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課題

杜鵑花課題

發布時間: 2023-02-06 22:01:42

Ⅰ 研究解析朱紅大杜鵑極度瀕危,是什麼原因使朱紅大杜鵑頻危呢

朱紅大杜鵑歸屬於杜鵑花屬,朱紅大杜鵑亞組的唯一物種,在2011年出版發行的《杜鵑花紅色名錄》,2013年公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及其2017年公布的《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物種名錄》中,均被評選為極其瀕臨滅絕(CR)。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很小種群野生動植物綜合性維護精英團隊馬永鵬課題組在《植物雜志》期刊論文發表畢業論文,分析了朱紅大杜鵑「很小種群」產生和保持的首要緣故。

「總而言之,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要素缺失,朱紅大杜鵑物種多樣性極低,地質環境歷史大事件造成的基因遺傳短板,近交系和與熱融入有關基因組的危害基因突變,是朱紅大杜鵑『很小種群』產生和保持的首要緣故。」馬永鵬說。除此之外,畢業論文還對朱紅大杜鵑搶救性防護行動指出了提議。


Ⅱ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聽辨聲音的長、短。

2、讓幼兒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3、會用肢體語言或樂器,表現聲音的長短變化,體驗聲音游戲的樂趣。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准備:

1、音樂:《有趣的聲音》、《火車開啦》。

2、圖譜。

3、樂器。

活動過程:

一、聲音游戲。

1、在音樂《火車開啦》中,和幼兒玩"開火車"游戲,讓幼兒說說:到站時,聽到了什麼聲音?火車開動時是什麼聲音?說出哪個聲音長(短)?

有哪些小動物來了?讓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然後模仿叫聲及動作。如:。

(小小貓;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讓幼兒說出誰的聲音長(短)?

小羊:咩 -咩- 小雞:嘰嘰 嘰嘰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都聽到過哪些聲音?並模仿,知道誰的聲音長(短)?

(啟發:動物園里、大街上、廚房裡、天空中------4---5人)

二、肢體游戲。

1、聽音樂《有趣的聲音》,鼓勵幼兒模仿音效,讓幼兒說出聽到了哪些聲音,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2、小結:我們生活中的聲音,有長也有短,老師用一根長紙條表示長音,如:喵-;把這根長紙條剪成兩段,就變成兩個短音,如:汪汪;出示紙條,讓幼兒形象理解。

3、啟發幼兒用肢體表現長短不同的聲音,如:長音,伸長手臂;短音時,握拳手臂收回。

4、啟發幼兒用身體動作演奏聲音的長短節奏。如:拍手、踏腳、搖頭-----

三、節奏游戲。

1、認識樂器:三角鐵、木魚,知道名稱和用法。

2、讓幼兒用自己手裡的樂器敲出聲音,說出是長音還是短音。

3、出示節奏譜《不一樣的聲音》,A組幼兒用三角鐵演奏長音,B組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手、踏腳----)演奏短音。然後B組幼兒用木魚演奏短音,A組幼兒用身體動作(踏腳、開槍、敲鼓---)演奏短音。

4、A、B組看圖譜分段演奏。

四、活動小結。

我們周圍有許多長短不同的聲音,音樂就是由很多長短不同聲音組成的。

開火車出教室,去尋找外面不一樣的聲音。

小網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像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騎轉馬」音樂游戲,讓幼兒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2)通過聽鋼琴伴奏、看音樂圖譜,讓幼兒聽辨上行、下行、重復音。

(3)通過語詞替換,培養幼兒應變能力。

二、活動准備

(1)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圖片

(2)「騎轉馬」音樂碟

(3)木馬頭飾

(4)上行下行同音反復的音樂圖譜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難點:幼兒聽辨上行音、下行音、重復音。

四、活動隊形

半圓形

五、活動過程

1、 音樂入場。音樂《慢慢走》

2、 故事導入

師:寶寶擔心長針先生追不帶短針小姐,他便騎著旋轉木馬幫他一起追。

3、 肢體問答

師:去追短針小姐呀前我們要運動運動,熱熱身!現在老師拍腿問小朋友問題,小朋友呢就拍手回答老師的。

問句:拍腿(老師老師在哪裡?)。

答句:拍手(老師老師在這里)。

(重復兩遍)

4、 實物與人物名稱

(1)、物品方位

辨認教室里的物品以及它的方位。

師:剛才小朋友都能很快的准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誰唱的歌最好聽。老師唱歌問小朋友問題,小朋友呢也要唱著歌回答老師的問題噢!

