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炒鬱金香
❶ 怎麼用經濟學解釋李寧的籃球鞋從488炒到了48888
無非兩個原因,一是通貨膨脹,二是經濟泡沫,而李寧的這次」炒鞋「所利用的便是經濟泡沫。
那什麼是經濟泡沫?經濟泡沫是一系列資產 (尤其是虛擬資本) 價格膨脹,即在一個連續過程中大幅度上漲,使其市場價格遠遠超過了它實際代表的價值,形成虛假繁榮和含有過多「泡沫」 的經濟總量。
比如說關經濟泡沫的故事,叫「鬱金香狂熱「,又叫」鬱金香效應「。
鬱金香是一種難以短時間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鬱金香狂熱」中的缺貨狀態因而變得高價。鬱金香有兩種培養方法,一種是由種子開始培育,另外一種是由母球根復制出子球根。前一種方法經由雜交可能會產生新種的鬱金香,但是到開花要歷經3至7年的時間。
後一種方法從母球根來培養當年即可開花,一個母球根約可產生2至3個子球根,子球根要成長到母球根也要花一點時間,此外不發芽的種子和母球根數量也不少。
基於以上的理由,鬱金香的培育速度無法趕上突然擴大的需求量。
鬱金香的發祥地據說是天山山脈,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擴張勢力之後,發現了鬱金香且對它著迷。之後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後建造了庄嚴的宮殿,在當地開始栽培數種鬱金香並且進行品種改良,之後鬱金香在服飾和繪畫上面出現。16世紀的時候鬱金香經由商人在歐洲各地廣為流傳。
經由植物學家查爾斯·庫希烏斯的研究,讓人們對擁有龐大品種和系列的鬱金香開始有所了解。庫希烏斯在法蘭克福進行球根植物的詳細研究,1593年把多種鬱金香球根帶到萊頓大學繼續研究和栽培,這時候鬱金香開始傳入荷蘭。
1610年代,最初被鬱金香的美麗所吸引的是手頭寬裕的植物愛好者,因為鬱金香的球根一開始就是高價的商品。之後藉由這些園藝家和愛好者自己試著改良品種,產生了許多有名的品種,其中有名的高級品種例如「里弗金提督」(Admiral Liefken)、「海軍上將艾克」(Admiral Von der Eyk)、「總督」(Viceroy)、「大元帥」(Generalissimo)等,此外還有一個讓愛好者贊不絕口的品種,是因病變而產生的紫-白色條紋的「永遠的皇帝」(Semper Augustus)。雖然單色的品種價格較為便宜,但是也要1000荷蘭盾以上,隨著廣受大眾的喜愛價格更為提升。
在約1634年左右,鬱金香的大受歡迎引起了投機分子的目光,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或是欣賞花的美麗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哄抬價格取得利潤。此時鬱金香受歡迎的風氣從萊頓傳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漸擴大。這些投機分子有計劃地行動,有人因此一擲千金,當時甚至還有過一個高級品種的球根交換了一座宅邸的紀錄。
當時鬱金香的高價可以從購買的單位看出,高級的品種用秤重的方式,以一個叫做aas(1 aas=0.05克)的單位來計價。次級的品種則用個來計算,再次級的則用袋裝的方式來販售。
鬱金香交易在短時間內讓人一擲千金的傳言在工匠和農民之間廣為流傳,吸引他們進入了這個交易市場,他們原本沒有資金,所以僅從買得起的程度開始進行,這種情況使得非頂級的品種價格也開始抬升,漸漸出現了因轉賣而取得利益的民眾。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開始出現全年交易和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
這種交易的模式並非前往正式的證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現金或是現貨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那時候會交付球根」的票據,或是加上少許的預付款即可完成交易。這個預付款也並非限定只能使用現金,像是家畜或是傢具只要可以換錢的東西都可以抵用。因此這樣的票據轉過數手也出現了會連誰是債權人誰是債務人都不知道的情況。這種預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沒有資金的投機者參加,像是麵包師傅到農民都加入這個市場,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脹,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種也飛漲。
而里李寧的這次「炒鞋」恰恰是利用了這個鬱金香狂熱,都是「名門之後」,是名貴的代表,也是精神的食糧;鬱金香生長緩慢供不應求,而李寧的「炒鞋」也恰恰成為供不應求限量發售。
❷ 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知識,分析當下炒鞋,炒盲盒現象。求分析提示
大部分90後的消費理念: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現實生活中,很多的體驗和高物價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在現有的消費實力中,收入又支撐不了這樣的消費,只能通過借貸來提前滿足。
但很多時候,這是條不歸路。
數量有限、等待時間長,造成了成品裙子永遠不會太多。使不少掌握稀缺lo裙的二手交易的賣家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自由定價,漲二倍、三倍都是常態。
豐滿了精神,掏空了腰包
其實所有收割「智商稅」的行為,都是在利用人性,人們對什麼最敏感?
