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的名篇
『壹』 李白詩歌的意境、作品、意象
李白詩歌中的花朵意象
關鍵詞:詩人 花朵 意象
內容提要:李白的詩歌中有許多花朵意象。我們在對其作品進行賞析時,不免要對其中所涉及的花朵意象解析。何謂「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體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託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與具體物象的融合。「意」與「象」的關系,就是「情」與「景」的關系,「心」與「物」的關系,「神」與「形」的關系。移情於景,存心於物,凝神於形,寓意於象,皆成「意象」。所以,了解李白詩歌中的花朵意象是賞析李白詩歌的關鍵。
引言
李白天性自然。喜好以自然界的客觀意象來表達感情。如:鳥類,花朵類。古人以為意是內在上午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於內心並藉助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託物。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的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作者對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託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並製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使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根據這個藝術天地在內心進行地二次創作,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本文試圖以我所接觸到的李白詩歌中的花朵意象為考察對象,將表現同一種思想感情的花朵意象分六類作一梳理。
一
一類是用花朵意象表達對祖國山水,生活的熱愛。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挑花帶露濃。」桃花一般用來比喻很美或美人。白居易贊道:「閑折兩枝握在手,細看不似人們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故又「花中西施」的美名。詩人的「桃花帶露濃」則是通過視覺上的感觀,用一「濃」字寫出了蘊於日常生活中的美。正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朵普通的桃花,由於詩人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便能發掘出它的色「濃」。《望廬山五老峰》:「廬山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芙蓉:荷花的別稱。荷花並非五片花瓣,而五老峰也沒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環境。二者似乎聯系不起來,詩人卻能通過自己的感受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夜下征虜亭》:「山花如綉頰,江火似流瑩。」山花:顧名思義,就是山坡上的花,本不應受到注意,詩人卻將它比做「綉頰」,正是由於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加上視覺的沖擊,才形成這種比中帶興的寫法。詩中生動的比喻,流暢的語言,形象的描繪了江中夜景,體現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越女詞五首》其三):「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荷花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譽為「花中君子」。是美的象徵和化身,也用來比喻女子的美貌。詩人採用「賦」的手法,鋪陳敘述,勾出江南水鄉的獨特風光。風格清新活潑,有濃厚的民歌色彩。《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飄落軒轅台。」這首詩中,詩人用「比」的手法,將雪花比喻成「席」,誇張到了極點,體現了詩人豪邁的風格。是誇張的典範,比喻的佳句。《山中問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首詩採用「賦」的方式,以問答形式,抒發隱居讀書的情意,清新自然。桃花最早成為象徵文人隱逸的理想境界,便是晉帶陶淵明筆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里的人與世無爭,在自然美景中其樂融融,「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成了世代隱逸文人的精神家園,也成就了「桃花源情結」桃花在歷代文人的吟詠中演繹成典型的詩歌意象,它是春天的象徵,美人的象徵,理想桃源的象徵。(《秋浦歌十七》其十一):「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詩人用「興」抒發對自然的熱愛,普遍的山花也有它的芳香,情景交融。(《秋浦歌十七》其十二):「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夜色中,哪裡有花跡可尋?這非賦,非比,非興的手法,將想像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民歌色彩。《扶風豪士歌》:「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詩人用「賦」,抓住日常生活極普通的事物進行描繪,以景抒情又賦景以情。《荊門浮舟望蜀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桃花在詩歌意象中是春天的象徵。本文運用「賦」的手法,描繪蜀江春水的秀麗景色和乘舟泛遊的情趣,形象生動,感情熱烈,流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二):「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詩人從顏色上著手,強調視覺與味覺。(《少年行二首》其二):「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落花:從草木上掉下來的花瓣。落:本指植物的花,葉往下掉。詩人用「賦」,不表其「殘」意,用「笑入」一詞,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慷慨給予心花怒放,對人間賞心悅目之事飽含激情。《尋雍尊師隱居》:「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詩人從視覺和溫覺(冷和熱)出發,賦寫花,一個「暖」字飽含無限韻味,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美的境界活脫而出。
