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科莖
1. 杜鵑花科的植物有哪些
1、杜香
杜香產北歐、中歐、澳大利亞東北部。中國東北產寬葉杜香,生於濕草地或水甸子。為灌木,幼枝密被銹色絨毛,葉狹線形,長1~5厘米,寬1.5~12毫米,下面密被銹絨毛,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分離。
2、岩須
岩須生於中國西南部高山。為常綠半灌木,葉覆瓦狀排列,披針狀長圓形,花單生於葉腋,白色,下垂。在高緯度地區如北美,常見用於庭園觀賞。
3、吊鍾花
吊鍾花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為落葉或半落葉灌木,葉互生,橢圓形,全緣,聚生枝頂,花下垂,數朵成傘形花序,花冠寬鍾狀,長1厘米,粉紅或紅色。觀賞植物。
4、馬醉木
馬醉木分布中國東部。為常綠灌木,葉被針形,聚生枝頂,總狀花序數枝簇生枝頂,長8~12厘米,花冠壇狀,白色(見彩圖)。枝葉或花粉均有毒。同屬植物含梫木毒素 (amdromedotoxine)和馬醉木毒素(asebotoxin),能引起人、畜中毒。
5、珍珠花
珍珠花又誤稱南燭,廣布於中國西南、中南地區和台灣省,延展中南半島至東喜馬拉雅山。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壇狀,白色,偏向下。中國本草學書籍記載的古代南燭的原植物為越橘屬的
2. 杜鵑花有什麼形態特徵
杜鵑花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一類植物的總稱。其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從大喬木(高可達20米以上)到小灌木(高僅10~20厘米),主幹直立或匍匐,枝條互生或輪生。杜鵑花根系非常纖細、緊密,莖木質化。葉常綠或落葉、半落葉,互生,全緣,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芽:被多數形態大小有變異的芽鱗。花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傘形總狀花序或短總狀花序,稀單花,通常頂生,少有腋生。花萼5~8裂或環狀有明顯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狀、鍾狀、管狀或高腳碟狀,整齊或略兩側對稱,5~8裂,裂片在芽內覆瓦狀;雌雄蕊:露於花冠外,雄蕊5~10,通常10,稀15~27,著生花冠基部。果實為蒴果。種子多數,細小,紡錘形,具膜質薄翅,或種子兩端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鰭狀翅,或無翅但兩端具狹長或尾狀附屬物。
杜鵑花
根
莖
葉
花芽
花冠
雌雄蕊
3. 葉子花與杜鵑花的區別
沒有,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葉子花:
杜鵑花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
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別稱映山紅、山石榴等。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立懂網路帶你了解杜鵑01:09
杜鵑花屬於落葉灌木,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1]分枝多而纖細,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葉革質,常集生枝端,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卷,具細齒,上面深綠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2],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葉柄長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3]。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杜鵑
目
杜鵑花目[4]
拉丁學名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別稱
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
科
杜鵑花科
二名法
Rhododendron simsii
亞科
杜鵑花亞科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屬
杜鵑屬
亞屬
映山紅亞屬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種
杜鵑
亞綱
五椏果亞綱
4. 有關杜鵑花資料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版咯血,染紅遍山權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等,花色繁茂艷麗。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後代,近一個多世紀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
中國從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從日本歐美等國引進杜鵑進行栽培,也有少量通過雜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近幾年來培育出的「復色仿西鵑」、「笑二喬」以及高山落葉杜鵑雜交種「紅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種。
(4)杜鵑花科莖擴展閱讀:
養護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
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
5. 杜娟花,莖的大小,形態各是什麼樣的
杜鵑花是一種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常綠、半常綠或落葉的叢生性灌木,也有像大樹般的喬木。。此花植株分枝多,枝條細而密,幼枝有毛,棕色或褐色。葉互生,因種類不同而有圓形、橢激判圓形、卵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等。花色繁多,因品種而異,有白、紫、粉、黃、紅、淡紫、灑金,有的還有雙色,有的花朵還有香氣。葫果成熟時呈暗褐色,種子暗黃色,細小。春鵑葉片較大,花期在4-5月,先開花後發新葉,樹形直立。花形有大的和小的兩種;夏鵑葉片較小,花期在5-6月間,先發葉後開花,樹形張開,嘩穗花大瓣平;春夏鵑的明蘆改花期介於二者之間,花和葉幾乎同時萌發。
6. 杜鵑花有什麼特點長什麼樣子
杜鵑花 是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屬常綠灌木或者落葉灌木,且植株葉片集中在枝條的頂部,長度為1.5到5厘米,而且杜鵑花在每年的春季開花,花朵一般為2到3朵簇生,顏色呈玫瑰紅和暗紅色。
杜鵑花的形狀特徵
杜鵑花是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多為常綠灌木或者落葉灌木,它的莖干有較多的分枝,葉片集中分布在枝條頂部,長度在1.5到5厘米之間,而花朵通常2到3朵簇生,呈暗紅色和玫瑰紅。
杜鵑花的種類介紹
杜鵑花的種類有900多種,主要分為春鵑、夏鵑、東鵑、西鵑、高山杜鵑等,其中春鵑是指新開花後發芽且花期在春季的品種,而夏鵑是先長葉後開花的品種,通常在每年的5到6月開花。
杜鵑花的養殖環境
杜鵑花屬於喜光喜溫植物,在養殖時應該為其提供全天候的光照條件,有利於植株花朵的開放,但是在夏季需要使用遮陽布遮擋部分陽光,同時為杜鵑花提供15到25度的溫度環境,冬季應該移至室內養護。
