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關於李鴻章茉莉花的故事

關於李鴻章茉莉花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6-27 14:56:58

Ⅰ 清末以來,《茉莉花》為何經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中國國歌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愛茉莉花,全國各地贊美茉莉花的民歌有數十支之多,如浙江、江蘇、安徽、山西、河北,陝西、甘肅、福建、江西、雲南和吉林等省都有《茉莉花》民歌。其中,要數江南民歌《茉莉花》最負盛名。

清朝外交官員一見自己國家沒有國歌,也難免羞愧和羨慕,李鴻章自己臨時製作的《李中堂樂》,就成為了清政府未認可,但外交場合都作為國歌的,中國第一首代國歌。它的音調,和我們今天熟悉的《茉莉花》,幾乎是一樣的:

金殿當頭紫閣重,(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仙人掌上玉芙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太平天子朝天日,(芬芳美麗滿枝椏)

五色雲車駕六龍。(又香又白人人誇)

Ⅱ 奧運會上為什麼要唱茉莉花

因為1896年萬國運動會上,其他國家升起都是升國旗奏國歌,然而大清國升起龍旗的內時候,容沒有國歌,開場鴉雀無聲,在場的洋人一片恥笑之聲,然而剛剛甲午慘敗全世界鄙視中國的艱難時刻,李鴻章顫顫巍巍都走到主席台上,靜靜的唱起了一首家鄉小調《茉莉花》。。。在這個顫顫巍巍飽經風霜的老人沙啞的嗓音下,在茉莉花的小調中,洋人的嘲笑聲漸漸停止。。。。等到李中堂唱完,顫顫巍巍的轉身離去,全場突然報以雷鳴邊的掌聲,就是這個老人,這個歷史上最大的背鍋俠,這個自詡為大清國裱糊匠,這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拼盡最後一點力氣,為大清國爭得的最後一首顏面。。。。從此,茉莉花,奧運會 成了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記憶。。。終於時間走到了2008,北京要舉行奧運會了,張藝謀特意安排的一個小姑涼唱出了茉莉花,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涼。。。100多年的等待與強烈對比。。。中國人揚眉吐氣了,我想,李中堂在九天之上此刻可以含笑了。。。。張藝謀不愧是大導演。。用心,用情,厲害了。。。。

Ⅲ 李鴻章唱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大清末年,西班牙馬德里舉行「萬國運動會」。開幕式上,各國都升國旗奏國歌,唯有大清帝國,在黃龍旗升起時四下鴉雀無聲,看台上旋即響起了西方人的陣陣嘲笑--堂堂大清國居然連國歌都沒有! 這時,一名七旬老人,步履蹣跚的走下看台,起到黃龍旗下,傲然挺立,用他嘶啞的噪音,用他所能發出的最大音量,高唱了一首他家鄉的民間小調——《茉莉花》。運動場上瞬間歸於沉寂,一曲唱罷,全場起立,爆發如雷的掌聲。這位以自己的方式捍衛國家尊嚴的老人,竟然是--李鴻章。

Ⅳ 在各國嘲諷大清沒有國歌的時候,是誰喝起了《茉莉花》

是李鴻章喝起了著名的《茉莉花》。

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夠拯救大清嗎?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深刻地反省。這次失利對李鴻章來說,不僅僅是戰報,而是對他功業的否定。晚清歷史,李鴻章是必然存在的人物,李鴻章恐怖是晚清史中引起爭議的人物。歷史書把筆墨集中在上層人物,史官筆下的名人多嚴肅,沒有人情味,私人記載中充滿了生活情趣。

2001年,在德克虜伯家族歷史檔案館里,胡漢輝查閱克虜伯大炮相關的歷史資料時,無意之中看到貝塔·克虜伯的一篇日記。在日記里,無意間記錄了中國在外交場合中演唱的國歌,這是最早記錄中國國歌的文字。

Ⅳ 《茉莉花》是怎麼成為第二首國歌的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飄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和相關國際重要場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慶典上,在譚盾指揮的「天、地、人」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又演奏了這首樂曲的「遼寧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隊演唱了這首歌;1997年秋,***主席訪問美國舉世矚目,柯林頓總統在白宮草坪舉行歡迎音樂會,美國交響樂團演奏了這首歌;1998年柯林頓總統回訪中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文藝晚會上,這首歌在男女聲二重唱演繹下,使柯林頓聽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節,中央民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會隆重開館,奏響的還是這首茉莉花。1999年7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世紀世界」音樂會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參加演出的俄羅斯紅軍歌舞團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純正的中文演唱了這首歌,激起滿堂喝采,掌聲經久不息。

許多人都十分喜歡這首歌。在香港回歸儀式上,中方軍樂團演奏這首歌是***同志親自點定的,而***在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中國流行音樂對這首民歌的多種版本的新編演唱,更是花樣疊出,常州姑娘周泓艷的《又見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所以,有人還以為《茉莉花》是蘇南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二、 美麗的茉莉花是誰採摘?