李白性格爽朗,率真,所以他的詩歌感情真摯,飽滿,他一向反對雕章琢句,所謂「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古風》其一),他努力學習民歌,深得民歌自然天成之風致。他的詩歌語言,平易真實,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就象他自己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
另一類是用花朵意象比托羈旅行役,作客他鄉的愁苦心緒。如《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詩人用賦,興,描寫了五月天山的寒冷,一個「寒」字不僅寫出了詩人的溫覺,也顯示了客觀環境的冷酷。《塞下曲六首》其五:「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月光伴隨著弓影,霜花拂著劍鋒。」這首詩中,描寫戰士夜行軍的情狀。將胡霜比做劍花,抒發了行疫之苦。《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揚花似雪何!」揚花:農作物開花後飄散花粉。詩人用「比,興」手法將往日的情節一一浮現。(《秋浦歌十七》其六):「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詩人用「興」,抒發作客他鄉的愁苦心緒。《宣城還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月三春憶三巴。」杜鵑:①鳥類,也稱「杜宇」,「布穀」,「子規」等,②一種植物,也稱「映山紅」。歷來是對思鄉的寓意象徵。此詩賦,興結合,描寫詩人在宣城見杜鵑花,觸景生情,聯想到在蜀常見的杜鵑鳥,引起了他對蜀中故地的回憶和眷戀。此詩歌音節之美妙自然,猶如天籟。詩人強烈的思鄉情,也只有通過這種婉轉纏綿的音節才能表達出來。《鸚鵡洲》:「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挑花錦浪生。」這首詩賦寫鸚鵡洲的艷麗春景,以桃花象徵很美的春天。卻抒發了自己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孤寂心情。
三
第三類是以花朵意象影射黑暗勢力,比擬奸佞之徒,庸碌無能之輩,或通過反襯來比喻賢能。如(《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一):「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本詩以芳蘭比做賢才,對唐玄宗的寵信奸佞,讒害賢能,作了有力揭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揚花落盡,杜鵑正在悲鳴。這首詩用比興手法,對王昌齡的不幸遭遇,表深切的關注和同情。《桃花開東園》(《古風》其四十七):「桃花開東園,含笑誇白日。」……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這首詩用比興體,借鮮艷嫵媚,華而不實的桃花,巧妙地諷刺那些逢迎拍馬,一時得寵的達貴。《西上蓮花山》(《古風》其十九):「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芙蓉:荷花的別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淺水中,地下莖稱藕,子實稱蓮子,花葉供人觀賞。荷花花朵艷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美的化身。這首詩以芙蓉為中心虛構一虛無仙境,安寧,美好。襯托中原地帶叛軍橫行,人民遭難的慘酷景象,對安史之亂的強烈譴責。
四
第四類是以花朵意象擬指愛情歡合與朋情友誼。如(《長相思》其一):「美人如花隔雲端。」詩人用「比」的手法,將美人比做花,這是一首刻劃相思之苦的抒情詩,形容與所念之人如隔雲端,相思而不能想見,反映了詩人被迫離京後的心情。(《相思》其二):「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詩人用「賦」描繪了黃昏時刻花的景貌,抒發了相思勞苦之狀。景愈美而心愈衰,反襯同陪襯一樣能起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清平調詞三首》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襤露華濃。」,詩人用比擬,將「雲」,「花」賦以鮮活的生命。(《清平調詞三首》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用「一枝紅艷」借代作花,從視覺上來看,花紅。從嗅覺上,花香。(《清平調詞三首》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這組詩歌前兩首寫名花美人,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時而花喻美人,時而美人比花。第三首總明所詠「名花傾國」,寫花寫人都極其傳神,堪稱生花妙筆。《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這詩以賦的手法,直接描寫生活場景。這是李白離金陵東游揚州是留贈友人的一首話別詩。楊柳在詩歌意象中象徵惜別,離別。本詩也借柳花一表惜別之意。《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詩採用比的手法,將煙花象徵春天艷麗的景色。表達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惜別心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這首詩用比興手法,對王昌齡的不幸遭遇,表深切的關注和同情。
五
第五類是以花朵意象比擬對時光易逝的思索。如《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綠珠樓下花滿園,今日曾無一枝在!」這首詩亦賦亦興,先以普通的口吻敘述一代美女綠珠樓下的花園。而後抒發時光易逝的感傷。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與人生哲理的思索。時光流逝,名淑的青春,都隨歲月消逝了。對於絕代名淑光彩沉埋的感慨,隱含著對於一切美好生命無法永存的嘆息與思索。《醉後贈從甥高鎮》:「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落花:形容殘春的景象,這首詩賦寫江東此時風光明媚,可惜即將消逝,以落花象徵殘春。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哀傷。《登金陵鳳凰台》:「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這首詩中,賦,興結合,詩人抒發興廢盛衰之嘆,人世無常,逝者如斯。
六
