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茶藝表演茉莉花解說詞

茶藝表演茉莉花解說詞

發布時間: 2023-05-28 11:49:07

① 請茶道高手賜教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水鄉茶樓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更注重於表演性茶道,相繼創作了有民族特色的茶藝,如:具有江南特色的傣族竹筒茶、彝族烤茶茶冖、煎茶茶藝、功夫茶沏泡、龍井茶禮、太湖翠竹的沏泡以及有民族特色的四川長嘴壺功夫茶、白族三道茶等等。水鄉茶樓通過品茶、欣賞茶藝表演,於浮華之中,托起片片清涼,讓你遠離器塵,怡然自得。

判斷新茶與陳茶

首先,可以根據茶葉的色澤分辨陳茶與新茶。綠茶色澤青翠碧綠,湯色黃綠明亮;紅茶色澤烏潤,湯色紅橙泛亮,是新茶的標志。茶在貯藏過程中,由於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物質,會在光、氣、熱的作用下,發生緩慢分解或氧化,如綠茶中的葉綠素分解、氧化,會使綠茶色澤變得枯灰無光,而茶褐素的增加,則會使綠茶湯色變得黃褐不清,失去了原有的新鮮色澤;紅茶貯存時間長,茶葉中的茶多酚產生氧化縮合,會使色澤變得灰暗,而茶褐素的增多,也會使湯色變得混濁不清,同樣會失去新紅茶的鮮活感。

其次,可從香氣上分辨新茶與陳茶。科學分析表明,構成茶葉香氣的成分有300多種,主要是醇類、酯類、醛類等物質。它們在茶葉貯藏過程中,既能不斷揮發,又會緩慢氧化。因此,隨著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就會由高變低,香型就會由新茶時的清香馥郁而變得低悶混濁。

第三,還可從茶葉的滋味去分辨新茶與陳茶。因為在貯藏過程中,茶葉中的酚類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等構成滋味的物質,有的分解揮發,有的縮合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從而使可溶於茶湯中的有效滋味物質減少。因此,不管何種茶類,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鮮爽,而陳茶卻顯得淡而不爽。

茶的傳說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diao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六)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七)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復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葯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十)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台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台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台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台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台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制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贊好茶。因這茶是台灣凍頂山採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台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② 茉莉花茶的表演名稱

茉莉花茶的表演名稱可以叫做「茉莉花舞」,這是一種結合了茶藝和舞蹈的藝術表演形式。表演者會在舞台上展現出茶藝的精湛技巧,同時配合優美舞蹈動作,將茉莉花茶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完美呈現出來。表演者會用手法熟練地泡製茶水,然後以柔和的舞姿遞送到觀眾手中,讓觀眾不僅能夠感受到茶的簡鬧香氣和口感,更能夠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文化的內涵。茉莉攔孫罩花舞是一種高雅的凱脊表演形式,不僅能夠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能夠讓人們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藝術的美感。

