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扶貧
㈠ 話劇劇本(相對來說短點的)
將旁白搬上台(新聞聯播開場曲,踏著開場樂報幕)
第一幕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孤苦伶仃的灰姑娘從小就備受她同父異母的妹妹和她那母夜叉一樣的後母的欺辱。建國60周年前夕,這一天,母親收到了一條簡訊。(音樂停)
母:咳,又一條騷擾簡訊,這年頭……媽呀,是來自皇室的!西元2009年10月1號,那是一個美好的日子,皇室將召開賊隆重的Party,地點: 人民小會堂(山東話)
(舉牌子,第二天早上)(兩只老虎前四句,芭蕾上)
母:女兒們 ,梳妝准備了!
大小女兒跳著天鵝舞曲出場。
大小女兒:Mommy,可以出發了。(立正,正步下場)
第二幕(報幕)
旁白: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灰姑娘聽到了,她深知自己不能參加party,於是心情超級無敵郁悶.這時,一個老巫婆出現了。(《命運交響曲》前兩句)
(老巫婆飛上<魔術>)
老巫婆:要想過得好,必須吃得飽;要想心情好,高數必考好;要想成績高,數分別忘掉(重慶話)
秘書賀:想與王子來一次傾城之戀嗎?
秘書李:移動用戶請編輯簡訊「祖國萬歲,萬歲祖國」至110,聯通用戶請編輯簡訊「反對台獨,抵制日貨」至120.
灰姑娘:我沒手機,不過我有超級QQ,可以免費發送簡訊,你們可以收到我的QQ消息不(裝委屈)。
老巫婆:噓,不要說話,今天是建國60周年,我們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巫婆社團進行三下鄉扶貧活動。Let』s make it a deal!我將借給你法寶三件,有請我的秘書!NO.1
秘書賀:小沈陽牌臭不要臉化妝包
老巫婆:NO.2
秘書李:芙蓉姐姐牌不顯胖苗條晚禮服一套(將魔法布擋住灰姑娘,換裝)
老巫婆:NO.3,也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哦!陳水扁牌踩貶你水晶鞋一雙!(從魔術假肢上脫鞋)記住,12點之前必須回來,否則……(邊說邊退場)
第三幕(報幕)
旁白:激動人心的一天終於來到了,灰姑娘挎著小沈陽牌臭不要臉化妝包,穿著芙蓉姐姐牌不顯胖苗條晚禮服,蹬上陳水扁牌踩貶你水晶鞋上路了。(《愛轉角》高潮部分兩句音樂響起)在party上,英俊的王子和美麗的灰姑娘即將邂逅了。
(王子和小卓子上)王子的一段開場秀(待定)
王子:在這建國60周年的好日子,在這國慶60周年的舞會上,讓我們與國同樂,盡情happy吧!
(後母帶著大小女兒上場)
王子邀請大女兒跳舞(《豬八戒娶媳婦》)。
舞畢,小女兒沖上前一腳將大女兒踹開,極盡溫柔的邀請王子跳舞。(《數鴨子》)
灰姑娘搔首走上台,一腳踩歪(鞋太大)摔跤(將包甩出),倒在小卓子懷抱
小卓子:哦~這位小姐,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灰姑娘:夢里夢里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甜蜜蜜》)
小卓子/灰姑娘: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兩人對視,一見鍾情!王子咳嗽,瞪眼。小卓子鬆手,灰姑娘跌倒在地)。
王子將灰姑娘拉起(小卓子作太監狀退場,灰姑娘不舍的望著小卓子離去,兩人同時點頭)灰姑娘與王子跳舞。(旁白敲東西聲音,十二下)
灰姑娘:啊!12點了,要斷網了!親愛的,我要回家退賬號(跳舞過程中把鞋甩出去,王子撿走,下)
第四幕(報幕)
旁白:灰姑娘與其後母姐妹們忐忑不安地回家了,盼望著信使的迴音。
灰姑娘:每當我想起昨夜的情景。我的心遺落在那皇宮里。累到無力總會想起你,才會忘了擦地的艱辛。你我約定……(約定)
大女兒:約定?約定什麼啊!就一破擦地板的!一邊呆著去,不要影響我回憶我美好的王子。(說完大女兒吐口痰,踹灰姑娘一腳)看!搞個衛生都搞不幹凈,那邊擦著去!
