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親本
『壹』 怎樣區分杜鵑花的品種
一、來源。東鵑、夏鵑屬日本杜鵑;毛鵑屬中國杜鵑;西鵑屬西洋杜鵑。
二、形態。東鵑高1-2米,分枝散亂;毛鵑高2-3米,生長健壯,幼枝密披棕色剛毛;西鵑矮壯,樹冠緊密;夏鵑體小,枝葉纖細,分枝稠密,樹冠豐滿、整齊。
三、葉形。東鵑葉薄色淡,毛少有光亮;毛鵑葉大、長,且粗糙多毛;西鵑葉厚實深綠,毛少,葉形有光葉、尖葉、扭葉、長葉與闊葉之分;夏鵑葉片狹小,排列緊密。
四、花。東鵑花朵最小,4月開花,著花繁密,單瓣或由花萼瓣化而成筒瓣,少有重瓣,花色多;毛鵑花大單瓣,寬漏斗狀,少重瓣,花色一般為紅、紫、粉白及復色;西鵑花美為杜鵑之最,花期4-5月;夏鵑先枝後花,花期5月中下旬-6月中旬,花色、花瓣同西鵑。
五、栽培與繁育。西鵑嬌嫩,扦插發根需2個月,且成活率低,故一般用嫁接法繁育。其它3種扦插時發根很快,且成活率極高,盆栽或地栽均可。
冬天北方買到的多數是西鵑。西鵑也叫比利時杜鵑,是歐洲培養的新品種,它的特點是四季開花,多數是重瓣的。山上的杜鵑多數是春鵑。杜鵑性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的土壤,pH值在5.0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8-25度,最高耐受溫度32度,最低耐受溫度10度。野生的冬天可以耐受更低的溫度。成活低主要是生長條件不同,野外的土壤、水質、溫度、溫差、陽光等不同,比較難以適應。
1春鵑(也稱毛鵑)
常綠至半常綠灌木,直立,獨干或數枝叢生,葉深綠,花常3朵合為一個花苞,生於枝頂,4月底至5月初開花,花朵繁茂。
春鵑適應性強,生長迅速,體型高大。這類杜鵑包括錦綉杜鵑、白花杜鵑及其變種和雜交種
2東鵑
這類杜鵑來源日本,屬於岩石類杜鵑,習慣上稱為東洋鵑,簡稱東鵑。常綠灌木,葉較小,花葉較小,株形緊密,花色豐富。
東鵑生長旺盛、萌發力強,很耐修剪,且枝條細軟、易於造型,是理想的盆景材料。華中一帶可露地過冬。小紫是東鵑中葉子和花最小的品種。
3夏鵑
夏鵑是5~6月開花的品種,故稱夏鵑。夏鵑比春鵑體型略小,發枝力強,枝葉豐滿,冠形整齊美觀。是現代盆景的主要材料。如五寶珠為夏鵑中名品。
西鵑
此類杜鵑從歐洲引來,最早在西歐的荷蘭、比利時育成,故有西鵑之稱。此類杜鵑多為重瓣色艷,花大,是栽培類型中最美麗的一種。西鵑親本是中國的映山紅及原產印度的杜鵑雜交的後代。西鵑體型矮小,發枝粗短,生長較緩慢。葉片厚實,深綠色。長江以北地區,4月中下旬開花,但可促成四季開花。但抗病力較差。品種如玫瑰皇後、愛麗、王冠、加州晚霞等。
我也在找這個問題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貳』 杜鵑花屬有哪些特徵
(rhododendron)
(趙良能)
學名:Rhododendron L.。杜鵑花科。本屬約800種,分布於北溫帶。中國650種。
特徵和用途
常綠或落葉。生活型多樣,有高數厘米的灌木,也有高達30米的大喬木,稀匍匐或附生它樹樹皮上。各部常有毛被和鱗斑。分枝常簇生或近輪生。單葉,互生而常簇生枝頂,多為長圓形或條形,全緣;羽狀脈;有葉柄。傘形花序或總狀花序,常頂生,花兩性,多少不整齊;花萼5裂;花冠輪狀、鍾狀、漏斗狀或管狀,5裂,常為二唇形,艷麗,呈各種色彩及斑紋,徑1~12厘米;雄蕊5~25枚,花葯頂孔開裂;花柱單1;有花盤;子房5~20室,胚珠多數。蒴果,室間開裂。種子小而多,有狹翅。中國除新疆外,各省都產。適應性強,高山、低山、河岸、山脊、懸岩,以及森林、灌叢、草甸、沼澤等生境均有適生種類。但以空氣潮濕、雨水充沛、雲霧多的高山最盛。宜酸性腐殖質土,部分種耐干瘠。本屬樹種以樹姿優美、花繁茂艷麗而著稱,為世界園林的珍品,亦為原野的奇葩。喬木種木材堅硬,細致,可供農具、傢具及細木工用。葉和花含芳香油,可提香精。有的種類可葯用,如彎果杜鵑(R.campylocarpum Hook.f.)治血、咯血、月經不調;亮毛杜鵑(R.microphyton Franch.)治腎炎;長蕊杜鵑(R.stamineum Franch.)治狂犬病;羊躑躅(R.molle G.Don)作麻醉劑。
主要種類
杜鵑種類繁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①樹形杜鵑(R.arboreum J.E.Smith):常綠喬木,高達25米。葉長圓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3~6厘米,上面葉脈略凹下,下面被白色至銹褐色毛被。花叢密,傘形總狀花序,具花20朵;花冠管形鍾狀,5裂,深血紅色,基部有5枚黑色腺囊,內側滿布深色斑點。蒴果圓柱形,長3厘米。產中國西藏。印度、不丹、斯里蘭卡也有分布。生海拔1500~3000米地區。能耐-8℃低溫。19世紀初期引種到歐洲,以花朵華麗而聞名。
