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徐州茉莉花

徐州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3-08-14 16:21:18

❶ 《茉莉花》作曲者

作曲家何仿:《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

【南京日報報道】 (實習生 陳帥鋒) 有關《茉莉花》源自佛樂的消息,引起讀者的興趣。有熱心市民認為,《茉莉花》悠揚清麗的曲調具有鮮明的水鄉特色,僅根據茉莉花來自印度等地就說它來源於佛樂缺乏說服力,希望專家進一步論證。為此,筆者采訪了《茉莉花》的整理者、前線歌舞團原團長何仿,並且和日前參加研討的央視莫日根導演取得了聯系,最後證實《茉莉花》源於佛樂一說不能成立。

何老在電話里多次強調,《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據何老介紹,《茉莉花》的原名是分布於江蘇很多地方的民曲《鮮花調》,這些《鮮花調》之間雖存在著很多差異,但總體上很接近。目前廣為流傳的《茉莉花》是他在廣泛收集許多地方的《鮮花調》的基礎上整理創作出來的,不僅在歌詞上更換了一些新的內容,而且還在曲調上作了一些修改。根據他掌握的資料,有關《鮮花調》的文字資料最早可見於清代的《小慧劇》,裡面主要唱的是《西廂記》里張生和鶯鶯紅塵中的故事。與佛樂的清凈優雅似乎不太融合。何老認為,這是江蘇的民間藝人世代創作的結果;不僅蘇北的六合、徐州等地有,而且在蘇南各地都可見,帶有濃厚的江蘇特色。《鮮花調》是江蘇土生土長的,這才是現在風行全國的《茉莉花》的源頭。

何老說,雖然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茉莉花》,但具有全國影響的只有江蘇《茉莉花》,而他對《茉莉花》只是二次創作,主要是在收集整理《鮮花調》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茉莉花》不可能來自佛樂。

日前參加「佛樂說」研討的央視導演莫日根先生也否認了「佛樂說」,他說當時他只是覺得一首佛樂的開頭幾句和《茉莉花》的曲調在結構上有點相似,但並沒據此推斷《茉莉花》源自佛樂,他認為這種說法至少是不嚴謹的,缺乏必要的論證。不過他同時告訴記者,佛樂當中也有很多民歌夾在裡面,這本身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但並不意味著民歌就源自佛樂,說《茉莉花》的曲調源自佛樂缺乏根據。

目前全國《茉莉花》的版本大約有40多種,莫日根昨透露,央視正在策劃各地《茉莉花》進京「大團圓」,屆時各地《茉莉花》將一起登台亮相,而何老也表示,將進京參加這一節目的錄制。

資料鏈接:《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風行大江南北,而《茉莉花》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據何老介紹,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和新四軍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新四軍當年的反掃盪大宣傳讓這首民歌脫穎而出,成為民樂經典。

1942年,何老還是一個年僅14歲的文藝兵,他與戰友在六合金牛山地區找到了一位民間藝人,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揚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鮮花調》,創作成了《茉莉花》。何老說,當年還把原來的歌詞換成抗日的內容,然後到邊區傳唱。因為曲調悠揚清麗,此歌更加深入人心。解放後,何老出任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他進一步完成了對《茉莉花》的加工創作。

❷ 造成茉莉花曲調的原因是什麼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傳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之時;在西方,《茉莉花》曲調同樣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睞,同樣也以此曲調旋律進行改編。然而,《茉莉花》曲調在中西方的再創作中,卻是因其音樂審美觀的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來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揚州清曲中又稱為「鮮花調」,在數代揚州清曲藝人的不斷加工下,最終成為了是揚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譜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貯香主編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為《鮮花調》。
正因《茉莉花》曲調優美、動聽,所以此曲調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發源省份江蘇,就有數首《茉莉花》和《鮮花調》,如「流行於揚州、蘇州、泗陽、徐州的《鮮花調》5首,六合、興化的《茉莉花》2首,在揚州清曲、揚劇、南京白劇、錫劇琴書等戲曲、曲藝中也有《茉莉花》《鮮花調》流傳」。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樣流傳著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陝西民歌《茉莉花》等等。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雖然在曲調上卻大同小異,但卻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茉莉花》還被許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編或再創作,如作曲家鮑元愷就將《茉莉花》進行了再創作、竹笛演奏家王鐵錘改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將《茉莉花》改編成了一首混聲合唱、台灣歌手梁靜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主題改編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於1999年改編創作的交響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響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揮家與樂團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