大:(唱)昨日國慶的舞會上,煙火升,心花兒放,一支舞蹈使我心亂,翻來覆去想,也不能忘。(《對面女孩看過來》開頭5句)
小女兒一巴掌呼過去)啊……啊……
小:(唱)我在這兒等著你過來,等著你過來將我愛,我在這兒等著你過來,等著你過來我把戒指戴(《桃花朵朵開》開頭4句)(大女兒扯小女兒耳朵)哎喲…哎喲…
大:stop!我們說正事,今晚的王子實在是太帥了!(雙手合十的,花痴的)英俊,瀟灑……
小:(迫不及待的接著說)風流,倜儻……
(後母上,打斷二人的談話)
母:姑娘們姑娘們!頭腦清楚一點兒吧!(數落著兩個女兒)你們都不是小孩子了,為什麼看問題那麼膚淺!姑娘們,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兩個女兒做疑惑狀,誇張的:本質?什麼本質?
後母:額(沒詞了),那個,灰姑娘,你過來,告訴他們什麼叫本質
灰姑娘:那就等著淪陷吧!如果愛情真偉大,你有什麼好掙扎,難道你比別人差?(《姐姐妹妹站起來》)
母:啊!對對!灰姑娘,誰叫你過來的!一邊擦地板去!多管閑事!(把灰姑娘趕走時粗魯點,轉頭對著自己的女兒們)你們聽著,十個男人七個傻八個呆九個壞,還有一個人人愛,女兒們,跳出來,就算甜言蜜語把他騙過來,好好愛,不再讓他離開。(《姐姐妹妹站起來》後母指責的對著女兒們,女兒們在一邊點頭,後母唱完又自我陶醉)
(清清嗓,鄭重地,唱)他戴著耀眼的金皇冠,他穿著昂貴的白襯衫,不愁吃來不愁穿,家裡的財產堆成山(《茉莉花》)這是多麼理想的女婿形象啊! 聽說舞會上王子的夢中情人遺失了一隻鞋,我們不如……
(三個人對視奸笑) (灰姑娘在旁邊也奸笑)
第五幕(報幕)
旁白:終於,第二天,皇宮來人了(音調抬高)!(《央視版笑傲江湖》(咿呀……),小卓子捧著鞋出場,音樂換)
小卓子:(捧著水晶鞋,對觀眾,唱)如果不曾遇見你,我將會是怎樣的,日子過得怎麼樣,生活是否要珍惜;自從遇見某一人,出現在那舞會里,我的生活從此就,變得幸福甜如蜜(《愛之初體驗》8句)
(轉向四人,鞠躬)這鞋是誰的呢?(鞋被 小卓子一隻手高舉著)
話剛說完,大女兒、小女兒和後母都湧上去了,大女兒拉著小卓子的手,後母掐著小卓子脖子(姜還是老的辣啊!),小女兒搶鞋。
小女兒:我搶到了!(後母和大姐都住手,看著小女兒,小女兒把鞋往上套)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水晶鞋與我真般配;
小卓子:隨手摘下花一朵,讓你跟我把宮還;
小女兒:你待我來把妝梳;
小卓子:一件囚衣一手銬。(夫妻雙雙把家還,加動作)
小女兒:怎……怎……怎麼回事?
小卓子:王子在開party當天結束的時候被殺了,這只水晶鞋是留在現場的凶器,王子就是被這只水晶鞋砸駕崩的!現在,證據俱在,你就是那罪犯!
後母與大女兒都嚇得一下軟在地上。
灰姑娘這時從地上起身過去,對這小女兒說:哈哈!我的小寶貝兒,讓我看看——(抬著小女兒的下巴)喲喲喲,你的皮膚怎麼跟癩蛤蟆似的!虧你還一直用「借我借我一張俊臉吧」牌洗面奶!要不要我幫您擦擦你這地板啊!(轉過身抬起大女兒的下巴)你……你還不如你小妹呢!擦都擦不幹凈了。看來還是我保養得好,你們怎麼能和我比呢。(再轉頭親昵的貼著小卓子)小卓子哥哥,是吧!(很得意的看著小女兒和後母等人)
小女兒:啊,我明白了!這鞋不是我的,是灰姑娘的……
小卓子:少廢話!拉到田家炳斬首示眾!
小女兒:我冤枉啊!
灰姑娘:哼!灰姑娘不說話,你拿我當史努比啊!
