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的貼法
⑴ 梔子花剛買回來怎麼養
1、更換盆土:選用泥炭土、沙壤土、河沙混合配製土壤。2、散光照射:需要將梔子花放在有柔和散光的地方養護。3、水分補充:梔子花移栽後,需要澆一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貼合。4、施肥管理:生長期每隔十天施加一次有機肥。
梔子花 剛買回來如何養
1、更換盆土
剛買回來的梔子花需要更換盆土,選用泥炭土、沙壤土、河沙混合配製土壤,注意土壤要在強光下,暴曬消毒後再使用,然後將植株的根系清洗干凈,扶正梔子花重新進行栽種。
2、散光照射
剛買回的梔子花不適應放在光照強烈的地方,可以將植株養護在有柔和散光的地方,等梔子花恢復生長之後,給植株提供正常見光照,在夏季強光下,需要採取遮陽措施。
3、水分補充
養護新栽的梔子花,需要澆一次透水,促使根系與土壤緊密貼合,有利於植株的生長發育良好,等梔子花恢復正常生長後,保持土壤濕潤,並定期向葉片噴灑水霧,增加空氣濕度。
4、施肥管理
養護梔子花的過程中,生長期每隔十天施加一次有機肥,促進植株生長,現蕾後增施兩到三次速效性磷肥,促使梔子花的花開繁茂,此外每次更換盆土時要施加有機肥作為基肥。
⑵ 怎麼種盆栽梔子花
一、栽植
培養梔子花要選用肥沃的酸性培養土。一般可用腐葉土4份、園土4份、沙土2份混合配製,每千克培養土拌入1-2克硫磺粉。中性或偏鹼性土壤中缺乏可供植株利用的鐵元素,容易引起葉片變黃。
二、施肥
梔子喜肥料,盆栽時除結合換盆施入有機肥作基肥外,生長發育期間還應勤施追肥,以薄肥為宜,除經常施以礬肥水外,現蕾以後增施2-3次速效性磷肥,如O.5%過磷酸鈣等。
生長期間每隔10-15天澆1次0.2%硫酸亞鐵水,或每隔10-15天施1次礬肥水(兩者可相間進行)。這樣既能防止土壤變鹼,又能給土壤補充鐵元素,從而防止葉子變黃。
三、澆水
給梔子澆水最好用雨水或經過發酵的淘米水。梔子喜濕潤,除平時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外,還必須經常注意增加空氣濕度。因此,春、夏季每天早晚要用清水噴灑葉面並向附近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冬季澆水宜少,但仍需經常噴洗枝葉,保持葉面潔凈。
四、溫度、光照
梔子喜半陰,怕強光曝曬,要求陰蔽度為50%左右。如遭曝曬,葉子易發黃、發白,直至脫落。所以,夏季須放陰棚下或在具有散射光處培養,讓其早、晚多見陽光,以免葉子變黃。
梔子不耐寒,要注意適期入室和出室。一般於10月中旬入室,入室後放向陽處,室溫保持在10-12℃為宜,最低不得低於0℃。春季不宜過早出室,通常在4月下旬出室為好。
五、病蟲防治
冬季室內通風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梔子花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並伴有煤污病發生。對介殼蟲,可用竹簽刮除,也可用20號石油乳劑2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對煤污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六、繁殖
梔子以扦插、壓條法繁殖為主,也可用播種法繁殖。梔子的枝條很容易生出根來,故多用扦插法繁殖,南方地區常在3-10月扦插,北方地區則常在5-6月間扦插,剪取健壯成熟的枝條插於沙床上,只要經常保持濕潤,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也可採用水插法,即將成束插條基部浸泡在清水中,每隔1天換1次水,將盛水容器放半陰處,經20多天即能長出新根。壓條於4月上中旬進行,在成年樹上選2-3年生健壯枝條壓條,約經1個月即生根。
小貼士:
梔子花香味濃,可用來窨制花茶或提取芳香油。果實為黃色染料,可用於棉、毛、絲的染色。根、花、果均可供葯用。
⑶ 梔子花和香油能治什麼
1.治傷寒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 梔子十四個 (剖) ,香豉四個 (綿裹) 。以酒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 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傷寒論》梔子豉湯)
2.治中外諸熱,寢汗,咬牙,睡語,驚悸,溺血,淋閉,咳衄,瘦弱,頭痛並骨蒸,肺痿喘嗽 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等分。為 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新汲水下;小兒丸如麻子大三五丸。 (《宣明論方》大金花丸)
3.治傷寒身黃發熱 肥梔子十五個 (剖) ,甘草一兩 (炙) ,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論》梔 子柏皮湯)
4.治傷寒急黃 梔子仁、柴胡 (去苗) 、朴硝 (別研) 、茵陳蒿各半兩。上除朴硝外,各細銼。用水三大盞,煎二大盞,去滓,下朴硝,攪 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三服,取利為度。 (《普濟方》)
5.治血淋澀痛 生山梔子末、滑石等分,蔥湯下。 (《經驗良方》)
6.治小便不通 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頭大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 (《普濟方》)
7.治熱水腫 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半,白術二錢半。細切,水煎服。 (《丹溪心法》)
8.治婦人子腫濕多 炒山梔一合。為末,米飲吞下,或丸服。 (《丹溪心法》)
9.治熱毒攻腸胃,下黃赤汁及爛肉,壯熱腹痛 梔子仁三七枚,豉二合,薤白一握 (切) 。上件葯,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不計 時候,分為二服。 (《聖惠方》)
10.治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山梔子 (炒) 、乾薑 (炮) 各一兩。上件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 盞,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後熱服。 (《楊氏家藏方》二氣散)
