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杜鵑花酸
① 請給我杜鵑的資料(詳細一點)
1.簡介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英文名】Sims Azalea
【科名】杜鵑花科 Ericaceae
【別名】杜鵑花、紅杜鵑、映山紅、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金達萊(朝鮮語)、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等。
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鵑花科中一種小灌木,有常綠性的,也有落葉性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中國佔有600多種,因此杜鵑花被一些熱心人推舉為中國候選國花之一。
南亞著名的山國尼泊爾,把杜鵑花定為國花。他們的國徽中有一朵盛開的紅杜鵑花。
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 ,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杜鵑花的代表種,就是俗稱的「映山紅」。它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以至雲南、台灣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叢中。漏斗狀的花,花瓣有酸味,可當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鼻出血。
2.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約2米;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於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長4—5厘米, 5裂,上方1—3裂片內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葉含黃酮類(杜鵑花醇)、三萜成分、烏蘇酸
3.分布
生於山坡、丘陵灌叢中;廣布於長江流域各省,東至台灣、西南達四川、雲南。
4.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位蜀國的皇帝杜宇,很愛他的百姓。死後,他的靈魂變為一隻杜鵑鳥。每年春季,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 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這就是成語「子規啼血」的來歷。
5.生長環境
杜鵑花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花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6.葯用價值
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以根、葉及花入葯。春末採花,夏季采葉,秋冬采根,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歸經】
根:酸、澀,溫。有毒。
葉、花:甘、酸,平。
【功能主治】
根:祛風濕,活血去瘀,止血。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
花、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用於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
【用法用量】
根2~3錢;花、葉3~5錢;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全國中草葯匯編》
【杜鵑鳥】
·杜鵑(Cercococcyx)
1.所屬科目
鳥綱,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統稱。
2.種類
大杜鵑、四聲杜鵑、布穀鳥
3.特徵
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吃毛蟲,是益鳥。多數把卵產在別的鳥巢中。也叫杜宇、布穀或子規。
普通杜鵑身長約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大型的地棲杜鵑身長可達90厘米。多數地棲杜鵑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紅色或白色的斑紋。有些熱帶杜鵑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樣的藍色。多種杜鵑的翅短。尾巴較長,有的特別長。尾巴羽毛的尖端還點綴著白色。地棲杜鵑的腿比樹棲杜鵑長。腳掌前後有雙趾。喙粗壯結實,有點向下彎曲。
4. 獨特的繁殖方式
對鳥類的所謂益鳥害鳥的劃分是十分不科學的,人們只看對自己是否有利而這樣劃分的,其實杜鵑很有意思,她們把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類的鳥巢里,而且一般會比別的鳥類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鳥蛋推出鳥巢,並發出凄厲的叫聲要吃的。
這樣的行為依照人類的道德標准來看可以說是非常的邪惡!就是說其他的鳥類養了杜鵑這個殺害了他們孩子的兇手。
5.相關傳說
春末夏初,當你在風景區內游覽時,常常可以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或者叫「早種包穀!早種包穀!」這種聲音清脆、悠揚,非常悅耳動聽。山民門都叫它「布穀鳥」,實際就是杜鵑。它是催春鳥,吉祥鳥,因也叫「布穀鳥」與「子規鳥」。相傳它是望帝杜宇死後的化身變的,而杜宇又是歷史上的開明皇帝,當他看到鱉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樂業,便主動讓王位給他,他自已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後便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這種鳥十分逗人喜愛。
【杜鵑座】
杜鵑座(Tucana):位於鳳凰座和天鶴座南面,星座中有小麥哲倫星雲.
星座特徵
拉丁名:Tucana 星座名:杜鵑座
所有格:Tucanae 縮寫:Tuc
赤經:0.1300 H 赤緯:-64.9600°
南天星座,接近波江座的亮星水委一,在天上另外兩只鳥[天鶴座及鳳凰座]的南邊。在1595年至1597年間由荷蘭航海學家凱澤(Pieter Dirkszoon Keyser)及霍特曼(Frederick de Houtman)定名。並被約翰·拜耳在1603年收錄於<<測天圖>>。
在杜鵑座接近南極座和水蛇座的邊界處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經過赤道以南時,發現南天空中有一大一小的兩個雲霧狀天體,麥哲倫首次作了逼真的描述,他回到歐洲後公布了這一發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航海家把它們統稱為「麥哲倫雲」,而在此之前稱為「好望角雲」。小麥哲倫雲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它的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小麥哲倫雲距離我們19萬光年,其質量約是銀河系質量的1/100。它和 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靠近大麥哲倫雲之處還有一個肉眼可見的球狀星團ξ(或47)(NGC 104),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4顆。
杜鵑座在每年9月17日子夜杜鵑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北緯14度以南的廣大地區可以看到完整的杜鵑座,在北緯33度以北的地區則完全看不到這個星座。杜鵑座是荷蘭航海家P.D.凱澤等最早創設的星座,杜鵑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艷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在他繪制的星圖中採用了該星座。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200多個球狀星團繞著銀河中心運轉,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的ω星團)。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觀測表明,杜鵑座47中包含了至少20顆毫秒脈沖星。
杜鵑座中亮於5.5等的恆星有15顆,其中的最亮星是α星,其視星等為2.86等,是顆巨星,距離為130光年。杜鵑座β星是雙星,兩子星的視星等分別為3.9等。兩子星的角距為27.1〃。杜鵑座κ星是雙星,主星的視星等為5.1等,伴星為7.3等,復合星等為5.0等,兩子星的焦距為5.4〃。杜鵑座υ是一顆不規則變星,亮度變化在4.75等和4.90等之間。
希臘神話
天神宙斯愛戀赫拉,一次,他看到赫拉在林中漫步。便立即降下一陣暴雨,自己則化作杜鵑,假裝躲雨,藏於赫拉衣襟內,然後現出原形擁抱赫拉,並發誓非赫拉不娶。杜鵑是宙斯的化身,在天宇成為星座。
杜鵑座恆星
巴耶恆星命名法星名 視星等 距離(光年) 備注
杜鵑座α 2.87 199 天文測量雙星
杜鵑座γ 3.99 71.8
杜鵑座ζ 4.23 28.03
杜鵑座κ 4.25 66.6 物理雙星
杜鵑座β1 4.36 140
杜鵑座ε 4.49 374
杜鵑座δ 4.51 267
杜鵑座β2 4.53 140
杜鵑座ν 4.91 273
杜鵑座η 5.00 159
杜鵑座β3 5.07 152
杜鵑座ι 5.36 279
杜鵑座ρ 5.38 133
杜鵑座λ1 5.45 210
杜鵑座π 5.50 306
杜鵑座θ 6.11 490 盾牌座δ型變星
杜鵑座λ2 6.67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