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茉莉花鑒賞
❶ 茉莉花開舞蹈2021主要講什麼
茉莉花開舞蹈2021主要講它借不同的舞蹈動作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擔心受責罵,被人取笑,又怕傷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動。婉轉的旋律,柔美的舞姿。茉莉花的芬芳化作了翩躚舞步,充滿中國風韻的舞台設計,把我帶到了江南嫵媚而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江南女子的嬌俏、溫婉,令我陶醉在濃濃的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中。根據江蘇民間歌曲《茉莉花》編排的中國民族舞蹈《茉莉花》可謂是經典之作。
❷ 茉莉情懷獨舞創造來源
茉莉情懷獨舞是由江南女子的優雅體態而來的。
該舞蹈由舞者持傘巾而舞,把傘喻為茉莉花,用雨中漫步賞花摘花等動作來表現了江南女子對茉莉花的喜愛,和少女情竇初開的羞澀以及對愛情懵懂美好的憧憬。最後撐傘探出頭來,彷彿在一片茉莉花中已經尋找到了自己渴望的美好生活。
舞者的表演細膩優美,純真生動。把江南女子如茉莉般溫婉,靈動,冰姿玉蕊的獨特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透射出江南女子特有的氣質之美,讓人看了這個舞蹈忍不住像愛上像茉莉花一樣,喜歡上這個美麗的江南少女。
舞蹈《茉莉情懷》屬江南地區漢族民間舞,舞蹈音樂是以江南民歌茉莉花為主軸改編,而「茉莉花」又代表著中國人民朴實、勤勞的性格特徵,更傳承了漢民族民間舞蹈源遠流長的藝術情懷。
總結如下:
舞蹈《茉莉情懷》屬於民族民間舞,名族民間舞一般簡稱民族舞。
舞蹈《茉莉情懷》屬於第八屆桃李杯女子獨舞,其主要內容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大。在一般定義中,名族民間舞指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有一定特色與風格的舞蹈。所以舞蹈《茉莉情懷》即屬於名族民間舞。
❸ 賞析 茉莉花
清新淡雅,給人以一種舒適柔美的感覺
❹ 舞蹈茉莉花在舞蹈技巧方面做出了哪些融合
舞蹈茉莉花在舞蹈技巧方面將芭蕾舞與中國民間扇子舞融為一體。
在舞蹈動作方面,《茉莉花》將西方芭蕾的「開、綳、直、力」與我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含蓄柔韌的動作技法結合起來,延用了古典芭蕾舞的足尖鞋,標志的立足、側踢和360°自轉體也在其中突出表現。
❺ 民族舞加現代舞的《茉莉花》舞蹈串燒怎麼串詞
《茉莉花》舞蹈串燒的串詞可參考如下:
《茉莉花》這朵源於蘇皖的民歌奇葩,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以其婉轉悠揚的旋律優美動聽的曲調和充滿鄉土氣息的韻味扣人心弦!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為我們帶來的歌舞《茉莉花》。
在這百花盛開的季節里,千萬朵鮮花開遍了原野,其中就有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獻上的茉莉花:它們是多麼地美麗芬芳、優雅動人啊!你想在百花叢中欣賞這獨一無二的茉莉花嗎?那麼就請看我們的開場舞——茉莉花吧!
一抹純白身影獨自綻放幽香,踏著音樂的旋律展現婀挪身姿。那點純白好似聖潔之光,照進我們清澈的心。那靈動的身姿傾情獻舞,舞出我們的花樣年華。接下來請欣賞《茉莉花》的精彩一刻。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該首歌曲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今天讓我來一同欣賞舞蹈《茉莉花》。
茉莉花,茉莉花,美麗的花。
啊,好一朵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我愛茉莉花,愛冰清潔白的話,想欣賞她的美麗嗎,
今日我們就一同欣賞舞蹈《茉莉花》。大家鼓掌!
優美的歌曲過後會是什麼呢?對了,就是舞蹈拉!在這寒冷的冬天,讓運動給我們帶來健康的溫暖。清秀的小花,代表著新生的力量,象徵著蒸蒸日上。下面請欣賞舞蹈《茉莉花》......
