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育種見解

杜鵑花育種見解

發布時間: 2023-05-26 20:59:55

Ⅰ 如何種植杜娟花

杜鵑是喜酸性植物的代表之一,pH值在5.5至6.5為最佳,喜氣候 涼爽、濕潤、通回風良好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答為13℃至25℃,生長期 要保持60%至70%的空氣相對濕度,臨開花時相對濕度可達80%左右。 杜鵑喜光,但忌強光直射,春秋適當增加遮光,在盛夏季節要達 到遮光70%左右,並經常往葉面上噴水以增濕、降溫,夏季要把杜鵑 放在室外養護,以利通風。杜鵑喜淡肥,但忌濃肥,生長期要薄肥勤 施,最好是農家肥,如豆餅水、馬蹄掌水及各類蔬菜、雞毛、魚內臟 等雜物浸泡發酵後的液體肥都可以施用。杜鵑為須根,纖細又柔弱, 所以不能用粘重土,喜疏鬆、透水、透氣性好的酸性土,北方可用山 泥山、落葉松葉土,或人工配製的培養土及其它腐葉土。

杜鵑花的花色要怎樣育種

花色育種:紅色花:在眾多的杜鵑花中就顏色而言以紅色為最多。追求紅花雜種的育種工作是20世紀50年代的熱門,理想的親本都產於中國,如火紅杜鵑、文雅杜鵑、似血杜鵑、馬纓花(R.delavayi)等常被作為紅花親本,另外粘毛杜鵑以及由它們育出的後代,如Harold:Amaties等,也是常用的紅花雜種親本。紅色花在杜鵑花中是一個顯性因子,遺傳性很強,與白花種類雜交第一代表現為紅色。如作者所做的一個雜交種其親本是馬纓花(紅)大白花杜鵑(白),雜交第一代為深粉紅色,但後代常出現葉片稀疏,開花後顯得全株較瘦,只能與枝葉豐富的種類再雜交才能改進它的缺點。

粉色花:粉紅色的杜鵑花也較常見,據我們的雜交育種研究,如用白色花杜鵑與紅色花杜鵑進行雜交,即可得到粉紅色杜鵑花。如用大白花杜鵑(白)馬纓花所得的雜交一代就是粉紅色。自然界中粉紅色的花較多,故粉紅色在雜交育種中一般不作為育種的重點。

白色花:天然的白花種類很多,如大白花杜鵑、碗花杜鵑、滇南杜鵑、大喇叭杜鵑等。白色花純潔可愛,用它們雜交的後代因白色花瓣中仍有形成雜色的花青素,故其後代會出現紅色或淺紫色暈斑。用白色花杜鵑與紅、粉、橙、黃色花的杜鵑雜交,常出現兩親本之間的中間色,也偶有白花在雜交第一代中成為隱性,到第二代才會出現白花。總之,白花的遺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另一親本的遺傳特性,因為白花是由一個弱基因所控制。

黃色花:近年來,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對黃花杜鵑愛之有加。在自然界,黃色杜鵑花很多,常綠無鱗類黃色杜鵑花如凸尖杜鵑、黃杯杜鵑、乳黃杜鵑、腺柄杜鵑、羊躑躅等均產於我國,有鱗類黃花杜鵑如硫黃杜鵑、黃花杜鵑等產於我國雲南,卡羅林納杜鵑產於美國。杜鵑黃色花的遺傳主要受基因的控制,其次是細胞內色素化學變化的結果。已知杜鵑花花瓣中有不溶於細胞液的質體色素,有溶於細胞液的黃體酮或黃鹼醇,還有產生紅、藍二色的花青素,這三類物質含量的多少,決定了花的顏色。較顯著的例子是雲錦杜鵑黃杯杜鵑(R.wardii),二者雜交後得到了大花淡黃色品種金星(Gold:Star)。該雜種是由美國的D.Hardgnore培育出的雜交種。

