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的發展

茉莉花的發展

發布時間: 2023-05-16 12:21:33

1. 南寧橫州市茉莉花保護發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橫州市茉莉花的保護,傳承茉莉花文化,促進茉莉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橫州市轄區內茉莉花的保護管理、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等活動。第三條茉莉花保護應當遵循政府引導、規范標准、品牌保護、傳承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南寧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茉莉花保護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茉莉花保護發展協調機制,研究解決茉莉花保護發展的重大問題。

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茉莉花的保護和產業發展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茉莉花產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轄區內茉莉花保護發展工作。第五條南寧市農業、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茉莉花保護發展工作的協調、指導。

橫州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茉莉花種植等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

橫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茉莉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監督管理。

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茉莉花製品的生產、經營等活動和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以及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科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廣電旅遊、林業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茉莉花的保護發展工作。第六條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將茉莉花保護和產業發展規劃報南寧市人民政府批准。

茉莉花保護和產業發展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與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旅遊等規劃相銜接。第七條南寧市人民政府、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茉莉花的保護、利用和發展等工作。第八條南寧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茉莉花保護發展的資金支持。

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茉莉花保護發展專項資金,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用於支持茉莉花種植基地建設、種質資源保護、科技研發、品質提升、檢驗檢測、文化傳承和品牌保護等工作。第九條鼓勵和引導茉莉花種植者參加農業保險。對參加農業保險的,南寧市人民政府、橫州市人民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保險費補貼。第十條鼓勵、支持茉莉花行業協會開展相關活動,規范行業行為,推動行業自律和品牌建設。

鼓勵、支持茉莉花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資金、物資、技術、信息、市場營銷等方面為種植企業、農戶提供服務。第二章種植保護第十一條南寧市人民政府、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和扶持茉莉花規模化、標准化種植。

鼓勵茉莉花種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合作經營等方式開展茉莉花規模化種植。第十二條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推動茉莉花種植基地的建設。

按照相關標准種植並達到一定規模的種植區域,經橫州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可以認定為茉莉花種植基地,並給予技術扶持和資金補助。

茉莉花種植基地的申報認定辦法及扶持措施,由橫州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三條茉莉花種植基地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種植基地內的相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簽訂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協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種植規模;

(二)種植的茉莉花品種;

(三)符合相關標準的栽培技術;

(四)其他作物種植限制;

(五)基地設施的建設和保護責任;

(六)政府的扶持政策;

(七)違約責任。第十四條茉莉花種植基地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傾倒、堆放、焚燒、填埋廢棄物或者有毒有害的其他物質;

(二)建墳、采礦、挖沙、取土;

(三)損壞茉莉花植株;

(四)侵佔或者損壞基地的基礎設施;

(五)侵佔、破壞基地的其他行為。

在茉莉花種植基地及其周邊,禁止建設污染環境、損害茉莉花種植的項目。第十五條在茉莉花種植基地內,禁止種植不利於茉莉花種植、生長的林木及其他農作物。第十六條茉莉花種植基地中屬於茉莉花優良種質資源的種植區域,橫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劃定保護區,設立保護標志,並向社會公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移動保護標志。第十七條徵收茉莉花種植基地的土地,應當徵求相關部門意見,依法辦理徵收手續。

已劃定為優良種質資源種植保護區的土地,除涉及公共利益的自治區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外,不得徵收。

2. 茉莉花簡介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3. 茉莉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在古籍文獻中,最早記載茉莉花的資料,大概是漢代陸賈寫的《南越行紀》。在這本書中記述:「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耶悉茗花、茉莉花——編者注)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說明了早在1700多年前,耶悉茗花、茉莉花就引入我國。

到了晉代,嵇含(263—306年)寫的我國最早一本植物志——《南方草木狀》也說:「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兢植之。」由此可知,當時由外國人引進的除茉莉花外,還有耶悉茗花。耶悉茗花是素方花(Jasmine)的音譯名。

以上漢晉時代的文獻中所稱的「南越」、「南海」就是指古代的福建與廣東一帶地區。

宋代詩人王梅溪贊:「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但奇怪的是,現在印度的茉莉花一點也不出名。