③ 茶藝表演的美學分析

目前,在茶學界已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茶藝是源於生活但已藝術化了的概念。它既指沖泡技藝的審美要求,也包括整個飲茶過程的美學意境。它是「茶文化哲學層面的、觀念層面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但這種表現形式應該是外在與內在的一致、和諧。」那麼,作為茶藝審美特徵外在表現形式的茶藝表演,則是茶藝規范性和藝術化的集中體現。因而對它的研究當立足於它傳達茶文化精神的同時,更應該把它作為藝術的存在對它進行美學的分析。
對茶藝表演的審美生成機制進行分析
茶藝表演是將日常沏泡茶技巧進行藝術加工後,展現出來的具有表演性、觀賞性的藝術活動,它已不是生活的原生態。在茶藝表演活動中,茶藝師與品飲者是共處在同一審美活動中,通過茶藝解說員,將茶藝表演行為藝術潛隱的茶道精神用藝術化的語言傳達給品飲者,在這一審美流程中,茶藝師們賦予文化象徵意義的行為藝術給飲者的是聽覺、視覺的享受;解說者則是通過語言藝術給予飲者聽覺的享受,為飲者領悟茶藝要旨提供引導,她在這一過程中具有雙重身份。飲者在前兩者的合力表演中,調動全部的審美感覺,經過感知、體味、領悟,最終將這些物質的東西內化為一種精神愉悅,完成對茶藝表演的審美欣賞。因而,成功的茶藝表演需要飲者的參與互動,才能達到應有的表演效果和領悟茶道的目的。這一審美生成機制是完成茶藝表尺爛演欣賞活動的關鍵,因而在研究茶藝表演中,不可忽視對這一深層問題的探討。
對茶藝表演的語言藝術進行美學剖析
茶藝表演中茶藝師的動作、布景等是一種無聲語言,這種語言表達秉從中國茶道「和」、「敬」、「美」、「真」的精神要義,通過具有豐富象徵意義的肢體動作、符號語言等向品飲者營造一種虛靜恬淡的審美主客體環境,表達有道無儀,天人合一的品飲境界。
此外,茶藝表演過程中,清悠的傳統音樂、適時精闢的茶藝解說這類有聲語言更與前者的無聲語言形成了動靜和諧的審美意境。僅以解說語言為例,它作為藝術語言,在選詞的結構(齊整對稱)、音韻的搭配(柔美和諧)、語詞的修辭(運用修辭豐潤意象)等方面都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內容,對拓展和深化審美意識具有輔助功用,可成為繼表演技巧的審美欣賞後,茶藝表演美學分析的又一重點。
對茶藝表演「道法自然」的分析
「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茶藝表演的審美特徵是通過外觀來追逐內在美,其內在美即「物我兩忘」、「自然和諧」的茶道。茶道是茶藝的靈魂,在茶藝表演中,茶藝師的技藝、解說員的茶藝說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傳達的是一種人生表達。欣賞茶藝表演實則是在動靜之間洞察萬物玄妙、領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是審美主體無形的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化為有形物境與物感的過程。因此,對茶藝表演過程中透露出的哲理觀的分析,能更好的說明茶藝表演與茶道之間形與神的關系,也能為目前某些違背茶道要義,一陵蔽漏味追求新奇的茶藝表演提供方向指導。
作為茶藝表演的參與者,對於這一過程的諸多審美有過親身體驗,正因如此方才覺得,對於茶藝表演的研究應有立體縱深的研究必要,它作為茶文化普及的中介,既已存在,當讓它存在得更完美。
茶藝表演解說詞——花茶
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韻與花香於一體,通過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從花茶中,我們可以品出春天的氣息。所以在沖泡和品飲花茶時也要求有詩一樣的程序。
第一道:燙杯並慎
我們稱之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東坡的一句名詩,蘇東坡不僅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文豪,而且是一個至情至性的茶人。藉助蘇東坡的這句詩 描述燙杯,請各位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在茶盤中經過開水燙洗之後,冒著熱氣的、潔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隻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鴨子?
第二道:賞茶
我們稱之為香花綠葉相扶持。賞茶也稱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一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
如特極茉莉花茶:這種花茶的茶坯多為優質綠茶,茶坯色綠質嫩,在茶中還混有少量的茉莉花乾花,乾的色澤應白凈明亮,這稱之為錦上添花。在用肉眼觀察了 茶坯之後,還要干聞花茶的香氣。通過上述鑒賞,我們一定會感到好的花茶確實是香花綠葉相扶持,極富詩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投茶
我們稱之為落英繽紛玉杯里。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描述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導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花乾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第四道:沖水
我們稱之為春潮帶雨晚來急。沖泡花茶也講究高沖水。沖泡特極茉莉花時,要用90度左右的開水。熱水從壺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第五道:悶茶
我們稱之為三才化育甘露美。沖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們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
第六道:敬茶
我們稱之為一盞香茗奉知己。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然後從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第七道:聞香
