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評彈

茉莉花評彈

發布時間: 2023-08-05 14:26:04

❶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1)茉莉花評彈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❷ 描寫評彈的句子有哪些

  • 蘇州評彈和刺綉、蘇州園林被稱為蘇州三絕。這三絕無論這評彈、刺綉、園林藝術的塑造的都是這樣精美、清新、秀麗,使人感受到蘇州人的聰慧智巧和這藝術的無窮的魅力。在這月夜江南小河邊潺潺流水聲中的茶樓里,喝著春茶聽著這清音雅樂般的評彈來那不知有多愜意喲!在白天鋪著青石板的水鄉小鎮上徜徉在店鋪里,欣賞著精細雅緻的、惟妙惟肖的蘇綉畫品里。或是帶上家人流連在這清泉流韻千姿百態的亭台樓閣,琪花瑤草和山石奇疊相趣成蔭的蘇州園林中,真讓人領受到蘇州三絕的藝術魅力而使人驚嘆萬分來......

  • 聽蘇州評彈,除了《茉莉花》一首,其餘的歌子雖然聽不懂,但讓人愛聽且越聽越覺得想聽,甚至於曲終人遠,我還在蘇州評彈里不肯出來。後來想想,就像聽一首好聽的英文歌曲,聽者可以從頭到尾聽不懂一句歌詞,但那動聽的旋律,就已經讓人如痴如醉,這就足夠了。尤其是那首遠播他鄉的《茉莉花》,聽過那麼多普通話版的演唱而百聽不厭,今天,蘇州女兒用吳語「評彈」,我是真的聽到天簌之音了。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結合的產物。

  • 蘇州評彈是是我國俗文學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是用蘇州方言進行說唱表演的地方曲種,評彈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有400年的歷史。它是評話和彈詞的合稱。「評話」表演只說不唱,又稱「大書」,由唐宋時期的說唱藝術發展而來;彈詞有說有唱,又稱「小書」,由唐代宣揚佛教教義的「變文」發展而成。明末清初之際,藝人們開始在表演中使用蘇州方言,「蘇州評彈」正式產生。

  • 沒有音響,沒有燈光,身材纖纖的蘇州女兒,懷抱琵琶,船頭落坐。許是船尾,看不清蘇州女兒的表情,蘇州女兒像一片香樟樹葉,輕輕地就落在了船頭,不怯不等,手指在琵琶的弦子上一晃動,美妙的音符就像細水,流進了船倉。我痴了。我曾經為家鄉戲的鏗鏘聲調而水風大起,也曾為黃梅戲如泣如訴的唱腔而平湖微瀾,卻從不曾聽到這樣抑揚頓挫、春蠶吐絲、和風細雨般的歌唱。

  • 蘇州評彈的內容,都是勸人為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說古書,宣揚忠孝節義;說新書,宣傳愛國愛民、奉獻精神。扮演人物,不論帝王將相、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栩栩如生;表演說白,南腔北調,文武全能,話語不嚕嗦、重復、「口沖」;放噱時,妙趣橫生,令人捧腹;伸張正義時,則激動人心,使人肅然起敬。

  • 評彈是濡濕的,滴到心間,夜裡會下毛毛雨,沾了潮的雛蕾,會順著河流而開。評彈是寂寥的,無助中想抓住聆聽的稻草,拾救自己一段距離,算是青睞算是緣份一次。評彈註定屬於江南的,因為北方的乾燥是養不活它的,即使養活了,也是病懨懨軟軟沓沓的。那就呷著茶,並不輕薄地聽著評彈,一睹南方的面容,一遇南方的人情世事。因為相見所以心動,因為心動所以常見。傾聽,是最好的相逢。回味,是極好的重逢。