橙色花:要想得到橙色花,最常用的親本是無鱗類的兩色杜鵑(R.dicroanthum)。國外用該種做親本育出的橙色品種是經過如下雜交得到的:[(兩色杜鵑火紅杜鵑)朱紅杜鵑]腺柱杜鵑→紫血杜鵑[(腺柱杜鵑腺柱杜鵑)(兩色杜鵑朱紅杜鵑)]→朱紅杜鵑→『Bodnant』。在以上5種親本中,只有兩色杜鵑和紫血杜鵑具有橙色花,其餘3種只有紅、粉、白花,但具花大、有香味等其他性狀,經過反復雜交最終得到了較為理想的品種。

藍色花:野生杜鵑花中,藍色花僅在有鱗杜鵑有,屬於淡藍色花的有灰背杜鵑、紫藍杜鵑(R.rassatum)、優雅杜鵑(R.concinnum)以及張口杜鵑(R.augustinii)等,都是較好的藍色花親本材料。上述種類均為藍紫色系。目前國外育出的品種尚無純藍色,因此各國育種者都在積極努力,試圖育出純藍色的杜鵑花品種。

Ⅲ 杜鵑花怎麼播種

常綠杜鵑採用播抄種法繁殖。
杜鵑結實率高,種子發芽率高,播種能獲得大量後代,且實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強,是引種、育種的重要手段。秋季蒴果呈綠褐色或黃褐色時,即可採收,晾乾後開裂抖出種子,貯於乾燥處。翌春播種,播種用淺盆、木箱或地床,以排水良好的粗砂粒鋪於底部,面層鋪2厘米厚的消毒腐葉土。撒播後,薄覆一層細土,然後洇水使盆土濕潤,蓋以薄膜或玻璃板,置於陰處。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濕潤。一般在15—20℃時,20天左右出苗,發芽率75%—85%。出苗後可將覆蓋物除去,注意通風,提高幼苗抗性。乾燥時用細噴頭噴濕,不可沖倒幼苗。落葉杜鵑生長較快,待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第一次移植,株距2—3厘米。秋後長至2—3厘米高,移植於3寸小盆中。一般3—4年便能見花。常綠杜鵑秋後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苗期需避免強光、暴雨、大風、土壤不宜太濕,澆水仍行噴霧。

Ⅳ 杜鵑花的香花要怎樣育種

香花育種:杜鵑花對香氣的遺傳已知有兩個特點:一是淡色的花朵具有香味,如大版白花杜鵑權、雲錦杜鵑、粗柄杜鵑、隱脈杜鵑、大喇叭杜鵑等均具有香味,花的香味較濃烈的有毛喉杜鵑、千里香杜鵑等。這些花的花色較淡,一般為白色或淡粉色,紅色花種類絕少有香氣。二是杜鵑花香氣的基因在F1代為隱性,香氣在F2代才出現。目前,世界上已知野生杜鵑花中具有香氣的杜鵑花約有40種。現已育出的具有香氣的杜鵑花品種,如香粉黛,就是用睫毛杜鵑(R.cilliatum)泡泡葉杜鵑(R.edgeworthii)育成的。目前,具有香氣且色彩鮮艷的杜鵑花仍然是杜鵑花育種者追求的目標之一。

Ⅳ 杜鵑花的矮生要怎樣育種

矮生育種:因常綠杜鵑花大都為小喬木或大灌木,因此追求培育矮生杜鵑就成了育種者的另一目標。我國滾正的矮生杜鵑種類有紫背杜鵑、似血杜鵑(R.hamatoides)等。紫背杜鵑高不足30厘米,花紅而下垂,它的後代矮生性仍能保存;似血杜鵑花紅似血,馳名中族備襲外。這兩種杜鵑兆兄花均屬於常綠無鱗類杜鵑。有鱗類中矮生杜鵑如毛喉杜鵑、彎柱杜鵑、密枝杜鵑(R.facigeatum)等均為高度為10~50厘米的矮生種類。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尚未育出矮生的常綠類杜鵑花品種。

Ⅵ 要怎樣選育杜鵑花的變異品種

杜鵑花新品種的選育工作與遺傳資源、育種目標和育種技術緊密相關。總的來說,杜鵑花的選育分為自然雜交、引種馴化、人工雜交、誘變育種等方式。

(1)自然雜交:因杜鵑花是異花蟲媒傳粉植物,在自然界的雜交較為普遍。而人工雜交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選擇自然雜交的類群進行引種馴化是獲取雜交種較為便捷的方法。

