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鋸齒
Ⅰ 活潑可愛的花是什麼花
是鬱金香
【花語】愛、慈善、名譽、活潑可愛、美麗大方、祝福、永恆、愛的告白。
鬱金香花朵似荷花,花色繁多,色彩豐潤、艷麗,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矮壯品種宜布置春季花壇,鮮艷奪目。高莖品種適用切花或配置花境,也可叢植於草坪邊緣。中、矮品種適宜盆栽,點綴室內環境,增添歡樂氣氛。
另外,在歐美的小說、詩歌中,鬱金香也被視為勝利和美好的象徵,也可代表優美和雅緻。
Ⅱ 鬱金香有哪些形態特徵
鬱金香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金香等,是風靡世界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有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國花,如荷蘭、挪威等。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是園林植物重要的地被植物之一。
鬱金香的葉片通常為2~4枚,少數品種只有1枚或者有多枚。葉片主要著生在莖的下中部;葉片帶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葉片寬闊呈卵形,全緣並呈波狀,常有毛,上部漸尖。葉片肥厚多汁,表面有淺灰色蠟層。一些野生種及園藝品種中,葉面具有紫褐色或紅棕色斑點或條紋,具有特殊的觀賞價值。
鬱金香莖直立,光滑披白粉,顏色呈現翠綠色。
鬱金香鱗莖(後面也稱為種球)扁圓錐形,表面具棕褐色或淡黃色膜質假鱗片,內有肉質鱗片2~5片。鱗莖的直徑有1~5厘米,根據品種及球齡而異。鱗莖的基部稱之為鱗莖盤,位於鱗莖片腋部的小鱗莖稱之為子鱗莖。
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杯狀或碗形等其他形狀,顏色洋紅色、鮮黃至紫紅色,基部常具墨紫斑。有單瓣、半重瓣、重瓣之分。花被片6枚,離生,邊緣有光滑、波鋸齒、鋸齒、缺刻、流蘇等,花被片上常具有斑點、條紋、飾邊等,倒卵狀長圓形,花期3~5月,白天開放,夜間及陰雨天閉合。雄蕊通常也有6枚,個別品種雄蕊退化為重瓣的花被片,雄蕊3枚為一輪。柱頭三裂,子房上位,3心室。蒴果,長3~5厘米,室背開裂,每個心室有種子許多,種子扁平三角形。種子的成熟期多數在6月。
Ⅲ 美麗鬱金香,達爾文型和格里奇型
鬱金香達爾文型
該型大多起源於考夫曼型和達爾文雜交型的芽變,此外有一些品種是由鬱金香(Tulipagesneriana)自花授粉種子的實沒拍生苗選育而來。花瓣邊緣呈現輕微的毛刺或鋸齒狀。繁殖力強。是切花的優良類型。
鬱金香格里奇型
該型由原生於加勒比海、阿拉爾海地區及天山的鬱金香野生種群培育而來。花大而鮮艷,主要以紅色為困檔基調,與其它顏色形成枯尺羨復色。屬於早花系列。生長勢強健,是假山、岩石園、盆栽的佳品。
Ⅳ 義大利的鬱金香舉世聞名嗎
義大利的鬱金香並不是舉世聞名。鬱金香最有代表性的國家應該是荷蘭,義大利僅僅有種植過鬱金香而和被視為國花的荷蘭相比還有點差距。鬱金香(學喚行名:Tulipacv.):是百合科、鬱金香屬所有栽培品種的統稱。球根植物。鱗莖皮紙質,內面頂端和基部有少數伏毛。莖洞鏈李直立、光納遲滑、被白粉、翠綠色,個別品種為黃、紅褐色。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腳杯形、蝶形、星形等;有單瓣、重瓣、半重瓣等;花被邊緣有光滑、波狀齒、鋸齒、缺刻、流海等;花被上有的具有斑點、條紋、飾邊等;花色有白、粉紅、鮮紅、大紅、深紅、紫紅、淡黃、橙黃、深黃、淡紫、深紫、深綠、深棕、黑色等。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Ⅳ 鬱金香應該怎麼養啊
鬱金香又稱草麝香、洋荷花,其特性是:
①性喜溫暖、濕潤、向陽或半陰的環境。耐寒性較強,冬季在適當的保護下鱗莖能露地越冬。忌夏天酷暑,故在初夏地上部分逐漸枯萎進入休眠,休眠期為6~9月份。生長最佳溫度為15~18℃;生根需在5℃以上;花芽分化適宜溫度17~23℃,超過35℃將受到抑制。母球在開花後一個月逐漸枯萎,而在其基部形成新鱗莖和供繁殖的小鱗莖。
②鬱金香的花色豐富,除藍色外各種顏色都有,此外還有復色。花瓣有重瓣和單瓣之分,並有全緣、鋸齒、皺邊等變化。花期3~5月份,按品種而異有早有遲。花具有白天開放,傍晚或陰雨天閉合的特性。
③由於鬱金香花色艷麗,花形奇特,是布置花壇、花境的高檔材料,又可作切花與盆栽供室內觀賞。
一、常規栽培