我們稱之為杯里清香浮清趣。聞香也稱為鼻品,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講究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聞香時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 分離,應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輕輕地將杯蓋揭開一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聞香時主要看三項指標:一聞香氣的鮮靈度,二聞香氣的濃郁度,三聞香氣的純度。細心地聞優質花茶的茶香,是一種精神享受,一定會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間,有一股新鮮、濃郁、純正、清和的花香伴隨著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們稱之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後一品:口品。在品茶時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離,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將杯蓋的前沿下壓,後沿翹起,然後從開縫中品茶,品茶時應小口喝入茶湯。
第九道:回味
我們稱之為茶味人生細品悟。人們認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一杯茶中人們都會有良好的感悟和聯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謝茶
我們稱之為飲罷兩腋清風起。唐代詩人盧仝的詩中寫出了品茶的絕妙感覺。他寫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咕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江南碧螺春茶藝表演茶藝師不但要熟練掌握茶葉鑒別、泡茶用水和器具的選擇以及沖泡的水溫、時間等技術問題,還要講究整個沖泡過程中操作的藝術美感等問題,通過茶藝表演,讓客人(觀眾)不僅能欣賞到不同茶類科學地沏泡和品飲的整套技藝,而且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因此,茶藝從業人員不同於演員,更不同於一般餐飲服務人員,必須認真學習茶葉科學和茶文化知識,經過長期鑽研和領悟,熟悉茶性,熱愛茶藝,真心地泡茶、奉茶。通過純熟的技能調理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湯來,讓人們領略到飲茶的樂趣,普及茶文化知識;並通過自然優雅的動作和沉靜友善的表情等,展現自己的個性,愉悅和感化客人(觀眾),使他們走向與自己一致的心境,美化人們的心靈。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碧螺春的茶藝的12個程序。
、焚香通靈
我國茶人認為「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這支香,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仙子沐浴
用玻璃杯來泡茶,晶瑩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對各位的崇敬之心。
、玉壺含煙
沖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開水,在燙洗了茶杯之後,我們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著壺,讓壺中的開水隨著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請看這壺口蒸汽氤氳,所以這道程序稱之「玉壺含煙」。
、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請大家傳著鑒賞干茶。碧螺春有「四絕」—「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生產一斤特級碧螺春約需採摘六萬多個嫩芽,你看它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多像民間故事中嬌巧可愛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雨漲秋池
唐代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個很美的意境,「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
、飛雪沉江
即用茶導將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沖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隱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後,茶里的營養物質逐漸溶出,清水逐漸變為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溫暖的春天的氣息。
、綠雲飄香
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氳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這道程序是聞香。
、初嘗玉液
品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雲玉之膏,方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再啜瓊漿
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時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並開始感到了舌根回甘,滿口生津。
、三品醍醐
醍醐直釋是乳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我們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神遊三山
古人講茶要靜品、茶要慢品、茶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茶歌》,他說:「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後,請各位嘉賓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的絕妙感受。

