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指揮思路

茉莉花指揮思路

發布時間: 2023-01-28 18:55:30

A. 《茉莉花》在哪些重要場合被演奏過

《茉莉花》: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和相關國專際重要場合下的必屬奏歌曲。在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2008奧運會會徽揭幕儀式上都演奏了這首《茉莉花》;江澤民同志訪美,在白宮草坪舉行的歡迎音樂會上,美國交響樂團奏響了《茉莉花》;中央民族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江澤民同志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入選的中國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B. 茉莉花爵士樂的不同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分別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樂《茉莉花》請學生感受音樂的不同,從而順勢導入到本課《爵士樂》的學習。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新課教授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針對學生身心的特點,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學生發先歌曲的特點、體會情緒,並能夠通過進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後的文化內涵。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走進爵士樂,介紹爵士樂的相關內容,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形式,並了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

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及演奏樂器。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之美。同時,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後,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C. 關於民歌《茉莉花》的歌詞和版本

1、江蘇民歌《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滿園地怎麼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個)看花的人兒罵。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滿園地怎麼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個)看花的人兒罵。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3)茉莉花指揮思路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清代以來流傳於全國的民間小調,它是一首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漢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它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緻、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傳海外的中國民歌,在國外被公認「旋律優美,濃郁東方韻味」,最具有中國東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國人聲稱,學會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評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D. 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

《茉莉花》張可演唱歌曲,由李正帆 作曲,姚若龍作詞,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

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人們常借花抒情,表達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在眾多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歌曲中,《茉莉花》可稱得上是我國民歌中最艷麗的一朵奇葩,她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早已植根國人心中,而且走出國門,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她清麗、柔美,是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的好教材;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多次在國家與國際的重要活動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因此它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了使《茉莉花》散發新的活力,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其魅力,本節課我打算不拘泥於教材,而是以“茉莉花”為主題,通過對河北民歌、江蘇民歌、東北民歌《茉莉花》,以及由其發展而來的《親親茉莉花》、《又見茉莉花》和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茉莉花”的認識,體驗其藝術特色及美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情感來演唱歌曲《茉莉花》,感受小調音樂的柔美、委婉,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不同地域的《茉莉花》讓學生認識到由於地域文化、語言、風俗等不同,音樂的旋律和表現風格也不同;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並能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作《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茉莉花》在中國及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為中國有這樣的音樂作品而驕傲,激發民族自豪感,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

讓學生用欣賞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評價能力。

設計思路:

《茉莉花》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凝聚著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無限熱愛和對生命的深切關懷。因此在設計《茉莉花》這課時,特地以欣賞茉莉花的圖片營造氛圍,再通過黑鴨子組合演唱的《茉莉花》導入新課,進一步通過講述歌劇《圖蘭多》的傳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激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進而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實踐並掌握音樂知識,再通過讓學生欣賞比較多種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寬知識面,感受《茉莉花》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時,盡可能的使音樂屬於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去感受民族音樂的美,進而愛上民族音樂。

教學策略:

1.通過“看”花、 “聽”花、“唱”花、“賞”花,循序漸進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

2.在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激發其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教學用具:

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教師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茉莉花的圖片、原名、產地、功能„„

2.播放黑鴨子組合演唱的《茉莉花》,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氣氛。

師:這首曲子大家在哪裡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學生說一說,唱一唱)

師: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請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態、色彩描繪一下。(生說一說對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認識和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茉莉花的各種圖片,播放《茉莉花》的歌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欣賞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片段

1.歌劇簡介:關於江蘇民歌《茉莉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想聽嗎?

2.播放歌劇《圖蘭朵特》片段。(多媒體展示)

教師導語:你們聽到茉莉花的音樂了嗎?它的出現為歌劇添彩,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播增輝。它通過天才作曲家普契尼天衣無縫的運用,使西方人感受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美,也成為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佳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江蘇民歌《茉莉花》。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歌劇《圖蘭朵》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茉莉花》在國際舞台上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學唱歌曲

1.初聽樂曲,請學生邊聽邊想,這首《茉莉花》的曲調可以用什麼戲曲動作來表示並說說為什麼?

