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植物園鬱金香展
㈠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溫度達到攝氏八度的情況下,鬱金香就可以正常生長了,最適宜的溫度是攝氏二十到攝氏二十五專度左右,只要不屬低於零下十四度或高於二十八攝氏度,鬱金香都可以很好的生長。
㈡ 蘭州植物園在哪
從雁灘傢具市場可以坐20路,4月12號有桃花會,植物園是其中一個分會場,現在鬱金香展也開始了
㈢ 6月份去蘭州植物園有什麼花開的正旺盛
植物園現在最多的花就是鬱金香,品種很多,6月正是旺盛的時候。
㈣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蘭州的鬱金香每年的4月10號到20號開,蘭州植物園的鬱金香品種很多,值得一看。
㈤ 百般紅紫斗芳菲︱2022年春賞花日記(下)
作者:太空精靈兒
說說這次旅行
已是4月中旬了,海棠、晚櫻、桃花等都接近尾聲,到了欣賞鬱金香、牡丹、紫藤的時間了,也是主要春花的最後一批。賞春更惜春,心情變換著, 興奮中帶著愁悵。
4月芳菲最是迷人,艷美高雅的海棠,嫵媚嬌艷的晚櫻,神秘高貴的鬱金香,魏紫姚黃的牡丹,含蓄夢幻的紫藤,還有那仙姿綽約的瓊花。難忘百般紅紫,絕艷斗芳菲。
請跟隨精靈的腳步繼續賞花吧
預告片
海棠花溪
國家植物園鬱金香
中山公園鬱金香
國家植物園溫室睡蓮(南植)
國家植物園溫室睡蓮(南植)
玉淵潭公園晚櫻風光
海棠花溪亞當海棠
中山公園美洲瓊花
通州燃燈塔
4月11日,國家植物園賞海棠-桃花
註:
文字下面是對應的片片
由於本人出遊很少拍攝人像,故文中所需游覽時間均為不拍人像時間,供同樣不愛拍人像的旅行達人參考。
今天的計劃是國家植物園賞花,但攻略沒做好,想欣賞的梅花除開過盛的美人梅還掛在枝頭,其它梅花已全部掉光光了。
但海棠園中花開正當時,以前都不是這個時節來的,其實這是我第一次進到海棠園。品種也有好多種,且樹上都有品種標牌,如此賞花非常合我心意,不似其它公園的瞎看。
之後來到宿根園區,在卧佛室的路上,從甬道右側出口出來的那一片就是,這里也是我以前沒來過的,每次都是被甬道左側高大的玉蘭吸引去了腳步。進來仔細觀察,首先見到了星花玉蘭,造型極獨特,整齊的潔白花朵真是漂亮,圍著花樹轉了半天捨不得離開。園中還有麥李,一串串的枝條上布滿了可愛的花苞,開放著的幾朵更是讓人愛不釋手。還有一種小白花叫,細觀也是清雅悠然。在這一片不大園區中轉了半天。
然後找向丁香園,也是開放正當時,但由於在世紀壇的綠地中見過了最美丁香,在這里走了一段沒見到好看的品種,便草草向前到了嬌艷的桃花園,但碧桃過於熱烈,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坐下休息吃了點東西。今天周一溫室不開放, 科技 館西邊的鬱金香應該開得差不多了,可我不知道,由於溫室不開,我根本就沒往西走,沿著水邊就出了景區。之後才知道有鬱金香花海,心裡有些氣惱自已,同時也再一次感覺攻略的重要性,就這么一個市內植物園什麼也不想就去了,竟也是玩不好的。好在市內景區,那天再去就是了,若是外地甚至國外豈不是更遺憾?
