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短文閱讀答案

杜鵑花短文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5-24 00:28:08

『壹』 宣城見杜鵑花閱讀答案

宣城見杜鵑花閱讀答案,是一首思鄉詩,詩中以較為典型的杜鵑花和子歸鳥為引發思鄉的意象。本文宣城見杜鵑花閱讀答案由大學高考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導讀:
這是一篇由杜鵑花和子規鳥引發已經步入晚年的作者,對在他鄉異地的遊子的感慨。其原文如下: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翻譯:
在遙遠的故鄉,曾聽過子規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遊子正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字詞解釋:
⑴宣城:今屬安徽。
⑵蜀國:指四川。子規鳥:又名杜鵑,因鳴聲凄厲,動人鄉思,故俗稱斷腸鳥,蜀地最多;傳說是古蜀王杜宇死後所化。
⑶杜鵑花:即映山紅,每年春末盛開,正是杜鵑鳥啼之時,故名杜鵑花。
⑷三春:指春季。三巴大孫: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即指蜀國,今四川。

宣城見杜鵑花背景: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頌物,主要有兩種說法。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春,時李白在宣城郡。
另一種說法以薛天緯為代表,他認為此詩作於李白流放遇赦歸來之後,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李白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寫下此詩。

宣城見杜鵑花簡析:
詩中的子規鳥、杜鵑花均為思鄉之情的象徵。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鵑花盛開,聯想到幼年在四川常聽到子規鳥的啼叫。子規啼聲凄厲,令聽者腸斷,暮春三月,特別叫人思念故鄉。“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寫盡了旅人思鄉的情緒。全詩渾然一體,對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後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足見詩人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宣城見杜鵑花賞析:
此詩是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好像就是故鄉的花。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於心,此時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不能回到故鄉去。青年時代滾櫻鏈,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退再榮歸故里。不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覺得沒有面目見蜀中父老。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回,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託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於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這篇宣城見杜鵑花閱讀答案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大學高考!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貳』 我愛紅杜鵑的閱讀答案:

(1)縮句:我看見了情景。
(2)本文以( 杜鵑花 )為線索,記述了( 八路軍傷員為專救鄉親而英勇屬犧牲的故事 )贊揚了( 八路軍戰士愛祖國愛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 )抒發了(作者對八路軍的贊美之情,懷念之情。)
(3)本文在寫法上是: 1借物喻人。

『叄』 杜鵑花閱讀答案

1 ,。,「」。:「?」》。
2 加以襯托和修飾,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一起內死亡或一起磨容滅。
3 八路軍傷病員把杜鵑花當做中國革命勝利的象徵。
老爺爺向革命先烈獻上杜鵑花,表達他對戰士的深深懷念之情。
作者喜歡杜鵑花是因為她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染成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肆』 杜鵑 郭沫若 閱讀答案

1:五種詩意、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回望帝的化身
2:因為答它本身和我們心裏面想的它是相差很大的、或者說是和詩裡面的美相差很大、所以它的美名實不符
3:這里的人是指當官的人、
4:孔子被小人陷害淪落到流亡的境地、皇帝無動於衷。
5:養虎為患,這里的人面杜鵑是指社會的貪官污吏、和社會蛀蟲、
6:喚醒人們看清楚誰是鶯誰是人面杜鵑、我們不能在讓人面杜鵑代替鶯
自己寫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野杜鵑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野杜鵑又叫映山紅,是我們常見的一 種植 物,也是我們語文考試中常考的一段閱讀材料題,掌握野杜鵑的相關資料對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很有幫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野杜鵑》閱讀題目,歡迎大家參閱。

《野杜鵑》閱讀原文
野杜鵑又叫“映山紅”。花的花苞像一粒粒小而飽滿的花生米,花苞外麵包著一層土黃色的皮。

當春風(吹來拂面 刮來),桃花(綻開 長出 露出)的時候,野杜鵑也彷彿睡醒了似的,露出花芽來迎接春天了。瞧,深紅色的花芽咧開了小嘴,外面那一層皮(慢慢 馬上 立即)被頂上去了,真像是在頭上戴了一頂黃色的桂冠。

野杜鵑的第一朵花上有個小小的花瓣,其中一瓣上有七八個紅色的斑點,很好看。每朵花里有六七根白色的絲狀花蕊。一個花苞里開出的兩朵花對坐著,它們是那麼嬌艷,那麼鮮紅,真像一對美麗的紅蝶雙雙停在樹枝上。