  • 多數的蘇州評彈唱詞我是不懂的,可那曲調那韻味每回聽之總能讓我肝腸寸斷、刻骨鉻心。任何一種戲曲沒有比蘇州評彈更讓我痴迷的了。大凡舞台上的戲曲無論是何種形式,多半是熱鬧的,鏗鏘的,紛繁的。比如我熟知的京劇,開場前那鑼鼓聲響徹劇院內外。唱念做打無一不濃墨重彩奼紫嫣紅般喧嘩著。蘇州評彈卻是例外的。她孤獨,她冷靜,她從容,她不上天不入地,不顯山不露水,坐而論道仍可唱盡上下五千載,懂她的人潸然淚下。她是蘇州的又一名勝園林,只靜靜地等你,一旦走進去便不知來路。

❸ 抖音里的蘇州評彈是什麼歌

抖音里的蘇州評彈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

有人還以為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蘇南民歌。1942年,何仿隨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地區,聽到當地民歌鮮花調並整理改編成了茉莉花。1982年,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世界優秀歌曲。

蘇州評彈的意思

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形式。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

源於蘇州的地方戲曲,都有幾百年歷史,素有蘇州三支花之稱的藝術形式是評彈、崑曲和蘇劇蘇州評彈分為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兩種形式。蘇州評話只說不唱。風趣的談吐、滑稽的描繪、發噱的穿插,在蘇州評彈中俯拾皆是,反映出蘇州評彈雅俗共賞的藝術特點。

❹ 抖音里的蘇州評彈是什麼歌

抖音里的蘇州評彈是好一朵茉莉花。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戲劇形式。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以及江、浙、滬一帶。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

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餘年至今不衰。

演出形式

1、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評話和彈詞均以說唱細膩見長,吳儂軟語娓娓動聽。

2、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彈詞用吳音演唱,抑揚頓挫,輕清柔緩,弦琶琮錚,十分悅耳。經過歷代藝人的創造發展,曲調流派紛呈,風格各異。

3、近40多年來,評彈從內容到形式推陳出新,傳統書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編書目陸續涌現,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4、蘇州評彈有說有唱,大體可分三種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單檔,兩人的雙檔,三人的三個檔。演員均自彈自唱,伴奏樂器為小三弦和琵琶。

5、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❺ 抖音上那個評彈叫什麼

抖音上很火的是蘇州評彈好一朵茉莉花。

一副「聆韻社」的牌匾,一名衣著儒雅的男子,再加上一道樂器、一口吳語唱腔,讓人不由產生思古幽情。這樣的場景時常出現在抖音賬號「聆韻社評彈崑曲茶社」上。

「聆韻社」位於蘇州,評彈、崑曲都是當地頗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前者是首批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後者是世界級非遺代表。目前這個賬號已吸引了8萬多粉絲,獲得了近60萬點贊。

視頻畫面里,男子安坐在方桌旁,背後是古典窗戶,LED燈滾動播放著「品香茗、聽評彈、賞崑曲」的字幕。只見他時而唱起「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時而吟出「這一拜故夢陸離」,語調輕快,千回百轉,餘音繞梁。

而電視劇《知否》熱播之後,聆韻社也推出了蘇州話版本的「知否知否」,熟悉的旋律,別樣的唱法,讓人感受到另一種意境。男演員說,這只學了半小時。

網友們對這首知否很有共鳴,有人感慨,從發音來說,吳音的韻腳更貼切。聆韻社則猜測,是不是李清照寫的時候住蘇州了?

「豆包是一隻喵」被代入了更深的角色里。她想,有一天自己會穿著漢服走在蘇州小鎮,「品一品茶,聽一聽曲兒,愜意,一把油紙傘,煙雨小鎮,舒服」。

總結如下:

不同的風格引起了網友不同的情懷,當聽到悲傷的,不少網友說「聲音一響起,哭了」、「完蛋,我又哭了」、「老淚再次橫飈」。當聽到壯闊的,有網友稱贊道:「能唱得如此大氣磅礴,堪稱評彈界的搖滾一哥」。