錢、權、性、命、慾望。
早在400年前,從荷蘭的鬱金香開始,「經濟泡沫」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炒盲盒、炒鞋、炒lo裙都抓住了你對錢與權和「虛榮心」的慾望,隨後以誇張的方式把自己的產品功效擴大化,利用你的思維漏洞把產品賣給你。因為滿足了人們的某種欲求,戳到了G點,我們自然也樂在其中。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有一個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結果大家也跟著跑,除了第一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這就是「羊群效應」。這種隨大流的跟風,其實是源於人內心希望融入某種群體,得到一種圈層認可和身份認同。如果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格格不入,就會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這些消費誘惑,短暫豐滿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掏空他們的錢包。
在看著商家收智商稅收到手軟的同時,要記得你曾經也為它出了一份力,以後記得小心看好錢包里的錢,好歹多捂一會兒,熱一熱,考慮一下它是否能契合自己的欲求,是否抓住了你的思維漏洞。
面對盲盒、球鞋、Lo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都要多一些理性,切忌盲目跟風、相互攀比。須知,泡沫終是會破滅的。
文| 客戶體驗派(kehutiyanpai)
❸ 曾風靡荷蘭的鬱金香交易,發生了什麼事,竟讓荷蘭經濟癱瘓3年
在你出生之前,阿姆斯特丹人痴迷一種花,鬱金香,它們來自遙遠的東方,如此稀有和美麗,所以人們發狂地想要擁有他們。
富人花錢,窮人沒有錢就去借錢,爭相購買鬱金香的花莖,導致花的價格一路上漲,某些罕見的條紋鬱金香,被稱為碎色者,這種新的碎色者,扮演了上帝,摧毀了人們的生活。一朵白色的花,有上帝御賜的深紅色條紋,顛覆了我們的生活。
最誇張時,一朵鬱金香可以換一間海景房,然而泡沫總就會被戳破。有一天荷蘭報紙報道了這么一條新聞,有一位水手把名貴的鬱金香球莖誤認為是洋蔥而吃了,消息迅速傳開,人們這才蘇醒,對啊,鬱金香只是一種花,怎麼能貴的這么離譜呢,就這樣鬱金香的價格瘋狂下跌,最終才回歸正常價格。
❹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炒鞋」行列,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由於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很多年輕人的經濟條件都是挺不錯的,這都是他們的家庭所給帶給他們的,並不是他們自己說得來的,所以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經濟負擔,也沒有任何生活上的壓力,他們就會追求自己熱愛的一個東西,就比如說,
都沒有一個經濟能力去得到他,只能夠看著他的價格變得越來越高,他和自己喜歡的鞋子,距離越來越遠,這種現象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年輕人涌進球鞋市場,應該是有的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追求去的。不應該盲目的跟風,去對球鞋市場的一個打擾。
❺ 球鞋搬磚是什麼意思
球鞋搬磚的話簡單來說就是低賣高賣。
大部分來說的話都是個人用戶在做球鞋板磚,給自己賺錢生活費,比如618、雙十一等這樣的活動的時候在平台買入,之後在毒、nice,等平台在已以較高價格賣出,來賺取其中的差價。
(5)炒鞋炒鬱金香擴展閱讀:
炒鞋其實並不特殊,這只是由於慾望而誕生的「鬱金香效應」的不斷重復而已。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一度在鮮花市場上被炒出了天價,供不應求,價格飛漲,投機者瘋狂湧入。而當幾乎每一個投機者都沉浸在突發橫財的美夢當中時,價格崩潰,成千上萬人傾家盪產。
類似的炒作投機一直存在,樓盤、股票、奢侈品、鞋子……這是一種靠投機者的心理預期支撐價格的「擊鼓傳炸彈游戲」,每個人都在賭炸彈不會在自己手裡爆炸。年輕人如果希望通過玩這樣的風險游戲,賭一把來賺錢,那可能需要考慮是否要把未來賭在炸彈上。
