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梅花骨
❶ 梅花鹿骨頭怎麼煮
鹿肉不但本身性質非常的溫和,而且鹿有很多身體部位都可以用來入葯,比如說鹿鞭就是非常不錯的一種中葯。其實鹿肉本身就可以當做一種葯膳來食用,尤其是梅花鹿肉,又被人們稱之為梅花鹿又稱葯鹿肉,對於治療氣血不足、產後奶水不足,以及因為腎虛導致的腰其酸軟都有非常治療效果。
不過因為梅花鹿肉是真正的高級野味,所以並不是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得到的,這也讓很多朋友即便是有機會得到梅花鹿肉,卻不知道梅花鹿肉的做法,很有可能做出來的梅花鹿肉難以下咽。具體梅花鹿肉的做法如下:
鹿肉餃子餡的做法
1、把鹿肉剁成肉泥。把生蘑菇和蔥各剁碎一半,把另一半切成2.5厘米長的段條。把胡蘿卜切成厚0.2厘米的齒輪模樣,把柿子椒切成長2.5厘米的三角形。
2、在鹿肉里放入蘑菇末、蔥末、蒜末、麵粉、雞蛋水、胡椒面、芝麻粉、精鹽拌勻,然後做成直徑為1.8厘米的丸子。這個丸子的一部分用植物油炸開,剩下的部分或蒸或煮。
3、在放入植物油的小鍋中,將柿子椒和蔥段炒一下,然後倒入湯繼續煮。待湯煮開後放入胡蘿卜和丸子,用醬油調味後繼續煮,最後用胡椒面入味。
4、把它盛到湯碗里端出。
胡椒陳皮鹿肉湯做法:
胡椒陳皮鹿肉湯材料鹿肉100克,白鬍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1.鹿肉洗凈,切塊下熱鍋內干炒片刻,再下油及生薑爆香,鏟起備用。
2.把白鬍椒、陳皮(去白)、生薑洗凈,與鹿肉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上述這兩種就是比較常見的梅花鹿肉的做法,梅花鹿因為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在獵殺梅花鹿,這導致了梅花鹿的數量在急劇下降,因此如果說您沒有一定的必要,建議還是不要吃梅花鹿肉比較好,要知道保護野生動物是人人有責的。
❷ 梅肉是什麼部位
梅肉位置在抄豬的肩胛骨襲的中心。
「梅肉」又叫「梅花肉」,其實應該是「枚肉」的誤傳。因為每頭豬只有兩枚,故稱「枚肉」。廣東香港一帶製作叉燒的原料主要就是枚肉,這個部位的肉可以說是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有肥有瘦還有筋。
(2)醬梅花骨擴展閱讀
食用技巧:
1、豬梅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
2、豬梅肉一般用冷水清洗,不宜用熱水清洗,熱水會熱解掉豬肉中的肌溶蛋白,影響食用口感。
3、食用豬梅肉後不宜大量飲茶,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影響消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豬梅肉
❸ 熬大骨頭湯需要准備哪些調料
方法/步驟:
1、下蔥很有必要,可以使燉骨頭融入蔥香。
注意事項:
用高壓鍋。
❹ (梅花肉)是豬的那個部位
所謂的梅花肉指的是豬的上肩肉,也就是殺豬的時候,在豬頸部下第一刀的部位,也就是豬的上肩胛肉的一部分。由於豬經常運動到這個部位。因此其瘦肉的比例相對較高,再加上這部分肉的橫切面上,粉嫩的鮮肉與絲絲白色油脂面最精華的部分形似梅花,因而得此雅緻的名稱。
(4)醬梅花骨擴展閱讀:
分類
1.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3.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4.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粉蒸肉等用。
5.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質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制餡,制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湯。
6.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內夾肥,肉質較嫩,適於作米粉肉、燉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多熬油用。
8.彈子肉位於後腿腿上,均為瘦肉,肉質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裡脊肉。
9.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10.脖子肉又稱血脖,這塊肉肥瘦不分,肉者質差,一般多用來作餡。
11.豬頭宜於醬、燒、煮、腌,多用來製作冷盤,其中豬耳、豬舌是下酒的好菜。
12.鳳頭肉:這個部位肉質細嫩、微帶脆、瘦中夾肥。適宜做丁、片、碎肉末等。可用於炒、溜,或做湯等。
13.眉毛肉:這是豬胛骨上面的一塊重約一斤的瘦肉,肉質與裡脊肉相似,只是顏色深一些,其用途跟裡脊肉相同。
14.門板肉(又稱梭板肉、無皮坐臀肉):肥瘦相連,肉質細嫩,顏色白,肌纖維長。其用途跟裡脊肉相同。
15.蓋板肉:連結秤砣肉的一塊瘦肉。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黃瓜條:與蓋板肉緊密相連。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是與秤砣肉連結的呈條狀的肉條。肉質細嫩,水分較重,有明顯的肌纖維。適於制餡、切丁、條、肉末、制肉丸子等。宜做炒、炸、湯等。
18.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指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後腿肌肉(簡稱4號肉)指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
肉質:1-4號分割肉肌肉保持完整,表層脂肪修凈,肌膜不破。感官指標,色澤鮮紅或深紅、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豬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冷凍良好,肉質緊密,有堅實感;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表面,具特有香味。
❺ 什麼是骨紅梅花硃砂梅
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花徑2.4-3CM,花蕾暗粉紅色,花重瓣,17-22枚,有芳香,花型工整,內花瓣較厚,花期容也比一般梅花略長,長勢旺盛,適應性強,為優良品種,適應溫度在42°至零下20°。
骨紅硃砂梅已有多年的栽培歷史,原產我國江西,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及葯用價值。
觀賞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❻ 什麼燉梅花肉
梅花肉是豬的上肩胛肉的一部分,瘦肉的比例較高,只有數條細細的肥肉絲縱橫交錯,粉紅的嫩肉與絲絲白色的肥肉神似梅花,因而被稱為「梅花肉」。吃的時候肉既嫩又香,而且一點也不油膩,久煮不老。據說每頭豬身上的梅花肉大約只有五六斤左右。
土豆燉梅花肉
食材:梅花肉、土豆、蔥、姜、八角、生抽、老抽
做法:
1、梅花肉洗凈,土豆洗凈去皮;梅花肉切1厘米見方的小塊,土豆滾刀切塊,蔥切段,姜切片;
2、鍋里放油,放蔥姜、八角炒香;放入梅花肉,翻炒到肉變色,水氣出干;
3、倒入事先混合好的生抽和老抽;翻炒均勻,讓每塊肉都包裹上生抽和老抽;
4、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20分鍾;加入土豆;土豆燉至邊角變圓滑,一部分融入到湯里後,開大火收汁即可。醬油里有鹽,所以酌情加鹽
其他做法:
章魚梅肉鬆茸湯製作方法:
原料:姬松茸,章魚須,梅花肉,薑片、黃酒、生抽、鹽少許。
製作方法:
步驟1:梅花肉浸入水中半小時,讓其肉中的雜質,血污浸泡出來後,切塊備用;
步驟2:章魚須洗凈後切小段備用,姬松茸洗凈後一切二瓣備用。[姬松茸手感比較滑,洗的時候可以用小牙刷輕輕地將其上面的泥土刷掉。]
步驟3:火上坐鍋,倒入清水,下入梅花肉塊,大火燒開後撇去浮頭的沫子後,加入章魚須、姬松茸,再加薑片、黃酒、生抽少許;
步驟4:中火三分鍾再轉小火煲45分鍾,出鍋裝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