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怎樣度過梅雨期

杜鵑花怎樣度過梅雨期

發布時間: 2023-08-07 15:09:02

Ⅰ 杜鵑有什麼生活習性

杜鵑花的生活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酸性土壤。

光照要求:對陽光需求較大。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

Ⅱ 杜鵑有什麼生活習性

杜鵑是一種極善於隱蔽的鳥,從不愛拋頭露面,常躲藏在茂密多葉的樹上或樹林深處。所以常常是只聞其聲,難見其身。

在鳥的棲息地區,每到繁殖季節,鳥類都忙於銜枝築巢,而杜鵑卻徘徊於別種鳥巢的周圍,物色自己中意的巢,一旦選中了,它就趁巢主外出時,飛去快速產下一卵。若巢太小,產卵不便,它就把卵產在地下,然後用嘴銜著偷偷放進巢里。而巢主還察覺不出有異種蛋,於是它照例孵化。一般杜鵑的蛋所需孵化的時間較短,約12天小杜鵑就破殼而出。

小杜鵑生性狡猾,出殼不久。它就會把腦袋往下鑽。把巢主的卵或「子女」擠到巢邊,然後用自己的前膀或背把它們拋出巢外摔死,真是傷天害理。說來也怪,巢主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卻無動於衷。即使小親鳥摔在巢外未死,也不理睬,照樣外出捕蟲,並帶回巢中哺育小杜鵑,一直喂得又肥又壯,甚至個兒大自己幾倍。待小杜鵑羽毛長成,則振翅而去,從此再不回巢,真有點忘恩負義之嫌。待巢主酷醒悟過來時,已為時過晚。

自我保護

杜鵑長的像鷂,因此它也常常使用這種姿勢去驚嚇其他小型鳥,然後偷偷地將卵產到小鳥巢中。杜鵑孵的蛋有很好的偽裝,它們看上去和「養母」產的蛋很相似,因此不容易被發覺。為了掩蓋自己卑劣的行徑,杜鵑產蛋的速度很快,只需幾秒鍾。小杜鵑大約10天後破殼而出。它們出其不意生後四五天,便表現出了驚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只要是背部能碰到的東西,總要對它們又推又擠,不過這種不光彩的行為卻能保證它獲得雌鳥全部的照料和愛撫。

Ⅲ 杜鵑花怎麼養啊他是四季開的嗎

杜鵑花不是四季開花的,下面介紹杜鵑怎麼養殖

杜鵑花的根系雖然豐富,但是卻非常纖弱,細如牛毛。這纖細的毛根,既怕水澇又怕乾旱。如果澆水過多,造成盆內積水,根尖呼吸受阻引起爛根,易落葉;如果一兩次忘了澆水,則根尖易乾死,也易造成落葉。如果發現葉片萎蔫下垂,既可馬上澆水,如果葉片挺不起來,那就沒有希望了,很可能全株死亡。解決的辦法:要適時澆水,見干既澆,澆水時不能讓盆內有積水,澆透既可。如果盆土是松毛土(東北的松針土),那就要每天澆一次水,不可有漏澆。松針土透氣性良好,在北方乾燥的氣候下,極易風干,所以應每天澆一次。

杜鵑花不喜大肥,如果肥量過大,燒死根尖,也易造成落葉,嚴重者造成死亡。使用什麼肥並不重要,但是切忌施濃肥、大肥,要薄肥少施,每半月一次就可以了。如果盆土是新的松針土,一年內不用再施肥。松針土的肥力是很強的,可夠杜鵑花消耗一年的。來年春季,待花開過後再換新的培養土。


Ⅳ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杜鵑花要怎麼養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1、合適土壤

在種植杜鵑花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壤。杜鵑花適合生長在營養含量較為豐富、排水性較好的土壤中,所以在種植杜鵑花時最好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土質較為疏鬆的腐殖土,並且在種植後需要定期的疏鬆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氣性。

2、適當養分

杜鵑花在生長的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較大,在養護杜鵑花時也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養分,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同時在為植株提供養分時需要注意施肥方法,可以將肥料直接添加在土壤中,也可以將肥料稀釋後噴灑在葉片上。

3、適宜水分

杜鵑花適合生長在較為濕潤的環境中,所以在養護杜鵑花時也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水分,保持土壤處於濕潤狀態。同時在為植株提供水分時需要注意水源選擇,一般可以使用礦物質含量較為豐富的河水或者井水澆灌植株。