11.治胃脘火痛 大山梔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盞,煎七分,入生薑汁飲之。 (《丹溪纂要》)
12.治氣實心痛 山梔子 (炒焦) 六錢,香附一錢,吳茱萸一錢。上為末,蒸餅丸如花椒大。以生地黃酒洗凈,同生薑煎湯,送下二十 丸。 (《丹溪心法》)
13.治胸痹切痛 梔子二兩,附子 (炮) 一兩。上每服三錢,水一大盞,薤白三寸,同煎至五分,溫服。 (《蘇沈良方》)
14.治肝熱目赤腫痛 ①山梔七枚,鑽透入塘火煨熟,水煎去滓,入大黃末三錢匕,攪勻,食後旋旋溫服。 (《聖濟總錄》梔子湯) ②梔 子仁、荊芥、大黃、甘草等分。上銼。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直指方》瀉肝散)
15.治肺熱咳血 黑山梔三錢,青黛粉一錢 (沖) ,瓜蔞仁四錢,海浮石三錢,訶子八分。水煎服。 (《丹溪心法》咳血方)
16.治鼻出血 ①梔子、乾地黃、甘草等分。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風熱者,以蔥涕和服如梧 子五丸。 (《千金要方》) ②山梔子燒灰吹之。③山梔子、亂頭發 (燒灰) 。共為末,吹入鼻中。 (《片玉心書》吹鼻散)
17.治暴吐衄血,因熱極妄行者 用山梔子炒黑一兩,懷生地二兩,炮姜灰五錢。水三碗,煎一碗,徐徐服。 (《本草匯言》引《龍潭家 秘》)
18.治熱毒下血 梔子三十枚,擘,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服。 (《梅師集驗方》)
19.治外傷血腫 梔子、血當歸、水三七。搗爛,加適量白酒,炒熱後敷患處。 (《苗族葯物集》)
20.治療扭傷挫傷 以梔子研末,少加麵粉,雞子清調敷。 (《瀕湖集簡方》)
21.治火瘡未起 梔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為佳。 (《千金要方》)
22.治遠年日久,內外臁瘡 山梔 (燒作灰,研為細末) 、乳香 (另研) 各半錢,輕粉少許。上再研為末,用瓷器盛貯。每用時先將蔥白、花 椒煎湯洗瘡。稍歇,再溫漿水又洗一次,候惡水去盡,再將白水煮百沸,候溫再洗。但瘡口膿水血絲清水各盡,又用粉帛拭乾。然後敷 之。如干者香油調敷,濕者干摻。但惡瘡口滿實軟,絹帛護之。中硬不作膿者未可用。如腫軟有膿者,依前法再洗,敷貼之。 (《普濟 方》奇妙梔子散)
23.治下疳瘡 梔子一枚,去穰,裝入明礬末,麵糊合口,火燒存性為末。洗凈,干摻上。 (《奇效良方》梔子散)
24.治肺風鼻赤酒鼓 老山梔為末、黃蠟等分溶和。為丸彈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博。 (《本事方》)
⑷ 中葯梔子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梔子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梔子是一種中葯食材,具有不錯的功效和作用。那麼梔子的功效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中葯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葯梔子的功效
(1)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2)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症。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於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麵粉、黃酒調服,有消腫活絡的作用,可用於跌仆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葯”,尤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
(4)梔子,一名山梔,輕清上行,能瀉肺火,去肌表熱,在外感熱病、表裡有熱之際,能起雙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涼血清心熱,可用於熱病心煩;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症。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至於泄熱利濕,可用治黃疸,也是它的特長。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裡之熱,配以黃芩,能瀉三焦火、清心熱;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過去在臨床應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在上海地區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中葯梔子的作用
1、利膽退黃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
2、促進胰腺分泌
梔子去羥梔子苷有促進胰腺分泌並有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的作用,並能增加胰膽流量。
3、解熱和對微生物的作用
梔子和不同炮製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熱功效,以生梔子的解熱功效較強,熊果酸為梔子降溫鎮靜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後熊果酸含量明顯降低,故炒梔子的解熱作用明顯減弱,焦梔子則沒有。梔子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製作用。
梔子的副作用
1、過敏和體虛的人不能服用梔子花。
2、梔子花苦寒,脾虛泄瀉,腎陽不足者慎食梔子花。
中葯梔子的實用小偏方
1.小兒高熱:生山梔3枚,研成粉末,用適量麵粉和雞蛋清調敷兩手的內關穴,外用紗布包好,24小時後取下。