宋代張邦基所撰《閩廣茉莉說》雲:「閩廣多異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為眾花之冠。嶺外人或雲抹麗,謂能掩眾花也。至暮則尤香。今閩人以陶盎種之,轉南海而來。……」北宋蔡襄(1012—1067年)有詩雲:「素馨出南海,萬里來商舶,團欒茉莉叢,繁香暑中折。」宋代梁克家的福州《三山志》稱:「(茉莉)獨閩中有之。」本段文獻說明了:茉莉花的香氣比耶悉茗花純正;這兩種花是從南海由商船運來;用陶缽栽植;成為福建的特產。

南宋隆興、乾道年間(1163—1173年),樓鑰《次韻胡元甫茉莉》一詩中有:「吾聞閩山千萬木,人或說此齊蒿萊。」可見那時福建栽植茉莉已相當可觀。其時還有「滇、廣人栽蒔之」。這就為日後我國發展茉莉花茶奠定了基礎。

正因為茉莉和耶悉茗是舶來品,當時沒有統一的譯名,所以在古籍中有多種不同寫法。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載:「末利本胡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己。」因此,「時珍日柰花,嵇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花鏡》載:「東坡名曰暗麝,釋名鬘華。」此外,還有人稱為「木梨花」、「玉麝」的。

《本草綱目》又載:「時珍曰素馨亦自西域移來,謂之耶悉茗花,即《酉陽雜俎》所載野悉密花也。」

4. 茉莉花的介紹

茉莉花,屬木犀科,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有稜角,有時
有毛版。單葉對生,寬卵權形或橢圓形,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
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時多,花白色,有
芳香,花期甚長,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
原產印度及阿拉伯之間,現我國廣東、福建、四川及江南一帶都有栽培。性喜溫
暖,不耐霜凍。為常見庭園及盆栽觀賞芳香花卉
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夠提取茉莉油,是製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價很高,相
當於黃金的價格。茉莉花還可薰制茶葉,或蒸取汁液,可代替薔薇露。

5. 茉莉花的詳細資料

茉莉
茉莉(茉莉花)木犀科,茉莉屬,常綠灌木或藤本,高0.5~3m。枝細長。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圓形,全緣,質薄有光澤。花白色,濃香,常3-9朵成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5-10月,7-8月最盛,先後可開3次。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畏寒、旱。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不耐澇和鹼。

茉莉原產印度、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附近,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希臘首都雅典稱為茉莉花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拉圭、突尼西亞和泰國等把茉莉和同宗姐妹毛茉莉、大花茉莉等列為國花。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定為州花。花季,菲律賓到處可見潔白的茉莉花海,使整個菲律賓都散發著濃濃的花香。

茉莉傳入我國的歷史比較悠久,宋代詩人王十朋曾寫道:"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宋代《閩廣茉莉說》中記載:"閩廣多異花,悉請芬郁烈而茉莉為眾花之冠。"說明茉莉在花卉中的地位。我國榮莉最早栽培在雲南一帶,以後向廣東、福建擴大,成為我國茉莉的發祥地。至今,茉莉已遍及全國,廣東、福建、蘇州、杭州、南京等地成為主產區。近年來,山東、北京、天津、西安等地也積極發展盆栽茉莉生產。目前,我國茉莉栽培面積佔世界栽培總面積的65%,鮮花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形態特徵與品種】茉莉為常綠灌木。葉對生,光亮,卵形。聚傘花序,幾雜簇生於枝梢頂端,花梗有柔毛,花白色而有香氣,有單瓣,雙瓣和多瓣等類型。

常見同屬觀賞種有紅素馨(J.beesianum),花紫色或紅色,極香。大花素馨(J.grandiflorum),花白色,有香氣。義大利素馨(J.humile),花鮮黃色。雲南黃素馨(J.mesnyi),花淡黃色,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氣。毛素馨(J.mulfiflorum),花黃色。亮葉素馨(J.nitim),花白色,葉緣淡紫色,極香。素方花(J.officinale),花白色,外染紅暈,芳香。矮素馨(J.parkeri),花小,黃色。多花素馨(J.polyanthum),花白色,極香。

