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文化

杜鵑花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1-23 00:34:24

⑴ 弘揚地礦「三光榮」傳統唱響地礦文化主旋律

歐德琳

(貴州省地礦局 貴陽 550004)

摘要 貴州地礦文化,根植於貴州高原,獨具地礦行業特色,是以 「三光榮」精神為核心、以「找礦興黔」為精髓的文化。30年來,出作品,出人才,建陣地,獲殊榮,形成了獨特的「貴州地質文化現象」。為國土資源文化和貴州多彩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關鍵詞 「三光榮」貴州 地礦 文化

地礦文化是地礦事業的命脈,是地礦職工的精神家園。貴州地礦文化,作為根植於貴州高原獨具地礦行業特色、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成果,形成了以「三光榮」精神為核心、以「找礦興黔」為精髓的地礦文化,激勵著一代代地礦工作者,丹心獻貴州,辛勤探寶藏,當好先行兵,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保障。

貴州省地礦局作為全省地質礦產勘查與研究的主力軍,建局56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地質工作者勘高山探峽谷,艱苦跋涉在貴州高原17.6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在把貴州省建設成全國最大的磷化工與鋇鹽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錳系鐵合金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及磨料、磨具生產基地、全國新興的黃金生產基地、中國南方最重要的煤電基地,為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展現了以「三光榮」為代表的地礦時代精神,創造了富有貴州高原特色的地礦文化。

1 在「三光榮」旗幟下,形成了獨特的「貴州地質文化」現象

「三光榮」提出30年來,貴州地質工作者的創業和奉獻,使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史流光溢彩;貴州地礦文化獨有的特色和貢獻,使多彩貴州文化和國土資源文化豐富燦爛。

1.1 出作品

全局職工創作出版一大批引起社會反響的文學藝術作品。其中作品100餘部,出版專著30多部,創作了10多部電影、電視劇。全局職工創作的文學作品已愈1000萬字以上。貴州地礦局在電影、電視、小說、詩歌、散文、科普等領域創作出了一大批頗具影響的作品,走在了全省和國土資源部行業文學創作的前列。歐陽黔森出版10多部,《雄關漫道》、《絕地逢生》、電視劇和長篇小說在全國引起轟動;袁浪出版《黃鶴兒女魂》等4部;李紹珊出版《歲末集》等作品4部;劉龍材出版《劉龍材文集》科普文學作品等7部;陳履安出版《兩難困惑中的抉擇》等作品4部;李紹珊、袁浪、冉正萬、何毓敏、馮飛、陳躍康、李文炎、李承鈺、管利民等都出版了文學作品專著。2000年,貴州地礦局編輯的地質文學叢書《高原拓荒人》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地質文聯第一部文學作品之集大成。這部叢書分報告文學卷、小說卷、詩歌卷三大卷,計120萬字,匯集了1984~2000年間全局地礦職工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叢書的寫作主體是地質工作者,其作品內容更是以地質工作為主要創作對象。集中展示了貴州地礦局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和貴州地礦職工的精神風貌。

拍攝電視專題片。在上世紀90年代末,貴州地礦局和省電視台合作拍攝了電視專題片《高原拓荒人》,這是貴州省乃至全國第一部反映地質工作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的專題片,塑造了地質工作者艱苦創業的時代群像,歌頌了貴州地質工作者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此片在貴州電視台播出後,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2007年1月,在貴州地礦局建局50周年之際,貴州局和貴州電視台合作拍攝的9集系列電視專題片《苗嶺先行兵》,在貴州衛視黃金時間播出,獲得貴州省第八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評選影視類一等獎,同時選送參加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國際選片會,獲得「中國十佳行業片獎」,這是貴州省專題片獲得的最高獎。2011年,反映貴州地礦局抗旱打井的電視專題片《甘霖行動》,作為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專題片使用,產生了良好反響。

1.2 出人才

培養了文學創作隊伍。目前,地質文聯這支文學創作隊伍有32人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和貴州省作家協會,陳國棟當選為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席、歐陽黔森當選為貴州省作家協會主席,袁浪兩度擔任貴州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在地質文聯的作者和《杜鵑花》的編輯中,有一批優秀人才走上了領導崗位。通過群眾性文藝活動,貴州地礦局培養和輸送了近300人的文學創作人才,形成了頗具影響、令省內外矚目的作家群。歐陽黔森、冉正萬、何毓敏、劉龍材、陳躍康、管利明等創作了大量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科普文藝作品和多部影視文學劇本,有的作品在省內外文壇引起了轟動。