問句:老師唱「電燈電燈在哪裡?」

答句:學生指唱「電燈電燈在這里」

問句:老師唱「風扇風扇在哪裡?」

答句:學生指唱「風扇風扇在這里」

(可以找不同的物品多玩幾次)

(2)、圖卡的辨認

老師介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圖卡和字形,並貼在教室的周圍。

師:(出示人物圖卡)小朋友看你能認出她媽?

(幼兒回答完後老師將人物圖卡貼在教室的周圍)老師並依次問剩下的人物。

5、 音感:分辨上行、下行、重復音。

(1) 音名模唱

老師彈琴與學生練習模唱音名音階

師: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個唱歌高手給小朋友唱歌呢!(老師彈琴)

第一遍:CDEFGABC

第二遍:老師彈唱小朋友肢體動作(由低到高—由蹲到站起)

第三遍:動作並配上騎轉馬的音樂,幼兒表演。

(2)、模唱上行下行同音反復。

出示模唱圖譜(圖譜:上行以蝴蝶代表、下性以蜜蜂代表、同音反復以毛毛蟲代表。)

第一遍:

上行:CDEFG

下行:GFEDC

同音反復:GGGGG

第二遍:看圖譜結合騎轉馬音樂模唱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復。

6、 騎馬唱歌(隊形:圓形)

師:我們做了熱身運動後就要出發去追短針小姐了,去的路上我們要騎上轉馬唱著歌噢!小朋友要仔細的.聽老師的問句。小朋友騎到正確的人物圖卡面前並停下指唱答句。

問句:老師唱「爸爸爸爸在哪裡?」

答句:學生指唱「爸爸爸爸在這里」

問句:老師唱「媽媽媽媽在哪裡?」

答句:學生指唱「媽媽媽媽在這里」

(依次爺爺奶奶問答句)

六、活動結束

師:我們騎著轉馬去追短針小姐了。(騎轉馬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以絲巾為媒介進行表現。

2.在熟悉音樂結構和樂曲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掌握音樂的強與弱,並進行表演。

活動准備:

音樂、絲巾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1.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絲巾)別小看它,我的絲巾在音樂里會跳舞哦!我們一起來聽聽看2.幼兒聽音樂。

二、音樂分析--提問:誰來說說看,音樂中的絲巾從頭到尾跳的舞一樣嗎?

哪裡不一樣?

幼兒根據講述進行動作創編--提問:聽上去感覺很有力的這部分音樂你的絲巾怎麼來跳舞?出示圖譜除了做這樣的動作,同樣有力的音樂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跳?(播放音樂大家一起來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動作)--提問:播放輕柔的音樂(方法同上)出示圖譜總結:聽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樂的強,聽上去很輕柔的部分是音樂的弱。

三、一起來條絲巾舞1、絲巾准備好,請幼兒跟著音樂一起來跳絲巾舞,注意強弱的區分。(幼兒分別根據圖譜展示)3.分角色游戲引導幼兒自定游戲規則:有力的部分由誰來演合適(男孩子),輕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反復游戲數次結束。

中班奧爾夫音樂《快樂的絲巾舞》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由於在上一天進行了試教,部分環節在黃老師和學科組長的指導下有了調整和改動,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教師的引導語恰當,對幼兒的情緒調動很到位。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太注重個別兒童的發言,忽視了對其他幼兒的關注和表現,這也是作為一個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臨場應變的能力,擔心沒有舉手的孩子會回答錯問題,導致教師無法順利的展開下面的教學環節,影響教學展示的效果。其次,這節課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圖譜,對於幼兒的記憶和表現會更有幫助的。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杜鵑花與玫瑰花的顏色及形狀。

2、通過肢體游戲感應歌曲中的快板、慢板。

3、在創編花的造型中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准備:

掛圖P3、各色杜鵑與玫瑰幻燈片、塑料花、風車花、呼啦圈、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師:小草在陽光仙子和鳳姑娘的幫助下,慢慢的長大了。這時候,春姑娘帶著她漂亮的綵帶來了,她把綵帶一揚,啊!不僅小草長大了,看,還有很多漂亮的花都開了。花的顏色可真多都有些什麼花呢?