2.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跟琴聲發“lu”模唱旋律。

3.教師有表情地范唱,學生小聲試唱歌詞,強調歌唱表情和聲音位置。

4. 討論交流歌曲的風格。

師:你感受到這首歌曲是什麼樣的風格?

生:柔美、 婉轉。

師:你們回答的很不錯,這就是小調歌曲的特點。(介紹小調的相關知識)

生:討論歸納,完成課本的表格。

教師:由於人們的喜愛和民歌的變異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各自風格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不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然後說說他們的特點和不同,運用對比的方法,啟發學生欣賞——討論——小結,使他們的思維從直觀的音樂感受上升到抽象的理論理解,知道民族民間音樂的流傳與當地的文化、環境、語言是密切相關的,以擴大音樂視野。並在次環節讓學生了解聽懂音樂、享受音樂的方法。】

5.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們平常的演唱不一樣。

6.請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學唱歌譜,學生再自己練習演唱。

7.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師:怎樣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讀出來呢?(學生交流,試著讀一讀,再把歌詞帶到旋律當中試著演唱。)

8.處理歌曲。

(1) 師:你能把自己總結的歌曲風格用歌聲表現出來嗎?(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麗、小巧的風格演唱出來。)

(2)老師指導、糾錯,尤其是演唱這種江南小調的咬字方面要強調。

(3)再一次聽范唱,自己同時練唱,然後教師分組或抽單個學生檢查演唱效果。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9.欣賞江蘇風景

師:學了江蘇民歌《茉莉花》後,想不想欣賞江蘇的風光?(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輕聲演唱歌曲)

10.完整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 通過聆聽、欣賞、學唱,使學生明白《茉莉花》不是一首簡單的歌曲,而是整個音樂文化的代筆,中國人都以《茉莉花》的旋律來展示中國人和平、友愛、發展的精神面貌,知道茉莉花的非凡意義。】

四、拓展欣賞(感受與體驗多樣《茉莉花》)

1.欣賞人聲、器樂、《茉莉花》片段(黑鴨子組合、女子十二月坊演奏、薩克斯演奏)

2.聆聽完三首不同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討論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處與不同處。用表格的形式歸納的詞語各代表了哪個地區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風格?

五、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茉莉花》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國還有許許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樂,期待著有一天在你們的手中煥發出新的光彩,從你們的心田飛向世界!

讓我們再次高歌《茉莉花》!並在歌曲結束時隨音樂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的亮點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為主,將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於感受與鑒賞領域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體現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相關文化。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我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茉莉花》,使學生不僅了解中國的《茉莉花》在世界音樂史上的位置,還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音樂。

茉莉花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E.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5)茉莉花指揮思路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F. 舞蹈《茉莉花》串詞

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系蘇皖民歌。[1] 起源於安徽滁州天長、江蘇揚州、六合一帶的民間歌曲,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將采自於蘇皖一帶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安徽天長人,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蘇皖一帶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蘇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G.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石頭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在小河邊、馬路旁、山坡上,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卻對人們的生活起著巨大的影響。在開展的《石頭樂》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在玩一玩、畫一畫、講一講中發現石頭還能發出好聽的聲音,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思路,我設計了此次活動,旨在提高他們音樂節奏的敏感性及表現力,體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慣用石頭打擊歌曲的節奏。

2.感受石頭敲擊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3.喜歡音樂活動,體驗石頭敲擊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人手兩塊鵝卵石,人手一件金屬物品(如小勺)。

2.音樂磁帶《加油干》,大圖譜一幅,反復標記。

3.在音樂伴奏下學慣用石頭敲擊簡單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運用已有經驗,感受表現歌曲。

1.引入:師:"小朋友,今天的音樂時間又到了。"2.復習歌曲《加油干》

師 :"上次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加油干》,今天,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很好聽,我們除了唱出來,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現這首歌呢?(樂器)"二.藉助圖譜,學慣用石頭為音樂配節奏。