②腺萼馬銀花(R.bachii Levl.):常綠灌木,高3~5米。幼枝有柔毛和疏腺剛毛。葉薄革厚,卵狀橢圓形,長3~4厘米,寬1.5~2厘米,兩面無毛。花單生於枝上部葉腋,形如簇生狀,萼片邊緣有腺毛;花冠白紫色或淡紅色,寬漏斗狀,口徑約3.5厘米,上方裂片邊緣有紅點;雄蕊5枚,不等長;子房密被腺剛毛。蒴果有腺毛。分布中國長江以南,南至華南,西至四川和貴州。山坡疏林、灌叢、溪邊極常見。
③硬刺杜鵑(R.barbatum Wall.):常綠喬木,高達20米。小枝和葉柄具長的刺狀剛毛。葉橢圓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4~7厘米,下面初被疏鬆綿毛狀氈毛,後變為光滑。花聚生為傘形,叢生成團球狀;花冠管形鍾狀,5裂,深紅色或血紅色,基部有5枚黑紅色腺囊。蒴果長2.5厘米,有剛毛。產中國西藏南部。錫金、尼泊爾也有分布。生海拔3000米地區。能耐-16℃低溫。在溫暖地區形成早春的美麗景色,園藝上素負盛名。
④大葉杜鵑(R.basilicum Balf.f.et.W.W.Smith):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幼時被紅棕色氈毛。葉厚革質,寬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長13~32厘米,寬7~17厘米,下面深棕色至淡褐灰色,被海綿狀毛被,上層的毛呈杯狀。頂生傘形總狀花序,具花20朵,叢密;花冠闊鍾狀,8裂,淡黃色或帶深紅色,基部有深紅色斑塊。果長4厘米,密被紅棕毛。中國特有樹種,產雲南。生海拔3000~3300米杜鵑林中。
⑤美容杜鵑(R.calophytum Franch.):常綠喬木,高達15米。小枝粗壯,幼時被白色叢捲毛。葉長圓卵形至長圓倒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4~8厘米,下面初疏被白色短毛,後變為光滑。總狀傘形花序,具花15~20朵;花冠寬鍾狀,5~7裂,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基部有一深色斑塊;雄蕊15~20;子房無毛。果長圓形,長2.5厘米。中國特有樹種,產四川、陝西南部,生海拔2000~3000米森林中。
⑥興安杜鵑(R.dauricum L.):半常綠灌木,高1~2米。小枝有鱗片和柔毛。葉近革質,散生,橢圓形,長1.5~3.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鈍,有短尖頭,兩面有鱗片,下面鱗片密生;葉柄長2毫米。花1~2朵,側生枝頂,先葉開放;花萼有鱗片;花冠寬漏斗狀,長約1.8厘米;雄蕊10枚,子房密被鱗片。蒴果長圓形,長1.2厘米,有鱗片。產中國東北和內蒙古。日本、朝鮮、蘇聯也有分布。生乾燥山坡和林中。
⑦馬繆杜鵑(R.delavayi Franch.):常綠喬木,高達12米。小枝粗壯,幼時被白色叢捲毛。葉長圓披針形至長圓倒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厘米,下面被灰白色至淡褐色薄的海綿狀氈毛。傘形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鍾狀,5裂,深紅色,基部有5枚腺體;花梗有紅棕色毛。果長1.8厘米。產中國雲南、貴州。緬甸也有分布。生海拔2400~3000米灌叢中。
⑧假乳黃杜鵑(R.fictolateum Balf.f.):常綠喬木,高達15米。小枝粗壯,幼時被淡棕色氈毛。葉厚革質,長圓倒卵形至長圓倒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6~12厘米,下面被淡黃色至銹褐色氈毛,上層的毛呈漏斗狀。傘形花序具花15朵,花梗有紅棕色毛;花冠鍾狀,長3~4厘米,徑6.5厘米,7~8裂,白色或淡紅色,基部有深紅色斑塊;子房被毛。蒴果長3厘米。中國特有,產雲南、四川,生海拔3000~3900米森林中。為中國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⑨台灣杜鵑(R.formosanum Hemsl.):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初被灰色糠粃狀氈毛,不久變為光滑。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8~16厘米,寬1.5~3厘米,下面被淡灰色至淡褐色殼質毛被。花冠闊漏斗狀,5裂,白色或淡紅色,有紫褐色斑點。中國特有樹種,產台灣,生海拔800~2000米闊葉林中。