4、充足光照

杜鵑花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的需求較大,所以在養護杜鵑花時還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光照,讓植株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在為植株提供光照時需要注意光照強度,一般在春秋季節可以為植株提供全天的光照,在夏季則需要為植株遮陰。


Ⅳ 杜鵑花怎麼養要注意什麼情況

杜鵑栽培十注意
一、喜陰怕陽,強光直射易灼傷,但遮蔭過分,又會引起生長不良,花芽不易形成。
二、喜酸性土壤,pH值6左右較適宜;遇鹼性過強土壤會自下而上,逐漸葉黃枯萎,甚至死亡。
三、生理上缺鐵,葉綠素合成受影響,葉片會變小,呈黃白色。
四、一般能耐10℃以下低溫,但因杜鵑根部入土淺細,離表土近,不能耐炎熱。
五、由於根系纖細,吸水供應能力均差,怕旱怕澇,要在空氣濕度70%至90%時,才能生長良好。
六、澆水要恰如其分,如面濕底干,則根系受損,老葉早落;如積水爛根,則新葉白黃;花期缺水,花瓣軟垂;展葉期缺水,則心葉捲曲,葉色變黃。
七、氮肥不足,葉薄無光,枝條短瘦,花少而小;缺磷肥,部分葉片呈紅紫色且易落;缺鉀肥,老葉灰綠,葉緣黃綠,葉片出現斑點,最終變成褐色,以至焦枯落葉。
八、肥料過濃過足,則造成反滲透現象,須根因失水而萎縮,葉尖、葉緣均失去光澤,逐步變焦脫落。
九、通風不良,空氣閉塞,引起落葉。
十、怕雪襲霜凍,越冬以8℃左右為宜;如室溫過高,不能休眠,生理活動未減退,繼續大量消耗養分,則對翌年生長發育不利。

西洋鵑秋後管養法
入秋後,天氣漸涼,度過盛夏高溫後的西洋杜鵑花,現時起至霜降,進一步處在長蕾期,也就是說進入生殖生長的旺盛期。在這一時期中的管養好與差,對今後開花多與少很有關系。為此:

一,要繼續增添營養,每月追施氮磷鉀結合,並以磷鉀為主的薄肥2-3次(忌濃肥或生肥),以滿足長蕾期的需要。如在這一時期里肥料不足,不僅今後開花小而少,而且有的還會出現「假花苞」現象。所謂「假花苞」就是平時看看像花苞,屆時卻變成了葉芽或葉片了,盼來一場空歡喜。

二,增加光照時間,西洋鵑在生殖生長階段,它同樣需要陽光,如陽光不足,也會影響花蕾的形成和膨大。自白露後,中午前後可適當縮短遮蔭時間。10月份起,按上海氣候,每天可進行全日照。同時,盆土應注意澆水防干,並注意葉面噴水。

三,繼續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秋季雖涼爽,但也最容易出現乾燥和悶熱的天氣。這種天氣也是紅蜘蛛蟲和軍配蟲猖獗之時,它們在葉片背面吸食葉綠素,造成葉片褐黑色、黃褐色、紫醬色或灰白斑點,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直至死去。防治方法可參照2000年8月6日本版《花卉門診》。

另外,在這一時期里,西洋鵑和月季花一樣,易患黑斑病,又稱葉斑病。這種病是由一種病原微生物細菌傳播的,先病葉出現褐黑色斑點,後迅速擴大,以致全株落葉。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的,先摘去病葉消毀,並噴灑托布津或多菌靈2-3次,每7-10天一次,同時,應改善環境,把盆栽的放置通風處。要養好杜鵑花關鍵是要掌握它的習性。

喜酸性土壤 忌粘性土壤

盆栽杜鵑的栽培土應用透水性好,pH值5.5至6.5 的砂質壤土,可用腐葉土、粗河沙和砂壤土按2?1?1的比例混合配製成培養土,如有條件使用松針土則更好。粘性土透水性、通氣性均較差,極易導致爛根。

喜半陰環境 忌烈日暴曬

杜鵑在仲春、夏季、初秋應在遮陰篷下蒔養,可使其接受早晨和傍晚的光照,特別要避免中午的強光直射,陽光過強易使葉片焦邊、乾枯,甚至整株死亡。其他時間可接受全日照,特別是冬季,由於日照短、光照柔,一定要放置於室內向陽的南窗檯上,使其充分接受光照。

