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李方膺

梅花李方膺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21:42

⑴ 李方膺梅花詩什麼意思精神滿腹何妨瘦 承玉為心不厭寒 潦倒竹籬茅舍外 龍涎吐什麼意思

出自趙蘭昕在北來大源2017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因熱愛,而成長」,沒有題目。全詩為:

少年何妨夢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莫道今朝精衛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釋義:

正當年少,意氣風發的我們為何不立下志向去摘天上的星星呢,即使只有用桑木做的不那麼出色的弓箭也要射下天邊的玉衡星;

不要覺得精衛每天填入大海的石子十分少,但日積月累,總有填平大海的一天。

⑵ 李方膺簡介

李方膺,1697年生於南通州一個書香世家,其六世祖曾任明戶部郎中,父親李玉兩度做過京官,後任福建按察使。綿延七代的詩書家風,使李方膺受到完備的教育,能文、能詩、能書、能畫,博學多才。1728年雍正皇帝為更新吏治,實行全國薦才,李方膺以「賢良方正」受到舉薦。1729年他隨父進京,受到雍正召見,特旨交主管河南、山東的河東總督田文鏡委派為沿海知縣。1730年李方膺任山東樂安知縣。當年夏秋之際,樂安大水成災,萬家漂櫓,情勢緊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開倉賑濟,下令動用庫存皇糧1200石,以工代賑,募民築堤,緩解了災情。但隨即因私開官倉被青州府彈劾。總督田文鏡未予置理,反而稱贊李方膺膽識過人,有功於民,1732年又將其提任莒州知州。李方膺赴任後,通過深入調查,深以莒地因歷經戰亂、地震、天災,人口凋敝,典籍散失為憾。認為莒地「而數千百年以來,聖賢所居,豪傑崛起,忠孝節義,以及文人才士,炳炳火良火良,多可紀者。若缺而不修,非所以彰往事,示將來也。」因此,他「在州修樂安志畢,又題修莒志。」利用政事所有遐余時間,和當地飽學之士戰錫侯、陳有蓄、李嗣洙等,廣為搜羅史志典籍殘篇,重加考訂,錯者敘之,疑者闕之,誕者削之。歷經一年而成稿。但未及付印,1734年他奉調返任樂安知縣,同年冬改任蘭山知縣。1735年他因反對新任總督王文俊的墾荒令,上書直陳弊端,觸怒上司,被罷官入獄。成為當時震驚朝野的「蘭山冤案」。蘭山、莒州一帶農民成群結隊,自帶雞黍米酒前往青州監獄探視。獄吏不許他們見李方膺,老百姓就把帶來的錢物、食品往監獄的高牆里扔,留下的酒壇子把監獄的大門和甬道都堵住了。次年五月李方膺奉詔出獄,入京覲見復職。1739年後,父母相繼去世,按照當時的制度,他又離職在家服喪六年。
李方膺:(1679-1755後)字虯仲,號晴江,又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江蘇通州(南通)諸生。先後任山東蘭山、安徽潛山、合肥知縣,有善政、人德之。以不善逢迎,獲罪罷官。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以資衣食,為「揚州八怪」之一。傲岸不羈,不拘繩墨。善畫松、竹、梅、蘭和草蟲。老筆紛披,畫梅尤精。間作山水、人物,豪放蒼勁,水墨淋漓。尤長大幅,頗富士氣。有印章二十九方。其寫梅所用印章為「梅花手段」。乾隆二十年(1755)作《墨梅卷》,袁子才、金冬心、鄭板橋題之。時年六十一(按諸書多記李晴江座年六十一(1754),《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載,李於(1755)尚在作畫,僅說時年六十一,並非卒年。今從此說,待考。

⑶ 李方膺的(題畫梅)的意思是什麼

在真實的環境里,此時梅花還沒有長出芽,可是畫家在進行創造時卻可以不受限制。畫家揮動的筆下彷彿有無盡的春風,畫出了一朵朵開放的梅花。

乾坤,指天地陰陽二氣。
未生芽,沒有長出芽。
揮塗抹,作畫的動作。

⑷ 李方膺畫梅花有三方印,分別是「平生知己」,「美化手段」,「冷香」,由此可見詩人對梅花

。「八怪」最喜歡畫梅、竹、石、蘭。他們常以梅的高傲、清高、幽香來表達自己的志趣回。關於「八答怪」與梅花的典故傳說代代相傳,據說「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酷愛畫梅,對梅花可謂情深意切。在這些畫家的心目中,梅花已非一般的花木,而成為令其神魂顛倒、五體投地,可與之直接對話溝通情感的知音了。李方膺一生愛梅,久而成癖,畫作上鈐有「平生知己」、「梅花手段」、「冷香」等閑章,將梅喻為真、善、美的象徵。

⑸ 李方膺的《梅花》: 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我修改了.

這感覺就變了啊,挑剔品梅結果入心二三的的蕭瑟傷感,換個語序,就有了點欣欣向榮的味道。好像因為這兩三朵美好的,那千萬朵「凡品」也順眼的。各有千秋

⑹ 題畫梅 李方膺

題畫梅
作者: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⑺ 題畫梅 李方膺的解釋!!

執筆在案頭畫完以後,紙上墨跡還沒有干透,那畫面題材儼然是幾朵開放的梅花專,美麗的梅花呵,但願上天屬能聽從人願,從此後在千家萬戶的門前屋後都能見到你報春的身影。

我亂翻的,呵呵,這是字面的,看起來該詩的關鍵是「願借天風吹得遠」,類似於「畫眉深淺入時無」,是反映內心願望或徵求意見的

⑻ 李方膺的《題梅花》

清代 李方膺的梅花詩一首
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李方膺,揚州八怪之一,書畫詩詞俱佳,善畫梅竹,題畫詩清新自然別有情趣

⑼ 題畫梅 李方膺/生查子 歐陽修/山中雜詩 吳均 注釋 譯文 賞析

詞的上片,回憶抄去年觀燈時的襲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
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味雋永,表達了人物十分細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
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
的抒情上品。它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

熱點內容
櫻花圖簡筆 發布:2025-09-11 10:11:36 瀏覽:152
劍川紅蘭花 發布:2025-09-11 10:11:35 瀏覽:157
扇子花卉 發布:2025-09-11 10:10:45 瀏覽:128
七夕新華網 發布:2025-09-11 09:35:11 瀏覽:120
一支玫瑰圖片唯美圖片 發布:2025-09-11 09:29:58 瀏覽:448
一朵攀枝花 發布:2025-09-11 09:18:55 瀏覽:689
雙溝牡丹系列酒價格 發布:2025-09-11 09:12:32 瀏覽:493
淮安丁香 發布:2025-09-11 08:57:46 瀏覽:948
衛生紙玫瑰 發布:2025-09-11 08:57:41 瀏覽:180
萬多山茶花 發布:2025-09-11 08:52: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