1.3 建陣地

堅持以「地礦特色、邊陲特色」,辦好《杜鵑花》文學雜志。以《杜鵑花》為陣地,出作品出人才。地質文學刊物《杜鵑花》創刊於1984年,作為地質文聯會刊。(2000~2009停刊10年)。2009年6月復刊出版,被《中國國土資源報》評為2009年度國土資源文化十件大事之一。《杜鵑花》至今出版了39期,共發表近800萬字的文學作品。在貴州省文藝界和全國地礦系統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被譽為「貴州地質文學的搖籃」。刊登在《杜鵑花》雜志上拍成電視劇的有,王蔚樺的10集電視劇《悠悠赤水河》、《黃金高原》;拍成電影故事片的有,袁浪的《血濺秋風樓》、《無名三俠客》。同時,30年來,地質文聯7次邀請著名作家葉辛、王蔚樺、何文等到黔西南金礦、務正道鋁土礦、銅仁錳礦和地質隊采風,前後共完成100多篇文章,總計70多萬字。

1.4 獲殊榮

1989年成立的貴州地質文聯,在貴州地礦局黨委的關懷和省文聯、中國國土資源(地質)文聯的幫助指導下,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認真貫徹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精神和「團結、鼓勁、務實、繁榮」的指導思想,堅持紮根地礦沃土,唱響地礦主旋律,展現地礦風采,始終結合地礦行業實際,深入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創造了較好的成績。1994年,地質文聯被地礦部文聯授予「文聯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地質文聯被省文聯評為優秀文聯,受到表彰。2006年8月,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優秀企業文聯」稱號,是全國地礦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省局。2009年,貴州地質文聯再度獲貴州省先進文聯稱號。在貴州省一至十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評獎中,貴州地礦局每屆均以10多個獎項名列前茅,均獲得組織獎。

貴州地質文學的異軍突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形成了獨特的「貴州地質文化」現象。貴州省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專題研討了「貴州地質文學現象」。貴州地質作家的文學創作活動能成為「貴州地質文學現象」,體現了一個群體團結進取、勇於超越的精神。豐厚的生活土壤、積極的人生態度、濃郁的文化氛圍、無私的團隊核心最終成就了「貴州地質文學現象」。貴州省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還專門成立了「貴州地質文學分會」。獨具特色的「貴州地質文學現象」,為國土資源文化和貴州多彩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2 光大 「三光榮」傳統,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近年來,貴州地礦局堅持光大「三光榮」傳統,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緊密結合地質工作實際,把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同等對待,作為凝聚職工、激勵職工、教育職工、展示職工的大事抓落實,抓出實效。

2.1 進一步激活文學創作

一是貴州地質文聯重新注冊登記,成立文學、攝影、書畫、藝術四個分會經常開展活動;現有會員200多人。《杜鵑花》復刊出版,被《中國國土資源報》評為2009年度國土資源文化十件大事之一。眾多優秀作品也在歷屆省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二是每年公開出版一部以上書籍:如記載貴州地礦局50年奮斗發展歷程的《貴州地礦局局史》、反映貴州地礦局打井抗旱的報告文學集《甘霖行動》、《貴州地礦攝影書畫作品集》等。三是組織采風活動,弘揚地礦文化。組織了「地質找礦突破文學創作采風活動」。邀請作家、記者深入地質一線進行采訪,詳細了解並報道貴州地礦局近年來在地質找礦、地下水勘查開發中取得的成果。一批弘揚主旋律,褒揚先進的報告文學、通訊、小說、詩歌發表後,在省內外引起反響。

2.2 《杜鵑花》、《貴州地礦》 報與地礦網站信息共享

成為繁榮地礦文化的載體和陣地。《貴州地礦》報獲得省新聞出版局「2010年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優秀獎,且排名首位。貴州地礦網站4年來為省政府門戶網站質量評比前3名。

2.3 對外宣傳形成聲勢

貴州地礦局首次在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兩個國家級最高新聞媒體發表反映地礦局工作的新聞報道,每年在國家、省、部主要新聞媒體發表文章200多篇。拍攝製作了電視專題片《甘霖行動》,提升了地礦文化軟實力。