1.提問:"我們在什麼時候唱這首歌?"(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2.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師:" 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農民伯伯要把它們運到市場上去賣,你看看這幾筐蘋果有什麼不一樣?(大筐小筐)農民伯伯搬大筐的蘋果時因為蘋果重,所以要慢一點,搬小筐的就?(快一點)為什麼?(小的輕)我們用拍手來為他們加油,一筐蘋果拍一下手,我們一起來唱一遍。"(2)完整的聽音樂拍節奏。到大筐時要拍大力一點,小筐時輕一點,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3.石頭碰碰響(1)看,誰來了?調皮的小石頭也要來為他們加油了。

(2)師:"小朋友,老師在你們椅子下面的籮筐里准備了小石頭和小勺子,請你們來玩一玩,待會兒請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4)請個別講述小石頭與不同物體碰撞的聲音是否一樣,各是怎樣的聲音。

(5)引導幼兒探索用不同聲音來表現歌曲內容。

4.石頭打擊樂(1)幼兒分聲部練習(2)出示反復標記,引導幼兒理解其含義。

(3)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演奏。

(4)幼兒指揮,集體練習演奏樂器。

三.總結評價,鼓勵幼兒用樂器繼續表現樂曲。

師:"今天,我們用石頭與勺子為這首樂曲配上了好聽的聲音,那老師這里還有什麼呢?"(出示各種樂器)師:"老師把這些樂器放到區角里,下課後,請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今天的音樂時間就到這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優美、觸人心弦、廣為傳唱的中國民歌。它自然、平緩的旋律彷彿把我們帶人充滿花香的茉莉花王國,讓我們感受到帶有濃郁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在此活動中,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經驗的積累是整個活動設計的重點。幼兒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聆聽《茉莉花》,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茉莉花》,他們的整個身心是放鬆和愉悅的。活動中把賦予茉莉花豐富的情感作為幼兒感受和創作的線索,當孩子們嘗試把自己變成一朵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茉莉花時,你感受到的是一種和諧、充滿生機的情境。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參與賞花活動,體驗與花相伴的愉快情緒。

2.通過觀賞、體驗,了解茉莉花的顏色、花瓣層次和錯落造型。

3.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情和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活動准備】

1.實物盆栽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串成的花環若干、《茉莉花》音樂等。

2.呼拉圈若干個、麻繩2~3根。

【活動過程】

1.簡單認識茉莉花,重點觀察茉莉花瓣的姿態、花束的層次、花朵之間的錯落造

型,了解花朵、花葉和土壤的關系。

(1)師:每一朵花長得一樣嗎?花瓣的姿態是怎樣的?

有的已經開了,有的已經枯萎,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快脫落了……

(2)師:你覺得這朵茉莉花的心情怎麼樣?(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

這朵茉莉花很高興,這朵茉莉花有點害羞……

(3)製作茉莉花茶,簡單了解茉莉花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播放揚洲版本的《茉莉花》。)

2.扮演游戲:我是一朵茉莉花。

幼兒討論: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幼兒製作茉莉花花環、茉莉花葉、茉莉花裙。(音樂伴隨幼兒的製作過程。)

幼兒自由感受茉莉花香,觀看茉莉花圖片,欣賞自己製作的茉莉花環。

3.師生分享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感受。

用分享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聆聽《茉莉花》樂曲:

(1)小時候,去到揚州,聞到花香,聽到歌聲……一個穿著白裙子的小女孩子邊唱歌邊給茉莉花澆水。」(教師清唱《茉莉花》。)

(2)在宴會上,一群穿著白紗裙,拿著茉莉花,戴著茉莉花環的女孩,也在唱著這首《茉莉花》……(幼兒欣賞教師三人演唱《茉莉花》。)

4.師生相互模仿身體姿態、情感變化,進一步感受歌曲。(教師可採用無伴奏演唱方法,靈活把握演唱時間。)