二、認識花

師:小朋友,你們想去花園賞花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杜鵑花

放映幻燈

幼兒觀察,教師介紹杜鵑花的別名、顏色,並告訴幼兒杜鵑花在每年的春天才會開。

2、玫瑰花

師:花園里的杜鵑花真美,我們再看看,還有什麼花呢?誰會認識這種花?

觀看幻燈,教師介紹玫瑰花的葉子、枝幹,並知道玫瑰花有哪些顏色。

三、花的游戲

1、手腕花

師:春姑娘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花,你們喜歡花嗎?我們一起來和花玩游戲吧!

教師扮演春姑娘給幼兒送花。

教師清唱,快板部分幼兒依樂句在自己不同肢體部位開花,慢板部分變成花仙子依樂句左右搖擺。

2、風車花

師:小花朵和小朋友在一起真開心,瞧!這是什麼啊?哦,風車花也想和大家一起游戲,那我們先來看看老師是怎麼和風車花玩游戲的,風車花會聽音樂哦!

播放音樂,教師示範。再次播放音樂,幼兒與風車花游戲。

3、花朵與蝴蝶

師:風車花好玩嗎?蝴蝶仙子聞到了花香,也飛了過來,原來蝴蝶和花朵是好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呢?

請兩名幼兒示範,一名幼兒扮演花朵,快板部分變不同花的造型。另外一名扮演蝴蝶,快板部分花朵蹲下,蝴蝶圍著花朵繞飛。

全體幼兒表演。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應×××O的節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質樂器音效探索與聽辯。

3、感受利用肢體表現休止符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准備】

大鼓、小鼓各五個,鈴鼓人手一個,軟墊人手一份,配套圖片、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寶寶很乖的睡著了,小精靈想試試寶寶是不是真的睡著了,他演奏起了動動鼓……

二、音色聽辯,暖身。

1、完整欣賞兒謠一遍後提問:有哪些樂器?

2、介紹大鼓、小鼓、鈴鼓及感知三種樂器的音色,並且為每種樂器制定一個動作。

3、第二遍欣賞兒謠,拍膝念語詞一遍,「敲三下」時根據音色做指定動作。

4、音色聽辯游戲。

幼兒做睡著狀,老師邊問「小××小××睡著了沒?」邊用不同的鼓敲節奏。學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動作做回應「小××小××沒睡著!」

三、感應×××O的節奏。

1、肢體律動,感應節奏。

(1)來了哪些動物呢?誰會學他們的叫聲和動作?

(2)配合語詞,作出動物的動作,並將語詞替換成動物的叫聲,空拍處做不發聲,躲起來狀。

2、道具操作,感應節奏。

(1)配合語詞念兒謠,於「敲三下」時用正確的演奏方式,按節奏敲奏軟墊,空拍時捂住軟墊,做不出聲狀。

大鼓:軟墊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軟墊平放,雙手輪奏

鈴鼓:一手拿軟墊一手拍奏

3、樂器演奏,感應節奏

分三種角色按語詞節奏演奏三種鼓,空拍處抱住樂器。

四、皮質樂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擬與創編。

人手一隻鈴鼓,師幼共同討論如何模擬演奏出三種動物的叫聲,幼兒創編出後教師進行總結。

2、根據上一環節中創編的音色為兒謠伴奏。

老鼠:點點點——吱吱吱

花貓: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情景中學唱歌曲《小黃鴨》,並初步嘗試用分組唱的形式進行歌唱。

2、激發參與興趣,體驗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樂。

教學重點:

《小黃鴨合唱隊》分為AB兩個樂段。在A樂段中幼兒對「呷。呷呷。呷|叫—|」附點節奏的掌握。

教學難點:

在B樂段中引導幼兒進行分組唱,讓歌唱的銜接更為自然和順暢。

教學准備:

經驗准備:

增強幼兒對節奏的感知;了解幼兒有關分組的經驗。

環境准備:

1、可站立的立體分組標志(游泳隊、唱歌隊、泡泡隊)

2、ppt課件、《小黃鴨》音樂、吉他

教學課時:25分鍾

教學理論依據:

在當前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以主題內容、主題形式呈現的背景下,教師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應重新思考並形成的觀念、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更新、教與學關系的處理、教學方法的改進等作了大量的實踐研究。音樂不是單純傳授知識技能的技術課程,而是旨在提高學生音樂和人文素養的人文課程。在教學上,我們要用音樂熏陶幼兒,讓幼兒沉浸其中,將教學的知識點滲透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和融合到音樂世界之中。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過程要突現幼兒的學習過程,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讓幼兒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本活動創設了「小黃鴨合唱隊」的情境,激發孩子們和小黃鴨合唱隊一同到沙灘上去演出的情感,在與小黃鴨的一同歌唱和游戲中學習分組歌唱,並在歌唱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歌唱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水中游來小黃鴨———引入和體驗

(一)、看看猜猜。(媒體出現大浴缸)

1、今天我請來的是一位喜歡水的朋友,猜猜可能會是誰?

(引導幼兒聯想,如:魚、烏龜、螃蟹、鴨子等)

二、小小黃鴨呷呷叫———感受和游戲

(一)、聽聽說說(媒體出現小黃鴨)

重點提問:

1、你們喜歡小黃鴨嗎?為什麼?

(觀察媒體,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外形、顏色等方面說說喜歡的原因)

2、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小黃鴨嗎?請你來聽一聽。

(教師彈奏吉他歌唱A段第一遍,引導幼兒傾聽歌詞)

3、追問:你聽到了嗎?我為什麼喜歡這只小黃鴨?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聽到的歌詞,並隨機帶領幼兒摘句練唱「它陪我洗澡」「呷呷呷呷叫」)

4、小結:是呀。我一個人洗澡真沒勁,有了小黃鴨做伴和我一起玩水,真高興。請你們來做小黃鴨,把這里當成一個大浴缸,一起來做游戲吧。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歌曲A段一同做「玩水」的游戲1—2次,讓幼兒充分感受附點節奏)

5、你們是怎麼玩水的?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玩水的不同方法,如:踩水、劃水、拍水、滴水、灑水等等)

6、小結:教師用*。**。*|*—|的節奏語言進行總結。

(教師帶領幼兒在玩水游戲中嘗試念出語言節奏,如:拍。呀拍。呀|拍—|、劃。呀劃。呀|劃—|,幫助幼兒熟悉和掌握附點節奏)

7、我的小黃鴨連叫聲都特別動聽,你們知道它是怎樣叫的嗎?

(聽聽幼兒隨意學學小黃鴨的叫聲,教師觀察幼兒是否能用附點節奏來模仿小黃鴨的叫聲)

8、教師追問:請你來聽一聽,找一找,這兩種叫聲中哪一種是我的小黃鴨的?

(教師此時放慢速度用吉他彈唱單句(1)呷呷呷呷|叫—|(2)呷。呷呷。呷|叫—|,請幼兒進行分辨,以檢驗和鞏固幼兒對附點節奏的掌握)

9、教師追問:小黃鴨可能在說什麼?

(教師在此時引導幼兒加入情景,嘗試輕聲或大聲地歌唱單句呷。呷呷。呷|叫—|。如:小黃鴨要過生日,要小聲許願;小黃鴨要跟遠方的朋友打招呼,聲音響一點等等)

10、師生合唱A段2遍。

(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歌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隨時指導,如:節奏不穩,歌唱1—2遍歌曲A段。)

(二)、玩玩唱唱

重點提問:

1、我的小黃鴨不僅叫聲好聽,還有三個本領呢?