④ 蓋碗《茉莉花茶》茶藝

很詳細

⑤ 茉莉花茶茶藝表演整體設計的優點

茉莉花茶茶藝表演整體設計的優點是花茶蓋杯的特點。北方人喜數賣李愛的茉配脊莉花茶,屬於綠茶的再加工茶,又稱香片。茉莉花茶是集茶葉與花香於一體,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茉莉花茶既保持了濃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鮮靈薯遲芬芳的花香。

⑥ 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推薦」

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 即將植物的花或葉或其果實泡製而成的茶,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下面,我為大家分享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江水暖鴨先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東坡的一句名詩。蘇東坡不僅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文豪,而且是一個至情至性的茶人。

藉助蘇東坡的這句詩描述燙杯,請各位嘉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在茶盤中經過開水燙洗之後,冒著熱氣的、潔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隻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鴨子?

香花綠葉相扶持

賞茶也稱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一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是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

今天請大家品的是特級茉莉花茶,這種花茶的茶坯多為優質綠茶,茶坯色綠質嫩,在茶中還混合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乾的色澤應白凈明亮,這稱之為“錦上添花”。

在用肉眼觀察了茶坯之後,還要干聞花茶的香氣。通過上述鑒賞,我們一定會感到好的花茶確實是“香花綠葉相扶持”,極富詩意,令人心醉。

落英繽紛玉杯里

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描述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匙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花乾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春潮帶雨晚來急

沖泡花茶也講究“高沖水”。沖泡特級茉莉花茶時,要用90℃左右的開水。熱水從壺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三才化育甘露美

沖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間的茶杯代表“人”。茶人們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悶茶的過程象徵著天、地、人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一盞香茗奉知己

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然後從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杯里清香浮清趣

聞香也稱為“鼻品”,這是三品花茶的第二品,品花茶講究“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聞香時“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離,應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輕輕地將杯蓋纖燃掀開一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

聞香時主要看三項指標:

一聞香氣的鮮靈度

二聞香氣的濃郁度

三聞香氣的純度

細心地聞優質花茶的茶香,是一種精神享受。您一定會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間,有一股新鮮、濃郁、純正、清和的花香伴隨著清悠高雅的茶香,氤氳上升,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舌端甘苦人心底

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後一品——口品。在品茶時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離,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將杯蓋的前沿下壓,後沿翹起,然後從開縫中品茶。

品茶時應小口喝人茶湯,使茶湯在口卜裂腔中稍事停留,這時輕輕用口吸氣,使茶湯在舌面流動,以便茶湯充分與味蕾接觸,有利於更精細地品悟出茶韻。然後閉緊嘴巴,用鼻腔呼氣,使茶香直貫腦門,只有這樣才能充毀弊虛分領略花茶所獨有的“味輕醍醐,香薄蘭芷”的花香與茶韻。

茶味人生細品悟

茶人們認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有的人“啜苦可勵志”,有的人“咽甘思報國”。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一杯茶中茶人們都會有良多的感悟和聯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飲罷兩腋清風起

唐代詩人盧仝在他的傳頌千古的《走筆謝孟柬議寄新茶》一詩中寫出了品茶的絕妙感受。

他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是祛襟滌滯,致清導和,使人神清氣爽,延年益壽的靈物,讓我們共同幹了這頭道茶後,再請各位嘉賓慢慢自斟自品,去尋找盧仝七碗茶後“兩腋習習清風生”的感覺。

;

⑦ 茉莉花茶茶藝表演文案

一,主題思想
茶如人生,人如茶,人液野的一生,總是在不斷追求美好幸福的人生,幸福是什麼?幸福是感激,是溫暖,是奉獻,是寬容,讓我們苦苦尋覓,又無限嚮往。

幸福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幸福是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幸福是不論寒暑不離不棄的一份堅守;
幸福是在每日辛苦勞作後回家愛人奉上的一杯香茗。

讓我們在這裊裊的茉莉花茶香氣中,盡消夏日的酷暑睏倦,冬日的寒冷暗淡。帶著一份歡欣,一份啟迪。靜靜地感悟這杯茉莉花茶的靈性
二,茶席設計
主泡茶:茉莉花茶
主泡具:三才杯、茶匙、茶針、茶巾、水洗、隨手泡、奉茶盤、桌布
插花
三,形象設計
服裝:茶人
禮儀:中國傳統禮儀
四。音樂
靈性
五。表演
1.溫杯潔具
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集天地之精華。蓋碗陪正,即蓋為天
托為地,碗為人,它充分體現了茶道即人道,人道即自然,一股清水緩緩而下,洗凈人心之陳雜。
2.賞茶
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類,以綠茶做茶胚,用新鮮茉莉花窨制而成。花中有茶,茶中有花,茶香與花香相鬧亂喊得益彰,其外形條索勻整,略少許花干,花干潔白明亮,看似錦上添花
3.溫潤
緩緩注水入杯,先注三分滿,慢慢搖香,茶水漫潤相宣,花香陣陣。
4.沖泡
隨著水柱沖下,茶葉猶如花朵慢慢綻放,彷彿將茉莉花開時各種姿態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5.奉茶
一杯香茗敬愛人知己,今日共飲今生緣,感恩相遇,感恩結緣。
6.提香、品茶
花香清新淡雅,茶味滋味甜醇鮮爽,花香伴茶香沁人心。
7.感悟
一口品茶,二口留香,三口品人生
8.謝禮
茶藝表演到此結束,請各位老師點評,謝謝大家。