「茉莉花,茉莉花」,這朵美麗的茉莉花誰採摘?這朵花是何仿採摘的,從民間藝術豐厚土壤中採得。何仿今年72歲,那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小演員,才14歲,那是日本鬼子大掃盪的艱苦時期。部隊黨委宣傳部長張勁夫同志指示他們到邊區去開展反掃盪的宣傳,同時響應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深入到農村去,向民間藝人學習。

何仿與戰友冒著風雨,踏著泥濘的山間小路,到揚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區去,一天,他們找到了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揚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鮮花調》。

《鮮花調》是揚劇的曲調,原歌分三段,藝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調門演唱給何仿聽的,何仿邊聽邊記詞曲,原詞是這樣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香香也香不過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確實婉轉悠揚,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復吟唱,何仿又覺得,原歌分別吟唱了三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藝術形象不夠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為稱,唱的實際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對於部隊表演,就不太合適,而且,原歌盡管樂音優美,但帶有一定的輕挑感覺,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當時他畢竟還沒有這個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隊送往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深造過的何仿,在北京與民主德國的合唱專家一起探討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適女聲合唱的中國民歌,他想到了這首《鮮花調》。經過對原曲原詞的修改,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線歌舞團一曲唱紅,當年中國唱片社出版了唱片,從此,這首江蘇揚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傳遍世界樂壇。

何仿採摘這朵茉莉花,決不偶然,這與他是安徽天長縣人有著非常緊密的文化風土人情上的血肉關聯。天長縣是安徽南部突伸進江蘇揚州和南京六合的一個地方,是屬於揚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會對這首揚州民歌「識貨」,情有獨鍾,由他進行了成功的再創作。

有意思的是,人們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這首歌。實際上,何仿創作了很多受部隊歡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電影院聽了何仿作詞作曲並擔任演唱指揮的《淮海戰役組歌》後,拍著何仿的肩膀說: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蓋過了一切,因此,熟人總是跟他開玩笑,「老何啊,人一輩子能有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歲時投奔革命,參加新四軍,先後在華野三野政治部部隊文工團、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和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團長。在幾十年的部隊文藝生涯中,他創作了《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歌劇《大翻身》等一批有著時代影響力的作品,在全國全軍多次獲獎,為國家一級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他從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的位置上離休,是正軍級幹部。

三、何仿多次見到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周總理特別喜愛這首《茉莉花》

作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隊文藝工作者,他激情昂揚的音樂創作生涯,是與軍隊、與共和國的成長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這使他與共和國的許多重大歷史場面緊緊聯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電視台介紹何仿與《茉莉花》的專題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這又是全國紀念總理誕辰百年的時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樂曲聲中,浮現出與周總理的一次次見面情景。

64至65年間,何仿三次見到周總理。周總理的品格給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軍文藝匯演,前線歌舞團的節目受到好評,最後領導接見全體參演單位合影時,前線歌舞團領導被要求站在正中,當時,前線歌舞團的領導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間,兩旁是朱德和劉少奇,他後退了半步,由於個子矮,結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劉少奇肩膀中間露出一個臉的樣子,而此時,周總理卻遠遠地站在前排的邊上。周總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間站,有其它領導人在場他謙讓,他一個人與大家在一起時他還是謙讓,63年前線話劇團成功上演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周總理非常高興,把話劇團主創人員和主要演員請到自己家中吃飯,吃完飯拍照合影時,大家讓周總理和鄧穎超坐在正中間,周總理就是不同意,堅持站在邊上,他說:「我是主人,怎麼能坐在正當中呢?」而是讓張澤易團長坐在正中間。

65年春天,周總理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陳毅副總理兼外長作為副團長到印泥參加慶祝萬隆會議十周年活動,各國都帶了文藝演出團體,參加慶祝演出,文化部在徵求周總理意見時,周總理說:「我帶前線歌舞團去。」到印泥參加演出,前線歌舞團的節目中就有女聲小組唱《茉莉花》,每當演唱這首歌時,周總理總是聽得非常專注,臉上是喜悅之情,會議結束後,前線歌舞團到柬埔寨去演出,周總理則回國,中國駐印泥大使館為周總理舉行送行晚會,在晚會上,前線歌舞團演唱了許多江蘇民歌,如《拔根蘆柴花》、《九連環》,最後唱了《茉莉花》,周總理聽後感慨地說,我13歲離家鄉,你們美妙的歌聲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沒有回過的蘇北老家了。女演員孫子鳳忙問:「總理,你為什麼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這時,何仿指揮演員排好隊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給總理聽,總理聽後感謝大家的好意,又詼諧地說: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Ⅵ 李鴻章在奧運會上唱《茉莉花》是真實的歷史還是野史