2.4 群眾性文化活動獨具特色

每年輪流舉辦全局職工體育節或職工藝術節,開展活動的時間安排相對固定,內容豐富多彩,富有特色,項目設置突出地礦行業特點,適合職工年齡差異及不同年齡層段,展示地礦精神風采,活躍職工文體生活。廣泛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搶答賽、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基層單位還建立一些業余文藝演出隊和體育專業骨幹隊伍,開展經常性群眾文體活動。如2007年,貴州地礦局組織6個職工家庭登上中央電視台3套《神州大舞台》,通過歌曲、舞蹈、器樂、書法、繪畫、雜技、魔術等,展示地礦職工個人才藝,男女老少一起登台表演,充分展示了地礦職工家庭的時代風采,在全國電視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2.5 構築貴州地礦精神高地

2012年初,貴州地礦局隆重召開了「貴州地礦文化發展大會」,出台了《關於加強地礦文化建設促進地礦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舉辦了「貴州地礦文化建設成果實物展」,近千件文化成果交相輝映,琳琅滿目,令人振奮。省領導評價說,貴州地礦局不但是地質找礦的先行者,也是文化建設的先行者。

在全局開展「貴州地礦精神」大討論活動。系統內26個基層單位認真開展了群眾大討論、專題徵文、專題研討會、專家歸納梳理、專題研究濃縮等活動,上萬人次地質職工、幹部、離退休老同志參與了大討論,經反復推敲、提煉,最後通過全局幹部、職工投票推薦,經局黨委研究確定:

貴州地礦精神為「找礦興黔,求實創新」。

貴州地礦核心價值觀為「找礦為本,科技為先,和諧為基,奉獻為榮」。

貴州地礦精神釋義如下:

找礦:體現我局資源保障的職能職責和艱苦奉獻精神;

興黔:體現我局在興黔富民過程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求實:體現我局發揚傳統作風和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

創新:體現地質工作科學發展動力和與時俱進時代特徵。

局黨委對「貴州地礦精神」進行宣傳、教育、培訓,以生動活潑、多種多樣的方式,讓「貴州地礦精神」與核心價值觀在全局黨員幹部職工中「入目入耳、入腦入心」。《貴州地礦之歌》在職工中廣泛傳唱,地礦精神高地在全局廣大幹部職工心中構築。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地礦局利用建局50周年及55周年契機開展系列活動,地礦文化得到了集中展示:如編寫並公開出版了一部局史及大事記、拍攝並在貴州衛視播放了9集電視專題片;舉辦了文藝演出、出版獲獎地質成果(論文)專著等。

最近,貴州地礦局與貴州省作協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聯合創作、拍攝一部反映貴州地礦題材的30集電視連續劇,由貴州省文聯副主席、貴州省作家協會主席歐陽黔森牽頭;這將是貴州地質文學創作活動的一個重要突破。

3 弘揚「三光榮」精神,打造地礦文化品牌

在貴州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新時期,做好地礦工作,實現找礦突破,構建和諧地礦,需要我們弘揚「三光榮」精神,在為貴州工業化、城鎮化戰略提供資源保障的同時,樹立地礦形象,打造地礦文化品牌。我們的體會是:一是領導重視是關鍵。局黨委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培育優秀職工隊伍、打造貴州地礦品牌的大事來抓,在資金、人員、時間方面給予充分保證和大力支持,每年安排用於文化建設的資金在100萬元以上;二是制度建設是保障。先後制定了《貴州省地礦局加強地礦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塑造「貴州地礦」品牌形象指導意見》等文件,將文化人才納入專家和骨幹管理,為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制度保證;三是陣地建設是基礎。全局基層單位全部建設成為文明基地,各單位普遍建起了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運動場、健身場;局專門修建了貴州地礦體育文化中心,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為北部、東部、西部和新天寨片區分別修建了室內籃球場和羽毛球場;不斷提高一報一網一刊的質量。四是開展活動是載體。各種地礦文化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打響了地礦品牌,提高了地礦職工整體素質。五是促進發展是目的。通過扎實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激發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促進了地質找礦新突破和地礦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地礦事業正處在「十二五」發展的關鍵時期,資源和環境保障重任在肩,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迫切需要我們高揚地礦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旗幟,加強地礦文化建設,打造地礦文化品牌,增強地礦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建設產生的凝聚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等,促進地礦事業科學發展。