常規栽培,指的是一般的栽培方法,即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它需要在種植後接受自然環境中提供的冷處理時間積累後,才能正常抽莖開花。常規的栽培方法比較簡單,對環境的控制要求也不高,主要應用在鬱金香的室外花卉展覽、庭院種植。
(一)栽培前的准備
在種植鬱金香前,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生產計劃。計劃包括選擇整理種植場地、如何獲得鬱金香種球、生產用具准備,盆栽的還得准備配製盆土和容器。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1.2-1.5米,溝深30厘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米用2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復合肥作為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二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曝曬,消滅病菌孢子,並除去雜草。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厘米以上)土壤後用薄膜覆蓋進行消毒,覆蓋時間在一周左右。揭膜之後,耙土整細,准備種植。
(二)栽植
鬱金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時間大約為11月中下旬以後(杭州地區基本在11月底),種植時間的確定與土壤溫度密切相關,一般在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如果溫度在12℃以上時種植,鬱金香鱗莖碰到水份後容易提早發芽,而這個溫度不利於根系發育,根系一旦發育不好,會導致後面的開花不良。而且發芽後如果遇到0℃以下的低溫,由於根系發育不良,抗逆***差,容易受到凍害。在低溫下種植,可以確保鬱金香有一個良好的根系。如果當時種植溫度較高,可以通過澆灌冷水、通風措施來降低地溫。最佳的種植低溫是7-9℃,鬱金香種植的時間可持續到12月底以前。
種球栽種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鍾,晾乾後種植。生產***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厘米或13×12厘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如果是展覽***種植,可以放到20-25厘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厘米(盆栽鬱金香略淺)。栽植後應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
(三)栽培後的管理
盆栽的鬱金香定植後,有條件的應進低溫溫室,可防止一些惡劣氣候條件的傷害。大部分的鬱金香品種在2、3月份氣溫升高後才發芽,只是少量品種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可緩慢發芽。鬱金香耐寒***較好,但剛發芽抽葉時遇到低溫容易受到凍害,在長江以北地區,冬天部分種球品種會提早發芽,如果當時的氣溫低於0℃時,剛剛發出的芽極有可能受凍,應該在種球種植後在上面覆蓋稻草或礱糠進行適當保溫。
植株生長到5-7厘米時,就可以用手觸摸到中間膨大出來的花芽。當第一片葉子伸展開以後,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6-18℃,全光照有利於它茁壯生長,並有助於矮化。大約到3月中下旬(各地的氣候不同而異,該處參考杭州氣候)可以開花。
鬱金香對肥料的要求不高,如果生長勢弱,可以施加一些氮肥。當根系發育良好後,每100平方米施加2公斤硝酸鈣,分三次撒施,每次間隔一周以上。
二、促成栽培
通過人為的控制其環境條件,促使鬱金香比自然環境下提早或推遲開花的栽培技術稱之為促成栽培(forcing)。促成栽培的關鍵主要在於對鬱金香鱗莖的低溫冷處理上,通常冷處理的溫度為5℃或9℃,通過這個溫度處理的鱗莖可簡稱為5℃球或9℃球。根據這種方法,可以控制鬱金香的開花時間。在一般的栽培條件下,通常選擇5℃球栽培在春節前後開花。下面講述5℃冷處理球栽培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和要求。
(一)種植前的環境條件要求
