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期權荷蘭鬱金香

期權荷蘭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3-05-02 13:30:31

1. 產生最晚的衍生工具是什麼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衍生品」的定義:「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礎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期權。衍生產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結構化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品的前生

衍生品是市場上存在最為古老的金融合約形式之一。歐洲很早就出現了衍生品的雛形。在羅馬時代,統治者認為通過簽訂遠期的食物供應合同,構建長期規劃,有利於保障羅馬食物供應安全。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因季節變化、自然災難等客觀原因導致價格波動,為了降低這種風險,在普通的買賣交易中衍生出了對未來一定時間期限的商品合約。因此,衍生品最初的誕生是基於商品貿易,經銷商有效控制價格風險,生產商保障商品售量。

整個中世紀,歐洲國家的重要商品交易中心都在推動遠期合約交易,在此基礎上,衍生品也一定程度上促進著歐洲各地之間的交易,商品交易開始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

直到公元17世紀,荷蘭的著名「鬱金香泡沫」事件向全世界「宣告」:這是極其風險的投機活動。最尋常的買賣鬱金香的社會日常,在批發商出售舉模遠期交割、購買鬱金香期權過程中,鬱金香的價格被吹噓到「高不可攀」的地步,最終泡沫破滅,荷蘭政府明確禁止投機式鬱金香交易。後來,歐洲各國相繼出台了關衫答雹於衍生品的限規。例如,1734年,英國明確期權交易不屬於合法交易。

衍生品從誕生對商品交易的推動作用,到後來被各國明令禁止,這中間什麼出現了問題?商業過程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喪失等金融投機行為,最終泡沫破滅導致千百萬人傾家盪產。

英國南海泡沫、巴林銀行、安然等公司的破產、2007年次貸危機……歷史上所有「大名鼎鼎」的金融市場動盪都與金融衍生品有直接的關系,甚至或帆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有人認為這是保守派陣營對金融衍生品的長期誤解,但是金融衍生品本身的性質會引發投機,投資者會間接投機價格變化,以求在交易過程中獲利,並且金融投機行為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後,會加劇市場的投機和波動,削弱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真正積累。

2.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鬱金香如何換下一棟樓

當時荷蘭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業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蘭盾,中產階級像克勞修斯這樣的植物學家,他在大學當教授年薪是75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年收入15萬人民幣,一荷蘭盾約等於200人民幣)。以可見的實物為例,10斤麵包售價為0.2荷蘭盾,12頭肥羊為120荷蘭盾,4頭成年公牛為480荷蘭盾。

當時被炒最熱的鬱金香品種為永遠的奧古斯丁,價格最高時標價為1萬荷蘭盾,換一套非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應該不在話下。

花卉產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約60%。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占花卉總產量的47%。

聞名世界的鬱金香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狂熱”。

到底這個經濟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據記錄,當時標價5000荷蘭盾的鬱金香最後被50荷蘭盾售出,僅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過幾個月價格就降到幾個荷蘭幣。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荷蘭泡沫被吹大?

當時荷蘭處於黃金時代,社會處於變革之中,整個國家是鼓勵賺錢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個沼澤上的城市,其他產業並不是太發達。而且當時還爆發了黑死病,人們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很多人也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賭徒心理。加之荷蘭已經有證券交易所,對鬱金香球莖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動作用。

除了鬱金香,風信子、大麗花、唐菖蒲、長春君子蘭都被炒過高價。比如,1838年的法國發生了大麗花狂熱,一朵美麗的大麗花可以換一顆上好的寶石;1985年中國長春君子蘭狂熱,最貴的品種售價達到20萬人民幣,