小卓子押著小女兒下。
大女兒、後母:妹妹(女兒)!(下)
遠處傳來小女兒一聲慘叫,一隻手拋上。旁白舉牌(牌上寫著「此手非彼首」)。
灰姑娘: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是不是看糊塗了?讓我來為你們揭曉這個謎底吧!案發當天,也就是西元2009年10月1號,我與小卓子哥哥(三聲)一見鍾情,墜入愛河了……(動作待定)
小卓子邊講邊上台:可是,王子這娘娘腔卻看上了我美麗的灰灰,要娶她為妻。
王子飄上台:這對狗男女,為此把我謀害了。
灰姑娘:是的,我換了那個老巫婆給我的水晶鞋,而是穿的神粥53號限量版玻璃鞋,所以盡管12點後其他東西都消失了,鞋卻留了下來
小卓子:那天晚上,月黑風高,當灰灰離開之後,我就以灰灰的名義給王子發了簡訊
王子:月下柳梢頭,人約黑暗中。可憐的我以為夢中的她相約便出來了(旁白上台舉牌「情景再現」,將隨意貼貼(王子)在旁白身上,李悅、黃晶、林琳依次出場,開始情景再現)
小卓子:王子出來後,我便從背後用玻璃鞋把他砸死了。(話落音,開始砸)
王子:啊!我就這樣死了(後面演員停止)
小卓子: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哼。眼睛一閉,不睜,他就這樣死了,哼!(李悅離開案發地點,與黃晶幽會)
灰姑娘:回來時,正好被小妹看到了我與小卓子哥哥私會(賀姿舉牌「你倆幽會?!」),當知道水晶鞋留下的事後,她就以我倆私會的事威脅我要我幫她嫁給王子(賀姿舉牌「我當王妃!」)。於是乎,我將計就計,幫她拿到鞋子(黃晶撿起鞋扔到林琳懷里),和小卓子里應外合,把王子之死栽贓給她(黃晶和李悅將林琳拖下)。
灰姑娘與小卓子走到台中,唱:rap《今天你要嫁給我》 ,唱時灰姑娘在「王子」身上坐下。
報幕「劇終」,下台時絆「王子」身上,將其喊起,一起上台,謝幕。
㈡ 陳椽,(1908 ~ 1999),又名陳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於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茶學家、茶
人物簡介
陳椽,又名陳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於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幼年時期,他父親常常向他講述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的故事,灌輸愛國主義思想,鼓勵他長大後要像這些民族英雄那樣為國家干一番事業。1934年,26歲的陳椽從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先後在茶場、茶廠、茶葉檢驗和茶葉貿易機構工作。他既看到了茶葉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了當時中國茶葉科學的落後。於是下定決心獻身茶業教育事業。在他任浙江茶葉檢驗處主任時,就開始著手收集茶葉科學的有關資料,建立了茶葉檢驗實施辦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40年,他拒絕了堂兄弟為他謀得群商組織的如達公司董事長的聘請,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任教,專心致志地開始研究茶學。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到處狂轟濫炸,英士大學數遷校址,教學與生活都十分艱難。但在教學中,他照舊認真備課、講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鼓勵學生為發展祖國的茶葉科學而努力學習。沒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場、茶廠搜集資料,編著了我國第一部較為系統的高校茶學教材《茶作學講義》。這本教材包括茶業通論、茶樹栽培、茶葉製造、茶葉檢驗等方面的內容,從而被晉升為副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後,受聘到復旦大學任教,繼續為創立茶業教育體系而努力。先後編著了《茶葉製造學》、《制茶管理》、《茶葉檢驗》、《茶樹栽培學》等4部教材,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教學的同時,他還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不斷充實教學內容。
編輯本段生平
對茶葉鍥而不舍的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茶業教育和科研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從此更激發了他的工作熱情。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他自願要求到工作、生活條件較艱苦而盛產茶葉的安徽工作,擔任安徽農學院副教授兼茶業系主任,親自抓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的設置和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為該系的創辦、教學科研逐步走上正軌化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1957年晉升為教授。這期間他還致力於提高《制茶學》的教學水平,兩次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制茶學》以及《茶葉檢驗學》,出版了《茶樹栽培技術》、《安徽茶經》和《炒青綠茶》等專著,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離開教學、科研崗位後,也從未中斷過寫作。