⑧ 茉莉花茶茶藝解說

茉莉花茶茶藝解說

在開始學習茶藝的階段,要懂得很多知識,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茉莉花茶茶藝解說,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茉莉花茶茶藝解說1

用具:

三才杯(即小蓋碗)若干只;白瓷壺1把;木製托盤1把;開水壺2把(或隨手泡1套);賞茶荷1個;茶道具1套;茶巾1條;茉莉花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解說:

1.燙杯——春江扮隱水暖鴨先知

2.賞茶——香花綠葉相扶持

3.投茶——落英繽紛玉懷里

4.沖水——春潮帶雨晚來急

5.悶茶——三才化育甘露美

6.敬茶——一盞香茗奉知己

7.聞香——杯里清香浮情趣

8.品茶——舌端甘苦人心底

9.回味——茶味人生細品悟

10.謝茶——飲罷兩腋清風起

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韻與花香於一體,通過「引花香,曾茶味」,使花香遲搜茶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從花茶中,我們可以品出春天的氣息。所以在沖泡和品飲花茶時也要求有詩一樣的程序。

第一道:燙杯

我們稱之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東坡的一句名詩,蘇東坡不僅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文豪,而且是一個至情至性的茶人。藉助蘇東坡的這句詩描述燙杯,請各位充分發揮自己的理想力,看一看在茶盤中經過開水燙杯洗之後,冒著熱氣的、潔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隻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鴨子?

第二道:賞茶

我們稱之為「香花綠葉相扶持」。賞茶也稱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一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

如特級茉莉花茶,這種花茶的茶坯多為優質綠茶,茶坯色綠質嫩,在茶中還混有少量的茉莉乾花,乾花的色澤應白凈明亮,這稱之為「錦上添花」。在用肉眼觀察了茶坯之後,還要干聞花茶的香氣。通過上述鑒賞,我們一定會感到好的花茶確實是「香花綠葉相扶持」,極富詩意,令人心碎。

第三道:投茶

我們稱之為「落英繽紛玉懷里」。「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描述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匙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乾花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第四道:沖水廳旦廳

我們稱之為「春潮帶雨晚來急」。沖泡花茶也講究「高沖水」。沖泡特技茉莉花茶時,要用90°左右的開水。熱水從壺中直瀉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第五道:悶茶

我們稱之為「三才化育甘露美」。沖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們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

第六道:敬茶

我們稱之為「一盞香茗奉知己」。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然後從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第七道:聞香

我們稱之為「杯里清香浮情趣」。聞香也成為「鼻品」,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講究「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聞香時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離,應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輕輕地將杯蓋揭開一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聞香時主要看三項指標:一聞香氣的鮮靈度,二聞香氣的濃郁度,三聞香氣的純度。細心地聞優質花茶的茶香是一種精神享受,一定會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間,有一股新鮮、濃郁、純正、清和的`花香伴隨著清悠高雅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們稱之為「舌端甘苦人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後一品,口品。在品茶時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離,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將杯蓋的前沿下壓,後沿翹起,然後從開縫中品茶。品茶時應小口喝入茶湯。

第九道:回味

我們稱之為「茶味人生細品悟」。人們認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一杯茶中人們都會有良好的感悟和聯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謝茶

我們稱之為「飲罷兩腋清風起」。唐代詩人盧仝的詩中寫出了品茶的絕妙感覺。他寫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茉莉花茶茶藝解說2

