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中國民歌茉莉花
⑴ 《茉莉花》賞析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清楚的記得這首曲子一直保留在小學的音樂書本上,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好像人人都會哼唱。它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旋律優美、流暢動聽,最主要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淳樸柔美的情感,借茉莉花潔白無瑕、美麗聖潔、朴實無華的形象來訴說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純真和諧的美好期待。
其實它是改編自一首名叫《鮮花調》的民間歌曲,由何仿經過整理改編的。在流傳過程中又發生很多改編,僅是中國就幾十種唱法,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在美國發射的一顆向外太空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時,《茉莉花》這首優美樂曲被當作地球禮物傳送給外星生命;2004年第28屆夏季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兒童站在巨型燈籠上演唱的也是這是民歌。可想而知這首曲子帶給人們的影響還是比較深刻的!
⑵ 茉莉花歌詞鑒賞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下面我們一起欣賞的它的歌詞。
茉莉花歌詞版本一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
歌詞版本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lj}lt;完{lj}gt;
總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於是衍生了《茉莉花》這首民謠。
⑶ 茉莉花鑒賞
課題:民歌《茉莉花》的賞析
課型:綜合課型——聽聽、議議、唱唱、彈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民歌《茉莉花》的賞析,使學生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調」這一體裁的音樂特點,以及形成,發展等等,從而進一步懂得弘揚祖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2、通過二首《茉莉花》的對比賞析,從優美的旋律和朴實的含蓄的歌詞中使學生感受民歌的藝術美以及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3.通過「唱唱」這一教學手段(將江蘇二首風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來唱)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歌曲藝術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江蘇《茉莉花》是一首產生於明末清初,流傳東北地區及全國各大城市的小調歌曲,距今約有300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叫《鮮花調》,由於第一句是個重疊句,所以又稱為《雙疊翠》或《雙疊詞》。十八世紀下半葉傳到西方,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特》中作為公主的主題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國由貯香主人編輯的《小慧集》中。江蘇《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國作曲家盧梭收入他所編的《音樂辭典》中,此曲還流傳到日本、朝鮮、美國等國家,成為中國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蘇《茉莉花》的曲調婉轉、流暢、細膩、柔美、淳樸。曲式是由四個樂句構成單部曲式;調式為徴調式。
現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根據江蘇民歌《茉莉 花》改編創作的,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茉莉花》。歌詞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擔心受責罵,被人取笑,又怕傷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一個天真可愛純潔的美好形象,生動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
三、教具准備:
1、DVD機及配套播放設備;
2、《茉莉花》教學錄音CD(可用原配套錄音帶刻錄);
3、課前預寫好內容的小黑板4塊(或預做好多媒體課件);
4、宋祖英維也那金色大廳音樂會演唱《茉莉花》實況錄像DVD。
四、重點難點:
1、對二首《茉莉花》進行對比賞析;
2、將二首《茉莉花》(江蘇)合起來唱。
五、教學過程:
1、教師點明課題、對「民歌」,「小調」作解釋
⑷ 江蘇民歌茉莉花有什麼特點
江蘇民歌《茉莉花》特點是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茉莉花》它以五聲音階的級進旋法為基礎,曲調清麗流暢,委婉嫵媚,充滿了江南水鄉的典型風韻,被譽為江南民歌「第一歌」。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 。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4)賞析中國民歌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也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在中國國內,《茉莉花》不僅在江南地區廣為傳播,而且在全國漢族地區乃至有些少數民族地區都被傳唱,而且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改動,成為《茉莉花》在那個地區的「變體」。
有些地區的《茉莉花》變體詞曲皆佳,十分動聽,其中湖北、山西、東北的幾首與江南的《茉莉花》形成一個同主題民歌「家族」。本次選的這首《茉莉花》是上世紀30年代以來就流行的一個通用譜本,一般來說用吳語演唱此歌最有味道。
⑸ 茉莉花這首民歌表達了人們什麼的心情。
該首歌曲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該首歌曲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⑹ 茉莉歌詞花賞析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
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專看花屬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⑺ 音樂名作《茉莉花》有怎樣的音樂特點
《茉莉花》又名《鮮花調》,是清代以來在我國廣大城鄉十分流行的漢族民間小調。目前,流行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成為我國民間小調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曲目之一。
各地的《茉莉花》曲調不盡相同,但歌詞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為內容。北方的《茉莉花》還常唱《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的傳說故事。
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將《茉莉花》用於其著名的歌劇《圖蘭朵》中,使該曲作為代表性的民間歌曲,登上了世界歌劇舞台。
各地的《茉莉花》總的音樂特點是:起、承、轉、合式的四句體樂段,落音分別為:「徵」、「宮」、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為兩個短句,其結構對稱,落音相對;第三句是緊縮句,並在句後不停頓,緊緊銜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暢,婉轉抒情。
現在人們聽得較多的是江浙地區的《茉莉花》。曲調細膩優美、委婉動人。這首小調與一般的小調相似,也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也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也很難從中剪斷。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磁帶收藏家費力先生是揚州曲藝界的老前輩,1986年他參加了《中國曲藝集成·江蘇卷》的編撰工作,在上海唱片公司倉庫里發現了一盤1934年由上海蓓開唱片公司灌制的膠術唱片,裡面有一首由當時揚州清曲名家黃秀花演唱的名叫《鮮花調》的老歌,居然就是現在聞名遐邇、膾炙人口的《茉莉花》,於是費老特意請人翻錄了下來。這也是現存最早的《茉莉花》音響資料。據他考證,這首《鮮花調》其實是明朝嘉靖年間流傳於江淮一帶的俗曲《雙疊翠》中的選段,換句話說,四百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經在揚州大地上廣為傳唱了。
⑻ 賞析 茉莉花
清新淡雅,給人以一種舒適柔美的感覺
⑼ 民歌《茉莉花》的介紹
茉莉---福州市的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