❻ 陀螺世界誰還沒注冊過,我帶養龍,教你如何快速合成龍,高級技巧,告訴你陀螺世界的好處
一、陀螺世界的游戲規則
最近一款名為陀螺世界的游戲在朋友圈裡風靡起來,口號是養恐龍,做任務,賺分紅,號稱只能賺錢不用充錢。
很多網賺圈的羊毛黨和想在互聯網上賺錢的小白聞訊趕來,甚至不少圈子大佬站台力推。
游戲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款養成合成類的游戲,類似之前在微信里火過一段時間的小程序H5游戲,如全民養鯤、全民賽車。
煥言也玩過一段時間,基本是無腦操作。
初級的魚在轉盤上不停轉圈積累金幣,中間你不需要任何操作,只需要等待金幣積累到一定數量,再用金幣去買相同的魚,然後把兩條魚合成一條更高等級的魚,一步步升級成一條鯤。
這跟養龍游戲宣稱的「每天有空玩30分鍾,不影響你做其他事情」如出一轍:
各種等級的恐龍隨時間每秒產出相應的金幣,然後用所得金幣去合成更高級的龍。兩只1級恐龍合成一隻2級恐龍,兩只2級恐龍合成一隻3級恐龍,以此類推。
只不過這款游戲增加了賺錢的要素,於是有了「今天你養龍,明天龍養你」的口號。
也就是最終合成到38級,會按概率生成一些特殊的恐龍,如紅包龍、算力龍、情侶龍,可以獲得對應的金錢獎勵。
不過,按照游戲規則,收益最高的是分紅龍,可以平分每天全網廣告收入的20%,通過38級合成的福、祿、壽、喜、財五龍合成。官方號稱全網最多將只有10萬只分紅龍,稀缺性和躺賺模式無疑就是分紅龍的價值所在,所以基本你看到的市面上關於該游戲的攻略,都在教你如何更快合成分紅龍。
五、虛擬貨幣的真相
其實所有的虛擬貨幣項目玩的都是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共識。
幣圈資深韭菜專家李笑來說過:「傻逼的共識也是共識。」
共識是什麼?
就是一件事物在人群中的受眾面,如果我換一個詞,你可能更好理解——
ip
現在是一個ip的時代,過去公司賣貨講究打造公司品牌,現在個人生存講究打造個人ip,其實都是提高自己在目標受眾中的知名度。
一家公司越多人知道,這家公司的銷售市場越大,一個人越多人知道,這個人的事業版圖越開闊。
大到公司戰略、明星效應,小到街坊鄰居八卦、口碑人脈,莫不是如此。
「ip」這個東西虛無縹緲,但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隨便舉幾個新聞:
1.2017年時,造訪韓國的遊客中每13人中就有一人是沖著K-POP男團「防彈少年團」去的。每年他們對韓國經濟帶來的影響相當於26個中型公司;
2.《權力的游戲》為北愛爾蘭帶來了價值3億美元的生意。在這里拍攝這部熱門大劇不僅招來了更多的遊客,同時也為當地許多企業(從經紀公司到動物標本製作者)帶來了商機;
3.在第一部《汽車總動員》上映後的第一個5年裡,該系列電影創造出了80億美元的商品。在那期間,總共賣出了超過2億輛玩具車;
4.Build-A-Bear工作室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暴增,銷售額從120萬美元激增到了8440萬美元。 Build-A-Bear的CEO解釋說這要感謝《婦聯4》中的一句台詞,當時 Tony Stark對火箭浣熊說:「我還以為你是個Build-A-Bear的玩具呢。
再說說我們身邊的例子:
很多公司上市前,積極做一些提高知名度的公關活動,帶來的是股價的暴漲;
黃金沒有多大的日用和工業價值,本質上就是一種礦物質,但只要在群眾心裡有財富的ip價值,黃金就永遠有人買。鑽石同理;
古董、名人字畫、明星簽名的價格,都是ip價值的體現。梵高一幅畫賣3億元,你真以為是這張紙這么值錢么?
前段時間的幣圈大佬孫宇晨的新聞,再聯系他之前上的各種頭條,和巴菲特的天價午餐、跟王小川的隔空對罵……你以為人家傻么,越多人看戲,他的ip知名度越高,這個可都體現在他發行的波場幣的價格漲幅上。
你把別人當談資笑話,別人把你當賺錢籌碼。
所有區塊鏈的包裝,不管是養貓養狗養豬還是養王八,核心只有一點:打造這個虛擬物的共識,用各種營銷手段炒高它的ip價值。
唯有達成這一個前提,才有之後的高價拋盤。
等到莊家離場,沒有後續的營銷跟進,ip的價值就煙消雲散,只剩散戶手裡的代幣一天天貶值。韭菜就是這么割下來的。
17世紀荷蘭炒鬱金香,80年代中國炒君子蘭,以及近期的「80後炒股,90後炒幣,00後炒鞋」,無不是一場場ip經濟下的資本游戲。
所以回到上一個問題,為什麼陀螺幣還沒開放交易?
因為陀螺幣的共識價值還沒打造起來啊!