3. 十七世紀荷蘭在鬱金香交易中是如何使用期權的

你要唱查看一下荷蘭政府的一些具體規定

4. 期權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有關期權交易的最早記載是《聖經_創世紀》中關於合同制的協議。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雅克布為同拉班的女兒瑞切爾結婚而簽訂了同意為拉班工作七年的協議,以獲得與瑞切爾結婚的許可。在這里,雅克布7年勞作的報酬就是「權利金」,以此換來結婚的「權利」,而非義務。
關於期權的歷史發展,不得不提到「鬱金香期權」。早在17世紀的30年代末期,荷蘭的批發商已經懂得利用期權管理鬱金香交易的風險了。在當時,鬱金香是身份的象徵,受到了荷蘭貴族的追捧,批發商們普遍出售遠期交割的鬱金香。由於從種植者處收購鬱金香的成本價格無法事先確定,對於批發商而言,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鬱金香期權應運而生。
批發商通過向種植者購買認購期權的方式在合約簽訂時就鎖定未來鬱金香的最高進貨價格。收購季到來時,如果鬱金香的市場價格比合約規定的價格還低,那麼批發商可以放棄期權,選擇以更低的市場價購買鬱金香而僅損失權利金(為購買期權付出的費用);如果鬱金香的市場價格高於合約規定的價格,那麼批發商有權按照約定的價格從種植者處購買鬱金香,控制了買入的最高價格。這是最早的商品期權。
在18世紀時,期權被引入金融市場。早期以現貨市場的股票作為交易對象的股票期權交易,較為分散,屬於場外(交易所外)交易。1973年,全球第一個規范化的股票期權交易場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成立,同時推出了標准化的股票期權合約(認購期權)。

5. 個股期權的發展狀況

國際發展史
期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Politics》中提到了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古希臘思想家、科枝磨學家、哲學家),在某一年他預測到明年將迎來橄欖的豐收年,而要想榨取橄欖油,又不得不需要橄欖榨油器。於是泰勒斯找到了榨油器的擁有者,支付了一小筆費用「期權費」用於鎖定明年的榨油器使用費(若到時市價遠低於鎖定的費用,泰勒斯可放棄使用權,但該筆費用不會退回)。一年後,橄欖豐收,泰勒斯靠高價賣出榨油器使用權獲利豐厚。
1636-1637年,出現了著名的「鬱金香球莖熱」,並伴隨出現了鬱金香球莖的「看漲期權」
1700-1733年,看漲、看空期權交易在倫敦漸漸熱門起來,但由於「鬱金香球莖熱」的教訓,從1733年起,倫敦的期權交易行為被定為非法行為,直到1860年才重新被定義為合法
1872年,Russell Sage在美國開創了場外期權交易
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美國期權清算公司(OCC)相繼正式成立,現代場內期權交易時代開畢搭褲啟,個股期權從此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個股期權交易最活躍的市場是美國。美國期權市場發展成熟,種類豐富。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成立,期權開始進入標准化、規范化的全面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費舍爾·布萊克和邁倫·斯科爾斯的B-S期權定價模型應用於實踐,期權交易快速發展。個股期權近10年在美國呈井噴式增長,目前成交量在各類期權中居首,佔美國衍生品交易量的30%以上。
從全球范圍來看,個股期權也是目前交易最活躍的衍生品。根據FIA的2012年度統計報告,個股期權的交易量佔到全球84個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總量的30.5%。
近10年來全球期權合約成交量穩步上升,2011年達到120.3億手,其中個股期權佔到70.6億手。
在中國的狀況
券商開始儲備客戶
6月上旬,管理層內部已經通過了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的內部測試,而針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模擬交易很快就將啟動。盡管距離真正的個股期權交易推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部分券商已經開始為此儲備客戶。
由於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經驗將成為參與個股期權交易的必要條件,因此這項工作備受券商重視。「模擬交易至少累計三個月以上才能開戶,客戶只有早點開始參與,才不至於在期權交易真正開通的時候被擋在門外。」一家大型券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要求全國所有營業部全力參與模擬交易客戶的開發工作,指導客戶積極參與日常模擬交易,提高客戶對個股期權的認知與對各個環節的熟悉程度,熟悉各種交易策略。建議開戶對象為資金50萬以上、有融資融券資格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個股期權交易將引入「投資者晉級計劃」,將合格投資者按照資金實力、專業水平、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者成熟度等指標,將投資者分為A、B、C、D四級,A為最高級別。普通個人投資者通過培訓和考試後初次開戶時,給予最低的D級。
各級別投資者的功能權手簡限也不相同。D級投資者許可權包括買入期權和賣出有足額現貨保護的看漲期權,C級投資者許可權在D級基礎上增加簡單組合期權的持有和賣出足額現金保護的看跌期權等,B級投資者可在C級基礎上增加復雜期權組合的買賣。

6. 期權的形成的來源有哪些

期權的產生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Guesters)從康斯坦丁(今日的土耳其)進口第一顆鬱金香花根,並將之種值,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與殊榮,有錢的人一定要擁有鬱金香才算有錢,因此買鬱金香便成為有錢人展示財富的象徵,於是這個風氣由荷蘭擴散到德國。巧不巧,這時鬱金香正好染上一個傳染病叫做「Mosaic」,這個病使得鬱金香花瓣更鮮艷,於是染病毒的鬱金香更加搶手,形成一股搶購的風潮。