喜溫涼氣候 忌酷暑嚴寒

杜鵑的生長適溫為15℃至28℃,溫度過高即進入休眠狀態。故夏季易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並應增加空氣濕度。冬季越冬溫度最好能保持在8℃至15℃。

喜薄肥勤施 忌濃肥生肥

給杜鵑施肥,應以「薄肥勤施,寧少勿多」為原則,在生長期可用礬肥水加清水稀釋後,每半個月施用一次。如果經常施用濃肥,花往往被燒死。另外,在蒔養過程中也不宜施用生肥,因為生肥未經發酵,施入盆後,發酵時會釋放出大量熱量,容易把花根燒死。

澆水易適中 忌澇又忌旱

杜鵑在生長期,應給予充足水分,保持盆土濕潤,但盆內不宜積水,防止根系腐爛。冬季氣溫下降,植株蒸騰量減少,待盆土表面發白後再澆。另外,澆水還應注意時間和水溫,夏季不宜在中午澆水;冬季則最好在午後澆,水溫也不能過低,否則易導致落葉。

Ⅵ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那麼杜鵑花的養殖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1、環境條件: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冬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冬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15℃左右)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30%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2、盆土要求: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PH值為5.0—6.0。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採用3種配製的培養土。①山土7份、乾苔草屑1份、干腐葉土2份,乾肥1份混合配製。②山皮土(表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制,經過1—2年後過篩備用。③山土3份、腐葉土3份、園土4份、砂土2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50克麻醬渣、骨粉。

3、花盆選擇: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舊瓦片)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4—6年生植株用5寸盆,7—10年生植株用6寸盆,11—15年生殖株用8寸盆。

4、改善水質: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1—2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0.2%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7—10天澆1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5、澆水管理:

杜鵑花性喜陰濕,不宜過干,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4—5天澆水1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3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2天在上午適量澆水1次。4—6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1次。7—9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1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9月中旬至11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1次,保持濕潤即可。

6、施肥方法:

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濃度為15%,共施2—3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肥5—6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1—2次。

7、室外遮蔭: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在6月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7月中旬到9月上旬,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9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遮蔭,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8、光照溫度:

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陰,以防灼傷新葉。夏季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陰,9月以後可縮短遮陰時間,10月以後宜多見陽光。杜鵑花在20℃左右生長最旺盛,30℃以上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狀態。長期在0℃以下就會凍死。冬季一定要採取保溫措施,溫度在15℃以上為最佳。

9、整形修剪: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10、防病治蟲:

軍配蟲(又名冠網蝽)在危害期間噴灑40%樂果15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3次。頂芽卷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或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

Ⅶ 杜鵑花的養護

養護要點
一、環境條件
濕潤、酸性土、溫暖,是杜鵑花最喜歡的環境,暴曬、旱澇、濃肥,是杜鵑花最怕的生長環境。土培養杜鵑花土一定要用通氣性好的、腐殖質豐富pH值為5.5至6.5的酸性土壤。為了保持杜鵑盆土的酸性,平時應適當施些礬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施用。杜鵑花在換盆時在盆土中加入適量緩釋肥,杜鵑花園藝生產中常採用此肥料,既省事了又清潔了,因此植杜鵑也就葉茂花艷了。
二、盆土要求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採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乾苔草屑 1 份、干腐葉土 2 份,乾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3 份、人糞尿1 份分層堆制,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花木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彩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加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干。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杜鵑花(11張)冬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在出房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八、扦插繁殖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復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葯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厘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士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lO天後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九、園林用途
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

