烈日暴曬,因為茶花是喜陰植物,一般是種在高大喬木之下。
第三,病蟲害。
枯枝病 受害枝條壞死,葉片由綠變為淡黃,從頂部向下逐漸乾枯脫落,最後整個枝梢乾枯死亡。
根腐病 葉片變黃,梢尖死亡,花芽掉落,植株逐漸凋萎死亡。
蛀莖蟲 此蟲主要危害茶花的枝梢。被害的枝梢初呈凋萎狀, 日久均枯死。一般在3~4月份主要危害春梢,在8~9月份主要危害夏梢。被危害的枝梢上有 早孔和糞便排出物,枝條最終乾枯。
茶梢蛾 茶梢蛾以幼蟲危害茶花葉肉和蛀食茶花春梢,使被害 的春梢逐漸枯萎而死亡。 潛葉蛾 潛葉蛾以幼蟲潛入茶花嫩葉和新梢皮下,進行蛀食,5月份開始危害,6月份蟲害逐漸嚴重,到7~9月份蟲害最為嚴重。被害幼葉的表皮出現半透 明斑紋,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現白色或半透明泡狀。茶花植株生長不良,葉片扭曲脫落。
⑦ 山茶花赤葉斑病是什麼
山茶花赤葉斑病的概述:
英名:camelliaredleafspot。分布:西南、華南、華中、華東,北方溫室。症狀:回發生在茶答花葉片上,以下部葉片為重。初期病葉在葉尖、葉緣處出現淡褐色小斑,擴展後病斑邊緣暗褐色,內部黃褐色,不規則狀,病健界限明顯,後期病斑出現黑色粒狀物(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原:半知菌類山茶生葉點霉PhyllostictacamelliaecolaBrum。,山茶葉點霉P。camelliaeWest。,茶葉點霉P。theaeSpesch。和茶生葉點霉P。theicolaPetch。發生規律: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殘體上越冬。孢子借風雨和澆水傳播,多發生在6~9月。高溫和乾燥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嚴重時病葉乾枯脫落。防治方法:1、夏季對盆花要進行遮蔭,乾燥時要增加對葉面的噴水。2、發病初期向葉面噴灑45%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