⑩雲錦杜鵑(R.fortunei Lindl.):常綠小喬木,高5米。葉厚革質,長圓形,長7~15厘米,寬3.5~6厘米,下面淡白色,兩面光滑無毛,邊緣平時微向下反卷。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2朵,總梗及花梗有腺狀;花冠鍾形,長4~5厘米,粉紅色,7裂;雄蕊14;子房10室,有腺體。蒴果長圓形,長2~3厘米。產中國東南部,生海拔1000米以上山頂。
?巨魁杜鵑(R.grande Wight.):常綠喬木,高約10米。小枝粗壯。葉長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4~30厘米,寬8~13厘米,下面銀白色,被薄的粘結毛被;葉柄長5厘米。傘形花序,有花20~25朵;花冠鍾狀,8裂,由淡紅色漸變為白色,基部有紫色腺囊;子房有蜜腺和絨毛,16室。蒴果,長4.5厘米。產中國西藏南部。錫金,不丹也有分布。
?似血杜鵑(R.haematodes Franch.):常綠灌木,高3米。幼枝有絨毛。葉革質,橢圓狀長圓形,長4~6厘米,寬2~3廑米,先端鈍,有短凸尖,下面有銹色氈毛。頂生傘形花序,有花10朵;花梗長2~3厘米,有絨毛;花萼大,紅色,5深裂,長5~10毫米;花冠筒狀鍾形,深紅色,肉質,5裂,口徑4.5厘米;雄蕊10枚,子房密被毛。產中國雲南西部,生高山灌叢。為中國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麻花杜鵑(R.maculiferum Franch.):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幼時被薄的白色氈毛。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11厘米,寬2.5~4.5厘米,下面僅中脈上被纏結的叢捲毛。傘狀總狀花序,具花10朵;花冠闊鍾狀,5裂,白色或淡紅色,基部有深紫色斑塊。蒴果長2厘米。中國特有樹種,產四川、陝西、湖北、貴州,生海拔2400~3000米森林中。
?玉山杜鵑(R.morii Hayata):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粗壯,初被叢捲毛,後變為光滑。葉長橢圓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3厘米,下面中脈被叢捲毛和腺體。花冠闊鍾狀,5裂,白色,有紫色斑點。中國特有樹種,產台灣中央山脈,生海拔1650~3500米森林中。
?尖葉杜鵑(R.openshawianum Rehd.et Wils.):常綠喬木,高達12米。小枝粗壯,無毛。葉長圓披針形,長9~15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漸尖,無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9~12朵,花梗無毛;花冠長約5厘米,5~6裂,白色帶淡紫色,基部有紫色斑點;雄蕊20~25枚;子房無毛,14室。果長3厘米。中國特有樹種,產四川西部,生海拔2300~2500米森林中。
?大樹杜鵑〔R.protistum var.giganteum(Forrest ex Tagg)Chamberlain〕:常綠喬木,樹干通直粗壯,高達30米,胸徑達90厘米,為本屬中植株最大的種類。小枝幼時被薄的灰白色氈毛。葉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37厘米,寬4~12厘米,下面被淡黃色或淡黃褐色毛被;葉柄長3~5.5厘米。頂生總狀花序,有花25朵,徑40厘米;花冠漏斗鍾狀,8裂,深紅色,基部有8枚腺囊;雄蕊16枚,不等長;子房有絨毛。果長4厘米,有銹毛。中國特有樹種,產雲南西部,生海拔2800~3000米疏林中。為中國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大王杜鵑(R.rex Levl.):常綠小喬木,高達7米。枝粗壯,幼時有絨毛。