第六類是以花朵意象表現詩人豪放灑脫的性格與崇高的理想。如(《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二):「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這首詩以賦的方式描寫詩人月夜泛舟的情趣,概括了許多自然物獨特的形態,反映了詩人豪邁灑脫的風貌。《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以賦的方式敘寫在山間與幽人對酌的事件。短短四句詩,把一個天真,倜儻不羈的詩人形象給活畫了出來。《客中作》:「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鬱金香:一種多年生的名貴觀賞植物,花朵非常艷麗,唐代傳入中國。(鬱金香是無魂之花,而薔薇和百合彷彿能見其精神。),在這首詩中,鬱金香是美酒的代稱。詩人採用「賦」法,鋪陳敘事,卻將詩人灑脫的情懷,忘掉人生憂戚的境界,流於字里行間。《下途歸石門舊居》:「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本詩以桃花暗喻「桃花源」,整首詩也流露出一種隱逸的思想,表明詩人已認識到求仙訪道和追求富貴榮華的虛無。《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本詩以芙蓉象徵美,神聖貞節的風貌,表明詩人在湖光山色的描繪中,寄託經歷挫折後希望超脫現實的精神。《夢有天姆吟留別》:「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依石忽已瞑。」這首詩用賦,寫千岩萬轉的山路,及忽明忽暗,若隱若現的花,刻畫出想像中的天姥山奇麗明媚的景象,也隱喻了自己追求光明,擺脫困境的願望。構思奇特,語言誇張多變,通過夢境的描繪。
結束語
由於作者的處境,心情,視角不同,不同的色調的花也可以表示同一意思。也就是說,「意」同而「象」異,「意象」就不相同。即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可以寄託於不同的物象,構成具有獨創性的意象。例如,那些同樣是寫「花」的名句,選取的物象就可以各不相同,詩人將自己感受感悟到的情思投射於天地萬物間所有宜於投射的客觀物象,將自己獲得的審美經驗寄託於天地萬物間所宜於寄託的客觀物象。這就是意象。換句話說,意象就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我們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另外,還必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總之,意象是詩歌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理解詩意,詩的結構和效果的重要線索。同樣,我們賞析李白詩歌時,領會其詩歌中的花朵意象的意境也是必要的。
參考書目:《唐詩的美學闡釋》,李浩著,安徽大學出版社;
《現代漢語詞典》南方出版社 2003
《李白詩》,(唐)李白著,商務印書館1928。
《李太白全集》,李白著,中華書局1977;
《李白詩選》,(唐)李白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李白詩選注》,(唐)李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貳』 詩人李白,王偉的古詩
李白的詩
七絕•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七絕•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五古•詠薴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七絕•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絕•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樂府•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七絕•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五絕•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七絕•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七律•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樂府•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卧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五律•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七絕•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七絕•題北榭碑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律•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一做送別)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君( 一作金) 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 一作兆) 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 一作長安道,一作長亭送),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村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探奇( 一作玩寄) 不覺遠,因以緣( 一作尋) 源窮。
遙愛雲木秀( 一作翠),初疑( 一作言) 路不同。
安( 一作誰) 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 一作方) 曙,夜禪山( 一作心) 更寂。
道心及( 一作友) 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 一作井) 下,焚香卧瑤席。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 一作演) 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 一作明) 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李處士山居
君子盈天階,小人甘自免。
方隨練金客,林上家絕【山獻】(1)。
背嶺花未開,入雲樹深淺。
清晝猶自眠,山鳥時一囀。
注(1):此字左右結構,左為"山"旁,右為"獻"字。
渭川田家
斜陽( 一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一作僮朴), 倚杖候荊扉。
雉【日句】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一作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注(1)"此字為左右結構。左為"日"旁,右為"句"字。
新晴野( 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 一作又) 久微。
朝乃( 一作為) 越溪女,暮( 一作暝) 作吳宮妃。
踐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 一作要) 人傅香( 一作脂) 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 一作常) 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寄言)鄰家子(女),效顰安可希?