2.小兒驚風:梔子、桃仁、杏仁及麵粉各等分,將各葯研成粉末,加麵粉,用雞子清調敷足心湧泉穴。
3.小兒疳積:梔子、杏仁、桃仁、萊菔子各等分,研成粉末,加麵粉、醋調敷臍部,24小時後取下。連用7天為一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痊癒。
4.哮喘:梔子20克,桃仁60克,杏仁30克,胡椒6克,糯米10克,共為細末,雞蛋清適量,調成軟面狀,分別貼敷兩側湧泉穴及足背相對應部位,12小時後去葯,隔2小時可做第二次治療。
5.胃痛:用梔子2份,元胡、桃仁各1份,共研成粉末,用白酒調敷疼痛部位。
6.小便不通:梔子14枚,獨頭蒜1枚,鹽少許,共搗爛敷臍。
7.大便下血:炒梔子30克,黑地榆10克,共研成粉末,每次服10克,用開水送服。
8.瘡癤紅腫:山梔、蒲公英、金銀花各12克,加水煎服。一日1劑,煎2次,分2次服用。
9.燙傷:生梔子、炒梔子各30克,研為細末,用雞蛋清調敷患處。
10.急性扭挫傷,局部腫痛,甚則徹夜難眠:梔子、大黃、乳香等量為細末,用蜂蜜調成糊狀外敷,一般可在一兩天內消腫止痛。
點擊下頁查看>>>梔子的吃法
⑸ 梔子花怎麼嫁接 5種嫁接方式
靠接法:操作方法與番瓜靠接法相同。
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長點及心葉,在兩子葉中間垂直向下切削讓悶陵8~10毫米長的裂口;接穗子葉下約厘米處用刀片在幼莖兩側將其削成8~10毫米長的雙面楔形,把接穗雙楔面對准砧木介面輕輕插入,使二切口貼合緊密,嫁接夾固定。
插接法:先用竹簽去掉瓠瓜苗真葉和生長點,同時將竹簽由砧木子葉間的生長點處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將西瓜苗由子葉下1㎝處用刀片削成約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簽的同時將西瓜苗插入,這是直插法。另一種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與接穗等粗的單面楔形竹簽,將竹簽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側子葉基部斜插向另一側,竹簽尖部頂到幼莖表皮或賜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葉下1厘米處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簽的同時將西瓜苗幼莖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後移入棚內加強管理。
機器實現法:採用嫁接機器作業,小型和半自動式嫁接機,由於售價低廉,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目前的嫁接工具中台灣進口梭諾嫁接機器為半自動式嫁接機,最高生產率為310株/小時左右,嫁接成功率為90%,由於結構簡單、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不僅在國外、我坦戚國都有一定的銷量,適於果樹枝條、西瓜、黃瓜等瓜類蔬菜苗的半機械化作罩簡業。
⑹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禁忌 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虛寒便湯者慎服
梔子美,美如玉。一襲雅潔明澈的芳容,一脈沁人心脾的香味,花瓣溫潤如玉,遠近皆宜,經看耐品。
「月送銀輝雪葩靜,不與紅紫斗百花。」夏至時節,梔子款款登場,猶如鄰家的小阿妹,清麗可愛。
梔子:又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
目前,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屬衛生部頒布的第一批葯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梔子的功效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
果實: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根: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於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
1、《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2、《本草經集注》:「解躑躅毒。」
3、《別錄》:「療目熱亦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4、《葯性論》:「殺蟅蟲毒,去熱毒風,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乾,目赤腫痛。」
5、《食療本草》:「主瘖啞,紫癜風,黃疸積熱心躁。」
6、《醫學啟源》:「療心經客熱,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
7、《葯類法象》:「治心煩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而小便不利。」
8、朱震亨:「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氣。」
9、《綱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
10、《本草備要》:「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治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11、《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梔子的作用
熱病心煩
中醫認為,梔子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瀉心火而除煩,為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之要葯。