想起許多友人對出遊攻略嗤之以鼻,我一直對自已這般不負責任之人和這種旅行大白們嗤之以鼻。哈哈,個人有個人的活法和玩法,不多說了不多說了。
4月13日,海棠花溪
今天與秀兒約好來海棠花溪既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游覽。沿土城河兩岸種滿了海棠,靠北岸東面一片還有許多天府海棠之外的品種,認真欣賞下來還是很有收獲的地方。海棠將落時,水面還會形成碧水游紅的景象。
從北門一進來,秀兒就急急地讓我欣賞路邊地上小小的「耬斗菜」花,說這種花很少見,今天能在這兒見到就沒白來,我沒有秀兒對花那麼痴迷,也沒有她那麼懂得花兒,在她的催促下也趕緊蹲下欣賞後拍了幾張。
之後便向東向南走了一圈,由於今天人太多,根本沒地方坐下休息,洗手間排著大隊,我倆便草草結束了今天的賞花活動。
海棠花溪我來過幾次了,之前也認真拍過片片,盛開、落紅的花期都趕上過,今天一並欣賞吧。以後准備換個地方賞海棠了。
4月15日,宋慶齡故居-什剎海-玉河
今天出發宋慶齡故居欣賞海棠肯定是晚了,但我還是想過來看看,心裡還有一個惦記,就是納蘭性德的夜合歡,我對夜合歡不熟悉,不知它該什麼時候開放,今天過來探探情況,明年大約就可以花開時節來欣賞了。
宋慶齡故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園林式宅院,這里曾是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的府邸。我於2019年春來參加過宋慶齡故居每年一度的海棠詩會,聽過呂中、陳鐸等大家的朗誦。那一年的海棠也是有些開過了。
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大株紫海棠開得正艷,近前看時還是盛開過了些。慢慢跺向故居主樓,暢襟齋庭院內那兩株西府海棠的確是開過了、這兩株海棠是京城稀有的古樹! 宋慶齡生前十分喜愛。每逢海棠綻放之時,宋慶齡常邀請友人,在樹下漫步,欣賞美景。今天已是花落人稀。
又進展室看了看,然後到南樓懷念納蘭性德這位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樓側的牆上便收錄了他十幾首著名詩篇,不由得一首首讀下去。
再看南樓前那兩株夜合歡樹,樹上剛有一點點小花苞,應該還要有一周以上才能開花。古樹的造型很獨特,從納蘭手植到現在過去300多年了。樹前有介紹:明開夜合樹:本名衛矛,初夏開小白花,晝開夜閉。為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之子、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手植。之後坐在夜合歡樹邊的石凳上,微風從湖面樹縫中穿梭而來,引起無限暇想。
「階前雙葉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讀著納蘭性德的詩,心情頗有些沉重地離開了。
沿什剎海-北岸走著,附近逢初一、十五開放的廣化寺也是因疫情而閉門了,便一直走過銀錠橋-金錠橋,及古跡斑駁卻仍在使用的後門橋,走上了玉河岸邊,每到春天這里花紅柳綠最是迷人,小路上行人不多還有觀景木台和座椅。剛才銀錠橋頭小店裡買了小盒雙皮奶悠閑地坐在河邊吃了。慢慢向南散步過去,來的晚了,花不多,但我還是喜歡這條小路的環境。今天過了地安門東大街又繼續向南走到小河盡頭,這邊沒多遠了,河邊有個教堂。將落的海棠花在午後的陽光下淡淡的沒了光彩。
後門橋
我也結束了今天的內容,想著若是下旬有時間再來看看夜合歡花兒是什麼樣。可沒想到從23日開始,北京疫情一下子變得嚴重起來,我也就沒再乘公交出門,別給政府添亂了。希望明年再來懷念詩人,欣賞夜合歡。
為日記的完整,在北京「孟氏老樹「的游記中下載了一片合歡花照片。
4月18日,國家植物園賞鬱金香-南植
由於不甘心失落植物園那大片的鬱金香花海,再次來到國家植物園。今天還是國家植物園掛牌的日子,由北京植物園上升為國家植物園了。
直接來到花海,真是好大一片呀,花海造型設計得很漂亮,品種顏色穿插中美艷到極致,周圍還有大型樹木,時而會有一小片光影地帶。遊人雖多但面積大,並不影響欣賞和拍照。偷懶沒拿單反,將幾年不用的小卡片機找出來,心裡就是想用其它產品代替那個沉重的大相機,讓自已逐漸習慣不用單反的日子,否則腰酸背痛地真難受。
小卡片也適合低角度拍攝,走了兩圈,欣賞到位,也拍了不少。
沒再游覽其它區域,直接從北門進入南植,這個時節南植花不太多了,水生區的睡蓮還沒長出來,牡丹剛開不多,又進到溫室看一遍就結束了。
