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陝西民歌
① 《茉莉花》,《信天游》,《康定情歌》,《達坂城的姑娘》分別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河北昌黎的,信天游是西北的,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的,達坂城的姑娘是維吾爾族民歌。
② 造成茉莉花曲調的原因是什麼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傳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之時;在西方,《茉莉花》曲調同樣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睞,同樣也以此曲調旋律進行改編。然而,《茉莉花》曲調在中西方的再創作中,卻是因其音樂審美觀的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來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揚州清曲中又稱為「鮮花調」,在數代揚州清曲藝人的不斷加工下,最終成為了是揚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譜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貯香主編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為《鮮花調》。
正因《茉莉花》曲調優美、動聽,所以此曲調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發源省份江蘇,就有數首《茉莉花》和《鮮花調》,如「流行於揚州、蘇州、泗陽、徐州的《鮮花調》5首,六合、興化的《茉莉花》2首,在揚州清曲、揚劇、南京白劇、錫劇琴書等戲曲、曲藝中也有《茉莉花》《鮮花調》流傳」。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樣流傳著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陝西民歌《茉莉花》等等。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雖然在曲調上卻大同小異,但卻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茉莉花》還被許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編或再創作,如作曲家鮑元愷就將《茉莉花》進行了再創作、竹笛演奏家王鐵錘改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將《茉莉花》改編成了一首混聲合唱、台灣歌手梁靜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主題改編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於1999年改編創作的交響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響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揮家與樂團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
③ 求每個省一首最著名的民歌
江蘇 《太湖美》、《茉莉花》
四川 《盼紅軍》《太陽出來喜洋洋》
江西 《斑鳩調》
安徽 《鳳陽花鼓》
台灣 六月茉莉 ,牛犁歌,賣枝首沖湯圓 阿里山的姑娘
河北 回娘家,鋤頭歌
山西 《走西口》、《綉荷猛殲包》、《想親親》、《桃花紅杏花白》
山東《誰不說俺家鄉好》,沂蒙山小調
雲南《喝茶要喝普洱茶》,《綉荷包》
陝北民歌 【女兒歌】 【鬧秧歌】 【莊稼漢】 【趕生靈】 【翻身道情】 【送情郎】 【哥哥回來了】
內蒙古《牧歌》、《小黃馬》、《遼闊的草原》、《都仍芹做扎那》、《諾恩吉雅》、
只找到這么多 希望你用得著
④ 下面的民歌作品中,哪個屬於陝南民歌:
下面的民歌作品中,屬於陝南民歌的是:《郎在對面唱山歌》,
《小河淌水》是雲南民歌,
《襪模趕牲靈》是陝北民歌頃缺,
《三十里鋪雀好辯》也是陝北民歌。
⑤ 除了江蘇、東北、河北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國還包括哪些省市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
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法以五聲音階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婉轉流暢,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歌詞一般只有開始關於茉莉花的幾段,不唱《西廂記》的故事。民歌手往往採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與江蘇的《茉莉花》比起來,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則更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的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後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
