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是揚州民歌

發布時間: 2023-05-22 16:20:56

① 「茉莉花」是蘇州民歌還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是來江蘇民歌。起源於南京源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1)茉莉花是揚州民歌擴展閱讀: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

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

②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中國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內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容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2)茉莉花是揚州民歌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茉莉花》。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③ 《茉莉花》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

《茉莉花》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以單曲形式發行。

2003年3月21日,在江蘇省揚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中,該曲被定為江蘇省揚州市的市歌 。2009年,鹽城工學院憑該曲獲得中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節目普通組二等獎 。

相關說明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當時,隨團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訪了當地一位彈唱藝人。隨後,彈唱藝人為其表演了民歌《鮮花調》。何仿一下子就被《鮮花調》的旋律迷住了,於是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用簡譜記下了該曲,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因為《鮮花調》是來自中國民間的創作,所以在整體上顯得有些粗糙。

為了打磨該曲,何仿考慮再三,將《鮮花調》進行了改編,將歌詞中描述的三種花統一改寫為茉莉花。1957年,在北京全軍文藝會演上,何仿策劃由前線歌舞團首次公開演出該曲。由於該曲在此次演出中獲得反響,因此發行了錄音版本。

此後兩年間,何仿又對該曲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並對旋律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

④ 茉莉花是哪個省的民歌

《茉莉花》為江蘇揚州民歌。
《茉莉花》傳承了揚州文化精髓,以優美的旋律回表達了人們答對生活和美的熱愛,至今仍然散發著茉莉芬芳。
我國最早刊載《茉莉花》歌詞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記載了《西廂記》的劇詞,沒記曲譜;中國最早刊載《茉莉花》曲譜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樂歌考源》上又說是1837年)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曲譜;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對《茉莉花》的考源是根據1980年《音樂論叢》第三輯錢仁康發表的《媽媽娘你好糊塗和茉莉花在外國》一文來寫的。《茉莉花》最早名稱叫《雙疊翠》,以後才稱為《鮮花調》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樂形態上有著不同演繹。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評論家易人、馮光鈺和錢國楨在各自的論述中,都是以揚州的《茉莉花》為最基本的形態。

⑤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演唱:程桂蘭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5)茉莉花是揚州民歌擴展閱讀: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所以,大部分人以為《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蘇南民歌。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所以,有人還以為《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蘇南民歌。

程桂蘭,女,1955年5月生,江蘇蘇州人。總政歌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大校軍銜,曾問鼎全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等軍內外諸多歌唱藝術比賽大獎。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全國第八屆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

1980年全國民歌會演中就榮獲過當時的最高獎"優秀演唱獎";1984年、1985年分別獲得江蘇省青年聲樂大賽民族唱法一等獎;1986年在全國曲藝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987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楊家洵教授和金鐵林教授。

⑥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來自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

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6)茉莉花是揚州民歌擴展閱讀:

除了中國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還有日本版和琉球版兩種不同於中國風格的《茉莉花》。中國民歌《茉莉花》在江戶時代由中國商人帶到日本長崎,成為當地清樂的著名樂曲。

日本版的《茉莉花》與中國福建的版本最相近。大田南畝在其1803年編纂的「杏園間筆」中收錄有小曲「文鮮花」,就是日本版的《茉莉花》。

而編纂於1831年的清樂樂譜《花月琴譜》中也收錄有《茉莉花》,只不過其題目記載為「含艷曲」。日本版的《茉莉花》名稱非常多,但多將名字誤記為「抹梨花」。

⑦ 《茉莉花》的由來是什麼

這朵美麗的茉莉花是何仿從民間藝術豐厚土壤中採得的。何仿與戰友冒著內風雨,踏著泥濘的容山間小路,去揚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區,一天,他們找到了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揚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鮮花凋》。反復吟唱,何仿又覺得原歌分別吟唱了三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藝術形象不夠集中,而且是以小女子的「奴」為人稱,唱的實際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對於部隊表演不太合適。此外,原歌盡管樂音優美,但帶有一定的輕佻感覺,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但當時的何仿還沒有這個能力,直到1957年,何仿被部隊送往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深造,在北京與民主德國的合唱專家一起探討民歌演唱要找一首適合女聲合唱的中國民歌時,他想到了這首《鮮花調》。經過對原曲原詞的修改,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線歌舞團一曲唱紅,當年中國唱片社即出版了唱片。從此,這首江蘇揚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傳遍世界樂壇。

⑧ 《茉莉花》是哪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
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回由著名軍答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該首歌曲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 。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 。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熱點內容
水粉畫花卉教程 發布:2025-07-22 14:50:39 瀏覽:595
海棠之星一號 發布:2025-07-22 14:46:25 瀏覽:67
關愛綠植 發布:2025-07-22 14:43:55 瀏覽:814
馬鞍山綠植盆栽批發市場在哪 發布:2025-07-22 14:43:11 瀏覽:457
荷花體會句子 發布:2025-07-22 14:40:44 瀏覽:188
盆景根型 發布:2025-07-22 14:38:33 瀏覽:877
粵語說花卉 發布:2025-07-22 14:38:26 瀏覽:724
荷花用詞 發布:2025-07-22 14:38:23 瀏覽:323
綠植桌面壁紙 發布:2025-07-22 14:36:47 瀏覽:437
新縣七夕 發布:2025-07-22 14:29:22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