【生物學特性】茉莉原產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國家。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

茉莉對溫度較敏感,能適應高溫,不耐低溫,抗寒力差。氣溫0℃時,輕則葉片和枝梢細嫩部分枯萎,重則枝條大部分枯萎死亡。茉莉生長適溫為25~35℃。在10℃以下生長極緩慢,甚至停止生長。19℃左右可以萌芽。在25℃以下生長緩慢,25℃以上才孕育花蕾。30~40℃時花蕾形成發育較好,而32~37℃是花蕾成熟開放的最適溫度。超過37℃花雖能開放,但常發生悶黃現象,香氣差。

茉莉對水分的要求是:生長旺季,枝葉繁茂,蒸騰量大,要充分澆水,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在旱季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影響生長和萌芽,花開不出,花形小。但土壤水分過多,也會導致根系發育不良,發生爛根和悶死現象。盆栽茉莉,特別是冬季過分潮濕,容易引起爛根。

茉莉是一種喜光的長日照植物。在直射光的照射下,最適宜茉莉生長發育。如光照不足或蔭蔽,茉莉葉片變大而薄,葉色淡綠,生長發育不良。光照越強,茉莉的根系越發達,植株生長越健壯,抗性越強。

風對茉莉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夏季多東南風,帶有大量的水蒸氣,使空氣濕度增大,茉莉生長旺盛。西風或西北風促使空氣濕度和溫度下降,花蕾發育受抑,鮮花常開不足,部分花朵變成紫紅色。炎熱的夏季,北風吹拂茉莉,促使花朵色白、香濃;南風或偏東風一吹,蒸發量大,會造成失水脫葉,影響生長。

對土壤的要求,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出在6~6.5最適宜。盆栽土可用園土和礱糠灰或園土和蛭石、腐葉土的混合土壤。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壓條和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於4~10月,選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長10厘米,去除下部葉片,頂端帶一對完整葉片,插入泥、沙等量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插後20天左右癒合,隨後嫩根生出,插穗頂端和節間腋芽萌發,50天左右,扦插苗進入正常生長。扦插以夏季生根最快,成活率也高,當年可以開花。用0.05%吲哚丁酸溶液將插條基部浸蘸3~5秒,處理的插條一般15~20天生根,成活率在90%以上,25天左右開始抽梢放葉。長成新植株後,進入正常管理。

壓條繁殖:選取較長的枝條,於15厘米處,最好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盆內,保持濕潤,2~3周後開始生根,約2個月後與母株割離成苗。

分株繁殖:每年春季結合換盆,將枝條密集的茉莉扒開分別盆栽,分株時適當修剪根系和地上部枝葉。

【栽培管理】盆栽茉莉常用15~20厘米盆。茉莉喜光,耐肥,盆栽必須放陽光充足處,花諺常說"曬不死的茉莉"就是這個道理。否則陽光不足,容易徒長,造成葉大節稀,影響著花。茉莉枝條萌發力強,春季換盆後,經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後,需重剪更新,以利萌發新枝,開花大而旺盛。花諺道:"茉莉不修剪,枝弱花小很明顯","修枝要狠,開花才穩"。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茉莉十分耐肥,如氮肥不足,易引起黃葉。在茉莉孕蕾初期,用0.2%~0.3%尿素在傍晚噴灑,對促進花蕾發育有較好的效果。

【病蟲害防治】常見白絹病、褐斑病危害,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蟲害有卷葉蛾、紅蜘蛛和介殼蟲危害,可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殺。

【產後處理】茉莉具有色、香、姿、韻皆佳的風采。盆栽可點綴庭院和居室,若成片栽植,更富有詩情畫意。茉莉花在江南還製作胸花、花球、花燈,別具一格。

【別名】茉莉花

【來源】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 (L.) Aiton,以根及花入葯。秋後挖根,切片曬干;夏秋採花,曬干。