(2)引種馴化:一個出色的育種者,要能充分地掌握世界上的杜鵑花種質資源,並對它們的習性、體形、花期、花色、花形、香味、抗逆性等有可靠的第一手資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查閱資料,根據分布進行杜鵑花的引種馴化。野生種的引種馴化工作國外始於20世紀30年代,國內則起步較晚,60年代初開始野生杜鵑的引種工作,後因種種原因而擱置,80年代初恢復。現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引種馴化了140多種(包括亞種和變種)野生常綠杜鵑花,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杜鵑花的選育研究。

(3)人工雜交:雜交親本可以用野生種,也可以用栽培品種。野生種因長期生長在自然界,對原產地的自然環境已有牢靠的適應性,具有一定的抗逆性,生存競爭的能力遠勝過栽培品種。同時,野生種某一性狀的等位基因多為相同基因結合的純合子,比較純凈穩定。而栽培品種中多是雜合子,因此在雜交時仍以野生種的配子為好。除了解特性之外,育種者還要了解親本的分布區。對於露地栽培的杜鵑花尤其要了解親本原產地和以後傳布的栽培范圍。如果選用的親本是雜交種,應該了解這個雜種的祖先,以及這個品種的優良特性及其適栽范圍。

另外,還要充分了解國外、國內已做過的雜交組合,以免重復。1963年英國皇家園藝協會出版的《杜鵑花手冊》以及Peter:A.Cox和Kenneth:N.E.Cox於1988年出版的《杜鵑花育種大全》,載有雜交品種的親本及其分布,給近代育種者帶來很多方便。親本的選擇還應注意杜鵑花之間的親緣關系。研究表明:杜鵑亞屬不同亞組之間杜鵑花雜交親和力強,不同亞屬之間的杜鵑花雜交不育。這說明,杜鵑花的親緣關系愈近,雜交的親和力愈強。另外據我們實驗,二倍體與二倍體的杜鵑花雜交容易成功,二倍體與多倍體雜交較難獲得雜交種子。因此,育種前首先獲得有關杜鵑花的染色體數目是較為重要的,以避免盲目進行雜交。

此外,在選擇親本時應注意親本間的生長習性。生長習性相近也是雜交成功的因素。如父母本之間原分布地的海拔高度相差太大,常綠與落葉之間等都因習性與環境差異太大而不易雜交成功。

(4)誘變育種:又分為輻射處理和離子注入兩種方法。輻射處理法到目前為止在我國杜鵑花育種上尚無成功的先例。這里主要介紹離子注入法。

20世紀90年代,我國科技工作者把離子注入應用於生物誘變育種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離子注入即用能量為10~1000千電子伏量級的離子束入射到材料里去,離子束與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的相互作用,入射離子逐漸損失能量,最後停留在材料中,並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結構性能發生變化,從而促使生物產生各種變異。我們可以從中選出所期望的優良變異,再經過培育而成為一個新品種。

Ⅶ 杜鵑花的重瓣大花要怎樣育種

重瓣大復花育種:在杜鵑花資源調查中我制們發現了藍果杜鵑的自然重瓣變異。在無鱗類杜鵑花中極少有重瓣的種類,變異的藍果杜鵑的發現無疑引起了杜鵑花栽培者極大的興趣,但可惜沒有保留下來。重瓣品種在啊扎里亞類杜鵑花中很多,如愛麗、玫瑰皇後、加州晚霞、紅牡丹等。它們的重瓣特性一是來自雜交,二是來自芽變。如我們在雲南的騰沖找到了野生映山紅的重瓣品種。由於大多數重瓣種類都集中於啊扎里亞類杜鵑花的品種中,因此育種者又把目標集中在了常綠無鱗杜鵑花的重瓣大花的育種上。

我國花型較大的杜鵑花如大喇叭杜鵑的花朵直徑可達8~11厘米,雲錦杜鵑的花冠直徑達8厘米左右。這些花都是寬漏斗形,且具有香味。世界上獲得大花型的實例為雲錦杜鵑腺柱杜鵑,通過雜交育出了直徑達18厘米的大花品種。