葉革質,長達25厘米,寬8厘米,先端圓鈍,上面深綠色,下面有易脫落絨毛,毛被上層為杯狀毛而呈現凹穴;葉柄長4厘米。球狀傘形總狀花序,有花20~30朵;花梗有毛,萼齒8~9個;花冠鍾形,長5厘米,玫瑰紅色,內面基部以上有斑點,裂片8;雄蕊16枚;子房有毛。蒴果長4厘米,有毛。中國特有,產雲南東北、四川西南部。為中國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紅棕杜鵑(R.rubiginosum Franch.):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淡紫色,粗壯,徑約2.5厘米。葉下面密被重疊的銹棕色鱗斑。花冠漏斗狀,5裂,淡紫紅色,有褐色斑點。中國特有樹種,產雲南、四川,生海拔2300~3300米森林中。
?杜鵑(R.simsii Planch.):又稱映山紅。落葉灌木,高1~2米,叢生狀。小枝細,有毛。葉紙質,卵形或橢圓形,春葉短小;夏葉長大,長3~5厘米,寬1.5~3厘米,下面有密被的糙伏毛;葉柄長約4毫米。花2~5朵簇生枝頂;花萼有毛;花冠鮮紅色,寬漏斗形,長4~5厘米,裂片5,上方裂片裡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枚;子房密被毛。蒴果卵圓形,長約7毫米,密被糙毛。產中國長江以南,南至華南、西抵雲南、東達台灣,生海拔1200米山地丘陵。
?猴頭杜鵑(R.simiarum Hance):常綠小喬木,高4~5米。葉厚革質,集生枝頂,倒披針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4~8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鈍圓,邊緣略向下卷,下面密被銹黃色殼狀毛被。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6朵;萼5裂,有腺毛;花冠漏斗狀鍾形,長3.5~4.5厘米,粉紅色,裡面有斑點;雄蕊10~12枚;子房有毛。蒴果卵形,長1厘米,有棕色毛。產中國華南至南嶺山地,生海拔1000~2000米山頂。
?凸尖杜鵑(R.sinogrande Balf.f.et W.W.Smith):常綠喬木,高達11米。小枝粗1.5~2厘米,被薄的灰色毛。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90厘米,寬30厘米,下面被銀灰色或淡褐色皮膚狀毛被;葉柄長5厘米。花序極大,有花20朵,徑達20厘米;花梗有黃色絨毛;花冠鍾狀,8~10裂,乳白色,基部有深紅色斑塊;雄蕊約20枚;子房有綿毛。果長3厘米。產中國雲南、西藏。緬甸也有分布。生海拔3000~4200米杜鵑林中。歐洲有引種栽培。能耐-12℃低溫。以葉片大而著稱。
?硫黃杜鵑(R.sulphureum Franch.):常綠灌木,高1米。葉革質,橢圓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尖端鈍而有尖頭,下面綠白色,兩面被小而密的鱗片。萼5深裂,外面有鱗片;花冠鮮黃色,寬鍾狀,5裂,裂片上方有橙黃色斑點;雄蕊10;子房有鱗片。蒴果卵形,長1厘米。中國特有樹種,產雲南蒼山,生海拔3000米左右岩山上。為中國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半圓葉杜鵑(R.thomsonii Hook,f.):常綠喬木,高達10米。小枝幼時綠色,被蠟霜。葉闊橢圓形或近圓形,長4~8厘米,寬3~7厘米,下面白色至淡綠色。花冠鍾狀,5裂,深血紅色,後面上部有深色斑點。產中國西藏東南部。錫金、尼泊爾也有分布。生海拔3300~3900米地區。能耐-14℃的低溫。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某些雜交優良品種的親本。
『叄』 有哪些種類的杜鵑花適合家庭栽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小的室內綠化空間,有的家庭還擁有私人花園。因此,家庭栽培的杜鵑花就要分為盆栽和地栽。因為大多數杜鵑花較耐陰濕環境,因此適合現代家庭栽培的杜鵑花種類很多,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啊扎里亞類杜鵑花品種基本上都適宜於家庭栽培。這類杜鵑花不僅適宜於盆栽,也適宜於地栽。具體種類如下:
