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的組成部分

杜鵑花的組成部分

發布時間: 2023-02-10 12:09:14

1. 杜鵑花的形狀

杜鵑花按花朵形態可分為以下類別:

(1)四瓣形由四片花瓣組成花冠。

(2)單瓣形花冠5裂,雌雄蕊健全,是杜鵑花中最基本花朵形式,亦稱單套形。

(3)多瓣形花瓣自5-10裂不等。

(4)凸瓣形花瓣每瓣瓣幅呈縱向微凸形態,兩側瓣緣下傾狀。

(5)狹瓣形花瓣平敞,各裂瓣狹,瓣尖鈍。

(6)尖瓣形花冠5裂深,各瓣細狹,瓣前幅起愈趨尖銳狀,這種形態亦稱劍瓣。

(7)車輪形花筒短淺、平敞,瓣尖圓鈍,備瓣排列緊湊,組成似圓形車輪狀,花冠呈平敞淺碟形

(8)齒瓣形花瓣前端呈凹凸褶皺狀,由此形成各瓣瓣幅闊狹、長短不一。

(9)夾套形兩個花筒串套一起,亦是杜鵑花申常見花形。

(10)短裙夾套形內輪喇叭狀花筒,花冠5裂;單套外輪花筒短,花筒口呈深淺不一尖銳裂口,幾乎無花冠。

(11)圓瓣形花冠裂口微淺,花瓣短圓,瓣頭部位呈半圓弧形。

(12)微波形花瓣邊緣呈微波狀。

(13)深波形各瓣前端緣呈褶皺形或不等深波形,花冠瓣幅由此形成不規則形狀。

(14)玉蘭形花筒淺窄,花冠各瓣之間裂口深,花瓣伸直,花朵肖似玉蘭花般。

(15)離瓣形各花瓣相互分離,沒有花筒,瓣幅有呈狹條狀或線條狀,瓣有平整與扭折之分,瓣緣有淺缺刻或全緣之別。

(16)桔梗形花朵形似桔梗花般開放。

(17)筒形整朵花形似花筒般形態。

(18)丁字形雄蕊花葯部位瓣化。

(19)牽牛花形二輪盆碟形花冠串套,花瓣參差排列成整朵,似一朵牽牛花般花形。

(20)山茶形花瓣圓闊,排列整齊,雌雄蕊瓣化,或雌蕊退化,花瓣層層相疊展開,酷似一朵重瓣山茶花形。

(21)牡丹形花冠豐滿,外輪呈盆碟形或淺筒,雄蕊瓣化(有平瓣或扭曲形之分),瓣緣有波形或平整之別。


(1)杜鵑花的組成部分擴展閱讀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長沙、無錫、九江、鎮江、大理、嘉興、贛州等城市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2. 杜鵑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怎們樣的

杜鵑來花雌蕊比雄蕊體型源大,占據花朵的中心位置,雌蕊在花朵中數量比雄蕊少,並且雌蕊是花朵的雌性生殖器官,雄蕊是花朵的雄性生殖器官,雄蕊和雌蕊的組成部分也不同。

雌蕊位於花的中心,是花朵的雌性生殖器官,負責傳播花粉與其他的花卉的雄蕊進行融合,孕育出新的植株;而雄蕊長在雌蕊旁邊,是花朵的雄性生殖器官,負責接收傳播過來的花粉。

(2)杜鵑花的組成部分擴展閱讀

杜鵑絕大多數都能結實采種,僅有重瓣不結實。一般種子的成熟期從每年的10月-1月,當果皮由青轉黃至褐色時,果的頂端裂開,種子開始散落,此時要隨時採收。末開裂的變褐均採下來,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處攤涼,使之自然開裂,再去掉果殼等雜質,裝入紙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陰涼通風處。

如果有溫室條件,隨采隨播發芽率高。一般播種時間3-4月份,採用盆播,因為種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滅菌消毒,土壤也滅菌消毒,裝盆±要通透性好的、濕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的酸性土。

3. 請問杜鵑花是什麼顏色的

1.杜鵑花為多色組成來,主源體是玫瑰紅、紅、粉、白和雙色,花紋有點紅、鑲邊、飛白、亮斑、噴砂、灑金、雲彩等。

(3)杜鵑花的組成部分擴展閱讀: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

4. 構成杜鵑花的葉表皮是有保護作用的上皮組織嗎

不是,是保護組織。
保護組織一般由植物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位於植物體的最外面,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相當於動物的上皮組織,但不是上皮組織。