(引導幼兒說說小黃鴨可能有什麼本領)

2、請你來聽一聽我的小黃鴨有什麼本領?

(教師吉他完整彈唱歌曲AB第一遍同時播放ppt,ppt畫面呈現的內容必須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

3、追問:我的小黃鴨有什麼本領?

(引導幼兒將聽到的歌詞「它會游」「它會唱」「它會吹許多泡泡」說出來,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摘句練唱)

4、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聲音呢?

(教師引導幼兒在「它會游」「它會唱」「它會吹許多泡泡」後根據適當節奏添加象聲詞「嘩嘩」「嘎嘎」「bobobo」)

5、你聽出來小黃鴨吹的泡泡時往哪兒飛的嗎?

(在「它會吹許多泡泡」後添加象聲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加上象聲詞上行和下行的練習,增強幼兒的參與性和游戲性,同時也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歌曲的樂曲終止感覺)

6、這樣一來這首歌更有趣了,一齊來唱唱吧!

(師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同時可以播放PPT,用畫面來提醒歌詞)

7、你們的歌聲把一群小黃鴨都吸引來了,瞧瞧來了幾只?

(引導幼兒觀察媒體,出現許多小黃鴨,引導幼兒數一數)

三、小小黃鴨合唱隊———分組歌唱

(一)、齊唱練習

重點提問:

1、這是一個小黃鴨合唱隊,想邀請你們參加他們的合唱隊,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師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二遍,點擊ppt,提示幼兒跟著多媒體合唱)

2、小黃鴨合唱隊今天要去沙灘上演出了,瞧!他們還打扮了一下,他們怎麼打扮的呀!

(媒體出現6隻小黃鴨,有1隻戴著泳帽、2隻戴著領帶、3隻戴著墨鏡)

3、沙灘到了,可是觀眾提要求了,要請小黃鴨合唱隊分成泡泡隊、游泳隊和嘎嘎隊三組來唱這首歌。這可怎麼分呢?

(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的分組方法,如可以按照泳帽、墨鏡、領帶或顏色的方法來分三組;可以按照裝飾物的顏色來分組。同時教師出示可站立的立體分組標志)

4、謝謝你們幫忙,他們總算分好了!

(ppt媒體出現分組完畢的小黃鴨合唱隊)

5、這下可以演出了。可是問題又出現了,分成三組以後每一組的人都太少了,聲音不夠亮,後面的觀眾聽不見,你們能去幫助他們嗎?

(從情感上激發幼兒幫助小黃鴨,參加合唱隊的願望)

6、那麼趕快讓我們去參加吧!請趕快站到你想去的隊伍中。

(幼兒自由選擇參加的泡泡隊、游泳隊和歌唱隊來進行分組唱)

7、小黃鴨合唱隊准備好了,我們來排練一下吧!怎麼唱呢?「它會游」哪組唱?「它會唱」哪組唱?「它會吹許多泡泡」哪組唱?前面一段誰來唱?

(師生共同討論分組唱的規則,聽伴奏變換形式完整歌唱2遍AB)

8、正式表演的時間到了,我們快來表演吧!

(師生共同聽伴奏分組歌唱AB第三遍)

專家點評

(王莉娟上海市黃浦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上海市十佳中青年教師、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小黃鴨》是一首旋律輕快、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繹的二段體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黃鴨附點節奏的叫聲為主要歌詞內容。B段歌曲的歌詞反復兩遍,旋律稍有變化,第一遍的結尾由上行旋律推進,第二遍的結尾由下行旋律結束。

教師在活動中緊緊抓住了歌曲的這些特點,將AB兩個樂段分別創設為「我喜歡的小黃鴨」和「小黃鴨本領大」的兩個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自然地進行學唱。教師將活動環節設定為AB兩個樂段分開學習的方式。