(1)毛鵑:由於春天開花,花朵較大,也有人將其叫做大葉大花種春鵑。常綠至半常綠灌木,直立,獨干或數枝叢生。葉長橢圓形,深綠色,長達10厘米,寬3厘米。花常3朵合為一個花苞,生於枝頂。4月底至5月初開花,花朵繁茂,幾乎密不見葉,整體效果非常動人。
這類杜鵑適應性強,生長迅速,體型高大,盆栽的蓬徑可達3米左右。地栽時生長更為茂盛。這類杜鵑包括錦綉杜鵑、白花杜鵑及其變種和雜交種。
(2)錦綉杜鵑:俗稱玉蝴蝶,原產於我國,但栽培已久,未發現野生。花淡粉色,喉部有紫紅點,單瓣,大花,花冠8~9厘米,花瓣厚實,雌雄蕊完好,結實率高。葉長卵形,長約10厘米,寬約3厘米,葉面多毛。生長快,一般抽梢7~8枝,多的可達12枝,長而粗壯,可用來大量繁殖小苗。生產上一般都用此種小苗作為嫁接西鵑的砧木。屬於本種的有紫蝴蝶、毛白雪、毛白錦、紫牡丹等變種,還有一種叫琉球紅,原產琉球群島和我國台灣島,很早就移植內地種植,花朵喇叭狀,紅艷有光澤,花期比錦綉杜鵑長。
(3)東鵑:由於該類杜鵑來自日本,屬於岩石類杜鵑,習慣上人們稱這類杜鵑為東洋鵑,簡稱東鵑。花色品種甚多,葉較小,花形較小,所以又被稱為小葉小花種。常綠灌木,高1~2米。葉卵形,葉片薄,毛少,嫩綠色,有光澤。枝頂著生花蕾,多達3~4個,同一花蕾中有1~3朵花,多至4~5朵。花冠漏斗狀鍾形,花小,口徑2~4厘米,筒部長2~3厘米、5裂、喉部有深色斑點或暈,花瓣有圓頭、尖頭、起翹等變異;花色有白、粉、紅、紫、水黃、白綠、鑲邊、灑錦等;多數為單瓣,也有二輪重疊,或稱套筒或雙套;雄蕊5枚,花葯黃色。蒴果小型,長0.6~0.7厘米。花後從葉腋間萌發新梢3~6枝,多的可達10餘枝,當年可生長5~10厘米,7~8月間老葉凋落,同時花芽形成。秋天特別是霜凍後該類杜鵑在昆明葉片轉為紅褐色,煞是好看。
該類杜鵑生長旺盛,萌發力強,很耐修剪,且枝條細軟,易於造型,是理想的盆景材料。如作為庭院布置,無論台階、牆角、石畔、路邊、樹叢邊緣均可成叢布置。也可群植,適當加以人工修剪,使整株形態流暢自然,春天其密集的花朵,秋天以其紫紅色密集的葉片,形成生動美妙的園林景觀。該類杜鵑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華中一帶均可露地越冬。
(4)夏鵑:夏鵑是5~6月開花的品種,故稱為夏鵑,日本稱之為皋月杜鵑。其主要親本為五月杜鵑,原產印度,日本關東以西河谷亦有野生。
夏鵑比毛鵑體形略小,盆栽10餘年蓬徑亦可達到2米左右,發枝力強,枝葉特別豐滿,冠形整齊美觀,是現代杜鵑盆景的主要材料之一。葉互生,間距短,長卵形,狹小,葉長3~4厘米,寬1~2厘米,質厚,色深,多毛,葉端有尖、圓之別。在長江以北地區,除發新葉期間外,其他時間會經常掉葉,直到頭一年老葉及當年春葉掉盡為止。在雲南掉葉時間不甚明顯,花期5月中旬至6月,花冠寬喇叭狀,5裂,口徑4~6厘米,也有7~8厘米,花形有單瓣、套筒、重瓣、皺瓣、波浪等變異,花色有紅、紫、粉、白、鑲邊等復色。栽培品種較多,多達2000多個。
(5)西鵑:因此類杜鵑從歐洲引來,又是最早在西歐的荷蘭、比利時育成,故有西鵑之稱。該類杜鵑多為重瓣,色艷,花大,是栽培類型中最美麗的一類,但也是抗病性較差的一類。西鵑的主要親本為原產中國的映山紅和原產印度的皋月杜鵑(R.indicum)。其主要特徵是體型矮小,發枝粗短,生長較緩慢。但栽培數十年的西鵑蓬徑也可達1米左右。西鵑葉片厚實,深綠色,集生枝頂,葉面毛少,葉片的大小、形狀變化較多。在長江以北地區,於4月中下旬開花,在溫室中栽培可提前至上一年的12月。自聖誕節至春節均可促成開花。在昆明每年可開花3~4次,通常一年四季均可開花。花大型,口徑6~8厘米,最大可達10厘米以上,花色豐富,觀賞價值高。
西鵑品種共約1000個,國內有200~300個。主要代表品種如:玫瑰皇後、愛麗、王冠、加州晚霞等。
關於野生杜鵑花,目前適宜於盆栽的種類有大白花杜鵑、馬纓花、雲錦杜鵑等10餘種。
此外,杜鵑花新品種紅暈、朝暉、金躑躅、紫艷、雪美人、嬌艷等大多適於家庭栽培。
『肆』 杜鵑花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
杜鵑花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中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總稱,簡稱杜鵑,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山鵑等。屬的學名Rhododendron。杜鵑花許多種類四季常綠,開花整齊,花、葉兼美,是一種既可觀花,又可賞葉的花卉,非常適宜家庭盆栽。為我國春節銷量最大的木本年宵花卉。