鬱金香對光照不是很敏感,因此對溫室的類型要求不高,但應具備有一定溫度控制、通風、灌溉系統。溫室中的土壤要有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和良好的排水***能。土壤在鬱金香種植前應該經過仔細消毒,盆栽土可按照園土、腐殖土、細沙(珍珠岩或蛭石)為4:2:4配製而成。
(二)種植要求
在種植之前,將鬱金香放入配製好托布津1000倍溶液和除蟎特1000倍溶液的混合液,浸泡30分鍾,進行消毒滅菌處理。但在處理前,建議鱗莖去皮,即去除包在根外的褐色種皮。去皮有利於根系的均一生長,同時使根系提前形成,去皮時,注意避免使上部的種球種皮也去掉,保留上面的種皮可以使種球與土壤有一個間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於防止病菌感染。種植的深度一般為2-4厘米,需將鱗莖的頂部覆蓋。對於去皮的鱗莖,栽植時應使鱗莖鼻部露出土壤。栽植時,不能魯莽地將鱗莖插植在土壤中,這可能傷害鱗莖的根原基或根系(有些鱗莖種植時已有根出現)。
(三)種植後管理
種植後土壤的溫度非常重要。種植後的2個星期內,應該盡可能的保持土壤的低溫條件,最好是10℃以下,所以准備陰涼的場地非常必要,有條件的最好能准備一個低溫冷室。當土壤溫度超過12℃時,鱗莖中的芽會先於根系生長而且抑制根系的發育形成,這將可能使植株的啞蕾率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沒有低溫條件,最保險的做法是推遲種植。如果不可避免在較高的溫度下種植,建議種植之前,用冷水對土壤進行澆灌,同時加強通風。這里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水進行漫灌,這極易改變土壤原有的團粒結構。
大約經過3-4周的時間,根系可以發育良好,這時溫度可提高到15-18℃,並加強通風(同時會帶走一些不利於生長的氣體),降低濕度。對一些品種葉片較多、對猝倒病較敏感的品種,要降低其種植密度,以利於植株間通風,如琳馬克(LeenVanderMark)。
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和植株正常生長。水量過多會有爛球危險,而土壤乾裂會引起根系受損。鬱金香的根系是肉質須根系,一旦斷裂或受損不可再生,由此對鬱金香生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防止土壤乾裂很有必要,但也要避免如搬運轉移、挖掘移動等產生的對根系的傷害。
根據品種不同,從種植到開花時間大約45-60天不等。一般在植株露色後可以考慮採收切花,如果是盆栽,這時也可以出圃了。
Ⅵ 鬱金香要怎麼栽培
鬱金香又名洋荷花,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多年生球根花卉。品種繁多,花型有碗型、卵型、球型、百合花型及重瓣型等;花色有白、粉、紅、紫、褐、黃、橙等各色深淺不一的單色或復色;花被片有全緣、具缺刻、帶鋸齒或有皺褶等。宜作切花或布置花壇、花境,也可叢植於草坪上、落葉樹下。中、矮型品種可盆栽觀賞。為荷蘭國花。
原產歐洲南部、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西亞一帶,形成了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秋冬生根,芽萌動但不出土,需經過一個冬季的低溫,至次年2月溫度在5℃以上開始出土生長,形成莖葉。最適溫度15~18℃,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花授粉後50天蒴果成熟,植株進入枯萎期,夏季炎熱進行休眠。此外,鬱金香喜肥沃的砂質壤土,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栽種鬱金香宜在秋後11月上中旬進行,種植深度為鱗莖高度的2倍左右。株距8~10厘米,行距為12~15厘米。栽種時土壤不宜過干或過濕,其濕潤程度以手抓土成團狀,手鬆開土團鬆散為度。栽後用細土覆蓋,灌以清水,覆蓋一層稻草,以防土壤乾裂板結。早春化凍前應及時除去覆蓋物。不作切花栽植的植株,應在花後及時摘除,不使其結實,以免影響鱗莖的生長。初夏莖葉枯黃時掘起鱗莖,陰干後貯藏於涼爽乾燥處。
於嫩芽剛出土展葉前和現蕾初期各施1次液肥作追肥,其肥水比例為3份肥、7份水。生長期間一般不必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如遇天氣乾旱也應注意適量澆灌清水,如雨水過多,應及時開溝排水。