(1)師生分享對歌曲的理解。

(2)結合幼兒的想像,採用音樂散文式故事的形式把幼兒帶入一個美麗而情感豐富的茉莉花王國(見資料鏈接)。

(3)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你是一朵怎樣的茉莉花?」「哦,這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這是一朵高興的茉莉花。」「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

5.扮演游戲:幼兒扮演茉莉花,教師扮演摘花人,並鼓勵幼兒組合身體造型表現茉莉花叢。

(1)幼兒獨自扮演茉莉花,教師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歌曲唱到「將你摘下」,教師可抱起一幼兒,送到另一教師手中,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做茉莉花束。教師引導幼兒做出花束層次、高低的變化。教師扮演小蜜蜂給每朵花采蜜。

(3)四人(人數可以逐漸增加)一組做茉莉花叢(加上葉子、泥土等角色,強調彼此依存的關系)。教師隨著旋律把呼啦圈逐個從孩子身上套下,放置在地板上,當作花盆。

(4)造型表現過程中,幼兒隨歌曲的意境表演。

師:太陽剛剛露出笑臉,茉莉花也慢慢睜開眼睛,微風輕輕吹過,花朵隨風飄動……(配伴奏演唱歌曲。)

(5)簡單介紹歌曲《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這首歌曲已有400年的歷史。美國發射向外太空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人的禮物送給外太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茉莉花》。我們要記住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茉莉花》……

【活動延伸】

(播放《茉莉花》。)-

1.扮演表現:幼兒戴上茉莉花環,裝扮成美麗的茉莉花公主或茉莉花王子。

2.繪畫表現:合作繪畫,描繪自己心目中的茉莉花王國。

【設計評析】

這是一個以音樂為切入點的綜合性活動,圍繞著中國民歌《茉莉花》,開展了一系列的感知、製作、欣賞、表現、創作、分享等活動。活動最明顯的特點體現為:從感性人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在活動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注重幼兒的審美感知和審美發現,孩子們在淡淡清香、自然輕松的「茉莉花」氛圍中充分享受音樂的美和快樂。

【資料鏈接】

1.作品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曲調大同小異,如出一轍。江蘇揚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源於明代的一首民歌《鮮花調》,曲調優美,表現出淳樸柔美的感情。兒童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輕盈流暢,易唱易學,更是家喻戶曉,廣為流唱。從鄉村田間地頭,到維也納的音樂大廳,從港澳回歸的盛典到APEC的歡迎宴會,《茉莉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著聽者的心靈。

2.音樂散文式故事:清清的小河邊,有一叢美麗的茉莉花。每當太陽升起時,茉莉花也就慢慢睜開了眼睛。聞一聞,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獨特的美,有著自己的`姿態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著頭;有的是高興的茉莉花,張開了笑臉;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開放;有朵茉莉花好像有點不太高興,翹起了小嘴巴;有朵茉莉花好像在哭泣,它想媽媽了;有朵茉莉花正仰著頭喝露水呢……小河的水聞到花香,也悄悄停了下來,它想留住這甜甜的花香……小朋友,你們聞到了茉莉花香了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最近,我們開展了「快樂的六個寶」的主題活動,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動中和幼兒一起積極地運用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引導讓幼兒通過運用自己的感官在說說、做做、玩玩中獲得真切、具體的感受和經驗,主動建構有關知識的經驗世界。而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了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這首歌曲的音域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為中速,節拍為2/4拍,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游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2、能和教師一起學唱歌曲,對歌唱活動感興趣。願意嘗試仿編並表演。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准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游戲:合攏放開。

1、先用小手的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寶寶們,我們先來用小手玩個游戲,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拍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變出來!