5. 介紹一下杜鵑花的形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1、杜鵑花的形態:

杜鵑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鱗片在中間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邊緣。花兩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頂部。花梗長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長卵形,長五毫米,粗糙的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亮紅色或暗紅色,長三點五到四厘米,寬一點五到兩厘米。

2、杜鵑花的生活環境:

杜鵑花生於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歡酸性土壤,生長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歡涼爽、潮濕、通風的半陰涼環境,既怕酷暑又怕嚴寒。適宜生長的溫度為十二攝氏度到二十五攝氏度,夏季超過三十五攝氏度時,新梢和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5)杜鵑花的組成部分擴展閱讀:

杜鵑花是一種偏向於依賴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種植時一定要選用酸性土。可以將泥炭土、園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進行配製,由此使它適合杜鵑花生長,盡量選用透氣排水並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鵑不喜歡陰,所以在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還需要對其遮蔭,以防杜鵑花被曬傷,其餘季節則要把杜鵑花放在光照強的地方,使其能夠開出更美的花朵。

養杜鵑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數,適當為其補充養分,使其生長旺盛。但是杜鵑花根系不是很強,只需要施肥時不要濃肥,也不要選擇生肥,這都很容易導致杜鵑花爛根,整個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

6. 請給我杜鵑的資料(詳細一點)

1.簡介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英文名】Sims Azalea
【科名】杜鵑花科 Ericaceae
【別名】杜鵑花、紅杜鵑、映山紅、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格桑花(藏語)、金達萊(朝鮮語)、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等。

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鵑花科中一種小灌木,有常綠性的,也有落葉性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中國佔有600多種,因此杜鵑花被一些熱心人推舉為中國候選國花之一。

南亞著名的山國尼泊爾,把杜鵑花定為國花。他們的國徽中有一朵盛開的紅杜鵑花。

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 ,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杜鵑花的代表種,就是俗稱的「映山紅」。它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以至雲南、台灣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叢中。漏斗狀的花,花瓣有酸味,可當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鼻出血。

2.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約2米;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葉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於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長4—5厘米, 5裂,上方1—3裂片內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葉含黃酮類(杜鵑花醇)、三萜成分、烏蘇酸

3.分布
生於山坡、丘陵灌叢中;廣布於長江流域各省,東至台灣、西南達四川、雲南。

4.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位蜀國的皇帝杜宇,很愛他的百姓。死後,他的靈魂變為一隻杜鵑鳥。每年春季,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 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這就是成語「子規啼血」的來歷。

5.生長環境
杜鵑花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花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6.葯用價值
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以根、葉及花入葯。春末採花,夏季采葉,秋冬采根,曬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歸經】
根:酸、澀,溫。有毒。
葉、花:甘、酸,平。

【功能主治】
根:祛風濕,活血去瘀,止血。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
花、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用於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

【用法用量】
根2~3錢;花、葉3~5錢;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
孕婦忌服。

·資料來源:《全國中草葯匯編》

【杜鵑鳥】
·杜鵑(Cercococcyx)

1.所屬科目
鳥綱,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統稱。

2.種類
大杜鵑、四聲杜鵑、布穀鳥

3.特徵
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吃毛蟲,是益鳥。多數把卵產在別的鳥巢中。也叫杜宇、布穀或子規。
普通杜鵑身長約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大型的地棲杜鵑身長可達90厘米。多數地棲杜鵑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紅色或白色的斑紋。有些熱帶杜鵑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樣的藍色。多種杜鵑的翅短。尾巴較長,有的特別長。尾巴羽毛的尖端還點綴著白色。地棲杜鵑的腿比樹棲杜鵑長。腳掌前後有雙趾。喙粗壯結實,有點向下彎曲。

4. 獨特的繁殖方式
對鳥類的所謂益鳥害鳥的劃分是十分不科學的,人們只看對自己是否有利而這樣劃分的,其實杜鵑很有意思,她們把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類的鳥巢里,而且一般會比別的鳥類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鳥蛋推出鳥巢,並發出凄厲的叫聲要吃的。

這樣的行為依照人類的道德標准來看可以說是非常的邪惡!就是說其他的鳥類養了杜鵑這個殺害了他們孩子的兇手。

5.相關傳說
春末夏初,當你在風景區內游覽時,常常可以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或者叫「早種包穀!早種包穀!」這種聲音清脆、悠揚,非常悅耳動聽。山民門都叫它「布穀鳥」,實際就是杜鵑。它是催春鳥,吉祥鳥,因也叫「布穀鳥」與「子規鳥」。相傳它是望帝杜宇死後的化身變的,而杜宇又是歷史上的開明皇帝,當他看到鱉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樂業,便主動讓王位給他,他自已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後便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這種鳥十分逗人喜愛。