地礦行業「三光榮」是一種精神,激勵著地質人找礦報國,艱苦奉獻,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三光榮」是一種傳統,30年來薪火相傳,引領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地質,獻身找礦。未來10年,貴州地礦文化發展總體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地礦文化靈魂,進一步弘揚「三光榮」精神和貴州地礦精神,職工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地礦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科學開發;建立地礦文化創新體系和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文化人才體系,地礦文化凝聚力、競爭力、創新力、輻射力顯著增強,使之成為凝聚職工、激勵鬥志、擴大社會影響、樹立品牌形象、促進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文化強局戰略中創造輝煌。

⑵ 興安杜鵑的植物文化

興安杜鵑花是伊春市的市花。每年的5月,火紅的興安杜鵑花,傲然綻放,遍布山野,小興安嶺百里林帶萬紫千紅,爭奇斗艷,被譽為「杜鵑花海」。

⑶ 杜鵑花(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杜鵑花(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5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文化藝版術交流等。
法定權代表人:杜鵑
成立時間:2012-05-24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10149363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39號5層B單元607

⑷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文化傳統

校訓 礪苦謹信 惟精弘毅
礪苦,詩曰:「貝嘗礪苦方成珠」。高職院校的學生,是面向工作第一線培養的人才,吃苦耐勞、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品格,是首要的素質,也是他們成才的優勢。謹信,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謹是訥言敏行,是嚴謹,信是誠信。在各種復雜的工作場所,技術人才按照操作規程嚴謹行事,多力行、少巧言,在行事中又以誠信為本,忠信篤敬、止於至善,才能真正成為有職業操守的人。惟精,惟精惟一,用功精深。追求技術的精良、高效、乃至卓越,應該是技能型人才貫穿一生的目標。取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弘毅,寬宏,堅毅;剛強,勇毅,謂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取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朱熹集註:「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 校徽 標志在外觀上保留了原校徽的基本外形,中心的「杜鵑花」是校花,代表了不斷向前,頑強拼搏,積極進取。花心中間的「1951」為學校創建時間,代表學校的辦學歷史和發展沿革。整個圖形用天藍色,突出工程專業的科技感。整體設計簡潔、美觀、製作方便,適合用於學校的各個領域。 校花 杜鵑花又稱映山紅,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很廣泛。白居易贊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葯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中國以杜鵑種類之多、數量之巨著稱,中國是杜鵑花資源的寶庫。杜鵑花多產於高海拔地區,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易栽培。這些特性與我校「艱苦、高危、野外」等特點不謀而合。同時,杜鵑花在我國四川盆地、雲貴地區分布最多,是煤礦附近常見的花卉種類,這也同我校特色專業有著不解的淵源。

⑸ 2012麻城杜鵑花節時間

第三屆(2012年)麻城杜鵑花節將於4月28號舉行,麻城市正加快各項旅遊設施建設進度,喜迎杜鵑花節會的到來。 第三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總體方案 2008年以來,我市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旅遊發展先進縣市,「麻城紅杜鵑」被評為「靈秀湖北」十大旅遊新秀。為進一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市委、市政府決定舉辦第三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為做好各項籌備工作,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大力建設綠色麻城、實力麻城、文化麻城、效能麻城、幸福麻城,充分發揮節會的載體作用,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隆重節儉,務實安全」的原則,突出旅遊文化推介、招商推介,進一步擴大麻城的影響力,努力把麻城建設成為大別山地區經濟中心。 二、基本要求 時間:4月28日—4月30日 主題:魅力紅杜鵑,幸福新麻城 會徽、會旗、會歌:沿用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所選用的會徽、會旗和會歌。 主辦單位:麻城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市直各單位、各鄉鎮辦(區) 三、主要活動安排 (一)第三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演唱會 時間:4月28日晚 地點:城區 內容:演唱會以「杜鵑花開幸福來」為主題,以十七屆六中全會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時代背景,以麻城杜鵑文化為核心,以麻城特色文化為節目源泉,以輝煌大氣、歡樂互動和視聽震撼為基調,包括花語麻城、花蕾放麻城、花香遍荊楚、花紅輝神州、花開幸福來等五大篇章。錄制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麻城孝感鄉後裔(3名左右)的訪談片段,在演唱會中播出。通過精心策劃,打造一台傳達麻城同心同德的抒情佳作,展示旅遊產業發展的創業篇章,洋溢杜鵑文化的藝術精品,極具創新、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 (二)招商推介會 時間:4月28日下午 地點:城區 內容:邀請100家以上有投資意向的市外企業,洽談50個以上的意向項目,簽約20個以上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以上投資過億元的項目。 (三)旅遊推介會 時間:4月29日上午 地點:龜峰山風景區、大別山旅遊集散中心 內容:杜鵑博覽園開園儀式,麻城旅遊商品展銷會、杜鵑協會成立儀式。 (四)大別山試驗區建設對接會(與省農辦溝通後確定) 時間:4月28日上午 地點:城區 內容:匯報試驗區前期建設成果,策劃一批項目、上報一批項目、展示一批項目、對接一批項目、爭取一批項目。

