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紫羅蘭
『壹』 張愛玲寫的所有小說,按時間順序,能不能回答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灧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鸞禧》,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收入《傳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
1951年
『貳』 張愛玲一共寫了多少長篇小說第一部小說是什麼呀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叄』 張愛玲都有什麼小說
1、張愛玲作品:半生緣(十八春)
《十八春》寫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顧曼楨家境貧寒,自幼喪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養活。曼楨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與來自南京的許世鈞相愛,世鈞深深同情曼楨的處境,決定與之結婚。曼璐終於也嫁人了,姐夫祝鴻才是個暴發戶,當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厭棄之心,曼璐為了栓住祝生出一條殘計……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曼楨和世鈞又在上海相遇,而歲月變遷綠樹早已成蔭......
2、張愛玲作品:怨女
張愛玲這部作品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麻油西施」銀娣嫁了個軟骨病的富家子,忍受著妯娌的冷嘲熱諷,哥嫂的阿諛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兒子大了,她終於拿起「主宰」這把劍,卻日復一日地麻木和肆意著。女主人公的變態心理,被張愛玲描繪得入木三分,蒼涼無比。
3、張愛玲:傾城之戀(1943年作品)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白流蘇和范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於「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本書還收錄了張愛玲1943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
4、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作品)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本書收錄了張愛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說作品。
5、張愛玲:留情(1945年以後作品摘選)
本書收錄了張愛玲1945年以後創作的中短篇小說。
6、張愛玲作品:紅樓夢魘(文學評論)
張愛玲形容自己考據《紅樓夢》「是一種瘋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
7、張愛玲:情場如戰場(劇作)
本書收錄了張愛玲劇作《情場如戰場》、《小兒女》、《魂歸離恨天》等三種及小說增補。
文學史上的異數:曠世才女張愛玲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 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痴,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於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關於張愛玲的三輪熱潮: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初入內地,張愛玲是和沈從文一起被發現的「出土文物」。
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文壇開始回顧和討論她的作品和人生,張的書熱賣。
21世紀初,張愛玲以小資鼻祖的身份再次成為熱門詞彙。
『肆』 張愛玲九歲時寫的小說叫什麼名
好像最早的是1932年的短篇小說《不幸的她》,當年12歲
『伍』 架空吧,女主是調香師,男主身上一直有女主調配的紫羅蘭的香氣,女主
超久以前看過的吧?當時沒有雲檔看完就刪,哎呦書荒想起來記得文筆不錯想重溫,完全忘記名字了!你後面有找到嘛
『陸』 《紫羅蘭永恆花園》為什麼這么火」
《紫羅蘭永恆花園》在沒播出之前就被無數人追捧,「世紀霸權」、「拯救業回界」、「創世聖答經」,本作還未公映,派生出來的梗都已如雷貫耳。那麼為什麼它會這么「熱」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大家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柒』 科學家的發現故事
石蕊試紙是偉大的科學家波義耳發明的:
在一次緊張的實驗中,放在實驗室內的紫羅蘭,版被濺上了濃鹽權酸,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沖洗了一下,然後插在花瓶中。過了一會波義耳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了紅色的。這一奇怪的現象促使他進行了許多花木與酸鹼相互作用的實驗。由此他發現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作用都能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這個偶然的實驗導致了波義耳的發明。
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
瓦特看見鍋蓋被蒸汽托起,發明了蒸汽機
弗萊明因為忘記清洗實驗用的瓶子,發現了青黴素
『捌』 聖誕節的由來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
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
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的由來耶穌的生日究競是哪一天,其實早無據可查。為什麼要把12月25日定為聖誕節呢?這是在5世紀中葉由教會規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連」日歷中第一次寫明12月25日是耶穌的生日,到5世紀西方普遍接受了這個日期為聖誕節。
聖誕樹:據稱,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聖嬰。隨後,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聖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聖誕樹。不過,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 農民,在聖誕節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樹枝插在地上 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民說,每年今日,樹上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 盛情。所以,今天人們所見的聖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小禮物。.荷斯利設計的。卡片上畫的是一個貴族家庭,三代人一齊舉杯對一位不在場的親友表示祝賀。當時他印了1000張,沒有用完的印刷廠就以每張1先令的價錢賣出。聖誕卡就這樣誕生了。
聖誕歌: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聖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當》。
聖誕老人:聖誕老人原指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藹可親 慷慨濟貧萬里聞名。到了6世紀,東方把他尊稱為聖尼古拉。由於民間有關尼古拉的傳說中,都聯繫到少年兒童和禮物,從此,聖誕老人便成為專門在聖誕節向孩子們送禮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紀,通過文學和繪畫,聖誕老人逐漸成為身穿紅外衣的白鬍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聖誕卡:世界上第一張聖誕卡是1843年英國人亨利.高樂爵士提議,由約翰.卡爾葛聖誕禮物。據《聖經》記載,來自東方的聖人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這就是聖誕老人為兒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少年兒童在聖誕前夕把長統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 在夜裡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兒童把鞋放在門口,讓「聖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裡面。」
聖誕大餐: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我認為。聖誕節對於西方的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中國的春節一樣,而且,現在隨著中西方的交流變的平凡。有的人也比較在意聖誕節等等的這種西方的節日了,希望在不久的聖誕節中,大家都能過得非常愉快,開心!!
同樣的,我想春節在外國人的心中一定也會分量越來越重的,隨著中國現在的華人日益增多,聖誕節也快要跟我們的春節想媲美了~~~
『玖』 請問一下,張愛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1年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為張佩綸,外曾祖父為李鴻章。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次年考取倫敦大學,後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1943年,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同年發表代表作《金鎖記》、《傾城之戀》等。1944年出版小說集《傳記》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於洛杉磯家中去世,終年75歲。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更衣記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借銀燈 論寫作
愛 有女同車 走!走到樓上去
銀宮就學記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自己的文章
a 私語 詩與胡說
寫什麼 中國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畫
雨傘下 炎櫻語錄 存稿
《傳奇》再版的話 談跳舞 談畫
談音樂 氣短情長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丈人的心 我看蘇青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張愛玲小說集》自序 憶胡適之
《張看》自序 《紅樓夢魘》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記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續集》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第2段為作品,空格隔開
『拾』 這些年有哪些動漫封神之作,評分超高
我認為有《狐妖》是由小新大大在騰訊動漫上連載的漫畫作品,2015年被動畫化,以搞笑的風格和唯美又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聞名,只要是追著漫畫同時又看番的小夥伴應該會注意到,《狐妖》的還原度非常高!堪稱國漫界的良心,加上強大的配音團隊支持,真的是一部此生無悔入此坑系列啊!
簡單舉一個我個人喜歡的其中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王權富貴父母的故事,曾經的世家小姐因家族敗落身懷異火被人追殺,途中偶遇王權家當時的天之驕子,二人在日後的相處中逐漸傾心對方,天之驕子言說待他名就歸來便娶自己心愛的女子,她等啊等,心中的期盼不曾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半分,終於,她等到了,但是前來迎娶她的人卻早已失去了往昔錚錚傲然的模樣,她擔憂,掛心自己的夫君,卻始終相信著他,比他自己更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那句「我的心上人,本就是個頂天立地的蓋世英雄」瞬間讓我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