A段歌曲的學習中,教師將歌曲中附點節奏的學唱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先通過反復傾聽音樂並模仿小鴨的動作讓幼兒熟悉旋律。再通過兩只小鴨不同叫聲(平均的四分節奏****|*—|和附點節奏*。**。*|*—|)的聽辯來進行模仿學習小黃鴨的叫聲(附點節奏)。最後通過邊唱邊表演的形式讓幼兒反復練習,讓孩子們盡情、快樂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小黃鴨拍水、玩水、翹尾巴、潑水的動作,加強幼兒對附點節奏的掌握。提高了幼兒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B段歌曲的歌詞以小黃鴨的本領為主,學唱時教師加入了媒體的演繹,讓幼兒能快速的理解和記憶歌詞。並且通過小黃鴨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範了兩段結尾處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讓幼兒在學小黃鴨吹泡泡的過程中很快解決了歌曲演唱的難點。就分組唱的形式來說,教師讓幼兒參加到「小黃鴨合唱隊」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組標志,讓幼兒自由選擇想加入的隊伍,經過師生共同的規則討論,得出了歌唱的規則:A段由大家來歌唱,B段分組唱,即游泳隊唱「它會游,嘩嘩」,歌唱隊唱「它會唱,嘎嘎」,泡泡隊唱「它會吹許多泡泡,Bo~bo~bo~bo~」。為了讓三組幼兒能夠銜接得更加好,教師充當了指揮的角色,讓歌唱的銜接更為自然和順暢。在輕松、自然地歌唱中,孩子快樂地掌握了歌唱的要領。

整個活動設計巧妙,演繹流暢,不愧為一個歌唱教學的好範例。

Ⅲ 明年杜鵑坡再見正臉   

浮山北麓打造「杜鵑坡」
昨天上午,記者在位於銀川西路的浮山北麓腳下,看到山坡上一片片的杜鵑花鋪滿了山坡,迎風綻放。一米多高的杜鵑花大部分都已經開花,還有一些在含苞待放。「那些盛開的是藍荊子,目前正值盛花期;那些含苞待放的則是迎紅杜鵑。」浮山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林英告訴記者,從省內外引進「露地杜鵑」8個品種千餘株,分別是藍荊子、迎紅杜鵑、照山白、綠色光輝、埃欠西李、大字杜鵑、興安杜鵑和紅楓杜鵑。其中,主打品種就是藍荊子和迎紅杜鵑。
課題組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首次在市區山體上試種露地杜鵑成功,後期還會陸續引種更多的杜鵑品種落戶浮山,將很大程度地豐富浮山杜鵑花的品味和內涵。這些杜鵑都引種栽植於浮山北麓的坡地和山脊上,形成近觀品種與遠眺山花爛漫的呼應效果。隨著引種規模的逐步擴大,明年市民可以不出遠門即可欣賞美麗妖嬈的「杜鵑花海」盛景。
市區首次引種露地杜鵑
記者了解到,低海拔山體上引種露地杜鵑在我市市區還是首次。專家向記者介紹,通俗地說,露地杜鵑就是在露天條件野外生長的杜鵑,它不同於花卉市場上常見的盆栽杜鵑。「它們通常喜歡在高海拔的山體上生長,一旦栽植到低海拔山體上就很難成活。所以,咱們市區里一直沒有成規模的杜鵑花。 」
專家告訴記者,課題組去大珠山等杜鵑花集中地實地調查,采土樣分析總結杜鵑的生長條件,從中尋找在低海拔山體上引種露地杜鵑的可操作性。最終,他們確定了過渡引種的方式。
「引種杜鵑就像引進動物一樣,需要慢慢適應環境。 」專家告訴記者,去年春天,他們先將外地杜鵑移栽到與浮山海拔和土質相近的苗圃中,在苗圃中營造杜鵑相對「熟悉」的小氣候環境,讓其適應一下環境。隨後,專家們一點點將原本舒適的小氣候環境減弱,讓這些杜鵑逐漸接觸和浮山一樣的環境。等它們完全適應環境後,他們才將杜鵑從苗圃中移到了浮山北麓的山坡上。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考慮到杜鵑不喜歡太陽直射的環境,課題組特別選擇了浮山北麓栽種首批露地杜鵑。
杜鵑花品種近千
杜鵑花,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映山紅只是杜鵑花中常見的一個種類,全世界的杜鵑花品種達到900多個,而中國佔了近600種,是杜鵑花的原生地,雲南省是分布中心,有近300種之多。