【杜鵑座】
杜鵑座(Tucana):位於鳳凰座和天鶴座南面,星座中有小麥哲倫星雲.
星座特徵
拉丁名:Tucana 星座名:杜鵑座
所有格:Tucanae 縮寫:Tuc
赤經:0.1300 H 赤緯:-64.9600°
南天星座,接近波江座的亮星水委一,在天上另外兩只鳥[天鶴座及鳳凰座]的南邊。在1595年至1597年間由荷蘭航海學家凱澤(Pieter Dirkszoon Keyser)及霍特曼(Frederick de Houtman)定名。並被約翰·拜耳在1603年收錄於<<測天圖>>。
在杜鵑座接近南極座和水蛇座的邊界處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經過赤道以南時,發現南天空中有一大一小的兩個雲霧狀天體,麥哲倫首次作了逼真的描述,他回到歐洲後公布了這一發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航海家把它們統稱為「麥哲倫雲」,而在此之前稱為「好望角雲」。小麥哲倫雲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它的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小麥哲倫雲距離我們19萬光年,其質量約是銀河系質量的1/100。它和 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靠近大麥哲倫雲之處還有一個肉眼可見的球狀星團ξ(或47)(NGC 104),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4顆。
杜鵑座在每年9月17日子夜杜鵑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北緯14度以南的廣大地區可以看到完整的杜鵑座,在北緯33度以北的地區則完全看不到這個星座。杜鵑座是荷蘭航海家P.D.凱澤等最早創設的星座,杜鵑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艷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在他繪制的星圖中採用了該星座。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200多個球狀星團繞著銀河中心運轉,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的ω星團)。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觀測表明,杜鵑座47中包含了至少20顆毫秒脈沖星。
杜鵑座中亮於5.5等的恆星有15顆,其中的最亮星是α星,其視星等為2.86等,是顆巨星,距離為130光年。杜鵑座β星是雙星,兩子星的視星等分別為3.9等。兩子星的角距為27.1〃。杜鵑座κ星是雙星,主星的視星等為5.1等,伴星為7.3等,復合星等為5.0等,兩子星的焦距為5.4〃。杜鵑座υ是一顆不規則變星,亮度變化在4.75等和4.90等之間。
希臘神話
天神宙斯愛戀赫拉,一次,他看到赫拉在林中漫步。便立即降下一陣暴雨,自己則化作杜鵑,假裝躲雨,藏於赫拉衣襟內,然後現出原形擁抱赫拉,並發誓非赫拉不娶。杜鵑是宙斯的化身,在天宇成為星座。

杜鵑座恆星
巴耶恆星命名法星名 視星等 距離(光年) 備注
杜鵑座α 2.87 199 天文測量雙星
杜鵑座γ 3.99 71.8
杜鵑座ζ 4.23 28.03
杜鵑座κ 4.25 66.6 物理雙星
杜鵑座β1 4.36 140
杜鵑座ε 4.49 374
杜鵑座δ 4.51 267
杜鵑座β2 4.53 140
杜鵑座ν 4.91 273
杜鵑座η 5.00 159
杜鵑座β3 5.07 152
杜鵑座ι 5.36 279
杜鵑座ρ 5.38 133
杜鵑座λ1 5.45 210
杜鵑座π 5.50 306
杜鵑座θ 6.11 490 盾牌座δ型變星
杜鵑座λ2 6.67 200

7. 杜鵑花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1.樹型,杜鵑花抄的類型很多,形態襲變化復雜栽培種的樹型有直立型擴張型和半擴張型直立型的枝幹生長粗壯挺拔,分枝角度小,樹冠高聳;擴張型和半擴張型的枝條分枝角度大,橫生或斜生,樹冠叢生狀

2.葉片,單葉互生,常簇生枝端,全緣,極少有鋸齒葉型有橢圓形倒卵形近圓卵形披針形條狀披針形卵形等葉有毛或無毛,紙質或革質葉片大者,長度在4厘米以上,小者長度在2.5厘米以下葉片顏色有嫩綠深綠淡紅等色,有時還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3.花朵,杜鵑的花朵常多朵頂生組成總狀或傘形花序,花冠輻射狀或漏斗狀,通常5裂,花色豐富,有紅粉白復藍黃6個色系花期因品種不同有早有晚,早花品種在春季3~4月份陸續開花,俗稱「春鵑」,晚花品種進入夏季後陸續開花,常稱「夏鵑」

