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樁
A. 野生杜鵑樁如何培養
映山紅栽培映山紅栽培 映山紅花量大,花色艷,樁形奇,是製作觀花盆景的上好材料,但其栽培成活不易。結合多年來的實踐,談談映山紅栽培的幾個主要環節。 1、選樁 選擇映山紅樁除要求蒼古奇特,更重要的是考慮能否確保其成活。必須做到多帶宿土,多留毛細根,無土無毛細根的樁頭最好不要。 2、配土據觀察,映山紅樁栽植幾年也未發新根,但仍然生長和開花,究其原因,營養來源於原宿土球上面的毛細根。由此得到啟發,配製適合映山紅栽植的土壤是確保其成活的關鍵。採用40%山林腐殖土、20%黃沙、40%木工鋸末混合配製(見圖1),疏鬆透氣,呈酸性,適合栽植映山紅樁(見圖2)。特別強調一點,木工鋸末不僅不會燒根,經過腐爛,是很好的有機肥。 3、控光 映山紅喜溫暖濕潤氣候,雖較耐陰,但長期置於終日無陽光的地方,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長勢較弱。應控制在50-70%日照,選擇無西曬的地方栽植映山紅為佳。 4、摘花映山紅樁養坯蓄枝階段最好不要讓其開花,因為開花會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映山紅樁的成活,應特別小心,一般控花3年或更長,成型後開花也不能大過。放養的枝條待其形成花蕾初期將其摘掉,回縮的枝條可於立春前後進行短截回縮(見圖3),以利成活和早日成型。 5、薄肥 採用上述方法配製的培養土當年不需要施肥,來年可薄肥勤施。最好施用餅肥水,加大稀釋倍數,生長季節每月一次為好,花蕾孕育期適當補充磷、鉀肥,切忌大肥傷根。 6、保型映山紅枝條喜瘋長,保型不易,要保證花繁葉茂、景型俱佳,應採取春剪、夏摘、秋扎。即春季花後進行重剪、回縮,對於毛枝可全部從基部剪去,以利萌發壯枝;夏季根據其長勢,將當年生枝條留2-3個芽位後摘除,可多次摘芽;由於映山紅的花蕾在枝的頂端,對於旺長的枝條,秋季適當進行攀扎,待來年花後再進行短截。 這是我抄襲的,你可以學習借鑒。
B. 我今天的野生杜鵑樁怎麼樣
野生杜鵑樁採挖
個人常年采樁實際經驗來看(湖北中部為例),大凍之後、開花之前,專下山樁最好時節。
至於屬下山樁是否要帶土和成活問題。
並不是裸根不好栽不活其中有很多因素
1栽培用土(酸性透氣保濕)
2栽培環境和濕度光照
3下山時對樁根部的損傷情況運輸中的保濕 通常帶土球要好的多
4樁原生地的生長環境(山頂上比山下的好養石縫中比山溝的好養)
5樹樁生長年齡(年輕比古樁要好栽)
6杜鵑樁常提根栽培頭一年不要一次性全露出來
7樁下山後是否保濕好根是否脫水
8在栽培上盆是對枝和根的走向取捨是否到位
9日常管理(三份栽七份管)
10尊重自然有自已喜歡的一定珍要惜每個都是獨一無二
新手朋友在購樁時還時盡量,選帶土帶多的 、樹木年輕點的 、根系多。這樣成活率要好很多。不要一為的追求古樁、大樁、生命力弱的樁。
C. 杜鵑花樁傷根能用生根粉嗎
根粉屬於微肥!,兩次為宜,生根粉兌水澆灌一個月最多三次,下山樁來芽後只能用微肥澆灌
D. 杜鵑下山樁挖出來放了一個星期還可以栽活嗎
你好,以及放置一個星期了,這個已經很困難,成活了。
既然你已經挖出來了,你可以先泡在生根水裡一個小時。
在用田園土種植一下看看吧。也許這幾天都是陰雨天,沒有經過日照和暴曬。成活率還是比較高的。
認識下-杜鵑花
一定要見一次的杜鵑花海
杜鵑的「借窩繁殖」
顧有容科普杜鵑和岩須
家養杜鵑花出現死亡現象?「3」個原因要謹記,誰養都能花開爆盆
杜鵑花為何與鳥兒同名
立秋後,家裡的2種花喜歡「吃醋」,20天喂「1碗」,2個月開滿花在立秋後,不少的花友都會在陽台或者客廳里養護花
杜鵑花容易出現掉葉子,這樣做,避免變成「禿頭」杜鵑花又叫做映山紅、滿江紅,是常綠落葉灌木綠植,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
網上買的帶花苞的杜鵑花,養了一段時間卻不開花,應這樣處理網上買了一盆杜鵑花,滿滿的都是花苞,以為在家裡養..
關於養杜鵑的一些建議杜鵑目前算是我家的必養植物之一了,我家的杜鵑花也算是我家養的花中元老級的存在了。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養了養杜鵑,不算特別懂,但也有點個人想法想說出來自古以來,杜鵑就有著「鴻運高照」、「繁榮富貴」的...