Ⅳ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慾望。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在於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之美,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郁、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4.閱讀與想像相結合,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師生應了解有關溶洞的知識和浙江金華雙龍洞的相關信息(文字介紹、圖片或旅遊錄像片等)。教師還可設計、製作突破教學難點的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教學應從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入手。先讓學生初讀全文,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游覽順序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根據游覽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再根據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從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著,直奔課文的主體——描寫游外洞、由外洞進內洞、游內洞的部分,使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作者在這三處分別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怎樣的感受,並從作者的體驗和生動描繪中,歸納出它們的不同特點。其中,要重點了解作者是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的以及外洞的神奇風貌。最後,回歸整體,引導學生理清「游覽」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這一顯性線索之外的另一條隱性線索「泉水流經的路線」(從深黑的石洞流進內洞,再經過外洞流出洞口,然後隨著山勢流下山去),藉此使教學在抓住重點的同時,兼顧課文其他內容,使學生感受作者構思的嚴謹與巧妙。

3.「由外洞進入內洞」一段的學習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由外洞進入內洞的唯一通道是流出泉水的孔隙,作者詳細介紹了這個孔隙有多大,怎樣仰卧在小船里從外洞進入內洞。「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說明作者的姿勢低得沒法再低。「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寫出了仰卧在小船里進洞時的真實感受。姿勢低得無法再低還有這樣的感覺,說明孔隙很窄很小,只能「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小船的左右和上方都緊挨著山石了。教學本段時,可用以下方法突破難點:

(1)關鍵詞句品析法。例如,從「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這個句子如何體會孔隙的「窄小」呢,可引導學生這樣品析:①這句話寫了什麼?(「我」仰卧在小船里進內洞)②既然句子一開始就直接告訴我們這一點,那麼「自以為……貼著船底了」的描寫是否多餘?請標出關鍵詞語。③對「從……到……到……到……沒有一處不貼著」這幾個關鍵字眼,你在朗讀時打算怎麼處理?試著讀一讀。

(2)演示法。動作演示——讓學生以兩只手分別模擬孔隙和小船,演示小船經過窄小、低矮的孔隙時「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及「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情景;也可藉助課件演示引導學生感受。

(3)復述法。即讓學生一邊動作演示,一邊介紹作者由外洞進內洞的經過。

4.本課是名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做到不僅讀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強閱讀體驗。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像,使課文中描寫的景象,尤其是關於內洞的石鍾乳、石筍的描寫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盡量做到如見其形,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如,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在觀察、構思、表達等方面的匠心。但是,要求不宜過高。

5.朗讀本課時,要注意語氣自然從容,語速稍緩,帶有陶醉感,彷彿正流連於金華雙龍洞中,一邊悠然地欣賞美景,一邊聽著身邊導游的介紹;又好比你剛從金華雙龍洞旅遊歸來,正將自己的見聞向好朋友娓娓道來。

6.本課的生字中,「浙、呈、適、稍」是翹舌音,「浙」是四聲,不要讀成二聲;「郁、聚」是撮口音,要注意讀准。「聚」的下面部分要注意寫正確。

7.課後可以安排學生讀讀葉聖陶寫的其他游記。

四、參考資料

本課節選自葉聖陶的《小記十篇》中的《遊了三個洞》。

雙龍洞雙龍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十來進房子「進」在這里是量詞。有一種民居分為前後相連的幾個庭院,每個庭院稱為「一進」。

Ⅳ 杜鵑花的分布與栽培有什麼歷史

杜鵑花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亞洲最多我國既是杜鵑花的重要發源地,也是世界杜鵑花分布中心,除新疆及寧夏之外的各省(自治區)均有分布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分布區在我國西南山區緬甸北部和東喜馬拉雅地區,尤以雲南四川和西藏分布最多,綿延數里的野生杜鵑花帶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里時有發現杜鵑花種類極為豐富,既有高大挺拔的喬木,又有小灌木和低矮纖巧的附生匍匐狀的矮生等類型雲南騰沖大樹杜鵑是世界杜鵑花之王,株高可達25米,胸徑可達60~80厘米,而產於滇西北海拔5000米石岩上的平卧杜鵑,高度僅5~10厘米;川滇藏山區還有附生於林中樹幹上的樹生杜鵑大花杜鵑;產於東北內蒙古一帶的大字杜鵑等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知杜鵑花屬植物種類約為967種,我國就有561種,佔全世界種類總數的58%