4月19日,通州燃燈塔
通州大運河北端有一座高大的古塔,惦記了一些日子了,今春賞花間隙抽一天過來欣賞。
該景區是以燃燈塔為中心形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儒教的文廟(亦稱學宮)、佛教的佑勝教寺(亦俗稱塔庵)、道教的紫清宮(亦俗稱紅孩兒廟)三座獨立的廟宇,近距離呈「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圍牆之側而合稱三教廟。佑勝教寺的西側,聳立著燃燈佛舍利塔,由此形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共同成為北京人文奧運六大景區之一——通州運河文化景區。
6號線地鐵一直向東,到通州北關下車,過通惠河進入西海子公園,說是濕地更確切些。
首先來到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李卓吾先生墓,李卓吾(名李贄,號卓吾,1527年-1602年)明代著名思想家。
公園環境優美,西海子湖,風景涼亭,花草樹木,蒼勁古槐,人少清靜。
慢慢走走看看,向東過馬路進入「三廟一塔」景區,但景區不開放,我從6號門出去,來到三教廟正門前,大門緊閉,看情形修繕工作基本結束,正在收尾,問了保安告之今年十月正式開放。但從葫蘆湖邊向東北走過去,可以欣賞到燃燈塔全貌。
回頭來到湖邊,先看見了神奇的塔榆樹和石碑。石碑介紹燃燈塔第十三層西北破面,生長一株榆樹,此榆主幹直徑17厘米,高3.7米,樹冠闊4.2米,因搭塔剎腳手架礙事,不得不將部分枝幹砍去,故余高1.9米,冠闊1.5米。後又因其危害塔頂安全,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將此樹遷移地面,此榆之齡將近三百年之久,如今此榆植於塔側葫蘆湖畔,一改百年常態,與其他榆樹同時發芽同時落葉,新枝簇簇,綠葉蔥蔥,十分茂盛,造型美觀。我一直覺得古跡古物都是有靈性的,而塔榆樹這樣有生命的植物,其靈性更不必懷疑呀。
向前看,鮮花綠樹掩映中的燃燈塔,高高聳立,挺拔巍然。
燃燈塔(全稱燃燈佛舍利塔)始建於南北朝北周宇文時期,明、清多次重修。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高約45米。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磚雕。塔身正南券洞內供燃燈佛,故名燃燈塔。其餘三正面設假門,四斜面雕假窗。塔身以上為十三層密檐,第十三層正南面有磚刻碑記"萬古流芳"。整座塔上共懸風鈴2248枚,雕鑿佛像415尊。塔剎為八角形須彌座,上承仰蓮,再上為相輪、仰月、寶珠。北京大學的著名校園建築博雅塔便是以其為原型修建。
燃燈舍利塔,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傾圮,發現一顆佛牙與數百粒舍利;1900年,八國聯軍占據通州,對塔進行破壞;1976年唐山地震受損。1985年9月重修,塔剎增高5米,添相輪二、圓光一、仰月一、寶珠四,添設避雷針,重修塔頂蓮花座及各層塔檐,補鑄銅鈴,按原色油飾。
進不了院內,只能在鐵欄桿門外觀賞,無法變換角度,欣賞不能盡興了。遠近賞著看著,又在附近坐了半天,塔的高大讓人無論從哪個角度好遠都能瞧見,古詩雲"一枝塔影認通州"。多少年來,燃燈塔一直是三千里運河的第一座塔。
欣賞夠了燃燈塔,繼續向東北出景區,立於北運河畔的大光樓便出現在眼前。大光樓始建於明代,是漕運時代產物,是管理漕運官吏處理漕務之所, 歷史 上它有四個名字,正名大光樓,就其功能而言名驗糧樓,又因建在石壩高崗處又名壩樓,另一個名字因通惠河、大運河相伴也叫河樓。大光樓的建築外形,依據光緒《通州志•城池》圖示,與同時代建成的城內鍾鼓樓相似。造型經典。
沿運河邊的綠地向東走過去,前面是一座造型如波浪的運河橋,新穎漂亮,橋邊是北京國際財務中心,按我的計劃應該向西拐向通州博物館了,可不知是留連波浪橋還是河邊的綠地,卻是從橋下過去繼續向東,在一排垂釣人中又拍攝了有倒影的波浪橋,才意識到剛才應該拐彎的。