幼兒:這個游戲是我們以前玩過的,孩子們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一玩這個游戲,孩子們會馬上安靜下來,眼睛看著老師,跟著老師投入地玩起來。

(評析: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尤其是幼兒興趣可以吸引幼兒去參加各種活動,積極學習各種知識,從而發展各種能力。小班孩子在活動前情緒容易不穩定,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開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他的興趣,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

師:今天,老師還要帶小朋友玩一個新的游戲,聽好老師說什麼,請寶寶來做動作。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師:合攏、放開。(反復幾次,交換順序。)

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

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著老師說合攏放開。

(評析:游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游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

3、教師邊做動作邊提問:小手放哪裡?(或小手干什麼?)

師:剛才寶寶們的小手真能幹,現在,請寶寶們看看老師的手在干什麼。

師做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的動作。請幼兒說說老師的手在做什麼。

幼兒:老師在拍手、老師把手放在腿上。

師幫助幼兒用歌詞中的話進行總結,並引導幼兒邊說邊用小手做一做。

幼兒:邊做模仿動作邊回答:小手拍拍拍和小手放腿上。

4、引導幼兒玩小手爬的游戲。

師:小手除了玩這些游戲,還會做什麼呢?

師做爬呀爬呀的動作,邊做邊引導幼兒回答,小手在做什麼。小手爬到了哪裡,會指一指什麼呢。

(評析:老師通過設置提問,創設游戲情景,把幼兒帶入一個有趣的游戲氛圍中,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著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為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

二、學念歌詞。

1、教師念歌詞,請幼兒說出小手做哪些動作。

師:老師的手要連起來做動作了,看看老師的手是怎麼做的。

2、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並學做動作。

(評析:這一環節是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讓理解、記憶歌詞。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幼兒邊拍邊做動作邊朗誦歌詞,然後,引導幼兒單獨進行嘗試學習。這個過程注重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

三、學習歌曲。

1、教師完整演唱兩次,請幼兒說出小手做了哪些動作。

先是無伴奏唱,然後在音樂伴奏下唱。

(評析:這里我運用了整體教唱的方法,把歌曲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著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在運用整體教唱法時,我特別注意了前期鋪墊工作。教師的整首范唱,歌詞的學習都為整體教唱打下了基礎。)

2、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

(評析: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

3、幼兒集體演唱,要求唱清歌詞。

(評析:在幼兒演唱的過程中,我還注意變化形式、靈活運用。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整個教學活動要幼兒從頭到尾整首學唱,一邊一邊的重復是不符合綱要精神的,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比如無伴奏整體教唱,因為幼兒跟人聲學唱比跟樂器學唱容易些,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幼兒更能聽清歌詞、曲調的特點。另外還運用了分組表演唱、個別和集體的對唱等形式。再針對較難掌握的地方進行分句教唱。這樣不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和疲勞。)

4、幼兒學唱歌曲中上行的變化,聲音應由弱漸強。

(評析:引導幼兒正確處理歌曲中的強弱變化是音樂活動中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擬人化的提示,讓幼兒了解小手在爬的時候,越爬越上,越爬越高興,所以聲音也慢慢地變響。)

5、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6、師幼共同表演。

7、請男孩、女孩分別表演。

(評析:運用表情、動作與同伴交流表現歌曲。因為音樂是一門表情藝術、表演藝術,音樂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作用與人們的感官,通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像,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四、學習仿編歌詞。

1、除了唱眼睛、鼻子、小嘴巴,我們還能把什麼也唱到歌曲中?

(評析:採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穴道的新知識聯系在一起,擴展了幼兒的思維。)

2、師幼共同演唱幼兒改編的歌曲。

3、幼兒嘗試自己改編歌詞並演唱。如:「這是頭發這是肩膀這是小肚皮。」

4、請個別有創意的幼兒表演,師幼共同欣賞。

(評析: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游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音階,學唱音階,並用跳音、附點、快與慢等節奏表現角色的不同情緒變化。

2、猜猜想想不同節奏所表現的不同的藝術形象,能積極參與動作表現和節奏表現。

3、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共同合作和分享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森林背景圖:有房子有樓梯、小老鼠手偶、烏龜、小猴、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小老鼠)並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發現有一間小房子,小房子里有一個樓梯,小老鼠跳上去,樓梯就發出了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上行音階)