他結合自己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將平時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寫成了《制茶全書》,分「總論」、「綠茶」、「黃茶和黑茶」、「白茶和青茶(俗稱烏龍茶)」、「紅茶」等5個分冊,共100多萬字。 「文化大革命」後,他又回到了教學、科研第一線,這時雖已年高體衰,但精神更加煥發,他說:「我好像嚴冬下的一棵『老茶樹』,春天來了,我這棵『老茶樹』又重新抽枝發芽了。」1977年,他雖然肌膜炎復發,不能走路,但還是忍著疼痛,夜以繼日地在病榻上撰寫了《茶業通史》、《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史》、《茶與醫葯》3部共100多萬字的巨著,向全國科學大會獻禮,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同時,他還向國務院提出了茶業教育事業發展的設想,1978年,建議並參與在安徽農學院茶業系創辦全國第一個機械制茶專業。1978年9月,他不顧自己年邁體弱,不畏路途遙遠,帶領9所院校茶葉專業的教師深入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茶區,歷時1個多月,搜集有關茶葉生產的科研資料,以充實《制茶學》內容,按時完成了教育部、農業部交給的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制茶學》的主編任務。之後,他又編著《制茶技術理論》,作為研究生必修課的教材,主編《中國名茶選集》,作為制茶學的補充教材。正如他的學生們所說:「陳老師的一生是著書的一生,也是育人的一生。」在完成上述教材後,他又著手編寫茶業經濟專業的教材,主編了《茶葉商品學》,受農業部鄉鎮企業管理局委託編寫了《茶業經營管理學》,還編寫了《茶葯學》、《茶葉市場學》、《茶葉貿易學》,這些教材有的已經出版,有的即將出版。他說:「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還想完成茶業經濟專業的最後一本教材《茶業經濟學》,這樣就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中國茶業教育體系和各專業的主要教材。」他就是這樣鍥而不舍地追求,廢寢忘食地工作。他說:「毛主席有兩句話我印象最深刻:外國人有的我們要有,外國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一生要為此奮斗,建設外國人沒有的茶業教育體系。」 幾十年來,陳椽在教學的同時從未間斷過茶葉科學的研究工作。早在40年代,他就在制茶技術、茶葉化學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特別是在茶葉「發酵」的理論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提出了制茶的變色學說,論證了制茶變色的原理和色變的機制與實質。證明制茶過程的變化主要是多酚類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的氧化變化,從而形成了各類茶的品質,產生了茶葉的各種色澤。1951年,前蘇聯科學院院長奧巴林院士來我國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特意來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參觀訪問,向陳椽詢問黃茶的製作方法,陳椽把他在茶葉化學研究方面的大部分內容提綱式地寫在黑板上,這位院長看了之後發現自己的假說「茶葉發酵與呼吸有聯系」是錯誤的。回國之後,即在雜志上發表文章,高度贊揚陳椽在茶葉科學研究方面的貢獻,文中寫道:「誰說中國人不研究茶葉,復旦大學陳椽教授不是在卓有成效地研究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茶葉研究受到重視,條件也好多了,陳椽更集中全部精力潛心於茶業教學和科研,不斷實驗,不斷總結,晝夜伏案地撰寫專著和論文,到1990年8月止,共發表189(部)篇共1000多萬字的論文和著作,為中國茶葉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80年代以來,國外許多學者都慕名前來或寫信向陳椽求教。日本豐茗會理事長松下智專程來合肥拜會陳椽,向他求教制茶起源、飲茶起源等問題。1987年2月,日本研究黑茶專家將積祝子教授也從日本來到合肥參加慶賀陳椽80壽辰大會。她在祝詞中說:「陳椽先生是我的導師,他像慈父一樣,對我循循善誘,進行了多方面的指導。我是一個尚未成熟的研究者,研究還剛開始,主要從事日本黑茶的研究,今後還想繼續在陳椽先生的指導下,從各個角度深入開展研究……。」1987年10月,英國皇家農業中心邀請陳椽參加皇家國際農業展覽會,他雖然因年老不便遠行,但他的幾部著作在展覽會上展出後,同樣產生了極大的反響。此外,他又為在北京召開的由北京市政府、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烹飪協會、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和北京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撰寫了《茶樹起源及其原種》和《十二論茶文化大觀》兩篇論文。所有這些活動均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茶葉文化和學術的交流。
為國家培養了幾代茶學科技人才