李陵詠
註:時年十九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
長驅塞上兒,深入單於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
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 一作取) 胡馬射。
射殺中山(山中 山陰)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更)衰朽,世事磋砣成白首。
昔時飛箭( 當作雀) 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 一作茫) 茫古木連( 一作迷) 窮巷,寥( 一作遼) 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山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吳君( 一作吾軍)。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 一作立) 功勛。
桃源行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 一作古) 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1),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五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 一作凈),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 一作忽) 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 一作鄉) 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更聞)成仙遂(去)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 一作岑) 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 一作度) 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
注(1):此字左右結構。左為"阝"旁,右為"奧"字。
洛陽女兒行
時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氵爰】。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冬晚對雪憶胡居( 一作處) 士家
寒更傳曉箭( 一作催唱曉),清鏡覽( 一作減) 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 一作簾) 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哀安舍, 口(1)然尚閉關。
註:此字讀如「肖」。形如「修」字,惟右半為略有不同,「反文」旁下為「羽
」字。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喬木帶荒村。
石路往回駕,山家誰候門?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 一作繞) 寒原。
唯有白雲外,疏鍾聞夜猿。
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舊簡拂塵看,鳴琴候( 一作俟) 月彈。
桃源( 一作花) 迷漢姓,松樹( 一作徑) 有秦官。
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
羨君棲隱處,遙望白雲端。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 一作若) 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 一作鄉音聽) 杜鵑。
山中一夜( 一作半 )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潼( 一作棕) 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 一作空) 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風直似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 一作只) 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歸嵩山作
清( 一作晴) 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 一作雲) 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 一作天)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 一作浦) 問樵夫。
輞川閑居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
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
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
春園即事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觀獵
風勁( 一作動) 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急,雪盡馬啼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 一作落雁 一作失雁) 處,千里暮雲平。
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 一作風日好),留醉與山翁( 一作公)。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吏( 作騎),都護在燕然。
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鄧,積翠藹沉沉。
驛路飛泉灑,關門落照深。
野花開古戍,行客響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晝欲陰。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荊岑。
若見西山爽,應知黃綺心。
積雨輞川庄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口(1)。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1):此字形如"甾",然其上有"艹"旁也。
輞川集(二十首) 並序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
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
石灘、北【土宅】、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雲
爾。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木蘭柴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茱萸泮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 一作茱萸) 杯。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臨湖亭
輕舸迎上( 一作仙) 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南【土宅】
輕舟南【土宅】去,北【土宅】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柳浪
分行皆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金屑泉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餘歲。
翠鳳翔文螭,羽節朝玉帝。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北【土宅】
北【土宅】湖水北,雜樹映朱欄。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椒園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尊瑤席,欲下雲中君。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
鳥鳴澗
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蓮花塢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鸕鶿堰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揚。
獨立何【衤離】【衤徙】,銜魚古查上。
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
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田園樂七首(選二)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少年行四首
一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子。
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註: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沈子福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叄』 .關於離別的古詩.要求帶注釋和賞析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翻譯: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話翻譯: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賞析:
這兩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其中第二首廣為傳誦。其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
然後順理成章,具體描繪這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後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又凝練含蓄。
3、贈汪倫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話翻譯: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
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4、客中行 / 客中作
【作者】李白【朝代】唐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白話翻譯: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賞析:
第一句從酒的質量來贊美酒,第二句進一步從酒器、酒的色彩烘托出酒的可愛。後兩句說因美酒而流連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語,含義深長,耐人尋味。
全詩語意新奇,形象灑脫,一反遊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充分表現了李白豪邁不羈的個性和李詩豪放飄逸的特色,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5、別雲間
【作者】夏完淳【朝代】明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白話翻譯:
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盪,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賞析:
此詩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盪氣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