4.芽,杜鵑花的芽有3種類型,即葉芽花芽和混合芽葉芽是將來發育成枝葉的芽,常頂生或側生,大都呈卵形,外覆幾片至十幾片鱗狀苞片;花芽為開花的芽,通常較葉芽肥大,頂生或側生,頂生時常呈圓球狀,側生時呈卵形或長卵形,外覆鱗狀苞片,開花後脫落混合芽內花葉同生,既開花又生長枝葉

5.果實,杜鵑花的果實為蒴果,通常開裂為5~10果瓣,種子細小,有狹翅,果實10月前後成熟

8. 杜鵑花有幾個心皮

杜鵑花的組成
花 : 雄蕊數目同花冠裂片或多2倍,花絲離生,花葯2室,先端呈尾狀,頂孔開裂花,萼4-7裂,殘存,花冠4-7裂,大多數為5裂,花兩性、單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冠為漏斗形或闊鍾形子房上位、數室,胚珠多數,花柱單生。

果實: 果實為蒴果。

種子: 種子較小,有肉質的胚乳及直立的胚,有時有翅。
·花的構造

雌蕊: 又稱為大蕊,是花的雌性器官,通常位於花的中央部位,由子房、花柱和柱頭三個部分組成。

柱頭:在花柱的頂端,是授粉的地方。有的柱頭長得比較粗糙,會分泌黏液,使花粉可以附著上去。

花柱:生於子房上部,是花粉從柱頭到達子房的通路。

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常是瓶狀的。杜鵑的子房通常有5或10個小室,裡面的許多胚珠,一旦受精就會發育成種子。

雄蕊: 又稱為小蕊,是花的雄性器官,由花葯和花絲組成。一般杜鵑花雄蕊通常有5或10枚,也有多到25枚的。
花葯:裡面裝著許多花粉。花葯上端裂開,花粉便會掉出來,可以藉由昆蟲傳播開來。