梔子可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如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
濕熱黃疸
該品有清利下焦肝膽濕熱之功效,可用治肝膽濕熱鬱蒸之黃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陳、大黃等葯用,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或配黃柏用,如梔子柏皮湯《金匱要略》。
血淋澀痛
梔子善清利下焦濕熱而通淋,清熱涼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澀痛或熱淋證,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葯用,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血熱吐衄
梔子能清熱涼血,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白茅根、大黃、側柏葉等葯用,如十灰散《十葯神書》;該品若配黃芩、黃連、黃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
目赤腫痛
梔子清瀉三焦熱邪,可治肝膽火熱上攻之目赤腫痛,常配大黃用,如梔子湯《聖濟總錄》。
火毒瘡瘍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腫,如縮毒散《普濟方》。
涼血止血
中醫認為,梔子可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利膽退黃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
鎮靜
科學研究表明,梔子可以使自發活動減少閉目、低頭、肌肉鬆弛,並能對抗戊四氮的驚厥,說明梔子有著鎮靜的作用。
降壓作用
梔子有持久性降壓作用。
抗微生物作用
梔子對許蘭氏黃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製作用,一定劑量的梔子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在體外,梔子能使血吸蟲停止活動。
癒合軟組織
研究表明,梔子可加速軟組織的癒合。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研究表明,梔子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
治療扭挫傷
將山梔子搗碎,研成極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先整復後再用。
對肝臟的保護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梔子對肝臟有著一定的保護作用,比如,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發性肝炎。
促進胰腺分泌作用
梔子及其幾種提取物有明顯的利胰、利膽及降胰酶效應。京尼平甙有最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作用,而其酶解產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膽流量作用最強,持續時間較短。裴德愷的研究認為梔子促進胰腺分泌作用可能與保持胰細胞膜的結構、功能直接有關,從而從細胞水平上論證了梔子治療胰腺炎的葯效基礎。
凝血
焦山梔有明顯的凝血作用,可明顯縮短凝血時間。
抑制胃酸
研究表明,生梔子對胃總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炒焦後對胃抑製作用明顯減弱或消除。
梔子的禁忌
脾虛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梔子花的食用方法
涼拌梔子花
梔子花500克,蔥花、姜絲各適量。將梔子花去雜洗凈,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撈出瀝水,晾涼用筷子抓松,置於潔白的瓷盤 中,撒上蔥花、姜絲,澆人香油、老醋,酌放食鹽、味精,攪拌均勻即可。此菜清香鮮嫩,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癰腫,腸風下血等病症。
梔子蛋花
梔子花200克,雞蛋3枚,蔥花、姜絲各適量。梔子花去雜洗凈,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雞蛋磕人碗中,打勻;將梔子花放入雞蛋中,攪拌均勻;鍋中加 油,燒至八成熱,倒人梔子蛋花,炸熟,撒上蔥花、姜絲,人食鹽、味精,炒勻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熱養胃,寬腸利氣的功效,適用於胃熱口臭,牙齦腫痛,大便不暢等病症。
梔子花炒小竹筍
梔子花200克,去殼小竹筍150克,臘肉100克,蔥花、姜絲各適量。梔子花去雜洗凈,稍焯;小竹筍斜切成薄片;臘肉切成小丁;鍋中加油,燒至六成熱, 將梔子花、小竹筍、臘肉一同倒人鍋中,翻炒數遍,加蔥花、姜絲,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鹽即可。此菜清淡鮮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開胃,清熱利腸的功 效,適用於胃納呆滯,飲食減少,腹脹便結等病症。
梔子花鮮湯
梔子花150克,豬瘦肉100克,榨菜絲30克,蔥花、姜絲 各適量。梔子花去雜洗凈,稍焯,瀝干水;豬肉切絲;鍋中加水,煮沸後投人梔子花、豬瘦肉、榨菜絲,再煮至豬肉漂起,撇浮沫,加蔥花、姜絲及其他五味佐料, 盛人湯碗中。此湯鮮香清爽,具有養胃補中,清熱利腸的功效。適用於體虛納差,腸風下血,大便不暢,咳嗽咯痰,牙齦腫痛等病症。
花茶
將花朵哄干後沖飲。方法是將花苞或初開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攤成薄層,以文火或考箱烘乾。哄干時要不是翻轉,以使受熱均勻。哄干後放在密封的容器,置於冰箱內冷藏。飲用時直接用熱水沖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腌制蜜餞
將花瓣以鹽搓揉後,以冷開水洗凈、瀝干,以花瓣與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勻,裝在密封容器內腌制3天即可食用。