❻ 揚州有哪些市歌

1,蘇州市市歌:《蘇州好風光》

《蘇州好風光》是由朱虹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譚亞新填詞,評彈曲牌《大九連環》重新改編譜曲。《蘇州好風光》於2004年被確定為蘇州市市歌。此曲由大九連環調《姑蘇風光》(又名姑蘇好風光)重新編配而成。

2,無錫市市歌:《太湖美》

《太湖美》創作於1978年,由任紅舉作詞,龍飛作曲,李慧蘭演唱,朱逢博等翻唱過。《太湖美》是一首江蘇民歌,它於2002年被定為無錫市市歌。

3,揚州市市歌:《茉莉花》

《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籠統地說,是江蘇民歌,根據民歌《鮮花調》改編,由音樂家何仿採集整理。1942年,何仿隨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六合地區,聽到當地民歌《鮮花調》並整理改編成了《茉莉花》。2003年3月,揚州將《好一朵茉莉花》定為市歌。

4,連雲港市市歌:《在海一方》

《在海一方》是連雲港市市歌,由喬羽作詞、郁洲萍作曲,宋祖英、白雪等演唱,廣為流傳。

5,興化市市歌:《夢水鄉》

《夢水鄉》是著名詞作家閻肅、作曲家孟慶雲為興化度身定做的歌曲。首次「出鏡」是在2003年10月29日的第六屆中國板橋藝術節。首唱為江蘇前線歌舞團的著名女歌手朱虹。2005年由譚晶演唱。

❼ 評彈是什麼

問題一:評彈是什麼東西啊 蘇州評彈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餘年至今不衰。
蘇州評彈有說有唱,大體可分三種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單檔,兩人的雙檔,三人的三個檔。演員均自彈自唱,伴奏樂器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如〔費伽調〕、〔亂雞啼〕等。〔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陳(遇乾)調、馬(如飛)調、俞(秀山)調。經百餘年的發展,又不斷出現繼承這三位名家風格,且又有創造發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陳調的繼承人劉天韻、楊振雄;俞調的繼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們均自成一家。其中馬調對後世影響最大,多有繼承並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調、沈(儉安)調、琴調(朱雪琴在薛調基礎上的發展)。周(玉泉)調是在馬調基礎上的發展,而蔣(月泉)調又出自周調,如此發展繁衍形成了蘇州評彈流派唱腔千姿百態的興旺景象。

問題二:有什麼好聽的評彈介紹 我是學評彈的,像江南好、太湖美、茉莉花、蝶戀花、林沖踏雪都很好聽

問題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評彈叫什麼 蘇州好風光

問題四:盜墓筆記里的蘇州評彈是什麼 曲子是《四季歌》,但是歌詞改掉了,大概是編劇(三叔?)改的,個人覺得這個不算標準的蘇州評彈,因為有些吐字發音不是標準的評彈音。

問題五:什麼地方有下評彈 我來告訴你
採納我的答案吧。。

問題六:蘇州評彈《笑中緣》的戲詞是什麼? 虎丘山麓遇嬋娟,疑是娥出廣寒,展齒一笑含豐羞,淑女窈窕君子逑。
佳人拜佛我求天,願千里姻緣一線牽,一葉扁舟緊相尾,煙波影里到梁溪。
是何人不惜為儂作家童,莫非是前生冤孽今又逢?
芳素手研墨畫觀音,妙筆生輝世無倫,梅亭搔白首,郎心儂早知。
感君一片情太痴,夢圓中秋結絲羅,多情的明月送我返三吳
天不老 地不荒,翻將舊曲譜新腔,願普天下千萬情侶永成雙