初時,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之後,人們買鬱金香只是為了賺錢,由於搶購風潮逐漸形成,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屢試不爽,由於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像是一個股票交易市場。
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漫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家家戶戶都傾一家之產,只為了買一朵鬱金香。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二萬美元了,如此暴利,難怪所有的人都沖昏了頭,正事不幹,每天忙於鬱金香的買賣便可以了。
在酒吧里,吧台展示了一朵鬱金香,不料被一個醉鬼吃下去了,竟被告到法院判刑三個月呢!
最瘋狂的時候,一朵鬱金香花根的價值可以跟以下任何一樣物品同價
4噸小麥 -一張床 4條牛 8隻豬 12隻羊
以上這幾樣物品以今天價格算起來要花4萬美元,而這些物品卻只能換來一朵鬱金香的花根,真是離譜到極點。
到了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附近歐洲股市有些地方也交易鬱金香呢,更有甚者,有的股市竟也推出選擇權,同時也分割成細股,降低投機者的門坎,使得投機者可以買到幾分之一的鬱金香,增加交易容易度,由於有選擇權的緣故,於是價格又往上推,本來實際購買一個月之內可以獲利20倍,透過選擇權,獲利可以放大100倍(這也許可以稱作是期權費吧)。
當瘋狂達到最高點時,有一位大戶全數賣出,賺了大錢,同時荷蘭政府開始採取煞車的行動,而且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將大量抵達,忽然之間,鬱金香並不再那麼稀罕,於是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而下滑一經啟動,六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於是哀鴻遍野,財富夢破滅,此時不管政府多麼護盤都挽救不了,鬱金香的價格持續探底,於是許多股市交割無法完成,而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豁免交割,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從此之後十年間,荷蘭的經濟創傷才慢慢復原,在最高點值7萬6仟美元的鬱金香,六個星期之後竟只值一元,這是有紀錄的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7. 期權並非起源於鬱金香,第一個成功使用期權的人是天文學家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期權是怎麼回事。身邊炒股的人很多,但是炒期權的人卻不多見。其實期權和股票差不多,只不過期權交易是資產的權利,比如:有人判斷農業在今年會大發展,就先找到售賣收割機的商人,並告訴他,他的收割機使用權被自己買了,以後要先給自己用。

期權是人類最古老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最早的期權概念可追溯至公元前,在《聖經》和古希臘的典籍中均有相關記載。約在公元前1700年,有關期權概念的最早記載《聖經》創世紀第29章講述到,雅稿殲各為了與拉班的女兒拉結結婚,簽訂了同意為拉班工作七年的協議,以獲得與拉結結婚的許可。在這里,雅各七年勞作就是「權利金」,以此換來結婚的「權利」,而非義務。

第一個成功使用期權的人——泰勒斯

公元前580年,泰勒斯對期權的成功使用,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泰勒斯通過購買橄欖油榨機成功運用期權對沖了未來使用權價格上漲的風險。泰勒斯運用天文知識,觀察天象,預測到來年橄欖會大豐收,判斷橄欖油榨機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因此,他提前與鍵歷沖橄欖油榨機的業主簽訂了期權合約,獲得了來年爛亂以固定價格優先使用這些榨機的權利。泰勒斯被認為是第一個成功使用期權的人。

期權正式興起——鬱金香熱

16世紀中期,近代期權鬱金香熱近代期權的概念實際上起源於對大起大落的商品價格進行風險規避的需要。16世紀中期的荷蘭,隨著鬱金香狂熱進入高潮,一部分對市場敏感的投資者開始自行簽訂合約,規定一方有權在未來向另一方買入或賣出某種鬱金香球莖。

熱點內容
大魚海棠句芒和鳳 發布:2025-07-30 07:17:02 瀏覽:55
百合花爛根 發布:2025-07-30 07:16:28 瀏覽:529
蓮葉盆栽法 發布:2025-07-30 07:16:27 瀏覽:913
情人節暨 發布:2025-07-30 07:09:50 瀏覽:601
滿背牡丹花紋身 發布:2025-07-30 07:09:08 瀏覽:554
百合花qq 發布:2025-07-30 06:51:57 瀏覽:284
雨荷花落 發布:2025-07-30 06:51:51 瀏覽:495
櫻花電器官方網站 發布:2025-07-30 06:51:16 瀏覽:345
金銀海棠花 發布:2025-07-30 06:46:27 瀏覽:41
絨背薊花語 發布:2025-07-30 06:41:27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