2、師繼續講故事:小老鼠轉身往回走,想聽聽是什麼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下行音階)

3、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學學小老鼠往下走。(師帶幼兒一起邊唱邊玩游戲兩遍)

二、在游戲中了解音樂的不同性質。

1、師:小老鼠覺得這個樓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來,聽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了。(師彈跳音)

2、師: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來了。(很快的下行音階)

3、師:小老鼠還想玩,可它的腳扭傷了。這時候小老鼠上樓梯,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附點)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並唱一唱。

4、師:過了幾天,小老鼠又帶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音樂樓梯,看看是誰?(出示烏龜、小猴、熊圖片),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樓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快和慢,輕和重)

三、學歌曲:小老鼠上樓梯。

1、教師示範。

2、幼兒一起跟唱。

3、邊唱邊學學小老鼠上樓梯的樣子。

創編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換成別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麵人」的興趣。

二、活動准備

1、看過捏麵人,並見過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爺爺捏麵人的PPT課件,圓舞板3、孫悟空、唐僧、沙和尚、豬八戒面人圖片,記憶歌詞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藉助多媒體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北京的老爺爺(出示圖片),我們向老爺爺打個招呼!這位老爺爺本領可大了,他呀,會捏各種各樣的面人。來!瞧瞧看(播放課件)教師:老爺爺帶來了好多面人,有什麼呀?(幼兒說)好多好多,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師范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1、教師:老爺爺今天還捏了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面人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師徒四張圖片)2、(出示圓舞板)師問:咱們來玩個游戲,我問你答!捏一個豬八戒干什麼?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依次問答唐僧、沙和尚、孫悟空)3、教師:捏的什麼呀?捏的什麼呀?請你們說,我幫你們打節奏,開始!(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4、教師:捏麵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教師范唱)教師:你聽到什麼了? (幼兒說,教師出示對應圖片並學唱)5、提問:這次請你們再仔細聽聽,特別是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的呢?(師再次范唱)師: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誰願意來試一下? (個別幼兒示範)6、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最後一句),幼兒練習2遍。

教師:這首歌曲很特別,有唱、有說、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邊說邊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師幼互動)教師:因為這個捏麵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臉譜》一樣,我們再來試一試!(師幼互動)

(三)說唱表演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說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說說的部分,請說的部分的小朋友邊說邊做動作!(男女生互換)

2、教師指著圖片問:老爺爺捏的這些是哪個故事裡的人物?(幼兒說)是《西遊記》里的人物,咱們來跟著音樂節奏把他們表演一遍,好嗎?(教師鼓勵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四)啟發幼兒創編一個故事主題。

1、教師:老爺爺捏的是《西遊記》故事。要不我們也來編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來,趕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個什麼故事好呢?(幼兒自主討論)

2、教師:剛才老師聽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誰來說說看?(幼兒說)

3、教師: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不我們來試著編一編這個故事,好不好?

4、教師:老師這兒找到了他們的面人圖片(PPT),不過得請小朋友想想捏它們在做什麼動作好呢?我們要捏一個喜洋洋在干什麼?誰能跟著節奏說說看,邊說邊做動作!(接著說美羊羊等)。

5、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曲。

教師:喜洋洋的故事是我們大家一起編的,那我們要記得很牢哦!來,咱們把他們編到老爺爺捏麵人的歌里吧!(師生共同演唱創編好的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讓幼兒愉快地參加玩音樂游戲。

培養幼兒迅速反應能力及規則意識。

活動准備

小魚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帶小朋友們去海里玩,看看海里五顏六色的魚,綠綠的水草和美麗的珊瑚,你們看多漂亮

二、幼兒扮演小魚

師:小朋友們看過小魚是怎麼游泳的嗎?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的樣子(任選2-3個小朋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時放音樂。