一簇簇淡黃的花蕊幾片潔白的花瓣一朵綠色的花萼結合在一起便成了一朵嬌小可人的茉莉花。請欣賞由XXXX帶來的舞蹈《茉莉花》。
潔白無瑕茉莉花,
馨香飄入您的家淡雅清秀茉莉花,
馨香伴君走天涯。請欣賞舞蹈《茉莉花》。
❻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用古箏彈奏民樂《茉莉花》,你有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嗎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用古箏彈奏民樂《茉莉花》,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從彈奏中就可以聽出古箏非常有民族的特色,而且值得肯定的是中國的文化是值得傳承的。關於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用古箏彈奏民樂《茉莉花》,你有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嗎?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中國文化值得傳承
雖然我們擁有了很高科技的航空技術,但是仍然要重視中國文化傳承與發揚,因為中國文化才是發展的基礎。而且中國文化是非常有魅力,如果深入其中,就可以體會到它是多麼的美好,所以中國文化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的與傳承的。
關於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用古箏彈奏民樂《茉莉花》,你有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嗎?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❼ 桃李杯茉莉花舞蹈什麼結構的
以下是我對於您【舞蹈茉莉花結構是什麼】問題的回答:親親,您好! 諾維爾說過:「人類的情感達到語言不足以表達的程度,舞蹈就會大大奏效,作為人類感情頂峰的喊叫,也已顯得不夠。於是,喊叫被動作所取代。」這段話說明了舞蹈藝術是人類抒情的最高形式。中國民族舞蹈《茉莉花》正恰到好處的闡釋了這一點。 親親,您好! 諾維爾說過:「人類的情感達到語言不足以表達的程度,舞蹈就會大大奏效,„„作為人類感情頂峰的喊叫,也已顯得不夠。於是,喊叫被動作所取代。」這段話說明了舞蹈藝術是人類抒情的最高形式。中國民族舞蹈《茉莉花》正恰到好處的闡釋了這一點。
親親~ 婉轉的旋律,柔美的舞姿。茉莉花的芬芳化作了翩躚舞步,充滿中國風韻的舞台設計,把我帶到了江南嫵媚而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江南女子的嬌俏、溫婉,令我陶醉在濃濃的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中。 根據江蘇民間歌曲《茉莉花》編排的中國民族舞蹈《茉莉花》可謂是經典之作。它以歌曲《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以樂帶情,點燃氣氛。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與音樂缺一不可。通過音樂對心靈的渲染、形體的熏陶,從思想和形體上達到美的享受,傳播給我們的是高雅的氣質。有300多年歷史的國樂精華之十大民歌之一《茉莉花》出世以來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而舞蹈《茉莉花》正是藉助了這一點,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❽ 就民歌茉莉花進行文字鑒賞300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8)民族舞蹈茉莉花鑒賞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❾ 《茉莉花》賞析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清楚的記得這首曲子一直保留在小學的音樂書本上,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好像人人都會哼唱。它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旋律優美、流暢動聽,最主要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淳樸柔美的情感,借茉莉花潔白無瑕、美麗聖潔、朴實無華的形象來訴說人們追求理想、追求純真和諧的美好期待。
其實它是改編自一首名叫《鮮花調》的民間歌曲,由何仿經過整理改編的。在流傳過程中又發生很多改編,僅是中國就幾十種唱法,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在美國發射的一顆向外太空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時,《茉莉花》這首優美樂曲被當作地球禮物傳送給外星生命;2004年第28屆夏季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兒童站在巨型燈籠上演唱的也是這是民歌。可想而知這首曲子帶給人們的影響還是比較深刻的!
❿ 芭蕾舞《茉莉花》體現了藝術發展的哪些「規律」
1.芭蕾舞《茉莉花》從舞蹈內容和思想內涵的角度來說,通過女子群舞的方式,藉助於我國版傳統舞蹈道具扇子、民歌《權茉莉花》、編鍾與琵琶奏樂以及西方的小提琴配器,一方面展現了茉莉花繁花似錦、迎風搖曳時的美姿,通過芭蕾舞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美感;另一方面,該舞蹈作品以「情」為主線,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內心嚮往美好愛情的微妙情感.
2.芭蕾舞《茉莉花》運用芭蕾舞的形式演繹我國傳統的情感主題,既樹立了自身獨特且具感染力的表演風格,讓廣大的觀眾為之動容,同時在表現主題、思想內涵、呈現方式上也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親切感,這是芭蕾舞藝術中國化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