【性味歸經】辛、甘,涼。根有毒。

【功能主治】

花、葉:清熱解毒,利濕。用於外感發熱,腹瀉;花外用治目赤腫痛。

根:鎮痛。用於失眠,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花、葉1~2錢,花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根1~2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6. 有關《茉莉花》的背景資料

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作詞編曲經過: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6)茉莉花的發展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7. 茉莉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茉莉花的名稱來源於明末清初蘇州當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述了一趙姓農民外出謀生,每隔兩三年回老家看下妻子和三個兒子耐慧,後來三個兒子平分了家裡的地,以種茶樹為生。

有一年,趙老漢帶回一捆花樹苗昌侍答,說這是南方人喜歡的香花,栽在大兒子的茶田的田邊上。隔了一年,樹上開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趙家大兒子發現茶枝帶有小白花的香氣,隨即采了一筐茶葉,到蘇州城裡去試賣,賣香茶葉發了大財。

後來兩個弟弟得知此事找哥哥算賬,三兄弟鬧得很不愉快,去到了鄉里老隱士家中評理,隱士認為三人本是親兄弟,應該親密無間,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鬧得四分五裂,你們三兄弟一起繁殖發展香花,賣香茶可以一起發財。如果都自私自利,事情肯定辦不成。

為了讓他們能牢記,給該花取名為末利花,意思就是為人處事,都把個人私利放在末尾。三兄弟回家以後和睦相處,團結生產,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來。後來蘇州茉莉花成為地方著名產品。末利花也逐漸寫成茉莉花,是文人為了字形美而改變的,不過,末利的含義談源仍然保留著。

8. 茉莉香傳華夏的路徑較主流的觀點

據說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古代羅馬,絲綢之路打通了古代中國與古羅馬的文化交流路線,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茉莉花傳入中國。並且後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使得茉莉花種子又被傳入到了古代的波斯、天竺、印度等國家。



到了魏晉時期,佛教文化傳入,開始有了上香的習俗。茉莉的芳香宜人、香味獨特,隨著制香技術的發展,茉莉就被大量地使用,用作制香材料。到了唐朝,百花之中,牡丹是為富貴之花,梅、竹、蘭等是為君子之花,而茉莉則多是文人之花,士大夫均喜愛用茉莉花來表徵自己淡泊名利的品性。而且茉莉與牡丹不一樣,茉莉香而不拙,是百花之中清雅花種的代表之一。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代的君子常常用梅、竹、蘭等植物來形容自己淡泊名利的品性,雖說茉莉也有這樣的精神含義,但是相比於前面幾位,茉莉的名氣要稍小。想一想古代的文人大家們,是不是他們的佳作多是用梅、竹、牡丹、蘭花作為素材的呢?尚且有「歲寒三友」、「四君子」,茉莉均不在之列。這也就體現茉莉自身的一個品性「淡泊名利」,這是它被視為「清流」原因之一。



但是外來茉莉花經過歷代世俗文化的洗禮,已經具有濃烈的本土氣息,已經成為了古代社會文化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花卉代表了。在古代社會中茉莉已經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了。

9. 關於茉莉花的資料

茉莉花

別名:抹厲

科屬:木犀科、茉莉花屬

產我國西部和印度。常綠灌木。枝條細長,略呈藤本狀。葉對生,光亮,卵形。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9朵,花冠白色,極芳香。花期6-10月。 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為最適合。畏寒、畏旱,不耐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

繁殖多用扦插,也可壓條或分株。扦插繁殖,於4-10月進行,選取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帶有兩個節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葉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空氣濕度,約經40-60天生根。壓條繁殖,選用較長的枝條,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經常保濕,20-30天開始生根,2個月後可與母株割離成苗,另行栽植。 盆栽茉莉花,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澆水,如空氣乾燥,需補充噴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澆水量,如盆土過濕,會引起爛根或落葉。生長期間需每周施稀薄餅肥一次。春季換盆後,要經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後,要重剪,以利萌發新枝,使植株整齊健壯,開花旺盛。

主要蟲害有卷葉蛾和紅蜘蛛危害頂梢嫩葉,要注意及時防治。 茉莉花葉色翠綠,花色潔白,香味濃厚。多用盆栽,點綴室容,清雅宜人。還可加工成花環等裝飾品。蘇州、南京、杭州、金華等地,長期以來,都作為熏茶香料進行生產。花、葉、根均可入葯。

※※※※※※※※※※※※※※※※※※※※※※※※※※※※※

茉莉花怎樣鹽栽和管理?