陀螺世界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此,同行們在殺雞取卵,他們先把雞養大。
這場韭菜盤還處於培養共識、積蓄能量的階段,而沖著分紅龍跟風入場的羊毛黨們,你們就是正在被養熟中的小雞崽。
百年大計,不急於一時。
六、這場養龍游戲中,真正賺錢的玩法
既然養龍黨並不是這場游戲賺錢的主角,那這類區塊鏈項目真正賺錢的玩法是什麼?
1.賣鏟子
當所有人都沖過來挖金礦,又累還不見得能挖到,
而你選擇賣挖礦的鏟子給他們,是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
淘寶開店的風口賣各類淘寶課程、輔助開店軟體和店鋪代運營;網路搜索時代賣seo教程、站長工具和做企業關鍵詞排名;微商火爆時賣朋友圈賣貨方法、微商輔助工具和做微商流量生意……再聯想到現在好多互聯網大佬在搞的抖音培訓課程,懂的人自然懂。
當眾人都在苦苦搬磚做項目,你跳出項目,賺想靠這個項目賺錢的人的錢,就是一片更開闊的天地。
所以對於真想在這個游戲中賺錢的人,我勸你放下薅羊毛的想法。
把它當作別人幫你開發的一個項目,你去賣它。
賣什麼?
賣攻略,賣軟體,賣內部社群,賣收費徒弟……
2.囤積算力和陀螺幣,等待交易開放時
我上節說過,這個游戲真正重要的不是分紅龍,陀螺幣才是官方重點打造的共識產品。
等陀螺幣的共識打造起來,就是官方放開交易的時候。
所以,這個游戲的玩家分成了兩撥人,也代表了在這個社會中的兩種人。
一撥人只看到官方宣傳的東西,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只能看到短期收益,每天幾塊錢的紅包,可以開心一天,這撥人占人群的90%。
另一撥人分析出表象背後的東西,做長遠獲利的事。他們積攢算力,產出陀螺幣,獲利的是未來陀螺幣的收益,這撥人占人群的10%。
很多人沒有先見之明,看不清游戲的規則,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放棄長線收益。
就好比有人用一天時間把母雞賣了,賺了100元,開心死了,卻不知道這只母雞可以在100天內每天下蛋,給你創造1000元。這個道理,可以放在很多賺錢項目上。
這個社會有各種各樣的「游戲」,10%的人玩「游戲」,90%的人被「游戲」玩。
當然,囤積陀螺幣的受益很大,風險也很大。
一個是官方能不能把這個共識打造起來,這個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一個是當交易開放時,你能不能摒棄貪婪,及時出貨。
所有打造共識的項目,最賺錢的都是最開始的那一撥人。
等這波共識傳遞到後面的小白,(比如該項目賺錢新聞滿天飛的時候)前面的人已經做好了高價拋盤、獲利退出的准備,後面入局的人,都是這場游戲的接盤俠。
股市如此,幣圈如此,市面上無數的所謂賺錢項目都是如此。
❼ 鞋圈bot是什麼意思啊
Bot也就是常說的「機器人」,通過相應設置後便能自動獲取商品,自動參與球鞋抽簽的程序。從熟悉的SNKRS到各類抽簽網站,或者是需要手動購買的這些網站進行抽簽。
當其他人還在苦苦等待網頁刷新購買球鞋時,Bot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完成了購買、付款等一系列操作了,並且在線上抽簽時,成千上萬的Bot加入抽簽,這也是為什麼說能夠中簽的朋友當真是「天選之子」。
(7)炒鞋炒鬱金香擴展閱讀:
「限量」「稀缺」本身就能刺激人的收藏慾望。在消費心理學中,人們把「物以稀為貴」而引起的「越買越多」,稱為稀缺效應。當一個東西我們買不買都可以的時候,一旦它變成稀缺品,我們想買它的願望就會大大提升。
畫家的原作、印錯的貨幣、已停產的手機、限量發售的鞋子,不管是什麼,只要是限量的、稀缺的,就足夠讓人感到特別。得到稀缺品就意味著我們擁有絕大多數人搶不到的東西,未來可能會擁有無限價值的東西,促使很多人「蠢蠢欲動」。
炒鞋其實並不特殊,這只是由於慾望而誕生的「鬱金香效應」的不斷重復而已。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一度在鮮花市場上被炒出了天價,供不應求,價格飛漲,投機者瘋狂湧入。而當幾乎每一個投機者都沉浸在突發橫財的美夢當中時,價格崩潰,成千上萬人傾家盪產。
類似的炒作投機一直存在,樓盤、股票、奢侈品、鞋子……這是一種靠投機者的心理預期支撐價格的「擊鼓傳炸彈游戲」,每個人都在賭炸彈不會在自己手裡爆炸。年輕人如果希望通過玩這樣的風險游戲,賭一把來賺錢,那可能需要考慮是否要把未來賭在炸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