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宣傳片
㈠ 誰知道有關江蘇民歌——《茉莉花》
這是發源於南京的六合區的版本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揚州附近的儀征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㈡ 急求世博宣傳片 傅薪潔唱的《茉莉花》視頻,謝謝!!!
g伐vn鎩ね丹qyn鎩ね丹wストηzホls
㈢ 江蘇省的宣傳片,畫面是江蘇的旅遊景點,重點是南京,背景音樂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個片子名是什
美好江蘇
㈣ 關於《茉莉花》這首歌的資料
起源①江蘇民歌名。 關於《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其中甚至還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樂之說。目前國內比較肯定和准確的說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傳在揚州儀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鮮花調」(又名「仙花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時期。現存最早的「鮮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約翰·貝羅的《中國游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特》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發展影響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1942年冬天,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蘇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樂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橋鎮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歌詞 《茉莉花》江蘇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㈤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背景介紹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優雅的江蘇民歌就發源於江蘇六合區金牛湖。它的原型是江蘇回民歌《答鮮花調》,六十四年前的1942年,抗日烽火連天,新四軍文藝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金牛山附近採集到民歌《鮮花調》,加工整理成《好一朵茉莉花》,從此唱遍大江南北。可以說,這首民歌早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名片」。
《好一朵茉莉花》曲調纏綿,寓意含蓄。茉莉花之美代表了愛情和幸福,東西方人都從茉莉花的芬芳中得到愉悅和快樂,因此,民歌《茉莉花》傳唱六十多年而不衰。
㈥ CCTV-1播的《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形象宣傳片,那位中國女孩(吹茉莉花歌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4MzQwNDQ=.html
原來廣告、音樂、影視可以結合得如此純凈唯美!至今為止我喜歡過兩個廣告,內一個是綠箭口香糖的容廣告:一個女孩在雨中一棵狠綠的楊柳下等公交車的場景,背景音樂是《雨中的旋律》,第二首就是這首廣告宣傳片的最高典範——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㈦ 張藝謀世博宣傳片中唱《茉莉花》的女孩叫什麼名字
傅薪潔
8年前,5歲的傅薪潔因申博宣傳片「一炮而紅」,如今身為世博志願者宣傳大使,她願為世博做更多事———
100天、99天、98天……世博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走在申城街頭,我們彷彿可以聽到世博會的心跳。如今,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有1800多萬,除了本地市民外,許多新上海人、農民工,還有外籍人士也都是這座城市的一員。這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和世博會有著什麼樣的情緣?什麼樣的故事?對於這一盛會又有著什麼樣的期待?
本報和東方衛視以及騰訊網聯合主辦的「百分百倒計時」大型公益宣傳片活動於本月13日推出,這一活動也得到了新民晚報新聞熱線(上海對外信息服務熱線)962288的支持。所有希望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都可以撥打這個熱線,講述你們的世博故事和世博夢想。我們將選擇其中有特點的人物,在本報《世博天下》等版面上進行報道。
「2010年,你們來上海,我再唱給你們聽……」8年前,在張藝謀拍攝的申博宣傳片中,5歲的傅薪潔唱完一曲《茉莉花》後,向全世界發出了邀請,好聽的童聲打動了許多人,也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大大方方、愛唱歌的上海小姑娘。
如今,世博會就在眼前了,當年的那個小姑娘也長大了。身為世博志願者宣傳大使的她,續寫了怎樣的「世博故事」?
記者日前走進傅薪潔的家,聽小姑娘吐露心聲:「我還想做很多事,最想有機會到中國館里去唱《茉莉花》!」
懵懂間成了申博宣傳片「女一號」
比起當年申博宣傳片中胖嘟嘟的可愛模樣,已是初一學生的傅薪潔面對記者多了一份靦腆,但和媽媽、外婆撒起嬌來,又是一副「長不大」的樣子。說起8年前的第一次出鏡,小姑娘實話實說:「不知道為什麼要到電視台唱歌,也不知道申博是什麼意思。」
那時,傅薪潔剛剛被上海小熒星藝術團影視團錄取,老師挑選出她和幾名小朋友一起到電視檯面試。孩子們一個一個地依次被叫進去,任務就是唱《茉莉花》,外加說一句話。輪到傅薪潔已是晚上。等候過程中,她一遍一遍教其他唱得不熟的小朋友學唱《茉莉花》。輪到她進演播室,面對攝像機和一大群工作人員,她按要求認真地唱了五六遍。
從頭至尾,家人都不知道面試的用意。直到12月3日那個激動人心的晚上,正在看電視的薪潔媽媽突然發現,原本的電視節目臨時中斷了,多個電視頻道開始直播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畫面,女兒清脆的歌聲在遙遠的蒙特卡洛響起,可愛的小臉蛋隨後出現在屏幕上。此時,傅薪潔早已入睡,家人急忙將她搖醒,指著電視機問:「你看,電視里是誰呀?」傅薪潔應了一聲,還沒完全睜開眼睛便又倒頭睡去。就這樣,懵懂間,傅薪潔成了申博宣傳片「女一號」,開始了她的「世博故事」。
8年時間里唱了許多遍《茉莉花》
8年時間里唱了多少遍《茉莉花》?傅薪潔看看媽媽和外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記不清了」。身為「聯絡員」的媽媽說,基本上,與世博有關的宣傳活動,小薪潔都會參加。作為「小大使」,她見證了世博會會徽、志願者標志的揭曉,參加了世博倒計時600天的文藝演出。前些天,剛剛錄制了世博倒計時100天的「百分百倒計時」宣傳片。
在媽媽眼中,與世博結下不解之緣,給小薪潔的成長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認識她的人多了,孩子自己就意識到各方面都要表現得優秀,不能讓關注她的人失望。」平日里,小薪潔特別注意「小事」:左行右立、不亂穿馬路……不光自己做到,還「監督」家裡人也要做好。
2005年,小薪潔隨市政府一行去了日本愛知世博會。雖然記不得自己看了啥「高科技」,但她的自理能力讓全團人和遠在上海的家人贊不絕口:家裡給她帶齊了一個禮拜的內衣褲,告訴她穿過就不要了。當時只有8歲的她,卻每天在賓館里自己洗;回家時,連當初家裡帶去的一塊肥皂也沒落下……說起這段故事,小薪潔自己也笑了:「東西不要了多浪費呀。」
頻頻參加各類活動,不怕影響功課嗎?傅薪潔告訴記者,每次缺課回來都會抓緊補,老師也會幫忙,關鍵是爸爸媽媽從來不給她太多壓力。從不參加任何補習班的她,課余時間都用在「學喜歡的東西」上了:越劇、滬劇、黃梅戲,拉二胡已達十級水平。
向小朋友倡議做好一名「小志願者」
世博會來了,最想看什麼?傅薪潔脫口而出:「當然是中國館,世博園區一天肯定走不完,要多去幾次。」除了在中國館「高歌一曲」,小薪潔還透露「小小的野心」:「每個館里都想去唱一遍《茉莉花》,也算為世博做貢獻!」
因為不滿16周歲,傅薪潔當不上世博注冊志願者。但小姑娘沒有放棄,想出了「小志願者」這個提議,並且在學校升旗儀式上宣讀了倡議書,讓不夠年齡的小朋友們一起為世博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西江灣路公園、四川北路綠地廣場等地,時常會出現她和學校世博文明小分隊一起愛綠護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