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樹適合嫁接杜鵑花
A. 杜鵑花嫁接用什麼樹
杜鵑花嫁接用什麼樹?
可用野生杜鵑做砧木來進行嫁接。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是一種常見的家養花卉,也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花色繁茂艷麗,深受人們的喜愛。杜鵑花最常用的繁殖方式就是嫁接繁殖,因為嫁接繁殖可以很好的保留原來植株的優良性狀,培育出更好看的杜鵑花來。
杜鵑嫁接的注意事項
在繁殖名貴品種時可用野生杜鵑做砧木來進行嫁接,採用的嫁接方法應根據砧木的生長習性來決定。有的野生杜鵑其葉片全部集中在枝條頂端的生長點周圍,枝條的中下部光禿無葉;有的在枝條的中下部位疏生小葉,嫁接時應根據上述不同特點,分別採用不同的嫁接方法。
杜鵑的嫁接方法
一、留頭腹接。在砧木枝條上不僅生長點周圍有葉,中下部也長有葉片,則應採用此法嫁接。接時不要短截砧木,而在它的中部向斜下方切出一個0.5厘米長的斜口,入深不要超過枝條直徑的I/2,將接穗基部的鴨嘴形削麵插人綁扎。
二、抹頭劈接。當砧木的枝條僅頂端有幾輪葉片,中下部位無葉時,宜採用這種嫁接方法。先將帶葉的枝梢剪掉,再在剪口的中央向下切開一道深0.6厘米的縫隙。接穗應采帶有頂葉的枝梢,把基部削成0.5厘米長的鴨嘴狀,插入砧木切口,使一側的形成層對齊後進行綁扎。
杜鵑花嫁接後管理
杜鵑花為常綠花木,接穗鮮嫩並帶有葉片,嫁接後必須罩上塑料薄膜保護,防止葉片凋萎。罩內溫度不得超過30℃,濕度應保持80{bf}以上,庇蔭養護,20天以後大多可以癒合,30天後再把薄膜去掉。
B. 杜鵑花嫁接用什麼樹
杜鵑花的種類繁多,在我國約有600多種,在繁殖名貴品種時可用野生杜鵑做砧版木來進行嫁接,採用的嫁權接方法應根據砧木的生長習性來決定。有的野生杜鵑其葉片全部集中在枝條頂端的生長點周圍,枝條的中下部光禿無葉;有的在枝條的中下部位疏生小葉,嫁接時應根據上述不同特點,分別採用不同的嫁接方法。
抹頭劈接
當砧木的枝條僅頂端有幾輪葉片,中下部位無葉時,宜採用這種嫁接方法。先將帶葉的枝梢剪掉,再在剪口的中央向下切開一道深0.6厘米的縫隙。接穗應采帶有頂葉的枝梢,把基部削成0.5厘米長的鴨嘴狀,插入砧木切口,使一側的形成層對齊後進行綁扎。
C. 杜鵑花有哪些常用的砧木
在英國,杜抄鵑花愛好者一般選用南海杜鵑作為砧木。而在我國,實踐證明,錦綉杜鵑是嫁接西鵑的最好砧木,因為錦綉杜鵑生長快速、健壯、抗逆性強,繁殖容易,價格低廉。
錦綉杜鵑以頭一年扦插生長到第二年的作砧木最好,因為此時砧木與接穗的老嫩、粗細相當,接活後生長快速,介面幾乎無疤口。
砧木
2年以上的錦綉杜鵑,高度大都在30厘米以上,並有多個分枝,不僅介面大,而且每個分枝都要嫁接,工作量大增,因此一般不用作砧木。
D. 烏飯樹苗可以嫁接杜鵑花嗎
烏飯樹苗可以嫁接杜鵑花的。
只要兩者的形成層密合在一起就可以成活。
植物嫁接關鍵在於形成層密合在一起。
所以你可以試一下。
不懂可追問,
滿意記得採納謝謝!
E. 杜鵑花有哪些常用的砧木
杜鵑花常用的砧木是毛鵑。
杜鵑栽培技術
土壤
杜鵑是喜蔭的植物,太陽的直射對它生長不利,所以杜鵑專類園最好選擇在有樹影遮蔭的地方,或者在做綠化設計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有意地在專類園中配置喬木。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於各專類園和景觀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鋪裝,使得杜鵑栽植地土壤板結,鹼性嚴重,所以必須把栽植地的土壤進行更換,並加一定量的泥炭土。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比2比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栽種
杜鵑最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栽植,必須架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但又不宜過於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於排水。
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至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至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澆水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一般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至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
濕度
杜鵑喜歡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但有些杜鵑專類園都建在廣場、道路兩旁,空氣流動快,比較乾燥,所以必須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杜鵑園周圍空氣保持濕潤。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對杜鵑園施一些有機肥料做基肥。4至5月份杜鵑開花後,由於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養分,隨著葉芽萌發,新梢抽長,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後,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長,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生理活動減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後,氣候漸趨涼爽,且時有秋雨綿綿,溫濕度宜於杜鵑生長,此時可做最後一次追肥,入冬後一般不宜施肥。
合理施肥是養好杜鵑的關鍵,喜肥又忌濃肥,在春秋生長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餅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葉等漚制發酵而成。在秋季還可增加一些磷、鉀肥,可用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漚制而成。除上述自製家用肥料外,還可購買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記要「薄」肥適施。入冬前施1次乾肥(少量),換盆時不要施盆底肥。另外,無論澆水或施肥時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應酸化處理(加硫酸亞鐵或食醋),在pH值達到6左右時再使用。
修截
修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調節生長,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截需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
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艷。修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花期
若想春節見花,可於1月或春節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的溫室內向陽處,其他管理正常,春節期間可觀花。若想5月上旬見花,可於早春萌動前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5月上旬可見花。因此,溫度可調節花期,隨心所願,四時開放,另外,花後即截的植株,10月下旬可開花;若生長旺季修截,花期可延遲40天左右;若結合扦插時修截,花期可延遲至翌年至2月。因此,不同時期的修截,也影響花期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