三、詢問

哪位小朋友過去觀察過小魚如何吃東西,並請小朋友模仿。模仿時表揚模仿能力強的,並糾正模仿效果不好的小朋友的動作。

四、利用故事

(講故事同時播放音樂)介紹游戲的玩法,引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五、學習歌曲《捉小魚》

六、配合手勢整體學習歌曲

H. 歌劇《圖蘭朵特》中《東邊升起月亮》與民歌《茉莉花》有什麼不同

兩者主要區別如下:

1、表達情感上

《東邊升起月亮》敘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原來的民歌《茉莉花》則是贊美花的芬芳與美麗,雖然也可作愛情聯想,卻比較含蓄。



2、形式上不同

《東邊升起月亮》是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最後的一幕。而普契尼在這部作品裡選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作為歌劇的音樂素材。

3、演奏樂器不同

《東邊升起月亮》主要通過鋼琴完成演奏。而《茉莉花》作為中國風民族歌曲,就要用民族樂器二胡來演奏才能體現它的韻味。

(8)茉莉花指揮思路擴展閱讀:

歌劇《圖復蘭朵》由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根據中國民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靈感而創作,是由義大利劇作家卡羅·哥茲(Carlo Gozzi)創作的劇本。

該劇本最著名的改編版本是由普契百尼(Giacomo Puccini)作曲的同名歌劇。普契尼在世時未能完成全劇的創作。在普契尼去世後,度法蘭高·阿法奴(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草稿將全劇完成。

該劇於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知(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擔任指揮。

其他一些劇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編該劇或為其創作音樂,其中包括道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國當代劇作家魏明倫。

I. 造成茉莉花曲調的原因是什麼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傳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之時;在西方,《茉莉花》曲調同樣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睞,同樣也以此曲調旋律進行改編。然而,《茉莉花》曲調在中西方的再創作中,卻是因其音樂審美觀的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來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揚州清曲中又稱為「鮮花調」,在數代揚州清曲藝人的不斷加工下,最終成為了是揚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譜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貯香主編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為《鮮花調》。
正因《茉莉花》曲調優美、動聽,所以此曲調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發源省份江蘇,就有數首《茉莉花》和《鮮花調》,如「流行於揚州、蘇州、泗陽、徐州的《鮮花調》5首,六合、興化的《茉莉花》2首,在揚州清曲、揚劇、南京白劇、錫劇琴書等戲曲、曲藝中也有《茉莉花》《鮮花調》流傳」。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樣流傳著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陝西民歌《茉莉花》等等。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雖然在曲調上卻大同小異,但卻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茉莉花》還被許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編或再創作,如作曲家鮑元愷就將《茉莉花》進行了再創作、竹笛演奏家王鐵錘改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將《茉莉花》改編成了一首混聲合唱、台灣歌手梁靜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主題改編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於1999年改編創作的交響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響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揮家與樂團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

J. 關於《茉莉花》這首歌的資料

起源
①江蘇民歌名。 關於《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其中甚至還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樂之說。目前國內比較肯定和准確的說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傳在揚州儀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鮮花調」(又名「仙花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時期。現存最早的「鮮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約翰·貝羅的《中國游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特》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發展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1942年冬天,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蘇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樂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橋鎮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茉莉花》江蘇民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熱點內容
2009情人節特刊百人戀愛世紀 發布:2025-08-21 23:13:40 瀏覽:692
花藝圖片花 發布:2025-08-21 23:12:51 瀏覽:311
一開門看見綠植好不好 發布:2025-08-21 23:12:50 瀏覽:593
海棠苗扦插 發布:2025-08-21 23:00:21 瀏覽:116
插花主題餐廳 發布:2025-08-21 22:51:29 瀏覽:207
多養盆栽 發布:2025-08-21 22:28:40 瀏覽:488
東特藍玫瑰 發布:2025-08-21 22:28:37 瀏覽:361
浪花一朵朵浴室相遇 發布:2025-08-21 21:59:48 瀏覽:626
如何做插花 發布:2025-08-21 21:59:44 瀏覽:150
花卉一綠蘿 發布:2025-08-21 21:41:05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