陳椽自1940年登上大學講壇至今,已經有50個春秋了,目前,他仍以80多歲的高齡風雨無阻的親自到教室給學生講課,在黑板前一站就是兩個鍾頭,大家都為他這種對教育事業火樣般的熱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感動。 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幾十年來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堂課,有時遇到出席重要會議,會議結束後他總是及時地把課補上。他常把學生請到家中,聽取他們對教學的意見,以提高教學質量。他說:「教學、科研是我們大學教師的首要任務,為四化培養人才不提高教學質量是不行的。」《茶葉商品學》從原來的8章增加到14章,就是在接受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而增補改寫的。 陳椽善於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啟發式教育。他要求學生在上課前要預習3次,第一次閱讀全章的內容;第二次找出全章的問題;第三次用紅筆畫出難題,然後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如有困難先在同學間切磋,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上課時請教老師。全國制茶助教進修班和研究生班都是採取的這種教學方法。在每章學習結束後,要求大家寫出讀書報告。這樣做不僅較全面地復習總結了本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還鍛煉了大家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同學提交的章節論文短的一二千字,長的1萬多字,他都認真批閱。有的還當面和學生交換意見,或指出不足之處,或表揚學生的獨立見解。他還常常親自指導學生的制茶實習,言傳身教,耐心細致地講解制茶原理,親自指導操作技術,有時為了制好一種茶,要連續操作到深夜,連飯都顧不上吃。 他在教書的同時還重視育人,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他說:「過去那種教書不教人的教育方法害死人,必須徹底改革,我們要培養出合格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教書就得教人。」由於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對同學熱情幫助,體貼關心,所以經常有不少學生登門求教。他從不以來訪者、來函者身份的高低、年齡的大小而區別對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這是他待人的准則。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1989年獲全國高等院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半個多世紀以來,陳椽為國家培養了幾代茶學科技人才。除了2年制的專科生和4年制的本科生外,1980年恢復研究生制度後,又先後招收了制茶、茶機、茶葉檢驗、茶史、茶葉貿易、茶葉市場學等方面的碩士研究生13名。為了加速高校的師資培養,1986年開辦了全國制茶助教進修班,親自編寫教材並講授《制茶技術理論》課程。並多次配合農業部、商業部等單位舉辦全國性制茶技術訓練班,以及通過下場、下鄉舉辦短期學習班等方式,培訓基層技術力量。通過上述多層次的教學方式,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高、中級人才,他的學生中不乏教授、專家及茶葉部門的業務骨幹。
論證中國雲南是茶樹原產地
20世紀40年代,英、美、日、印度等國某些學者提出「茶樹原產地是在印度阿薩姆,中國茶樹是從那裡傳來的」,並說:「中國茶的起源據可靠史料,約在公元350年」,還說:「綠茶含有大量鞣酸,綠茶會把腸胃鞣壞」等等。面對這樣嚴峻的挑戰,陳椽在長期分析研究我國茶業發展歷史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多方查閱國內外有關茶業發展的史料,經過周密考證,以大量事實進一步證實了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雲南,1979年撰寫了《中國雲南是茶樹原產地》一文。該論文發表後,日本茶葉專業雜志很快轉載了這篇論文,漢英法農業詞典編輯委員會也以此為據,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一年之後,陳椽又撰寫了《再論茶樹原產地》一文,批評了二元論和「非中心」論者的觀點。日本名城大學農學部研究茶樹起源的專家橋本實來信表示支持陳椽關於茶樹原產地的一元論。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對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確立科學的茶葉分類法