❸ 徐州最著名的地方戲曲有哪些

徐州琴書 ,地方傳統文化 江蘇是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文化藝術歷史悠久,文化遺產極為豐厚。江蘇的地方戲曲表演藝術品種眾多,名家迭出。現存的戲種有20餘個,影響較大的有昆劇、錫劇、淮劇、揚劇、滑稽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戲等。昆劇,又稱崑腔,崑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鋸種之一,有"百戲之祖"的美稱。帶有江蘇地方特色的曲藝有15種,各具特色,大多源遠流長,其中蘇州評彈、蘇州評話、揚州評彈、揚州評話,徐州琴書、淮海鑼鼓,南京白局等影響較大。江蘇的音樂、舞蹈藝術基礎深厚,各地山歌、民謠多不勝數,美不勝收。"江南絲竹"是最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蘇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蘇北民歌《撥根蘆柴花》,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等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民間舞蹈《鬧花燈》、《花扇舞》等也都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❹ 京杭大運河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先說南京的吧:
民間舞蹈類: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獨有,鼓風威凌雄健,尚傳承;

棲霞龍舞,龍文化在古都之傳承,全國享譽;

江浦手獅,南京獨有,全國享譽,尚傳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瀕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儺面舞,瀕危;

東壩馬燈,南京獨有。

民間音樂類:

留左大鼓,源遠流長,金陵第一大鼓,尚傳承;

鮮花調(茉莉花),全國享譽;

古琴,金陵樂派,尚傳承;

高淳民歌,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尚傳承;

高淳送眷,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瀕危。

傳統戲曲類:

洪山戲,有稱揚劇及白局之源,瀕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葉,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高淳陽腔目連戲,先民祭祀之戲曲,瀕危。

傳統工技藝類:

南京鴨製作傳統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秦淮小吃,全國享謄;

寶慶金銀飾品工藝,百年老字型大小,技藝精絕,全國享譽;

傳統金線製作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陵摺扇,全國享譽,瀕危;

蟬人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屬造藝,匠心獨具,造詣精絕,瀕危;

南京絨花,南京獨有;

南京剪紙,全國享譽,瀕危;

竹雕,南京獨有,瀕危;

十竹齋,百年老宇號,技藝精絕,全國享譽,瀕危;

仿古牙雕,瀕危;

雕花天鵝絨,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民俗活動類:

雨花石,南京獨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夫子廟花鳥蟲市,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媽祖文化廟會;

南京食素食野菜習俗;

南京童謠兒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歲時節令民俗,全國享譽,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老地名,全國享譽

在說北京的吧:
北京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包括智化寺京音樂、崑曲、天橋中幡、「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廠甸廟會、京西太平鼓、京劇、北京抖空竹、景泰藍工藝、象牙雕刻、雕漆工藝、同仁堂中醫葯文化共13項

再說蘇州的吧:
端午節
桃花塢年畫
軋神仙廟會
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江南絲竹
玄妙觀道教音樂
吳歌
蘇劇
蘇綉
宋錦織造技藝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蘇州角直水鄉婦女服飾
崑曲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明式傢具製作技藝
制扇技藝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最後說杭州的吧:
杭州市的梁祝傳說、

白蛇傳傳說、

杭州小熱昏、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

胡慶余堂中葯文化、

餘杭滾燈等

❺ 茉莉花能不能在徐州種植

徐州肯定可以種植茉莉花。自己家裡盆栽還是大批量種植啊?批量種植的技巧還是要請教專家的,自己種著玩肯定沒有問題。

❻ <<茉莉花>>

相關資料】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裁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揚州附近的儀征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②單曲名 ,出自梁靜茹專輯《燕尾蝶》,擷自中國民謠《茉莉花》。

【歌手】梁靜茹(Liang, Ching Ju)
【製作人員】作曲:李正帆 作詞:姚若龍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丫 又香又白 人人誇
不讓誰把心摘下 就等那個人愛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誰當我情人 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 什麼都好 誰當我情人 作夢都會笑
我望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心酸走來 幸福走掉

熱點內容
盆栽名片製作 發布:2025-07-01 10:13:29 瀏覽:796
櫻花功漫網 發布:2025-07-01 10:13:29 瀏覽:681
海棠花季詩 發布:2025-07-01 09:54:08 瀏覽:211
杏子種子盆栽 發布:2025-07-01 09:30:03 瀏覽:493
有梅花的圖片 發布:2025-07-01 09:25:48 瀏覽:389
丁香的職位 發布:2025-07-01 09:18:42 瀏覽:880
蘭花網址大全 發布:2025-07-01 09:17:56 瀏覽:604
百合花的雄蕊在哪 發布:2025-07-01 09:09:55 瀏覽:704
關於籽的盆栽 發布:2025-07-01 09:05:06 瀏覽:499
怎麼培養盆景 發布:2025-07-01 08:44:23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