涼拌
先以鹽漬,通常將花瓣以鹽搓揉後,放入容器內,食用前取出,以白開水沖去鹽分,加入一些調味料,如麻油等。余燙的時候,為避免變色,應盡量減少時間。將花朵投入熱開水後,迅速取出。
油炸
用麵粉、蛋汁、清水調製成麵糊,放進油鍋中熱炸至金黃色即可。
梔子的附方
(一)梔子常用附方
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櫃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治傷寒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剖),豉一升(綿裹)。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傷寒論》枳實梔子豉湯)
治傷寒身黃發熱:肥梔子十五個(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治濕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葯》)
治尿淋,血淋: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煎服。(《閩東本草》)
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普濟方》)
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上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治熱水腫: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半,白術二錢半。細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治燒傷:梔子末和雞子清濃掃之。(《救急方》)
血淋澀痛。用生梔子末、滑石等分,蔥湯送服。
下瀉鮮血。用梔子仁燒灰,水送服一匙。
熱毒血痢。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療效顯著。亦可用水煎服。
臨產下簡。用梔子燒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三錢。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霍亂轉筋,心腹脹滿,吐瀉不得。用梔子十幾枚,燒過,研為末,熟酒送服。
熱病食勞復(按:指熱病之後因飲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舊病復發)。用梔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須出微汗為好。
小兒狂躁(蓄熱在下,身熱狂躁,昏迷不食)。用梔子仁七枚、豆豉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來腸秘。用山梔子七個,鑽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黃不三錢,溫服。
風痰頭痛。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梔子搗爛和水塗搽。
眉中練癬。用梔子燒過,研為末,調油敷塗。
(二)梔子豉湯
同名方約有2首,現選《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方。組成: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主治
(1)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復顛倒,心下懊憹。
(2)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
歸經
此足太陽陽明葯。
方義
(1)煩為熱盛,梔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為君。淡豉苦能發熱,腐能勝焦,助梔子以吐虛煩,故以為臣。
(2)酸苦涌泄為陰也,此吐無形之虛煩,若膈有實邪,當用瓜蒂散。
變化方
(1)本方加甘草,名梔子甘草豉湯治前證兼少氣者。
(2)本方加生薑,名梔子生薑豉湯,治前證兼嘔者。
(3)本方除淡豉,加乾薑,名梔子乾薑湯,治傷寒誤下,身熱不去,微煩者。
(4)本方除淡豉,加厚朴﹑枳實,名梔子厚朴湯,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
(5)本方加大黃﹑枳實,名梔子大黃湯,治酒疸發黃,心中懊儂或熱痛;亦治傷寒食復。
(6)本方加枳實,名枳實梔子湯,治傷寒勞復。
(7)本方加薤白,名豉薤湯,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證。
(8)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湯,治斑毒熱甚頭痛。
煎服法
服令微吐。
⑺ 梔子花該怎麼養
殘茶澆花 殘茶用來澆花,既能保持土質水分,又能給植物增添氮等養料。但應視花盆濕度情況,定期地有分寸地澆,而不能隨倒殘茶隨澆。
②變質奶澆花 牛奶變質後,加水用來澆花,有益於花兒的生長。但對水要多些,使之比較稀釋才好。未發酵的牛奶不宜澆花,因其發酵時產生大量的熱量,會「燒」根(爛根)。
③涼開水澆花 用涼開水澆花,能使花木葉茂花艷,並能促其早開花。若用來澆文竹,可使其枝葉橫向發展,矮生密生。
④溫水澆花 冬季天冷水涼,用溫水澆花為宜。最好將水放置室內,待其同室溫相近時再澆。如果能使水溫達到35℃時再去澆,則更好。
⑤淘米水澆花 經常用淘米水澆米蘭等花卉,可使其枝葉茂盛,花色鮮艷。
⑥家中無人時的澆花 愛養花的人,如因探親或外出辦事十天半月不在家,沒人澆花。這時,可將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針在袋底刺一個小孔,放在花盆裡,小孔貼著泥土,水就會慢慢滲漏出來潤濕土壤。孔的大小需掌握好,以免水滲漏太快。或者在花盆旁放一盛滿涼水的器皿,找一根吸水性較好的寬布條,一端放入器皿水中,另一端埋入花盆土裡,這樣,至少半個月左右土質可保持濕潤,花不致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