Ⅷ 杜鵑花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不同種類的杜鵑花,繁殖方法不同,如落葉杜鵑常用扦插、嫁接和播種法繁殖,以扦插法為主;而長綠杜鵑則用播種法繁殖。1.扦插法繁殖:扦插的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快速,性狀穩定。

插穗的選取:取當年生剛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4~5葉,如枝條過長可截去頂梢。

扦插時間:江南在梅雨季節前扦插,成活率最高,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旬至中旬,東鵑和夏鵑在6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插穗老嫩適中,天氣溫暖濕潤,易於成活。

扦插方法家庭多用盆插,大量生產可用床插。介質用河沙、蛭石、珍珠岩等。操作時將插穗插入1/3~1/2,插畢用細孔壺噴灑,置蔭棚下。

管理:插後1個月內,重點在遮蔭和噴水,使插穗始終保持新鮮。高溫季節要增加地面、葉面噴水,注意通風降溫。東鵑、毛鵑、夏鵑約1個月左右;西鵑需60~70天生根。生根後頂部抽梢,如形成花蕾,應予摘除。9月後減少遮蔭,使小苗逐步壯實,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如採用自動噴霧裝置,則不需遮蔭,在全日照下,20餘天即生根,成活率為95%以上。

2.嫁接法繁殖:西鵑的繁殖多採用嫁接法,其優點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隨時可接,不受季節限制,生長快,成活率高。嫁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嫩枝頂端劈接。時間以5~6月最宜,成活率達90%。

砧木:選取2年生獨干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相仿。以玉蝴蝶、紫蝴蝶最好。

接穗:在母株上剪取3~4厘米長嫩梢,去掉下部葉片,留頂端3~4片小葉,將基部削成楔形,削麵長0.5~1.0厘米。

方法:在毛鵑當年新梢2~3厘米處截斷,摘除該段葉片,縱切1厘米長的介面,插入接穗,對齊皮層,用塑料帶綁扎,介面處連同接穗套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

管理:置蔭棚下,忌陽光直射。為保證濕度,袋中必須有水珠,若無可解開噴濕接穗,重新紮緊。接穗7天不萎即是成活的徵兆。2個月後去袋,翌春解開綁扎。

3.播種法繁殖:杜鵑結實多,發芽率高,播種法繁殖可獲得大量後代,且實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強,是引種、育種的重要手段。

采種:秋季蒴果呈綠褐色或黃褐色時,即可採收,放置室內晾乾,待其開裂,抖出種子,貯於室內乾燥處。次春播種。

播種:播於淺盆、木箱或地床內,以排水良好的粗粒土鋪底,面層2厘米用蘭花泥或腐葉土(均需消毒)。種子撒勻後,覆一薄層細土。或在蘭花泥上加鋪0.5~1.0厘米碎水苔,種子直接播入水苔中,不加覆蓋。然後洇水使盆土濕潤,蓋以薄膜或玻璃板,置於陰處。

管理: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濕潤。溫度15~20℃時,20天左右出苗,發芽率75%~85%。出苗後可將覆蓋物取去,注意通風,提高幼苗抗性。

分苗:落葉杜鵑生長較快,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第一次移植,株距2~3厘米。秋後長至2~3厘米高,再次掘起移植於3寸小盆中,3株一盆。第二年視生長情況分種,一般3~4年便能開花。常綠杜鵑到秋後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苗期需避免強光、暴雨、大風,土壤不宜太濕,澆水採用噴霧法。

Ⅸ 杜鵑花的花期要怎樣育種

花期育種:因杜鵑花開花大多集中於4、5、6月,如要杜鵑花提前開花,除控制溫度及光照以外,最重要的是選擇有早花習性的杜鵑花為親本進行雜交,獲得早花品種。早花類杜鵑花的親本有馬銀花亞屬的紅馬銀花(R.vialii),常綠無鱗類的大白花杜鵑以及有鱗類的雲南杜鵑、碎米花杜鵑、迎紅杜鵑等。大白花杜鵑花大而香,在國外常被用作親本。早花杜鵑花雜交後第一代的種子如在當年收種後即播種,3~4年就可開花。但如果親本選擇不當,雜交5年也不會開花。晚花類如綿毛房杜鵑(R.faceyum)和黑紅血紅杜鵑(R.sanguineum:var.didymum)的花期均在6~7月,用作親本可以延遲後代的花期。