⑹ 大珠山杜鵑花區資料

「畫」中膠南
2007-12-12 09:04:00 作者: 來源: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年可實現經濟收入3億多元。

□文/圖 本報記者 薄克國 本報通訊員 潘江文 報道

山畔的生態畫家村

煦暖的陽光灑進室內,溫暖著揮毫潑墨的畫師們。
12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坐落於膠南大珠山山畔的高峪畫苑,走進一樓南側的畫室,三位簽約畫師正在專心致志地創作油畫。層林盡染的魅力之秋,蜿蜒曲折的山巒,杜鵑花開的大珠山……雖然油畫主題不同,但寫意的筆法都展現了自然山水的多姿多彩,個性張揚的亮麗和明凈,浸潤到心靈的深處。
站在畫室內,近可觀山,遠可看海,美景湧入眼簾。「這里環境太好了,簡直像仙境一樣,是我們藝術創作的上佳場所。在這樣的環境里,創作靈感擋都擋不住!」一位畫師由衷地贊嘆。
「我們為省內外畫家提供創作平台,邀請知名畫家,定期來此創作。」高峪畫苑總經理佟軍告訴記者,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畫苑毗鄰青島市著名旅遊景點石門寺和大珠山杜鵑花區,苑內風景秀麗。畫苑擁有20多名專業簽約畫師和眾多美術專業學生,主要以油畫創作為主,為國內外客戶的訂單服務,油畫作品出口到日本、韓國。
依託自然環境,藉助傳統的民間繪畫之鄉優勢,膠南市在著力保護和發展年畫、剪紙等特色文化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畫產業,綠澤畫院、高峪畫苑、龍馬畫院等先後落戶。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快速發展的達尼畫家村、高峪畫苑、龍馬畫院,其產業鏈示範帶動作用顯著。達尼畫家村以打造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美術產業及附屬產業,其中青島綠澤畫院建成畫室8000平方米,畫家樓38幢,有畫師、畫工1000多人,月出口油畫3000多件,月創匯20多萬美元。
目前,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美術從業人員達到1500多人,年可實現經濟總收入3億多元。這些時尚的作品不僅走入了市民生活,而且還漂洋過海賺來外匯,成為膠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黃金地角的文化藝術中心

在膠南市區的黃金地角,在泉城路、南海路、北京路之間,膠南的市級公益文化標志性建築——膠南隱珠文化藝術中心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12月6日下午,膠南市文化局副局長薛立群帶領記者參觀了文化藝術中心:地下影城,擁有600座影劇院一座,小影廳3座,順利完成了招標,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舞蹈排練廳里,膠南市藝術團的年輕演員正在排練元旦晚會節目;書畫展廳,膠南籍畫家薛林興的書法和國畫作品受到了市民的關注;民間藝術展廳,根石協會創作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群眾文化活動室,七八名茂腔愛好者正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認真走台……不僅如此,設施一流的錄音棚,以及器樂、美術、年畫、音樂等展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立群介紹:隱珠文化藝術中心總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目前膠南市文聯、文化館、藝術團、圖書館已入駐該中心。其中,市文化館館舍面積達到88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活動場地達1000平方米;市圖書館館舍面積達4000平方米。
「作為膠南市重大的市級公益性文化設施,我們市選擇了黃金地角來建設。」她說:「藝術中心啟用後,既可為專業文藝團體、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平台,又可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娛樂需求。」
薛立群還兼任膠南市藝術團團長,談起藝術團,她自豪地說,在今年11月在湖北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青島話劇院與膠南市藝術團聯合排演的兒童劇《二小放牛郎》參加了藝術節的演出,並榮獲「文華獎」創新劇目獎。
能夠榮獲「文華獎」,得益於膠南市藝術團深厚的社會和藝術底蘊。近年來,該藝術團不僅創作了《徐福東渡》、《半月肥》、《歡騰的草原》、《黃海的節日》等節目,還與企業廣泛聯姻,進行群眾文化藝術輔導,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很好地滿足了經濟快速發展對文化的需求。
膠南市文化主管部門在由過去的「管文化」轉變為「辦文化」的過程中,立足實際,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型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為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先後成功推出「我家愛萬家」、「新農村大舞台」、「大家樂」和小戲曲調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激發了城鄉群眾參與和諧文化建設的熱情。