民歌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⑥ <茉莉花>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①民歌名,以茉莉花為曲名的名歌,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最有名的是發源於南京的六合區的版本。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相關資料】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揚州附近的儀征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②單曲名 ,出自梁靜茹專輯《燕尾蝶》,擷自中國民謠《茉莉花》。
【歌手】梁靜茹(Fish Leong)
【製作人員】作曲:李正帆 作詞:姚若龍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不讓誰把心摘下 就等那個人愛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誰當我情人 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 什麼都好
誰當我情人做夢都會笑
我望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辛酸走來幸福走掉
你說我真好 比誰都好
有適合的人要幫我介紹
如果我真的那麼好
你為什麼不要 為什麼不要
嗚呼......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茉莉花呀茉莉花
⑦ 中國各個省市的著名民歌介紹一下
莫讓野鳥來採花(佤族) 土家唱起豐收歌(土家族)
得波錯(哈尼族) 請到我們家鄉來(傈僳族) 千軍萬馬過海洋(黎族)
阿西里西(彝族) 吹起羌笛跳鍋庄(羌族) 姑娘生來一朵花(白族)
天上飄著彩虹(藏族) 搖籃曲(滿族) 月亮出來亮晃晃(壯族)
猜調(雲南) 放馬山歌(雲南) 歌唱美麗的家鄉(苗族)
茉莉花(河北 與原產於江蘇的「茉莉花」同名異曲) 茉莉花的另一版本 久不唱歌忘記歌(布衣族盯枯)
觀燈(山西) 採茶燈(福建) 回娘家(山西)
在一起(彝族 簡譜版) 掛紅燈(陝西) 掛紅燈(山東)
康定情歌(新版,中英文對照) 十送紅軍(江西) 敬酒歌(蒙古族)
月祥薯光下的思念(傣族) 心上人像達瑪花(藏族 簡譜 ) 槐花幾時開(四川)
茉莉花(江蘇)中英文對照版 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 趕牲靈(陝西)
走西口(山西 簡譜版) 姑蘇小唱(江蘇 簡譜版) 瑤族舞曲(瑤族 )簡譜版
花兒與少年(青海) 龍船調(湖北) 五哥放羊(山西)
新疆好(新疆) 下四川(青海) 川江號子(四川)
小放牛(河北) 雨不灑花花不紅(雲南) 落雨大(廣州)
蝸牛和黃鸝鳥(台灣) 瀏陽河(湖南) 採花(四川)
在那遙遠的地方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陝甘) 刮地風(甘肅)
孟姜女(江蘇)
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西)
賣湯圓(台灣)
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
挖泥鰍(湖北)
綉荷包(山西)
正月里來迎新年(陝西)
新春秧歌扭起來(陝西)
青絲鳥(浙江)
鬧元宵(山西)
打著山歌過橫排(江西)
小拜年(遼寧)
青春舞曲(維吾爾族)
藍花花(陝西)
台灣島(台灣)
送我一朵玫瑰花(維吾爾族)
三十里鋪(陝西)
柳州有個鯉魚岩(廣西)
馬車夫之戀(維吾爾族)
四季謹則者歌(青海)
小河淌水(雲南)
阿拉木汗(維吾爾族)
東北風調(黑龍江)
嘎達梅林(蒙古族)
康定情歌(四川)
月牙五更(遼寧)
牧歌(蒙古族)
都達爾和瑪麗亞(哈薩克族)
小白菜(河北)
蒙古小夜曲(蒙古族)
在銀色月光下(塔塔克族)
沂蒙山小調(山東)
小黃鸝鳥(蒙古族)
茉莉花(江蘇)
鳳陽花鼓(安徽)
森吉德瑪(蒙古族)
交城山(山西)
一根扁擔兩個籮(湖南)
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
落水天(廣東)
跳月歌(彝族)
邦錦花兒(藏族)
慢慢聽哦
⑧ 全國各個省的代表民歌都是什麼
民歌,顧名思義,就是民間創作歌曲,這個歌可能是簡單的喊號子似的聲音,可能是較完整的曲調。但是不管哪種類型,都是勞動人民在勞作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和進化的歌曲。反映的是勞動人員的生活。其實追溯中國的歷史,《詩經》可以說是最早的歌詞集了,裡面很多都是可以直接作為歌詞使用,典型的比如《關雎》這首歌,還有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
江南一帶自古以來都是經濟重地,人們的生活相對安逸舒適,因此這里的民歌就不會那麼悲傷,相對就是歡快清新自然。透著一種柔媚。比如江蘇民歌《蘇州好風光》。三十年代有一首《天涯歌女》,用的就是這個調。而最典型的代表則是《茉莉花》,歌劇《圖蘭朵》裡面就有用到這首歌的曲調。茉莉花這首歌已經是屬於全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