茉莉盆栽,要求培養土富含有機質,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水和通氣性能,一般可用田園土4份、堆肥4份、河沙或谷糠灰2份,外加充分腐熟的乾枯餅末、雞鴨糞等適量,並篩出粉末和粗粒,以粗粒墊底蓋面。上盆時間以每年4-5月份新梢末萌發前最為適宜。按苗株大小選用合適的花盆。上盆時一手扶苗,一手鏟填培養土,待土蓋滿全部根系後,將植株稍向上輕提,並把盆振動幾下,使土與根系緊密接觸。然後用手把盆土壓實,讓土面距盆沿有2厘米的距離,留作澆水。栽好後,澆定根水,然後放在稍加遮蔭的地方7-10天,避免陽光直射,以後逐漸見光。日常管理的關鍵是水,要根據茉莉喜濕潤,不耐旱,伯積水,喜透氣的特性,掌握澆水時間和澆水量。至6-7月份可開花。這時根系已恢復正常生長,每7-10天要澆一次稀薄礬肥水。以後可按成株榮莉管理,當年不再換盆。

盆栽茉莉花一般每年應換盆換土一次。換盆時,將茉莉根系周圍部分舊土和殘根去掉,換上新的培養土,重新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和養分,有利於萊莉的生長。換好盆,又要像上盆那樣澆透水,以利根土密接,恢復生長。換盆前應對萊莉進行一次修剪,對上年生的枝條只留10厘米左右,並剪掉病枯枝和過密、過細的枝條。生長期經常疏除生長過密的老葉,可以促進腋芽萌發和多發新枝、多長花蕾。春季4-5月份萊莉正抽枝長葉,耗水量不大,可2-3天澆1次水,中午前後澆,要見於見濕,澆必澆透;5-6月為茉莉春花期,澆水可略多些;盛夏6-8月為高溫氣候,正值萊莉生長快、葉面蒸發作用也加快的盛花期,日照強,需水多,可早晚各澆1次水。天旱時還應用水噴灑葉片及盆周圍的地面。因茉莉既不耐乾旱,又伯漬澇,故夏季雨天時應及時倒除盆內積水,秋天氣溫降低,可減為1-2天澆1次水;冬季則要嚴格控制澆水量,如盆土濕度過大,對越冬不利。

茉莉喜肥,特別是花期長,需肥較多。它還喜酸性土,平時可每周澆一次1:10的礬肥水。第一次花後,宜用豆餅等作迫肥,施於表土中,開花時酌施骨粉、磷肥,有條件的可澆腐熟的人糞尿,這樣可使茉莉花香濃郁。在盛花的高溫時,應每4天施肥1次,不妨大肥大水,一般上午澆水,傍晚澆肥,第二天解水,這樣有利於榮莉根部吸收。澆肥不宜過濃,否則易引起爛根。澆前用小鏟將盆土略松後再澆,不要在盆土過干或過濕時澆肥,於似干非於時施肥效果最好。

為使盆栽茉莉株形豐滿美觀,花謝後應隨即剪去殘敗花枝,以促使基部萌發新技,控制植株高度。9月上旬停止施肥,以提高枝條成熟度,有利越冬。榮莉花畏寒,在氣溫下降到6-7℃時,應搬入室內,同時注意開窗通風,以免造成葉子變黃脫落。這時氣溫常不穩定,遇有天氣暖時,仍應搬到室外,通風見光。茉莉搬入室內過冬,宜放置在陽光充足的房間里,室溫應在5℃以上。每7天左右澆1次水,使盆土微濕。這樣,冬季亦能保持枝葉鮮綠,不失其觀賞效果。

怎樣使茉莉多開花?