我國目前栽培的杜鵑花園藝品種有幾百種。根據形態、性狀、親本和來源,分為以下4種類型。
東鵑:來自日本,又稱東洋鵑。高1~2米,分枝散亂,葉薄色淡,毛少有光亮,花朵繁密,花徑2~4厘米,最大的6厘米,花色多種,單瓣或由花萼瓣化而成套筒瓣,少有重瓣。
毛鵑:高2~3米,生長健壯,適應力強,幼枝密被褐色剛毛。葉具粗糙毛。花大,單瓣,寬漏斗狀,少有重瓣,花色有紅、紫、粉、白及復色等。
西鵑:別名西洋杜鵑、比利時杜鵑。花色、花型最多,最美麗。體型矮壯,樹冠緊密,葉片厚實,深綠少毛,葉有光葉,尖葉、扭葉、長葉與闊葉之分。花色多樣,有單色、鑲邊、點紅、亮斑等。多為重瓣,少有單瓣,花瓣狹長、圓闊、平直、後翻、波浪、皺邊、卷邊等。花徑6~8厘米,也有超過10厘米的。習性嬌嫩,怕曬怕凍。近年育出大量雜交新品種。
夏鵑:原產印度和日本,一般在5~6月開花。體型矮壯,高約1米,枝葉纖細,分枝稠密,樹冠豐滿、整齊。葉片狹小,排列緊密。花冠闊漏斗狀,花徑6~8厘米,花色、花瓣同西鵑一樣豐富。
『伍』 要怎樣進行杜鵑花的雜交育種
雜交育種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雜種,是獲得優良杜鵑花品種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杜鵑花愛好者常用的方法。育種先要查詢和選擇親本。親本可以用野生種,也可以用栽培品種。野生種因長期生長在自然界,生存競爭的能力遠勝過栽培品種,同時野生種某一性狀比較純凈穩定,因此在雜交時親本選擇仍以野生種為好。
除了解其特性之外,育種者還要了解親本的分布區。
雜交組合決定後,理論上認為母本細胞的影響比較大,母性遺傳的比重較大。因此,母本的選擇尤其重要。進行雜交育種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母本開花的准備:雜交前選擇母本杜鵑花即將開放的花朵,於早上10時前將花瓣剝開,將雄蕊去掉後觀察柱頭是否有分泌物出現,如有分泌物出現表明可以進行授粉,如沒有分泌物要先將去掉雄蕊的花朵套袋,待柱頭分泌出黏液、表面有光澤時再進行授粉。一般一株杜鵑花上處理8~10朵為宜,一個花序上留3~4個發育相近的,其餘均去掉,以節約養分。
(2)父本開花的准備:杜鵑花的花葯是生在花絲頂端的一對壺狀物,開口在頂部,內部藏有花粉,花粉互相粘成花粉塊。授粉前可先做花粉的發芽實驗,最便捷的方法是用化學方法,一般選用靛藍做花粉萌發實驗,如花粉呈藍色,即說明該花粉成熟度高,有萌發率。授粉時一般選晴天無風之日,於上午10時左右用鑷子將父本花葯取下,花粉囊口向下在母本花柱上輕輕抖動,使花粉塊輕輕落在柱頭上,或輕抹在柱頭上。
對於一個雜交組合來說,花粉與柱頭不一定同時成熟。解決的方法大致有三:一是每個花序和花序上的每個花朵都有先後開放的差別,因此可以利用這個差別相互等待;二是用低溫、干藏(用氯化鈣為乾燥劑)的方法延長花粉的壽命;三是先在溫棚內盆栽,人工控制花期,待授粉後再在露地栽培。
(3)重復授粉:從花粉萌發到花粉管伸入約需2小時。為確保授粉成功,可在柱頭成熟後的2~3天內再重復授粉1~2次。
(4)掛牌及登記:雜交後一定不要忘記掛牌,牌上寫明親本名稱、授粉日期及授粉花朵數,掛在花序梗上。掛牌的同時進行登記。花粉貯存時掛牌與登記要同時進行,以免混雜。
(5)種子採收:授粉成功與失敗的標志,是看子房是否膨大發育。如逐漸變大,授粉後1周即可達到採收時的果實大小,表示授粉成功。果實的採收一般在10~11月進行。將採收的果實在室內晾乾,待果瓣開裂、種子自然落出時進行收集,並寫明親本。然後在當年即可將種子播下,這樣可以縮短雜交育種的周期。
『陸』 介紹一下杜鵑花的形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1、杜鵑花的形態:
杜鵑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鱗片在中間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邊緣。花兩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頂部。花梗長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長卵形,長五毫米,粗糙的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亮紅色或暗紅色,長三點五到四厘米,寬一點五到兩厘米。
2、杜鵑花的生活環境:
杜鵑花生於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歡酸性土壤,生長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歡涼爽、潮濕、通風的半陰涼環境,既怕酷暑又怕嚴寒。適宜生長的溫度為十二攝氏度到二十五攝氏度,夏季超過三十五攝氏度時,新梢和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6)杜鵑花親本擴展閱讀:
杜鵑花是一種偏向於依賴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種植時一定要選用酸性土。可以將泥炭土、園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進行配製,由此使它適合杜鵑花生長,盡量選用透氣排水並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鵑不喜歡陰,所以在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還需要對其遮蔭,以防杜鵑花被曬傷,其餘季節則要把杜鵑花放在光照強的地方,使其能夠開出更美的花朵。
養杜鵑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數,適當為其補充養分,使其生長旺盛。但是杜鵑花根系不是很強,只需要施肥時不要濃肥,也不要選擇生肥,這都很容易導致杜鵑花爛根,整個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
『柒』 杜鵑花的花色要怎樣育種
花色育種:紅色花:在眾多的杜鵑花中就顏色而言以紅色為最多。追求紅花雜種的育種工作是20世紀50年代的熱門,理想的親本都產於中國,如火紅杜鵑、文雅杜鵑、似血杜鵑、馬纓花(R.delavayi)等常被作為紅花親本,另外粘毛杜鵑以及由它們育出的後代,如Harold:Amaties等,也是常用的紅花雜種親本。紅色花在杜鵑花中是一個顯性因子,遺傳性很強,與白花種類雜交第一代表現為紅色。如作者所做的一個雜交種其親本是馬纓花(紅)大白花杜鵑(白),雜交第一代為深粉紅色,但後代常出現葉片稀疏,開花後顯得全株較瘦,只能與枝葉豐富的種類再雜交才能改進它的缺點。
粉色花:粉紅色的杜鵑花也較常見,據我們的雜交育種研究,如用白色花杜鵑與紅色花杜鵑進行雜交,即可得到粉紅色杜鵑花。如用大白花杜鵑(白)馬纓花所得的雜交一代就是粉紅色。自然界中粉紅色的花較多,故粉紅色在雜交育種中一般不作為育種的重點。
白色花:天然的白花種類很多,如大白花杜鵑、碗花杜鵑、滇南杜鵑、大喇叭杜鵑等。白色花純潔可愛,用它們雜交的後代因白色花瓣中仍有形成雜色的花青素,故其後代會出現紅色或淺紫色暈斑。用白色花杜鵑與紅、粉、橙、黃色花的杜鵑雜交,常出現兩親本之間的中間色,也偶有白花在雜交第一代中成為隱性,到第二代才會出現白花。總之,白花的遺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另一親本的遺傳特性,因為白花是由一個弱基因所控制。
黃色花:近年來,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對黃花杜鵑愛之有加。在自然界,黃色杜鵑花很多,常綠無鱗類黃色杜鵑花如凸尖杜鵑、黃杯杜鵑、乳黃杜鵑、腺柄杜鵑、羊躑躅等均產於我國,有鱗類黃花杜鵑如硫黃杜鵑、黃花杜鵑等產於我國雲南,卡羅林納杜鵑產於美國。杜鵑黃色花的遺傳主要受基因的控制,其次是細胞內色素化學變化的結果。已知杜鵑花花瓣中有不溶於細胞液的質體色素,有溶於細胞液的黃體酮或黃鹼醇,還有產生紅、藍二色的花青素,這三類物質含量的多少,決定了花的顏色。較顯著的例子是雲錦杜鵑黃杯杜鵑(R.wardii),二者雜交後得到了大花淡黃色品種金星(Gold:Star)。該雜種是由美國的D.Hardgnore培育出的雜交種。
橙色花:要想得到橙色花,最常用的親本是無鱗類的兩色杜鵑(R.dicroanthum)。國外用該種做親本育出的橙色品種是經過如下雜交得到的:[(兩色杜鵑火紅杜鵑)朱紅杜鵑]腺柱杜鵑→紫血杜鵑[(腺柱杜鵑腺柱杜鵑)(兩色杜鵑朱紅杜鵑)]→朱紅杜鵑→『Bodnant』。在以上5種親本中,只有兩色杜鵑和紫血杜鵑具有橙色花,其餘3種只有紅、粉、白花,但具花大、有香味等其他性狀,經過反復雜交最終得到了較為理想的品種。
藍色花:野生杜鵑花中,藍色花僅在有鱗杜鵑有,屬於淡藍色花的有灰背杜鵑、紫藍杜鵑(R.rassatum)、優雅杜鵑(R.concinnum)以及張口杜鵑(R.augustinii)等,都是較好的藍色花親本材料。上述種類均為藍紫色系。目前國外育出的品種尚無純藍色,因此各國育種者都在積極努力,試圖育出純藍色的杜鵑花品種。