花絲:功用是支持花葯。一般杜鵑花的花絲細長,有的表面非常光滑,有的長著軟毛。

花萼: 通常由幾片小萼片組成。花芽冒出來的時候,有它包圍著,能保護花瓣、雄蕊和雌蕊。杜鵑的花萼有五片。

花冠: 由花瓣組成。杜鵑花通常有五片花瓣,底部連在一起,屬於合瓣花。

9. 有關杜鵑花資料

杜鵑花簡介 1杜鵑花外貌特徵 杜鵑花(Rhododendron)的拉丁署名來源於希臘語,系玫瑰之意,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被列入中國十大名花,被譽為「花中西施」。 杜鵑花為木本花卉,野生的杜鵑花多為1~2米高的小灌木和小喬木,有常綠性,也有落葉性的。最高的杜鵑花高達10米以上(如大樹杜鵑)幾個人合抱也包不過來,最矮的不足15厘米(如平卧杜鵑)匍匐於岩石表面。少數也有單花頂生(如香花百杜鵑)或腋生(如紅麻銀花);單花最小的僅為1厘米(如召通杜鵑),最大的長約10厘米(如大喇叭杜鵑)。葉片多為革制,最大可長達50-70厘米(如凸尖杜鵑),最小僅約1厘米(豆葉杜鵑)。 2杜鵑花的分布 杜鵑花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主產於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以中國西南部橫斷山區最豐富。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產地,雲南在其分布中心,生長於海拔800-5000米的高山.中山或低丘,尤其是2800-4000米的滇西北高山冷濕地帶種類最為豐富 。野生杜鵑花的花期因氣候和種類有所不同,據我們研究三明這兒的杜鵑花多為二,三月開放,花朵成管狀,形狀貌似遮陽傘,色彩絢麗 3.杜鵑花的種類 杜鵑花的生命力極強,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都能找到它。據有關學者研究表明,世界野生杜鵑花約有960種,我國有524種,雲南就有306種。我國現在較為普及的杜鵑花可分為四個類型:東鵑,毛鵑,西鵑和夏鵑。其中毛鵑是中國原產的,俗名就是錦綉杜鵑或映山紅,因葉片粗糙多毛而命名。西鵑為四種中最美的一類,多為大眾喜愛,作為家庭盆栽的對象。 1.東鵑:即東洋杜鵑,來至日本:體形較小,分枝較散,葉色較淡,開花較早。花色多種,著花繁密,花朵較小,單瓣或套瓣,少有重瓣。 2.毛鵑:即錦綉杜鵑和映山紅。體形高大,生長健壯,幼枝密備有棕色剛毛,葉片粗糙多毛。可露地栽培,花色多種,花大單瓣。 3.西鵑:即西洋杜鵑,體形矮小,開花較早,花色多種,多重瓣和半重瓣。該類是花型.花色最多的一類,但習性嬌嫩,怕曬怕冷。 4.夏鵑:原產印度和日本,在日本稱為皋葉杜鵑。發枝在先,開花最晚,樹冠豐滿,分枝稠密,枝條現西,花型.花色同西鵑一樣豐富多彩。 二.醫用地理價值 我們對它做初步了解:明朝李時珍巨作《本草剛木》亦有記載杜鵑花:漏斗狀的花,花瓣味酸,可當水果吃,但不可過多食用,否則這會鼻出血。作為研究地理地貌的重要文獻《徐霞客游記》中曾記錄了杜鵑花的多種種類。 三. 杜鵑花文化 杜鵑花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做了一些研究。 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次百花姐妹約定春天在「花都」大理壩比美,推選「花王」。杜鵑花家族大,姐妹多,就派她們的佼佼者馬纓花作代表去參加競選。馬纓花覺得自己長得漂亮,不把眾姐妹看在眼裡,因而姍姍來遲。眾花姐妹等的不耐煩,只好開始選舉。待馬纓花梳妝打扮好磨磨蹭蹭到了大壩的時候,「花王」的桂冠早就被山茶花奪去了,氣的馬纓花一氣跑回山上,發誓永遠不下壩。直到後來人們到處美言贊賞她,才把她請下山來。馬纓花,其名來自民間,因其似馬幫領頭馬頭上佩戴的紅綉球而得名。可見,杜鵑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由於杜鵑的廣泛分布和受人喜愛,被稱為「木本花卉之王」。早在公元492年,南北朝時就有著作《本草經集注》記錄了杜鵑花的蹤跡。自唐宋以來,詩人,詞人皆多題詠。美麗的杜鵑花始終閃爍於山野,妝點於園林,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上自唐宋詩人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辛棄疾,下自明清楊升庵.康熙帝都有贊譽杜鵑花的佳作。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懷念家鄉,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杜鵑花。明代,清代也有多部記載杜鵑的書。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也多次提到了它。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價值,早在19世紀末,西方多國就多次派人前往雲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本和種苗。其中英國的傅利斯曾先後七八次,發現采走了309種杜鵑新種,引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多來自雲南。而1919年傅利斯在雲南發現了「杜鵑巨人」大樹杜鵑。它一棵高25米,胸徑87厘米,樹齡高達280年的大樹砍倒,鋸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帶回國,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公開展出,一時轟動世界。發現大樹杜鵑受到國家保護,它是雲南的驕傲,中國國寶。聽老人們說,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於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成為了歷史的點綴品,又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祖國的寬闊大地上,西南邊疆的山山水水中,無不閃耀著杜鵑花它迷人的色彩。 --------------- 四.結尾 杜鵑花的研究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的知識,我們希望杜鵑花的研究能喚起人們對花卉文化的興趣,熱愛自然,熱愛國家。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厘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鍾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 寬20多厘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鍾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里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鬱郁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綠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艷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雲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項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10. 有關杜鵑花資料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版咯血,染紅遍山權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等,花色繁茂艷麗。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後代,近一個多世紀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

中國從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從日本歐美等國引進杜鵑進行栽培,也有少量通過雜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近幾年來培育出的「復色仿西鵑」、「笑二喬」以及高山落葉杜鵑雜交種「紅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種。

(10)杜鵑花的組成部分擴展閱讀:

養護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

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

熱點內容
丁香樹不長葉 發布:2025-08-21 03:17:40 瀏覽:785
描寫梅花的外貌的片段 發布:2025-08-21 03:13:57 瀏覽:245
超小型盆栽花 發布:2025-08-21 03:11:57 瀏覽:164
2017白色情人節皮膚 發布:2025-08-21 03:01:43 瀏覽:981
植物標簽盆栽 發布:2025-08-21 03:01:09 瀏覽:963
觀果木本花卉 發布:2025-08-21 02:52:35 瀏覽:793
山茶花全員 發布:2025-08-21 02:51:51 瀏覽:621
硅藻土蘭花 發布:2025-08-21 02:51:49 瀏覽:630
梅花花卉 發布:2025-08-21 02:51:07 瀏覽:114
龜的花卉 發布:2025-08-21 02:40:28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