要使盆栽茉莉多開花,可採取如下措施:

(1)修剪。茉莉以3-6年生苗開花最旺,以後逐年衰老,須及時重剪更新。在春節發芽前可將去年生枝條適當剪短,保留基部10一15厘米,使發生多數粗壯新枝,如新枝生長很旺,應在生長達10厘米時摘心,促發二次梢,則開花較多,且抹型緊湊,觀賞價值高。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應在晴天進行,可結合疏葉,將病枝去掉,並能對植株加以調整,有利生長和孕蕾開花。

(2)施肥。茉莉是一年多次抽梢、多次孕蕾、周年開花的植物,因而需肥量很大,保持盆土有充足的肥力,這是茉莉開花多的重要保證。盆栽茉莉迫肥以有機液肥為好,但最好採用腐熟的人糞尿,或人糞尿摻雞鴨糞、豬糞、豆餅、菜餅等(均要腐熟)。施肥時間,以盆土剛白皮、盆壁周圍土表剛出現小乾裂縫時迫施最適宜。當新梢開始萌發時,可用稀糞水(糞、水比為1:9)每隔7天澆1次。快開花時,可增加糞水濃度。每3天澆1次。待第二、三批花開放時,由於氣溫適宜,開花多,生長旺盛,可1-2天追施1次。以後逐漸控制肥水,以免植株旺長,組織柔嫩,難以過冬。

盆栽茉莉葉片為什麼會發黃?應怎樣挽救?

盆栽茉莉若管理不當,往往會發生葉片發黃的現象,輕者葉片萎黃而生長不良,開花也不理想;重者則逐漸衰弱而死去。造成葉片發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澆水過量。茉莉雖喜土壤濕潤,但伯漬澇。若盆土長期處於過濕狀態,就會因缺氧而引起爛根,葉片發黃,甚至植株死亡。遇有這種情況,只要將盆移至蔭涼處,嚴格控制澆水(若盆土不是太干,切不可再澆水),並經常疏鬆盆土,改善盆土的通氣狀況,這樣,過一段時間植株就可逐漸長出新根,葉片轉綠。

(2)土壤偏鹼性。茉莉喜微酸性土壤,如用含鹽成分較多的水或長期使用自來水,易使其植株生長不良,枝葉萎黃。如是澆灌用的水及盆土偏鹼所致,則可在生長期間施用稀薄硫酸亞鐵水溶液,這樣,植株的萎黃老葉不久就可由黃轉綠。

(3)養分供應不足。長期沒有換盆土及施肥,造成養料供不應求,致使茉莉葉片發黃。遏有這樣的情況,只要將植株換盆;換上肥沃、疏鬆的沙壤土,並定期施用液肥(施肥時注意:若過濃,或施用末腐熟的有機肥,均會造成「燒根」,也會引起枝葉枯黃),不久茉莉即能生長正常。

引起茉莉葉片發黃的原因,有時是單一的,有時是兩種或多種原因綜合影響所造成的。這就要認真分析,仔細診斷,對症下葯。一般地說,如果植株生長期生長不良,葉片逐漸發黃,這大都是澆灌用水和盆土偏鹼所引起的;如果生長正常的植株,葉片突然變黃,這往往是澆水過量或施肥過濃,造成根部腐爛所致。查明原因後,就可以採取以上措施來挽救。

盆栽茉莉為何生長繁茂而不開花?

盆栽茉莉,有時會出現枝繁葉茂、生長得很好,但就是不開花或開花很少的現象。這主要是養護不得法所造成的。一般地說,茉莉枝葉旺長,開花就會很少(或不開花),這是經驗。遇有這種情況,首先,必須適當停水停肥,待頂芽出現萎蔫時再澆水、施肥(要多施速效性磷、鉀肥)以抑制枝葉旺長,促使花芽發育。造成上述情況,主要是生育期間施氮肥過多而又缺少磷、鉀肥,致使植株徒長,影響花芽的形成,導致不開花或開花很少。其二是:立即將茉莉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因茉莉喜陽光充足而不耐陰蔽。茉莉生長期由於陽光不足,過於蔭蔽,也容易形成徒長。將其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抑制枝葉生長的作用。另外,短剪時不能超過枝條的1/3,否則也會引起枝葉的旺長。

發現以上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包括適當控制澆水)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護理,茉莉就可孕蕾開花。

怎樣防治茉莉花病蟲害?