望著這(淡紅 火紅 淡黃)的野杜鵑,我想:野杜鵑不像人工栽培的花草那樣嬌貴,不怕風吹雨打,不要(貧瘠 肥美 肥沃)的土壤,卻漫山遍野地盛開著。它是多麼可愛啊!我(認真 出神 仔細)地看著杜鵑花,看著,看著,彷彿自己也變成一朵美麗的杜鵑花,迎著春風盛開。
《野杜鵑》閱讀題目
1.給 文章 加上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在文中括弧里選出恰當的詞,畫“√”。

3.聯繫上下文解答問題。

(1)“桂冠”的“冠”是把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 。

(2)“漫山遍野”的“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____________ ”畫出描寫花芽樣子的 句子 。

5.作者寫杜鵑花,分別寫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三個時期花的 ,表達了___________作者對杜鵑花的。
《野杜鵑》 閱讀答案
1.野杜鵑

2.拂面;綻開;慢慢;火紅;肥沃;出神

3.(1)花芽外皮;帽子;(2)滿,整個

4.瞧,深紅色的花芽咧開了小嘴,外面那一層皮慢慢被頂上去了,真像是在頭上戴了一頂黃色的桂冠。

『陸』 我愛紅杜鵑閱讀題答案

離開黃龍溝已經兩年多了,我卻經常想起那萬綠叢中的杜鵑花。

那時每當花開時節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鵑花 。 有一次 ,我看見一位老爺爺正把一束杜鵑花放在墓碑上寫著 「 革命烈士之墓 」 的墓前 。 我便問老爺爺 :「 這里怎麼有烈士墓呀 ?」 他看了我一眼 , 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抗日戰爭時期,有三個八路軍傷病員在這個村裡邊養傷、邊幫鄉親們幹活,還向鄉親們宣傳革命道理。鄉親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精心地照料他們。他們很喜愛杜鵑花,說她是中國革命勝利的象徵。後來,日本侵略軍進村掃盪,為了掩護鄉親們安全轉移,他們拖著受傷的身體,穿行在杜鵑花叢中,把敵人引到這個山坡上,子彈打光了,就拉響了手榴彈沖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了。

望著老爺爺放在墓前的杜鵑花,我彷彿看見了當年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情景,烈士們宣講革命道理時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敵、慷慨赴死時的悲壯場面。是他們,是無數像他們這樣的人。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紅的杜鵑花,她是烈士們的鮮血澆成的,她紮根在祖國的大地上,永遠不會凋謝,永遠開在我們後來人的心上。

1)同歸於盡:一同走向死亡。

(2)音容笑貌:聲音和相貌。

(3)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4)幽靜:安靜、寧靜。

3.寫反義詞,

經常——( 偶爾 ) 精心——( 粗心 ) 安全——( 危險 )

4.用「——」標出作者聯想的句子。

5.杜鵑花作為一種象徵物,不同的人對她寄託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軍傷病員把她作為 勝利的象徵;作者借她表達自己 對烈士的崇敬 的思想感情。

6文中三種人分別借杜鵑花寄託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八路軍戰士喜愛杜鵑花,是在因為她是中國革命勝利的象徵,表達了八路軍戰士對中國的熱愛;老爺爺喜愛杜鵑花,是因為向戰士們寄託他的哀思,表達了老爺爺對烈士們的懷念之情;「我」喜歡杜鵑花是因為杜鵑花是烈士們的鮮血澆成的,表達了我對烈士們的敬佩懷念之情

『柒』 《杜鵑花》閱讀答案

1.原因是杜鵑花象徵革命先烈,表達出作者對他們的懷念和崇敬之情。版 2、杜鵑花作為一種象權征物,不同的人對她寄託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軍戰士喜愛杜鵑花,是在因為她是中國革命勝利的象徵,表達了八路軍戰士對中國的熱愛;老爺爺喜愛杜鵑花,是因為向戰士們寄託他的哀思,表達了老爺爺對烈士們的懷念之情; 「我」喜歡杜鵑花是因為杜鵑花是烈士們的鮮血澆成的,表達了我對烈士們的敬佩懷念之情

熱點內容
海棠綠眼膜 發布:2025-07-22 23:08:27 瀏覽:806
北京牡丹江機票 發布:2025-07-22 23:03:59 瀏覽:820
花卉施工組織方案 發布:2025-07-22 23:00:04 瀏覽:491
盆景開花了 發布:2025-07-22 22:48:52 瀏覽:128
玉蘭花車 發布:2025-07-22 22:41:00 瀏覽:818
荷花窯門票 發布:2025-07-22 22:26:36 瀏覽:269
攀枝花陽光水藝消費 發布:2025-07-22 22:22:16 瀏覽:694
盆栽桔子樹掉葉 發布:2025-07-22 22:20:35 瀏覽:278
自然堂玫瑰果系列圖片 發布:2025-07-22 22:19:47 瀏覽:623
七夕去看看 發布:2025-07-22 22:19:46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