1896年4月6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奧運會的故鄉希臘雅典舉行。此時李鴻章正在趕赴俄國聖彼得堡的路上,肯定沒有帶員參加奧運會。事實上,李鴻章根本就沒有肩負這個任務,更談不上帶運動員參賽了。

<奏摺里未提此事>
1895年一年,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其政治地位風雨飄搖,並且因簽訂《馬關條約》,已背「漢奸」的罵名。李鴻章為千夫所指,代朝廷受過,失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職務。1896年2月,為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時也為「聯俄制日」,李鴻章被派出訪歐美,進行了一次環球訪問。
自1895年至1896年正月--離奧運會只有3個月的時候,李鴻章所奏之折,幾乎為其一生中最少的一年,共計有9折,其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奧運會的話。李鴻章本人可能也不知曉這一消息,否則以他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應該會非常重視這一國際盛會。

<親自為國歌作詞>
其實關鍵的問題不是尋找李鴻章是否帶員參加過奧運會,而是從奧委會的歷史檔案中查找它們是否曾經發出過對大清帝國的邀請函。
李鴻章訪問歐美之時,中國連國歌都沒有,如果參加奧運會,則升旗、奏國歌都無法實現。在聖彼得堡,他們臨時找了一首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的代國歌,洋人稱之為《李中堂樂》。這首最早的近代國歌的出籠,證明了當時中國國際身份的尷尬局面。歌詞有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很多人認為李鴻章帶隊參加了奧運會。最搞笑的還是什麼從天橋找藝人、找武林高手、沒有國歌唱京劇等等,都是民間野史,也是諷刺李鴻章的文章。

Ⅶ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中國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內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容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7)關於李鴻章茉莉花的故事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茉莉花》。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Ⅷ 茉莉花與中國的關系,特別是茉莉花那首歌在奧運會上出現,代表了什麼主要是茉莉花在奧運會上出現的意義

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和德國等西方列強採用各種卑劣手段魚肉宰割中國,強迫中國政府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掠奪我國資源,霸佔我國土地,以此把我國淪為他們的殖民地。這一時期李鴻章常常代表中國政府頻頻出現在國際外交舞台上。1896年5月18日沙皇亞歷山大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舉行升級加冕慶典,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參加,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應邀「入宮慶賀」,並被授予寶星大小兩枚,皆鑽石密嵌。沙皇對李鴻章的接待優禮有加,極盡籠絡之能事。慶典之後李鴻章又受邀出訪德國,居心叵測的德國人,為「提升」李鴻章的「身價」,以國際交往中迎接國家元首的禮儀歡迎李鴻章來訪。李鴻章將計就計,沒有拒絕德國「超規格」的接待,以爭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按照國際慣例,歡迎儀式上儀仗隊需要演奏來賓所在國國歌。然而,當時中國沒有「國歌」一說,李鴻章為不失國度,便把中國流行的一曲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作為中國國歌推薦給德國。由於茉莉花之歌,曲調柔美、歡快,極富情調,頗有輕音樂韻味,加上又是使臣李鴻章所薦,於是《好一朵茉花》這首民歌便成為中國國歌,奏響在迎接李鴻章的儀式上。由於李鴻章的大智大謊,結束了中國沒有國歌的歷史,在外國人面前挽回了顏面。對李鴻章「開放門戶、積極開展洋務運動」的主張,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從而為中國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富有傳奇性的佳話。同樣,當時中國也沒有國旗,李鴻章把皇帝帶有龍的圖案的黃袍,作為國旗隆重推薦給德國以及後來所到國家,從此中國即有了「國歌」也有了「國旗」。

熱點內容
茶花時候開花 發布:2025-07-12 17:06:50 瀏覽:169
櫻花前線攻略 發布:2025-07-12 16:59:25 瀏覽:398
忍冬花花語 發布:2025-07-12 16:55:09 瀏覽:480
情人節裸男打滾 發布:2025-07-12 16:46:18 瀏覽:285
情人節送口紅最好 發布:2025-07-12 16:37:18 瀏覽:90
武漢花藝招聘 發布:2025-07-12 16:25:02 瀏覽:581
好一朵茉莉花民樂合奏 發布:2025-07-12 16:24:07 瀏覽:403
綠植木芹 發布:2025-07-12 16:19:21 瀏覽:377
雀梅藤盆栽 發布:2025-07-12 16:16:38 瀏覽:288
適合盆栽的藍莓品種 發布:2025-07-12 16:12:07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