Ⅹ 要怎樣進行杜鵑花的雜交育種

雜交育種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雜種,是獲得優良杜鵑花品種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杜鵑花愛好者常用的方法。育種先要查詢和選擇親本。親本可以用野生種,也可以用栽培品種。野生種因長期生長在自然界,生存競爭的能力遠勝過栽培品種,同時野生種某一性狀比較純凈穩定,因此在雜交時親本選擇仍以野生種為好。

除了解其特性之外,育種者還要了解親本的分布區。

雜交組合決定後,理論上認為母本細胞的影響比較大,母性遺傳的比重較大。因此,母本的選擇尤其重要。進行雜交育種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母本開花的准備:雜交前選擇母本杜鵑花即將開放的花朵,於早上10時前將花瓣剝開,將雄蕊去掉後觀察柱頭是否有分泌物出現,如有分泌物出現表明可以進行授粉,如沒有分泌物要先將去掉雄蕊的花朵套袋,待柱頭分泌出黏液、表面有光澤時再進行授粉。一般一株杜鵑花上處理8~10朵為宜,一個花序上留3~4個發育相近的,其餘均去掉,以節約養分。

(2)父本開花的准備:杜鵑花的花葯是生在花絲頂端的一對壺狀物,開口在頂部,內部藏有花粉,花粉互相粘成花粉塊。授粉前可先做花粉的發芽實驗,最便捷的方法是用化學方法,一般選用靛藍做花粉萌發實驗,如花粉呈藍色,即說明該花粉成熟度高,有萌發率。授粉時一般選晴天無風之日,於上午10時左右用鑷子將父本花葯取下,花粉囊口向下在母本花柱上輕輕抖動,使花粉塊輕輕落在柱頭上,或輕抹在柱頭上。

對於一個雜交組合來說,花粉與柱頭不一定同時成熟。解決的方法大致有三:一是每個花序和花序上的每個花朵都有先後開放的差別,因此可以利用這個差別相互等待;二是用低溫、干藏(用氯化鈣為乾燥劑)的方法延長花粉的壽命;三是先在溫棚內盆栽,人工控制花期,待授粉後再在露地栽培。

(3)重復授粉:從花粉萌發到花粉管伸入約需2小時。為確保授粉成功,可在柱頭成熟後的2~3天內再重復授粉1~2次。

(4)掛牌及登記:雜交後一定不要忘記掛牌,牌上寫明親本名稱、授粉日期及授粉花朵數,掛在花序梗上。掛牌的同時進行登記。花粉貯存時掛牌與登記要同時進行,以免混雜。

(5)種子採收:授粉成功與失敗的標志,是看子房是否膨大發育。如逐漸變大,授粉後1周即可達到採收時的果實大小,表示授粉成功。果實的採收一般在10~11月進行。將採收的果實在室內晾乾,待果瓣開裂、種子自然落出時進行收集,並寫明親本。然後在當年即可將種子播下,這樣可以縮短雜交育種的周期。

熱點內容
荷花句子迷 發布:2025-07-21 01:40:50 瀏覽:673
抗旱盆栽 發布:2025-07-21 01:35:37 瀏覽:358
盆栽咋養活 發布:2025-07-21 01:11:08 瀏覽:83
想買點盆景苗 發布:2025-07-21 01:10:19 瀏覽:266
插花的狀態 發布:2025-07-21 01:03:03 瀏覽:247
都市花語之類 發布:2025-07-21 01:02:47 瀏覽:507
日本櫻花蜂蜜 發布:2025-07-21 01:02:13 瀏覽:256
梅花的素描畫圖片大全 發布:2025-07-21 00:57:17 瀏覽:385
海棠茶園 發布:2025-07-21 00:55:37 瀏覽:130
花卉園庫房 發布:2025-07-21 00:55:33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