日本人古在油澤於1980年在研究制茶綠變紅時提出「微生物發酵說」,認為茶葉變紅是微生物作用,與工作上一般的發酵相同。之後,又由此演變為全發酵茶、半發酵茶和不發酵茶的茶葉分類法。這種分類法以共性掩蓋個性,氧化作用與呼吸作用混淆不清,是非科學的。陳椽積數十年教學和科研經驗,1979年撰寫了《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一文,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新的分類法,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這種新的分類法,既體現了茶葉製法的系統性,又體現了茶葉品質的.系統性,以上六類茶類的排列次序,實際上就是各類茶葉葉綠素破壞程度及黃烷醇類變化程度的順序,因此也體現了茶葉主要內含物變化的系統性。這一科學分類法的建立與應用,不僅對我國的茶葉教育、科研及生產流通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迅速傳播到國外,得到了國外學者的高度評價。該論文由法國植物學研究中心梅塔耶(Georges Metailie)博士推薦給他的導師——英國劍橋大學世界著名生物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博士。而李約瑟博士請東方歷史科學圖書館館長米開爾?薩爾特(Michael Salt)翻譯為英文,並發表在法國植物生物史專刊(Journal d' Agriculture Traditionnelle et de Botanique Appliquee)上,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日本來函邀請陳椽赴日參加《茶的起源》和《茶葉分類》討論會及講學,1984年和1986年,陳椽的名字和簡歷被英國倫敦皇家朗曼(Longman)集團名人出版中心分別列入《世界農業科技名人錄》和《世界科學家亞洲分冊》;1988年被印度收編入《世界名人傳記》一書中。
完成國內外第一部茶史專著《茶業通史》
中國茶葉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歷代群書都有零星記載,但研究茶史,則茫無邊際。1982年,國家有關部門為了滿足我國茶葉生產和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需要,把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業通史》的任務交給了他。為了寫好這部著作,他謝絕了赴國外講學的邀請,集中全力,伏案寫作。這部44萬字的巨著運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關史料,闡明了茶的起源、茶葉生產的演變、制茶技術的發展與傳播、中外茶學、茶與醫葯、茶與文化、茶葉經濟政策、茶葉對外貿易、中國茶葉今昔等,共15章48個專題。該書的出版不僅獲得了國內茶葉工作者的高度評價,也得到了國際友人的好評。日本茶葉團體豐茗會在每月聚會時,都要逐段逐句地學習這部著作;法國梅塔耶博士還把《茶業通史》節譯為法文。這部著作的出版對推動茶葉科學的進步,促進我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國茶葉科學文庫中的重要文獻。該書於2008年9月陳椽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由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修訂再版。
為發展茶葉事業獻計獻策
陳椽身在茶業教育戰線,心懷祖國茶葉事業,時時刻刻關心著全國茶葉生產的發展,他經常利用參加會議的機會和其他各種渠道向國務院、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安徽省政府就如何發展我國和安徽的茶葉生產提建議,他還通過由他主編的《中國茶訊》、《茶業通報》等專業刊物以及《人民日報》、《安徽日報》等,先後發表文章數十篇,為發展茶葉生產獻計獻策。如1958年發表了《解放後中國茶葉工業的成就及今後的發展方向》,1965年發表了《乘大好形勢,努力發展茶葉生產》,1979年《我國茶葉生產發展的形勢》,1980年《向茶業現代化進軍——管理體制必須徹底改革》,1983年《茶葉商品產銷脫節必須研究解決》,1984年《國際茶葉市場動態與華茶推銷對策》、《世界茶葉市場預測》,1987年《開發名茶生產與茶業發展》、《走向農村,科技下鄉是山區扶貧致富必由之路》等文章,就各個時期我國茶業生產的形勢,國際市場的變化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 他始終強調茶葉科研必須與生產實際相結合,1972年他親自到福州茶廠參加全國協作的國家課題《茉莉花茶隔離窨制新技術研究》,撰寫了《茉莉花茶生產技術革新試驗研究》和《茉莉花理化性質》等論文。1988年,他帶領研究生到安徽軍天湖茶廠試驗研究茶葉揉捻機棱骨的特性及最佳設計組合。1981年以來,在他的主持下,組織了全國茶業教育、科研、生產等有關單位專家、科技工作者共64人,通過四年的調查研究、資料搜集、製作樣品、測定成分和感觀審評,於1985年撰寫完成了《中國名茶選集》,這對推動我國名茶生產,提高茶葉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他每年約有1/3的時間深入茶區山村,送科技下鄉,指導茶葉生產,改進制茶技術,帶頭創制名茶。1984~1986年,曾3次冒著酷暑赴陝西省茶區指導、講學、幫助創制「秦巴霧毫」、「午子仙毫」、「漢水銀梭」等名茶,使陝西的茶葉生產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制茶品質有明顯提高,制茶技術大有進步。他多次到安徽省的寧國、潛山、太湖、金寨、霍山、宣城、蕪湖、貴池、東至、含山、旌德、六安、青陽、九華山等茶區指導制茶,使許多失傳的名茶,如天華谷尖(南陽谷尖)等得到再生,又創制了「天山真香」、「齊山翠眉」、「黃花雲尖」等一批名茶,提高了茶葉生產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茶農的收入,使許多貧困地區走上致富之路,為此他曾兩次獲安徽省政府扶貧先進個人獎。 陳椽為茶葉事業嘔心瀝血50多載,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對人民所作出的貢獻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敬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全國十幾家報刊都先後多次報道了他的事跡。