返回去步行了約20分鍾,按地圖找到了清真寺,進院子沒見到人,便向裡面走了一圈,感覺超出想像。回來查了介紹:通州清真寺是北京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元延佑年間,是北京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明正德十一年(1516)修繕並更名為「朝真寺」,萬曆二十一年(1593)擴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增建配殿袖亭,以窯殿穿廊構式與正殿相通。乾隆年間再次增修。道光年間蓋經學學舍16間,與北側大門相通。同治年間修繕,將原寺院東擴展,擴大前院,在中軸線上建通天閣樓。1933年部分建築被日軍炸毀,後修復。寺東向,跨南北二院。軸線上主體建築禮拜殿尚存,勾連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頂式多樣,集中國左建殿宇之大成,為城郊罕有。看,果然是有些 歷史 的古建築,各個角度看還是很經典的清真寺規制。
旁邊就是通州博物館,三進中式院落,環境很好。展品以運河為主題,有古地圖、出土文物等,還有一隊小學生進行著儀式感很強的活動,我靜靜地坐在院內蔭涼處,微風佛面,放鬆愜意地感受著周圍的美好。
今天最後的節目是去附近的「梅州小吃」店解決我的肚子,這是來之前就在地圖上做好的功課,讓我很期待,也很幸運博物館附近有這個我喜歡的 美食 店。
進去環境不錯,不到4點店內幾乎沒人,決定堂食。要了個雞絲涼面、鐵板包漿豆腐和一杯桂花酸梅湯。大堂內有些許空調,比外面涼快又不冷,感覺很舒適。面和菜色香味俱全,就著酸梅湯,難得的疫情下就餐美好經歷。
走出「梅州小吃」,心滿意足的結束我的通州尋古之旅。
4月20日,宣武藝園
從一篇」藏在胡同里的「江南園林」——宣武藝園「中知道了這個園林特色的小公園,
公園是在原善果寺的舊址上建起來的,善果寺四周舊時是亂葬岡子的分布地。 新中國成立後,遷走了亂墳,修整了善果寺遺址,開始綠化工作。從1953年起,陸續種了一萬多株樹木和大量花卉,堆起小山,修鋪園路,又在花蔭、樹下、路旁安了坐椅、安裝了兒童游樂設施。於是佔地100多畝的市內園林初具了規模,初名叫做善果寺公園。後來改名宣武公園。 1983年開始,對宣武公園大加整修改建,增加了亭台樓榭,組成了新景區,建成了園中之園,又開展品茗、書棋畫展等活動,於1984年10月3日正式開放,命名為宣武藝園。園林里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突出了「雅」和「靜」的特點,是一個市內休閑的好去處。
開放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今天便好奇地來瞧瞧。10路公交槐柏樹街下車向南走走就是了。正好是中午到達,周邊的單位人員好多在裡面走圈,第一印象讓我感覺有點熱鬧。
便向小山上走過去,立刻就清靜了不少,找個小亭子坐下來,周圍許多花卉,海棠、棣棠、牡丹等。善果寺遺址的平台上還有一隊大媽在不厭其煩地練習著舞蹈動作,一派和諧景象。
向東向南走走,來到丁香書院,小湖迴廊亭閣,點綴著盛開過了的鬱金香,很是迷人的一個小園林。在廊前愜意地坐下來,欣賞著眼前的庭院,心情安逸平和。
坐夠了再向北是一個較大的湖,也是亭台樓閣的環境,又在這里坐了半天,便從東門出來。
看地圖離牛街很近,路過報國寺。便沿胡同又到報國寺裡面看看,這次進來感覺這報國寺以後不用再來了,完全不是一處欣賞參觀的古跡,而是成了一個 社會 活動的場所了。
又在牛街買了些傳統小吃,結束了今天的內容。宣武藝園給我的感覺不錯,以後常來坐坐,又可順便在牛街買 美食 。
4月22日,中山公園-太廟享殿-南池子美
今天是我賞花的最後一天,也是內容最豐富,內心最滿足的一天。今天游覽欣賞的內容有:中山公園賞鬱金香、牡丹、紫藤、瓊花-太廟享殿、牡丹-南池子美術館-北大紅樓
我嘛,只是看花欣賞就不必起早了哈。今天天氣很好,遊人也較多,大片的鬱金香開得正艷,只有少許早期品種落了。除鬱金香外還有散發著清香的紫藤也在盛開著,以前感覺中山公園的紫藤不是太多,可今天怎麼發現好多架紫藤呀!
而且牡丹也基本全開了,讓我很是欣喜,慢慢走著賞著。之後從音樂堂北面來到牆外,果然見到了瓊花,開放正當時,圓圓的一圈小白花圍著花心,造型極有特色,很是耐人尋味,與剛才熱烈的牡丹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片有許多棵,圍著這些花樹繞來繞去的欣賞拍照。心裡很欣慰,鬱金香、牡丹、紫藤、瓊花這么多美艷的花兒花期相同,可一次賞個夠。
看夠賞夠後從東門出穿過午門廣場來到太廟,也是多年沒進來了,看別人的視頻知道享殿開放了,裡面那68根巨大的金絲南木的柱子都是極為珍貴的整根楠木,可是無價之寶呀!