『捌』 杜鵑花有哪些品種
我國杜鵑園藝品種有300~400個,其主要血統是映山紅,根據親本來源、形態特徵、特性可分:1.毛鵑:又稱毛葉杜鵑、春鵑大葉種。本類包括錦銹杜鵑、白毛杜鵑及其變種。株體較大,發枝粗長,葉長橢圓形、多毛,生長健壯,適應性強,花大、單瓣、寬漏斗狀,少重瓣,花色有紅、紫、粉、白及復色,品種有10餘個,栽培較多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琉球紅、玉玲等。
2.西鵑:最早在荷蘭、比利時育成,系皋月杜鵑、映山紅及白毛杜鵑等反復雜交選育而成。體型矮壯,樹冠緊密,發枝粗短,習性嬌嫩,怕曬怕凍。葉片濃綠色,較厚,有光澤,毛少,花期2~5月,多重瓣,少有單瓣,有皺邊,卷邊,波浪等,花色十分豐富,花直徑6~8厘米,最大可達10厘米,傳統品種有皇冠、錦袍、天女舞、四海波等。
3.東鵑:即東洋鵑,又稱春鵑小葉種。引種自日本。包括石岩杜鵑及其變種。體形矮小,高1~2米,分枝散亂,枝條纖細,葉薄色淡,毛少有光,4月開花,著花繁密,花朵最小,花徑2~4厘米,最大6厘米,單瓣或由花萼瓣花而成套筒瓣,少數重瓣,花色多種。傳統品種有雪月、新天地、碧止、日之出及春秋兩季開花的「四季之譽」。
4.夏鵑
原產印度和日本,日本稱皋月杜鵑,先發枝葉後開花,是開花最晚的種類,花期5月下旬至6月,株型較小,高1米,分枝多而密,枝中纖細,樹冠豐滿,整齊,花寬漏斗形,直徑6~8厘米,可作樁景,花色花型豐富,如長華、大紅袍、陳家銀紅、五寶綠珠、紫辰殿。
『玖』 杜鵑可分為幾大類型
杜鵑花花色艷麗,花色繁多,葉色濃綠,姿態優美,且極富野趣,是重要的觀花灌木。可叢植、片植於建築物前,庭院綠地草坪、花壇四周,公園、風景區、園林小區之園區一隅、路徑之側、溪流池畔、山石之間。也可配植於道路、道路分車道綠壇之喬木樹下,均有極好的觀賞效果。
但須注意不宜栽植於過蔭之處,片植者注意品種間之搭配。同時,杜鵑也宜盆栽,為盆景中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杜鵑是世界名花之一,杜鵑屬植物在全世界有栽培種已有900餘種,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態特徵,
有常綠喬木、小喬木、灌木,也有落葉灌木。目前我國栽培的園藝品種有300種左右,根據形態、性狀、親本及來源,可分為東鵑、毛鵑、西鵑、夏鵑4個類型。
『拾』 杜鵑的特徵和品種是什麼
杜鵑花大多為常綠灌木,高1~2米,有直立主幹或多干叢生,枝幹褐色,表皮薄而細密,小枝有毛或無毛,互生或輪生,很少對生。葉紙質,正背兩面有棕色剛毛。花冠喇叭狀、鍾狀、漏斗狀或高腳碟狀,4~5裂,深淺不一,覆瓦狀排列。花色有紅、白、黃、紫、粉及一些中間色。單花或雙花,乃至10餘朵即合成總狀傘形花序,每朵花有小花梗。蒴果,果熟時自頂端開裂。種子多而細小。杜鵑花全屬900餘種。由於處的生態環境不同,其形態差異十分懸殊。根據親本來源和形態特徵通常將其分為東鵑、毛鵑、西鵑和夏鵑4個類型。
1.東鵑
即東洋鵑,又稱春鵑小葉種。原產日本。主要包括石岩杜鵑及其變種,品種很多。特徵是植株矮小,分枝散亂,葉片薄而色淡,毛少,有光亮。4月份開花,著花繁密,花朵小,少有重瓣。花色多種。傳統品種有雪月、新天地及四季之譽等。
2.毛鵑
又稱毛葉杜鵑、春鵑大葉種。包括錦綉杜鵑、白花杜鵑及其變種、雜交種。植株高大,生長健壯,適應能力強。常用作嫁接西鵑的砧木。花大,少有重瓣。花色有紅紫、粉、白及復色。品種較少。栽培較多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玉鈴等。
3.西鵑
最早在西歐育成,故稱西洋鵑。花色、花形最多,最美麗的一類。其主要特徵是體型矮壯,樹冠緊密,葉片濃綠色,較厚,有光澤,毛少。花期4~5月。多數為重瓣。花色十分豐富。傳統品種有皇冠、錦袍、四海波等。
4.夏鵑
原產印度和日本。日本稱皋月杜鵑。先發枝葉,後開花,是開花最晚的種類。花期5~6月份。花色、花形和西鵑一樣豐富。也是製作樁景的好植物材料。傳統品種有長華、大紅袍、五寶綠珠等。
杜鵑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亞洲最多,我國分布廣泛。
杜鵑喜歡濕潤和涼爽,喜肥但忌濃肥,喜歡微酸性、不含鈣鎂的水和土,較耐寒,喜半陰,忌烈日曝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