茉莉花在生長期間的病害有:茉莉莖腐病、白絹病;蟲害有:茉莉葉螟、介殼蟲、硃砂葉峨。

(1)茉莉莖腐病。該病發生在莖基部,初期病斑為褐色斑,水漬狀。病斑縱向擴展成條斑狀。邊緣暗褐色,內灰褐色,後期病班組織腐爛縱裂,並出現黑色粒狀物。該病在溫室養護期內會常年發生,尤以早春嚴重。室外養護時8-9月份也有發生。高溫潮濕條件下有利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①花卉上盆時,可用0.2-0.4度的石硫合劑噴灑;②可用70%的托布律600一1000倍液塗抹病斑或塗枝幹,或用福美雙500倍液,效果也好。

(2)白絹病。白絹病的危害情況及防治方法見君子蘭白絹病。

(3)茉莉葉螟。茉莉葉螟是榮莉的主要害蟲之一,它以幼蟲食害茉莉的葉、花蕾、小枝及新梢。小枝皮被食後即枯死,幼苗被害後即死亡,嚴重影響茉莉花的生長和開花。

防治方法:①冬季或早春,清除植株上的枯枝和地上的落葉,集中燒毀;⑧適當疏葉,以利通風;及時人工捕捉並殺死葉片上的卵、幼蟲、蛹。②在茉莉生長期間,可用5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6000倍液噴灑,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硃砂葉峨。硃砂葉蝸又名棉紅蜘蛛。它能為害許多花卉和許多溫室植物。茉莉就是常見的受害花卉之一。被害花卉的葉片初呈黃白色小斑點,逐漸變紅後擴展到全葉,造成葉片捲曲,枯黃脫落。此蝸發展很快,危害嚴重,影響花木的生長和開花。

防治方法:冬季除草清理花圃,並在圃地灌水,可以消滅越冬蟲源。在紅蜘蛛發生危害期,可用40%的三氯殺瞞醇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三氯殺蝸礬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1次,噴2-3次即可,效果較好。噴葯時,應對葉背面噴,並注意噴灑植株的中、下部的內膛枝葉。

10.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蘇,初名為《鮮花調》,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間的《綴白裘·花鼓》戲曲集。

1、《茉莉花》首發時間為:1957年

2、形式:中國民歌

3、歌詞:《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

歌詞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10)茉莉花的發展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歷史沿革:

1、1768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編輯《音樂辭典》時,在「中國音樂」條目中收錄了《茉莉花》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間,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這首歌用在歌劇《圖蘭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鮮花調》,1957年完成改編,正式更名為《茉莉花》。

4、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推薦《茉莉花》,並將其確定為亞太地區的音樂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日本館的機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熱點內容
丁香是哪個電視劇 發布:2025-07-27 02:56:12 瀏覽:925
橘什麼丁香 發布:2025-07-27 02:51:10 瀏覽:847
荷花酒天之藍 發布:2025-07-27 02:43:32 瀏覽:68
梅花拳九爐 發布:2025-07-27 02:38:47 瀏覽:824
荷花網辣小說 發布:2025-07-27 02:36:43 瀏覽:95
家鄉山茶花 發布:2025-07-27 02:30:53 瀏覽:666
櫻花口琴曲 發布:2025-07-27 02:26:29 瀏覽:337
梅花三弄鋼琴譜 發布:2025-07-27 02:04:02 瀏覽:463
盆栽大葉海棠圖片 發布:2025-07-27 02:03:23 瀏覽:10
七夕節不送禮物給男朋友 發布:2025-07-27 01:39:23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