進到太廟的院子發現裡面西側有大面積的牡丹,遊人卻較中公園少了許多,真是讓我好個驚喜。向南慢慢賞著艷麗的牡丹,走到享殿的通道,迫不急待地進入享殿。
哇!宏大的享殿,太廟的主體建築,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祖大典——歲末祫祭的場所。後雖經明清兩代多次修繕,但其規制和木石部分基本保持明代原構,68根大柱及殿內木構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殿頂、天花、四柱、梁架用片金瀝粉彩畫裝飾,地面墁鋪特製的金磚。
站在如此宏大輝煌的大殿內,真是無法表達當時的心情,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來來回回走著,認認真真賞著,無比震撼。
出了大殿繼續回到牡丹園,這片牡丹真是最適合拍照和賞花,小徑幾乎被花包圍著,可盡情拍照,我則選了座位坐下來,遊人少得坐在花叢中也不必擔心被打擾。微風吹過松柏,抖動的花瓣飄來陣陣幽香,我沉醉在牡丹花叢中了。
從廟出來又去了附近的南池子美術館,門票小貴,面積不大的小園林修整得格外精緻,是美女們拍寫真照的好地方。但這一期展出的東西卻是與園林環境格格不入,感覺這群年青人經營的這個小院還在摸索當中。卻是宣傳得有點過了頭,不知能否順利發展下去。
返程路上在北大紅樓下車,路過這里不知多少次了,今天心血來潮地進去瞧瞧。
北京大學紅樓始建於1916年,建築通體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磚木結構,平面呈工字形。北京大學紅樓是中國近代史上 具有重要 歷史 價值 。現遺存有校長室、校長辦公室、第二閱覽室等。
北大紅樓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6月,北大紅樓「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主題展覽正式開放,接受觀眾預約參觀。我樓下樓下的走了一圈,看看展覽和校長室等,又出來欣賞一下大樓外觀,結束游覽。
回家路上在阜成門倒車,又在我喜歡的隆福寺小吃店中吃了驢打滾等兩樣老北京小吃,及炸豆腐湯,這些是我平時最喜歡的小吃之一了,而且阜成門這家最地道,就餐環境也不錯。4:00多不是飯點,我也大膽的坐下堂食了。只是過一兩才知道,當時北京的疫情已比較嚴重起來了。
今天的收獲頗豐,特別是太廟的享殿內設和牡丹園環境,將成為我每年春季的保留節目,身在北京就是這么得天獨厚,哈哈。
今天也是我賞春的最後一天,第二天就從新聞知道了北京疫情嚴重起來了,為響應政府號召和自身安全就沒再出門乘公交了,主要春花也基本賞完了,每天的腳步只局限在家門口的玉淵潭公園了。
玉淵潭公園
最後要記錄的是家門口的玉淵潭公園,幾乎天天進去,甚至風雨無阻,春花開放順序為:臘梅-迎春-山桃-玉蘭-早櫻-山碧桃-紫荊-榆葉梅-海棠-丁香-桃花-晚櫻-牡丹-紫藤等,其中當然是以櫻花為主,大片的淡雅早櫻和湖水映襯下的晚櫻都美得不可方物。由於距離很近,我都是一大早進入賞花兒,在最清新的光線下欣賞花兒的最佳狀態,一個春天下來將會得到極大滿足。 近水樓台再賞花呀!
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春天,不能外地 旅遊 ,京城游覽賞花也讓我很是心滿意足。我的熱情也得到了老天的眷顧,幾乎每天出遊,直到賞完花事尾聲的牡丹,北京疫情才嚴重起來,我也不便再出門了。原全國和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戰勝病毒,還人類美好的正常生活吧。
感謝瀏覽
圖文 太空精靈, 常駐北京
熱愛旅行的處女座攻略控、古跡控,多平台 旅遊 達人。
㈥ 蘭州安寧鬱金香
蘭州市植物園鬱金香花展共有40個品種,紅、黃、粉、白、紫等8個色素的35萬株鬱金香。門票不緊張去了就能馬上買到10元左右
㈦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早上好!
鬱金香開花時間參差不齊,早的3月初就開了,晚的要等到4月底,開花時間又短,一般十幾天
金香種球必須經過一定的低溫才能開花,
真的非常的漂亮。。。
祝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