問題七:什麼歌有評彈 很多啊,雖然聽上去不怎麼像,比如說《蘇州好風光》《春江花月夜》《蝶戀花》《江南常熟風光美》《百樣機》《揣蘇十二娘》

問題八:盜墓筆記電影中彈評彈的是誰 就我的理解,前四句意為人生如夢,亦幻亦真,不必執著於它的真假,暗示吳邪說出的「回憶」其實只有一部分是真的,還有一部分是假的,是他所期望的。他不願執著於真實而又痛苦的回憶中(彩蛋中有說,他真正的回憶是大奎死了,阿寧死了,潘子死了,三叔和小哥離開了他)
第五句和第六句暗示他希望小哥能放下對失去記憶的執念,不再為尋找記憶而活,所以在他的故事的最後,他拋給小哥的銅片上寫著「淡化」,同時也表示他自己對回憶的一種釋然。
第七句反過來看是起靈聖門空回首(原句:回首空門聖靈起),我想應該是指十年前在長白山,小哥為了吳邪要守在青銅門後十年,他與吳邪定下十年之約(小哥對吳邪說:「如果十年後你還記得我,你可以來這里接我。」),彩蛋的最後,吳邪開車去長白山接小哥,小哥看到他第一句話是:「你老了。」吳邪知道,他們只是好久不見,當年的鐵三角又回來了。
最後一句應該指吳邪自己已不在天真,但他還是那個小哥所認識的吳邪。
以上是我的理解,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求別噴啊(′⊙ω⊙`)
如果滿意的話就採納我吧(??????)??

問題九:在蘇州的什麼地方可以聽評彈? 如果想聽蘇州評彈,蘇州聽評彈的地方很多,僅僅甚至城區就有三十多處,現在一般的休閑茶樓也有,其中比較有名而且比較傳統的地方是光裕書場,在第一天門路上,就在步行街後,仿古建築,說書先生一直是在圈內較好的.「戲博」評彈,在戲曲博物館內(山塘街道張家巷口裡),買了書票可省戲曲博物館的門票.蘇州定園的茶樓評彈也很有名。茶樓有兩層,二樓可以聽評彈吃茶和點心.另外園林式茶樓還有樂橋北堍的怡園、倉街一帶的藕園,尤其怡園,室內陳設、裝修式樣全部以吳地古典風格為主格調,配以江南絲竹背景音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園林茶院。裡面的包廂亦是極有特色,每一個都以「月」起名,風格不相雷同,並且沿用了舊有房屋的結構,天井、大大小小的房間和裡面擺設借景得觸分自然,使得怡園之環境,怡人肺腑,心曠神怡,吃茶聽書是再合適不過。

問題十:烏鎮評彈用的是什麼樂器 竹板 二胡 小鑼

❽ 抖音里的蘇州評彈是什麼歌

抖音很火的一首蘇州評彈叫好一朵茉莉花,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採用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戲劇形式。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以及江、浙、滬一帶。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

歷史源流

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餘年至今不衰。

蘇州評話源於宋代說話伎藝。清代劇作家李玉的《清忠譜》第2折《書鬧》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蘇州說書中演說《岳傳》的情景,有表,有白,有類似賦贊的韻文,和蘇州評話相同。

明末清初的著名評話藝人柳敬亭,曾在蘇州及其附近一帶說書,與蘇州評話有密切的淵源關系。清代中葉,蘇州評話進入鼎盛時期,成立了蘇州評彈最早的行會組織光裕社。在咸豐、同治年間,出現了說《水滸》的姚士章等評話名家。

熱點內容
情人節羽毛 發布:2025-07-04 06:46:28 瀏覽:607
丁香油水汀 發布:2025-07-04 06:45:18 瀏覽:51
主攻海棠 發布:2025-07-04 06:35:28 瀏覽:858
情人節什麼都沒送 發布:2025-07-04 06:34:57 瀏覽:73
藍鳶尾的花語 發布:2025-07-04 06:18:32 瀏覽:734
異地櫻花圖片 發布:2025-07-04 06:14:08 瀏覽:940
情人節愛主 發布:2025-07-04 06:04:07 瀏覽:92
數荷花 發布:2025-07-04 05:42:35 瀏覽:488
花卉娟 發布:2025-07-04 05:39:48 瀏覽:477
香水百合的寓意 發布:2025-07-04 05:37:09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