但他仍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就,他說:「我雖然年已耄耋,風燭殘年,但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表示決心將余熱全部獻給我國的茶葉事業。 1908年3月8日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 11935年任浙江省第四區農場技術員。 1936年任浙江省鄞縣農場技士兼代主任。 1937年任福建省集美農業學校教員、教務主任、代理校長、農場主任。 1938年任浙江農業改進所茶葉檢驗處主任,兼浙江省油茶絲棉管理處寧波辦事處主任。 1939年任福建茶業管理局技正,福州辦事處代主任兼福建省貿易公司茶葉部襄理。 1940年任福建示範茶廠技師兼政和制茶廠主任。 1940—1945年任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講師、副教授。 1946—1952年任上海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副教授、科主任。 1952—1991年歷任安徽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茶葉專修科主任,安徽農學院副教授、教授,茶業系主任,安徽農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6—1984年任安徽省茶業學會理事長,1984年以後任該會名譽理事長。 1964—1984年任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4年後任名譽理事。 1977—1984年任中國農學會委員、理事,中國農學會安徽省分會常務理事,1984年後任榮譽理事。 1999年仙逝。
編輯本段主要論著
1陳椽.茶作學講義.杭州:國立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1942. 2陳椽.茶樹栽培學.上海:新農出版社,1948. 3陳椽.茶葉製造學與制茶管理.上海:新農出版社,1949(第一、二冊),1950(第三冊和制茶管理). 4陳椽.茶葉檢驗學.上海:新農出版社,1951. 5陳椽.安徽茶經.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60(第一版),1984(補充再版). 6陳椽主編.茶葉檢驗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7陳椽主編.制茶學(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6,2版. 8陳椽.制茶發酵的概念與實質.中國農業科學,1963(10). 9陳椽.評茶始用於何時.茶葉科技(四川),1979(2). 10陳椽.紅茶在先青茶在後.茶葉通訊(貴州),1979(2). 11陳椽.制茶變化的實質.茶葉通訊(湖南),1979(2),(3):29—34. 12陳椽.茶葉分類的理論與實踐.茶葉通報,1979(1,2合刊),英國東方歷史科學圖書館館長譯為英文. 13陳椽,陳震古.中國雲南是茶樹原產地.中國農業科學,1979(1). 14陳椽主編.制茶學(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1988(2版) 15陳椽.制茶萎凋理論與實踐.茶業通報,1981(2). 16陳椽.紅茶的變色原理.茶葉科技(四川),1982(3). 17陳椽.神農本草研究.茶業通報,1982(6),1983(1). 18陳椽.楊曉華.世界茶葉市場預測——產銷兩旺.茶業通報,1984(2). 19陳椽.茶業通史.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20陳椽.制茶技術理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1陳椽主編.中國名茶選集.合肥.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安徽農學院科研處,1985. 22陳椽.日本皋蘆種似安溪佛手種.茶業通報,1985(1). 23陳椽.茶業技術史與發展.中國發展,中國農業博物館開館紀念特刊,1986. 24陳椽.茶葯學.蕪湖:展望出版社,1987. 25陳椽.陸羽研究會編,茶經論稿序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 26陳椽,岳鵬翔.制茶機械發展史.茶機設計與研究,1989(2). 27陳椽.茶葉市場迫切需要管理.茶報(上海),1989(4). 28陳椽.十講茶與中國文化發展.茶業通報,1989(4). 29陳椽主編.茶葉商品學.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0. 30陳椽.茶業經營體制要根本改革——組織鄉鎮聯營股份公司.茶業通報,1991(1) 北京農業大學學友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會,學友通訊,1991(1). 31陳椽.茶葉貿易學.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陳椽教授與王澤農教授分別是茶葉人文派和生化派主要代表,人文派講究茶葉和中國文化緊密相連,而生化派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將茶葉僅僅當作一個植物去研究。事實證明生化派是導致茶葉在社會生活中飲料市場失去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現在的安徽農業大學更加重視陳椽教授的一系列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