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科、杜鵑屬的常綠灌木。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原產於東亞,生長在海拔500-2700米的高度。野生物種分布於中國、日本、寮國、緬甸和泰國。
註:杜鵑花也是杜鵑屬約960種植物的通稱
中文名
杜鵑
別名
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形態特徵園藝種類生長環境分布范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命名
杜鵑的拉丁名稱是為了紀念約翰·西姆斯,他是英國物理學者及植物分類學者,英國《植物學雜志》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E. 紫花杜鵑生樁的養護該注意些什麼
如果沒把握種得活,不要貪大,這樣的樁得長上百年的了,別浪費資源,用火山岩墊底,再用鹿沼土混合,上盆後,遮陰,通風,一天噴幾次水,只要管理到位就會活的
F. 杜鵑樁,貨源多(有圖)
這棵樹有些年代了,看起來已經幹了
G. 請教老師們杜鵑樁的栽培方法
杜鵑,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植物。杜鵑屬中性植物,要求日照50-70%為佳。它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既耐寒亦耐陰。生長速度中等,萌芽力強,耐修剪,在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中長勢良好,是觀花類盆景中的上好樹種。
有人說杜鵑雖然難種(成活率低),實踐證明要提高杜鵑下山樁的成活率,須了解它的植物生理習性,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辦法石掌握最佳的采樁季節,在栽培用土、保溫保濕等方面嚴格把關。
杜鵑樁的採挖在11月初至來年的4月底,這6個月的時間中都可挖掘,但以2月一3月份這段季節采植成活率最高,而且萌牙早,枝條壯。因為植物根的生長,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生長最快,這是由於春季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均適宜,有利於根的旺盛生長。因此夏季根的生長較少,秋季土壤溫度、含水量均降低,根的生長就減少。而冬季的低溫影響,使根的生長近乎停頓。
根據這些特點,早春的2,3月間(南方氣候)是採挖移植野生杜鵑的最佳季節。因低溫階段已過,植株不再受凍害(杜鵑雖耐寒但在采樁時根系受到大量損傷,耐寒力將大為減弱),而根系生長仍很微弱,並且由於地上部蒸騰量少,當移栽後根系生長恢復不久,就遇4,5月根系生長旺季:新根便大量發生,促進地上部分旺盛生長,從而又促進了根系的旺盛生長。
採挖杜鵑樁時,先將沒用的枝條及雜亂的枯死枝條清除,然後在距樁頭部稍遠處開溝挖掘,採挖時盡量帶好土球。樁頭挖起後按日後造型的要求取捨枝條,截除與造型無關的枝幹。為便於今後上盆,根部最好一次鋸截到位,以免上盆時二次傷根,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而影響成活率。樁材鋸截後應及時用塑料膜或編織袋包裹根部及枝幹,並用塑料帶綁扎結實,防止土球鬆散傷了須根。
杜鵑的須根為毛細根,很容易乾枯死亡,因此樁頭運回後應及時栽種,離土時間越短越好。栽種前先用植物生根劑稀釋浸泡根部,然後再行栽種。
無論哪個季節挖取的樁頭,在定植後須用稻草繩或塑料膜纏繞枝幹,保溫保濕促進萌芽。3月-4月間樹樁開始萌發大量的新芽,此時可解除纏繞物,以利枝條的生長。
杜鵑性喜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在養樁用土上,可採用70%的顆粒性佳的深層壤土加30%的河砂拌勻種植二此土既疏鬆透氣又透水,並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且不含有害病菌和蟲卵,利於根系的形成與恢復生長。
為提高整體的溫濕度,可在定植新樁處搭蓋臨時塑料大棚(盆栽養樁的可將盆聚一處,再搭蓋大棚),為增加栩內的空氣濕度,須常向樁頭枝幹與地面上噴水。定時翻開大棚兩端的這蓋物,使之空氣流通,增加栩內空氣中的含氧量。5月中旬後應逐步拆除塑料大棚,轉入正常養護管理。·
為利於杜鵑的快復生長,創造一個陰涼濕潤的環境二在4月初期,必須在新樁種植處用遮光率70%的遮陽網搭蓋蔭栩二為便於日後的養護管理,蔭栩高度應控制在2m左右。這樣即可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防上新芽灼傷造成縮芽、縮枝,又可提高栩內的空氣濕度,進而提高新樁的成活率。
H. 春季紫花杜鵑下山樁栽培要套代子嗎
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套袋子的,因為它的生產環境是比較適應於空氣比較流通。
I. 杜鵑花下山樁種下幾天發芽
我的4月初入盆,剛好五一發了新芽,期間薄膜纏繞保濕,盆土保持不幹燥,散光通風處
J. 高山杜鵑下山樁如何保活
首先找合適的盆子!盆子透氣性要好!土用山上的原土!保持濕潤,杜鵑不喜大水大肥!澆水要見干見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