廣泛種植文明花

膠南地處黃海之濱,琅琊舊地,文蘊深厚。悠久的文化,蘊奇聳秀的山海風光,滋養了當地人的藝術才華。他們用充滿激情的畫筆,描繪美的風光、美的生活和人們美的理想,書寫著文明和諧的新膠南。
12月7日,膠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佟海燕介紹,為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膠南市不斷加快文化設施建設進程,形成了市級文化項目輻射帶動、鎮級綜合文化站承上啟下、農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面覆蓋的三級文化設施建設體系。尤其是在農村,膠南實施了「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在全市23個鎮(處)建起了綜合文化站;965個村居有了文化大院,占村居總數的91%。文化服務網點近在身邊,讓農村百姓實現基本文化需求變得越來越便利。
佟海燕說:「2008年,我們將充分利用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設施,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和陣地建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今年10月,以「山水靈韻,和美膠南」為主題的「2007中國琅琊旅遊文化周」在膠南舉行。文化周依託悠久而獨特的琅琊文化,憑借新興生態城市的優勢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向世人展現和諧靈美的新膠南,打造膠南城市節慶旅遊品牌。
2008年,國家將對省級文明城市重新評定。膠南作為首批省級文明城市,面對新一輪的「創牌」和「奪牌」工作,佟海燕說:「膠南的榮譽與每個膠南人息息相關。市委、市政府決心將其過程當作對全市群眾文明素質再教育、再提高的歷程。通過宣傳膠南的現狀、發展趨勢和願景,引導大家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家鄉;提升每個人的文明素質,規范和引導市民文明行為;發揮和諧社區教育作用,寓教於樂,滲透文明,讓文明之花深深植入人們心中。」

⑺ 杜鵑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怎樣的特點,有著怎樣的感情色彩

杜鵑啼血的傳說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詩雲:「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託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還有一則更為平民化的傳說。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 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

⑻ 杜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怎樣的特點,又有什麼樣是感情色彩。

杜鵑鳥「慣作悲啼」的鳴叫,能使許多愁腸百結的人心酸腸斷。自唐代以後,杜鵑鳥就被漢族稱為「冤禽」、「悲鳥」、「怨鳥」,無數文人墨客為其吟詠訴冤。天長日久,杜鵑鳥被推上了「文化鳥」的寶座,定位為一種可憐、哀惋、純潔、至誠、悲愁的象徵。

杜鵑花的名字,來源於古老神奇杜鵑啼血的故事。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號日望帝。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魂化為鳥。暮春啼苦,乃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鵑啼血濺灑在花從上,便化為杜鵑花。所以,古人常把杜鵑花與杜鵑放在一起,如唐代詩人成彥雄《杜鵑花》中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宋代詩人楊巽齋《杜鵑花》中寫的「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等。

杜鵑花在全世界900多個品種中,中國有近600種,因此杜鵑花被一些熱心人推舉為中國候選國花之一。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杜鵑花-溫馨花語
杜鵑花的花語——永遠屬於你。
杜鵑花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
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花語:愛的欣喜,節制,節制慾望。
花色含意:愛的喜悅。
白色:被愛的欣喜。

⑼ 杜鵑代表怎樣的文化內涵

一般在詩詞中出現杜鵑都是比較凄厲的
「杜鵑啼血」更讓人覺得凄慘

熱點內容
插花的用品 發布:2025-07-07 22:18:30 瀏覽:456
泰迪梅花鹿 發布:2025-07-07 22:04:27 瀏覽:21
歐石楠盆景 發布:2025-07-07 21:56:07 瀏覽:499
一朵花一條河是什麼歌 發布:2025-07-07 21:44:17 瀏覽:132
大理拍荷花 發布:2025-07-07 21:43:32 瀏覽:214
七夕陪喝酒 發布:2025-07-07 21:27:00 瀏覽:177
雀舌松盆景 發布:2025-07-07 21:16:19 瀏覽:428
梅花針治療斑禿方法 發布:2025-07-07 21:13:13 瀏覽:829
玫瑰花苞水的功效 發布:2025-07-07 21:13:07 瀏覽:95
勝德花卉 發布:2025-07-07 21:03:33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