(一)置器迎嘉賓

茶壺:古稱「孟罐杯」,用來沖泡佳茗。 茶盂:盛放廢棄液體的器皿。

茶道組:又稱為「茶道六君子」,是進行茶道的的一組器具。 茶荷:用來鑒賞佳茗。

茶巾:用來吸取外濺的茶汁和保持茶船的清潔。

(二)嘉葉共賞

「香花綠葉相扶持」,上等的茉莉花茶,條索細緊勻整,略見少許花干,我們稱之為「錦上添花」。

(三)燙具凈心

茶是至清至潔,天涵地育的靈物,用開水再燙洗一遍原本就干凈的三才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纖塵不染。在提高器具溫度,利於茶味迅速浸出的同時,以表達茶藝師對客人的尊敬之意。

(四)群芳入甌

「落英繽紛玉杯里」,用茶匙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里,花乾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五)甘露潤蓮心

茶葉在開泡之前,需先向茶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作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輕輕搖動杯身,使花香,茶香,得到更好的融合。 (六)鳳凰點頭

沖泡花茶時也講究高沖水,熱水從壺中直瀉而下,水壺有節奏地上起下落,杯中茶葉和花干隨水浪上下翻滾,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七)敬獻佳茗

「三才化育甘露美,一盞香茗逢知己」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從右到左)

(八)天穹凝露

聞香時轉動蓋碗,沖泡後的茉莉花茶香氣芬芳鮮靈,舌端甘苦入心底,沁人心脾。

(九)收具謝客

茉莉花茶茶藝表演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賞!

;

⑨ 茉莉花舞蹈串詞

一抹純白身影獨自綻放幽香,踏著音樂的旋律展現婀挪身姿。那點純白好似聖潔之光,照進我們清澈的心。那靈動的身姿傾情獻舞,舞出我們的花樣年華。下面請欣賞由~帶來的舞蹈<茉莉花>,掌聲鼓勵。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你是否已經聞到芳香的花,已經聽到了悅耳的音樂,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個優美的舞蹈,走進《茉莉花》的世界。

串詞的附屬性地位,決定了它只能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撰寫報幕詞的過程中,從結構到內容乃至遣詞造句、語言風格、講話口氣等,都要服從並服務於整個會議,與會議相協調,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使主持詞符合主持人的身份。

(9)茶藝表演茉莉花解說詞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節目單是在串詞以前編排出來了的,這個時候,串詞是以節目為基礎進行編撰的。當節目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擇編排的,這樣串詞就容易圍繞主題進行;如果節目是拼湊的,(即不是圍繞主題編排的)那麼串詞根本就無法以節目為藍本來進行,這個時候,串詞作者就只能把握住主題進行串詞創作,而不能去照顧個別與主題無關的節目。

在照顧整體的情況下,與主題無關的則另行考慮,在鄉鎮、街道文化站組織的節目,往往不能按主題編排節目,這樣的節目就可以採用「隨波逐流」的方法來進行串詞創作。即在整體上不考慮文藝節目的宣傳主題,只在個別與主題有關的節目串詞才考慮主題宣傳,串詞更多的是只考慮上下節目之間的聯系,或者承上,或者啟下。串詞是單點聚焦,就是只顧一點,不及其餘。

單點聚集是最次的一種方法,即串詞只針對每個節目進行考慮。雖然,這會使一台節目難以形成一個整體,這應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熱點內容
茶花做彎 發布:2025-07-20 14:12:44 瀏覽:574
垂絲海棠描寫 發布:2025-07-20 14:11:56 瀏覽:818
軸對稱梅花圖怎麼剪 發布:2025-07-20 14:06:13 瀏覽:497
白鶴村荷花 發布:2025-07-20 13:45:08 瀏覽:727
韮萊怎樣盆栽 發布:2025-07-20 13:36:42 瀏覽:575
七夕閃圖 發布:2025-07-20 13:33:02 瀏覽:53
荷花後期技巧 發布:2025-07-20 13:28:16 瀏覽:801
花語無心 發布:2025-07-20 13:27:43 瀏覽:124
情人節到底買不買禮物 發布:2025-07-20 13:24:24 瀏覽:817
七夕白敬亭 發布:2025-07-20 13:14:48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