蟲害防治

防病治蟲 : 軍配蟲( 又名冠網蝽 ) 在危害期間噴灑 40% 樂果1500 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續 3 次。頂芽卷葉蟲防治方法主要靠人工捕捉殺死,幼蟲或蛹也可用 40% 樂果乳油 2000 倍液或敵敵畏1500 倍液噴殺。
紅蜘蛛,可用1000倍的三氯殺蟎醇液防治。軍配蟲可用1500倍樂果或敵敵畏防治。病害最常見的是褐斑病,可用800倍托布津或等量式波爾多液防治。[1]
主要病蟲害
紅蜘蛛。可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58%風雷激乳油1500—2500倍液等噴殺。
軍配蟲(梨網蝽)。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
茶蓑蛾(袋子蟲、袋蛾)。可用90%敵百蟲2000倍液噴殺。
茶長卷葉蛾(粘葉蟲)。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0%滅幼脲懸浮劑8000倍液、20%多蟲畏2000倍液等噴殺幼蟲。
立枯病。多數發生在苗床上,為害時使幼苗從根到根頸部位變為褐色,以後變為深褐色,嚴重時,韌皮部腐爛,木質部外露,根呈黑揭色腐爛,使幼苗地上部葉片枯黃甚至全株死亡,但不倒伏。發生此病,大多是幼苗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或苗床過濕所引起。為防治此病,必須先做好苗床通風透光,高溫季節做好遮陽工作;同時注意不要過多澆水而使土壤過濕。如果苗床土壤先用50%克菌丹500倍液消毒則效果更好。
葉斑病。杜鵑花的葉斑病是常見的病害。為害初期葉上產生縈紅色小的斑點,後期病斑中部呈灰白色。上著生小黑點使葉片脫落。這種病在西洋鵑上一年發生3次x月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是發病高蜂時期。冬季,西洋鵑進人室內養護後,只要溫度合適也會繼續發生。葉斑病總的以梅雨和熱帶風暴季節發病嚴重。如果能在花後的5月至8月下旬間每隔2周噴施1次70%托布津1倍液或20%粉銹寧40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500倍液,可以控制此病的發展。
失綠病 。杜鵑的失綠病常使其綠葉均勻地褪去綠色,葉色變淺。先是嫩葉缺綠,葉肉變黃。嚴重時葉片變白,葉脈也變黃,葉片兩側中部或葉尖出現焦褐斑等壞死組織,逐漸擴大使葉片脫落。此病的發生主要是土質喊性缺鐵而引起。出現此症狀時,及時對植株噴施0.2%-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人土中更好。[8]
尺蠖。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25%鋒芒乳油800—1000倍液等噴殺幼蟲。
褐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600—800倍液等噴灑.每隔5—7天噴一次.視病情連噴3—5次。
根腐病。注意加強栽培管理,需保持土壤濕潤、疏鬆,忌積水,發病初期用12%綠乳銅乳油800—1000倍液或綠亨一號3000倍液灌根,每周灌一次,連續澆灌2—3次,發病嚴重時應及時將植株從土中挖起(盆裁或盆景應及時翻盆換土),洗去根部泥土,剪除發病的根系,然後用12%松脂酸銅乳油600倍液,或綠亨二號800倍液,或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植株根部30分鍾,再用清水沖洗根部,然後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適量細紅(黃)土,攪拌成濃稠泥漿,進行蘸根待栽,地栽應重新挖穴鬆土(盆栽和盆景應換用疏鬆的新培養土),並用50%根腐靈600倍液或50%殺菌王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綠亨一號30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等,進行澆土(培養土)消毒,然後再栽種植株,栽後每周葉面噴灑一次12%松脂酸銅乳油1000倍液或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綠亨二號600—800倍液、70%錳殺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殺菌劑,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交替使用,連續噴3—5次。
葉腫病(餅病)。加強栽培管理,注意環境通風、透光,發現病葉、病梢應及時徹底摘除,並及時銷毀,在春季發芽前用1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植株一次,在展新葉期間用O.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波爾多液,葉面噴灑2—3次,每隔7—10天噴灑一次。

熱點內容
花卉的死亡 發布:2025-07-04 12:26:19 瀏覽:426
海棠群是什麼 發布:2025-07-04 12:22:27 瀏覽:718
北海過情人節 發布:2025-07-04 12:17:00 瀏覽:350
斗南花卉市場攻略 發布:2025-07-04 12:07:37 瀏覽:140
盆栽金桔樹怎麼繁殖 發布:2025-07-04 11:59:37 瀏覽:670
書房綠植6 發布:2025-07-04 11:50:48 瀏覽:621
我的血腥情人節種子 發布:2025-07-04 11:34:03 瀏覽:612
創意花藝家飾圖片 發布:2025-07-04 11:33:57 瀏覽:181
花卉百花園 發布:2025-07-04 11:24:13 瀏覽:601
花卉的播種技術 發布:2025-07-04 11:19:13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