鬱金香葉片有時會發生枯萎病,病斑較細,呈褐色,同時還會侵染花瓣,病斑擴大會使葉莖腐爛而枯萎。可用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10天噴施1次,並將病部剪除銷毀。
Ⅶ 鬱金香有什麼特徵
鬱金香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多年生草本花卉。鱗莖扁圓錐形,有淡黃色至棕褐色皮回膜。莖葉光滑,被有白答粉,葉3~5枚,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大,單生,直立杯狀。花期春季。現在的鬱金香栽培品種是經過人工雜交培育出來的,植株有高矮,開花有早晚,花型有單瓣和重瓣,花瓣邊緣有鋸齒狀、波浪狀和缺刻狀,花色深淺、濃淡各異,真可謂種類繁多,豐富多彩。
鬱金香
Ⅷ 鬱金香的花兒像什麼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L.)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英文名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但形狀各異,畢竟鬱金香的品種實在太多了。
鬱金香的栽培種最開始應該是在公元10世紀的波斯,最開始的品種一般是來自被種在花園里的自然雜交和芽變,大家覺得美麗的個體才會被挑出來。但是在早期的文獻和資料里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鬱金香的記載。後來到了奧斯曼帝國時期,無數的鬱金香被培養出來,直到今天,所有大類的鬱金香仍然存在於土耳其。
公元1554年當時在奧斯曼帝國的比利時外交家布斯拜克(Busbecq)第一次把鬱金香的種球和種子帶入了歐洲,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他進入歐洲的並不是原生種,而是已經經過了高度人工馴化的種類,帶回歐洲的種子實生苗包括了現在幾乎所有的早花和中花類型,花的顏色和現代品種也相差不大,只是後期在花型和花莖上有所區別,也就是當時幾乎已經有了現代鬱金香的所有花色了,這也說明鬱金香之前可能已經在土耳其栽培和人工選育了好幾個世紀。
鬱金香栽培種非常多,每年還有無數的品種登錄,大約有近8000個品種目前在市場上,1987年英國皇家種球協會的分類目前是屬於比較權威的,一共分為四大類15型,他們分別是:
早花型(Earlies)
(1)單瓣早花型(Single Early),基本是最早開花的一批品種了。
鸚鵡型-Silver Parrot
(11)重瓣晚花型(Double-Late),該型又被成為牡丹型,之前一直被人冷落,因為花蕾太大了會導致下垂。
Ⅸ 這種花叫什麼名字
鬱金香,品種花色都很多
百合目、百合目、鬱金香屬的球根植物。鱗莖皮紙質,內面頂端和基部有少數伏毛。莖直立、光滑、被白粉、翠綠色,個別品種為黃、紅褐色。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腳杯形、蝶形、星形等;有單瓣、重瓣、半重瓣等;花被邊緣有光滑、波狀齒、鋸齒、缺刻、流海等;花被上有的具有斑點、條紋、飾邊等;花色有白、粉紅、鮮紅、大紅、深紅、紫紅、淡黃、橙黃、深黃、淡紫、深紫、深綠、深棕、黑色等。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說到鬱金香的品類可是一天一夜也說不完,足足有8000種,各種花型,開花時間各異,顏色多樣。但唯獨缺少藍色。根據這些可以講鬱金香分為四類,一起看一下!
鬱金香品種—變種及雜種類
花冠呈鍾狀,野生是金黃色,外有紅色條紋。
植株較矮,10~20厘米,花期較早。
Ⅹ 鬱金香和水仙有什麼區別
鬱金香和水來仙區別:自
一、所屬科屬種類不同。
鬱金香和水仙同屬於百合目。鬱金香屬於其下的百合科鬱金香族鬱金香屬,水仙屬於百合目下的石蒜科水仙屬多花水仙。
二、外觀不同
鬱金香顏色多變化,最常見的有粉、紅、黃、紫、白色等,其次也有淺綠、杏色,甚至近乎黑色的,以及各種不同搭配的雙色花;不僅如此,花型更是多姿多采,除傳統的杯狀,還有花瓣細長的星狀,此外有些花瓣有鋸齒邊,還有復瓣的,但就不如單瓣的好看。
而水仙的外形單純些,一般都是黃色系。花朵較平面,中間有個小杯。雙色花方面也只有接近黃色的杏色、深蛋黃色及白色做搭配。
三、繁殖方式不同
鬱金香常用分球和播種繁殖;水仙使用側球、側芽、雙鱗片和組織培養繁殖。
四、分布范圍不同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和土耳其等地;水仙原產亞洲東部的海濱溫暖地區;中國浙江、福建沿海島嶼自生,但各省區所見者全系栽培,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