杜鵑花的澆水方法
杜鵑花喜濕,在養殖時應該每隔7到10天時間為其澆一次水,在澆水時可以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保持土壤偏酸性,另外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澆灌,或者是靜置1到2天後的自來水。
7. 什麼是杜鵑根啊,從哪可以找到杜鵑根哦
杜鵑根就是杜鵑花的根,在有杜鵑花生長的地方就能挖到,常被用作根雕和各種裝飾,杜鵑根被很多玩家當作沉木來用。
杜鵑根的挑選一定要挑選那種木質較為緊密的,這樣的樹根比較好沉水,把樹根的皮洗干凈,拿出刻刀,自由發揮,修剪出想要的樣子或者進行一個組合利用多個杜鵑根進行組合。
(7)杜鵑花科莖擴展閱讀
杜鵑根的野采一般在樹木落葉後進行,這個時候山上的蟲類、蛇類基本不再出沒,爬山少有荊棘之類的阻礙,尋找需要的植株明顯。
野采工具:
1、結實的鞋子一雙(容易忽略的有很重要的一點)。
2、小型十字鎬一把或小型的行軍鎬一把(挖)。
3、折疊式木鋸一把(鋸掉上面的樹干)。
4、砍刀一把(有時候有藤蔓、荊棘需要處理,也為防身)。
5、一副紗手套。
假如你需要粗短的造型怪異的根,去山石較多的坡和北面山頭找,假如需要細長型的杜鵑根則相反。一個根或者一個沉木是很難達到你要求的景觀的,關鍵是搭配和擺放,所以不要無休止挖掘,適當野采。
8. 杜鵑花根作用與功效,有什麼副作用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葯》。【拼音名】Du Juān Huā Gēn
【別名】 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紅根
【來源】
葯材基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紅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黃色,無毛,樹皮縱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邊緣有睫毛。葉二型;春葉紙質,較短,夏葉革質,較長,卵狀橢圓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2-3cm,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疏被淡紅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脈上更多。花2-6朵,成傘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長約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至淡紅色、紫色,長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裡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稀7-9,花絲中下部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卵圓形,5室,長5-8mm,密被扁平長糙毛,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長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地或平地,手神疏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客地,東至台灣,西至四川、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約1.5cm,根頭部膨大,有多數木質莖基。表麵灰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有網狀細皺紋。木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淡棕色。無臭,凳蠢味淡。
【性味】酸;甘;性溫
【功能主治】 和血止血;消腫止痛。主治月經不調;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根皮搗敷。
【各家論述】
1.汪連仕《采葯書》:治癧串,能拔根。醫風,合巴山虎(鬧羊花根),蒸酒服。2.《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腸風下血,痔漏,跌打損傷,生肌肉。
3.《分類草葯性》:治吐血,崩症。去風寒,和血。
4.《貴州民間方葯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
5.《江西草葯》:活血,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棗薯陪
9. 鬼針草+杜鵑+柳樹+分別屬於什麼植物
柳葉鬼針草(學名:Bidens cernua L.),一年生草本,高10-90厘米。生於岸上的有明顯的主莖;生於水空友中的常自基部分枝,節間短,主莖不明顯。莖直立,近圓柱形。葉對生,極少輪生,通常無柄,不分裂。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開花時下垂,有較長的花序梗。總苞盤狀;托片條狀披針形,約與瘦果等長。舌狀花中性,舌片黃色,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或有2-3個小齒,盤花兩性,花冠管細窄,冠檐擴大呈壺狀,頂端5齒裂。瘦果狹楔形,具4棱,棱上有倒刺毛,頂端芒刺4枚,有倒刺毛。[1]產中國多省區。多生於草甸及沼澤邊緣,有時沉生於水中。廣布於北美、歐洲和亞洲。
杜鵑屬灌木或喬木,葉常綠或落葉、半落葉;花顯著,形或慶小至大斗團槐,稀單花,通常頂生,花萼宿存;花冠管狀整齊或略兩則對稱,花葯無附屬物,花柱細長宿存。蒴果果瓣木質,種子紡錘形。
柳樹屬於楊柳科植物,原產於我國南方地區,為喬木或灌木,柳樹介紹中說到它的葉子很稀疏,大多是相對而生的。柳樹為廣生態幅植物,是喜光的樹種,對光照的需求量較高,種植時最好將植株放置在通風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10. 大樹杜鵑有什麼特徵
大樹杜鵑是一種原始春禪而古老的植物類型,於1919年在雲南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海拔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被首次發現,當時這株大樹杜鵑年齡已超過280歲,樹沖森脊高達25米。
大樹杜鵑散滲是一種常綠大喬木,樹高一般為20~25米,樹莖部的最大直徑達3.3米。褐色的樹皮,剝落得左一片右一片,顯得斑斑駁駁,飽經滄桑。小枝粗壯,上面被有短毛,葉子又厚又大,有橢圓形、長圓形和倒坡針形等形狀。葉子下面被毛,長大後逐漸脫落。2月開化,傘形花絮。花的顏色為薔薇色中並略微帶紫的絢麗色彩,花萼為線裂的盤狀,上面有小齒狀裂紋。雄蕊16枚,極不等長,子房16室,上面也被絨毛。到了10月,它就結出長圓柱的木質蒴果,上面有棱,被有深褐色的絨毛。
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在分類上隸屬於雙子葉植物鋼、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杜鵑花科植物全世界共有1300多種,遍布於全球各地,但以亞熱帶山區為最多,我國有700多種,分布在全國各地,但以西南地區的山地森林中為多,所以這一地區被認為是世界杜鵑類植物的分布中心。杜鵑花不但位居我國三大著名自然野生名花——杜鵑花、報春花、龍膽花之首,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我國就有650多個。不同種類的杜鵑高高矮矮相差很大,小的種類身高不到1米,而大的種類如大樹杜鵑,高達數十米。
由於大樹杜鵑是如此地珍貴而稀少,所以被列為國家亞組合保護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