我國對杜鵑花的認識和引種栽培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最初主要作為葯用南北朝時,陶弘景撰《本草經集注》中記載了開黃花的羊躑躅:「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杜鵑花用於栽培觀賞大致始於唐代廣泛分布於丘陵山地的紅色杜鵑花,常被詩人作為詠物抒懷的對象,並有人開始移種庭院白居易在《山石榴花》詩中有:「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之句,宋王十朋有詩雲:「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可見唐宋期間,移栽山野杜鵑,均已成功到了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有毒的羊躑躅與無毒的山躑躅作了區別,並提到杜鵑花中有「紅者紫者五齣者千葉者」等種類,說明栽培育種上的進步清代陳淏子在《花鏡》中總結了杜鵑花的習性和栽培經驗:「杜鵑性喜陰而惡肥,每早以河水澆,置之樹蔭之下,則葉青翠可觀,亦有黃白二者,春鵑亦有長丈余者,須種以山黃泥,澆以羊糞水方茂若用映山紅接者,花不甚佳切忌糞水,宜豆汁澆」,進一步論述了杜鵑花「喜陰而惡肥」的習性,以及水肥土嫁接等栽培技術要點

雖然我國栽種杜鵑花的歷史很早,杜鵑花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是,由於歷史和經濟上的原因,加之許多杜鵑花資源都長在深山高寒地區,交通不便,人跡罕至,使栽培事業曾一度落後特別是在19世紀後期,歐美等國開始從我國的雲南四川等地採集大量的杜鵑花種子標本,進行分類栽培和育種方面的研究,在近百年來,培育出了數以千計的品種,使19世紀以後,杜鵑花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驚人的發展目前,我們在花卉市場中所看到的幾乎充斥國內整個杜鵑花市場的重瓣品種比利時杜鵑,就是多年前比利時荷蘭等國將從我國引進的映山紅與印度的杜鵑花進行雜交培育而成的從我國引種杜鵑花種類最多的英國人是喬治.福雷斯特從1904年開始,他在我國的西南設點進行了長達28年的收集,引種走了250種杜鵑花被譽為杜鵑花之王的大樹杜鵑就是福雷斯特在1919年第四次來華期間,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的原始森林中發現的,他所截取的大樹杜鵑的樹干圓盤標本至今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內

進入20世紀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相應建立了許多植物研究機構和植物園,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均有了研究杜鵑花的課題杜鵑花的栽培目前已遍及全國各地,我國豐富的杜鵑花資源,正在作全面系統的調查,在引種馴化雜交育種工作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

總之,中國的杜鵑花對世界的貢獻是最大的目前世界園林里的杜鵑花大都是來自中國的珍貴品種,經各國園藝學家們的研究以及園藝工作者不停地雜交組合,新品種不斷被培育出來,而這些新品種大多都是中國杜鵑花繁衍的後代

熱點內容
茶花沒葉片 發布:2025-08-21 11:16:53 瀏覽:514
盆栽租擺價格 發布:2025-08-21 11:16:46 瀏覽:168
重慶渝北區花卉園郵編 發布:2025-08-21 11:09:38 瀏覽:839
櫻花驚艷了 發布:2025-08-21 11:08:46 瀏覽:809
陣村花卉展 發布:2025-08-21 11:08:28 瀏覽:248
隴禮玫瑰 發布:2025-08-21 10:59:36 瀏覽:33
眉山花卉種植 發布:2025-08-21 10:49:39 瀏覽:151
岷縣地粗盆景 發布:2025-08-21 10:48:46 瀏覽:837
花卉租擺費用 發布:2025-08-21 10:48:34 瀏覽:558
屬虎的幸運盆栽 發布:2025-08-21 10:42:32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