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梔子花
⑴ 枙子花的品種分類
主要栽培品種及其變種有:
①大葉梔子:var.grandiflora Nakai.,也稱大花梔子:栽培變種內,葉大、花大而容富濃香、重瓣,不結果。
②水梔子:植株矮小,花小、葉小,重瓣。
③雀舌梔子:又名小花梔子、雀舌花。植株矮生平卧,葉小狹長,倒披針形。花亦較小,有濃香。花重瓣。
④黃梔子:又名山梔子,為梔子花的野生種。葉稍小,花單瓣,入秋結橙紅色果實,經久不凋,且抗鹼力強,為觀花、觀果的良好樹種。
⑤卵葉梔子:var.ovalifolia Nakai.葉倒卵形,先端圓。
⑥狹葉梔子:var.angustifolia Nakai.葉狹窄,野生於香港。
⑦斑葉梔子var. aureo-variegata Nakai.葉具斑紋。
⑧小葉梔子:常綠灌木,植株矮小,枝條平展,葉狹長、倒披針形,對生或三葉輪生,托葉膜質鞘狀,花較小單生於葉腋或枝頂,花萼筒有棱,花冠高腳碟狀,白色、重瓣,芳香;果卵形,有6個縱向棱線。
品種總體情況
約25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4種,產西南至東部,其中梔子最常見,果入葯或為黃色染料,亦為庭園觀賞植物。
代表物種
白蟾匙葉梔子、大黃梔子、海南梔子、狹葉梔子
⑵ 盆栽梔子花 部分葉子大黃了 怎麼辦
梔子花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葉片發黃,其原因多是由於栽培管理失調引起。水分過版多過少,陽光過強權過弱,肥料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葉片發黃,但發黃的情況不一樣,應仔細觀察分析原因,加以糾治。
水黃: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旱黃: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 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灼黃: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缺光黃: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黃: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缺肥黃: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
⑶ 和桅子花同科的有什麼植物
梔子花屬茜草科,茜草科植物種類繁多,有的植物學家統計有6000種以上,版有權的植物學家統計有10000種以上,所以不可能把所有同科植物給你列舉出來的。和梔子同科同屬(梔子屬)的植物有:
匙葉梔子 Gardenia angkorensis
海南梔子 Gardenia hainanensis
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大黃梔子 Gardenia sootepensis
狹葉梔子 Gardenia stenophylla
茜草科的其它一些常見植物:茜草、豐花草、龍船花、朗德木、長隔木、雞矢藤、巴戟天、六月雪、五星花、水團花、玉葉金花。
⑷ 這是什麼植物
梔子(茜草科植物)
梔子(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屬衛生部頒布的第l批葯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症。含番紅花色素苷基,可作黃色染料。
形態特徵
梔子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或為3枚輪生,革質,稀為紙質,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
梔子-原植物形狀
葯,每日1次,連續4次,5天後處死,按外表觀察,分5組評分,同時進行組織切片觀察,分4級評分。梔子中G2.G3.G4對小鼠軟組織損傷無治療作用,G5和G6具較好的治療作用。經4次敷葯,從外表觀察已基本治癒,無出血、瘀血灶。組織學觀察,只見輕度肌纖維腫脹及少量點狀出血灶,而外傷止痛膏對軟組織損傷無明顯治療作用。
2)G5.G6對家兔軟組織損傷的實驗治療方法與1類似。實驗表明,G5.G6對家兔軟組織損傷同樣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敷葯1小時後,家兔恢復正常活動,出血、瘀血灶明顯好轉。敷葯4天後,外表已無明顯的出血和瘀血灶。5天後處死動物組織學觀察,見肌纖維輕度腫脹,部分組織內有點狀出血和瘀血灶。實驗進一步證明外傷止痛膏對出血和瘀血性組織損傷無明顯效果。[6]
⑸ 梔子屬的化學成分
該屬植物化學成分多樣,包括單萜、三萜、黃酮、藏紅花素、有機酸及揮發油等成分。
黃酮類化合物
梔子屬植物中含有大量色素子素成分,如梔子素,現已分離得到梔子素A、B、C、D、E。梔子素多黃酮類,極性小。1991年中國梁惠玲等從大黃梔子花中分得4,7-2二羥基黃酮。
環烯醚萜類
從梔子果實的醇提物中水溶性成分經活性炭和硅藻土除雜處理後上硅膠柱色譜,以氯仿甲醇系統進行梯度洗脫,可將此類成分按極性大小依次洗下。
Inouye等從梔子中得到梔子苷即京尼平苷、羥異梔子苷,山梔子苷、梔子酮苷,雞矢藤次苷甲酯,去乙醯基車葉草苷酸甲酯及梔子苷酸等多種化合物。王寵雲等又從梔子的種子中分得京尼平葡萄糖苷。
三萜類
秦國偉等從梔子花的乙醇乙酯提取物中分得一種抗早孕作用的新三萜酸即梔子花乙酸,而後又分離到另一種新三萜酸即梔子花甲酸。
有機酸酯類
20世紀90年代,國內外學者先後從梔子中分離出綠原酸、3,4-2咖啡醯-5-奎尼酸、3,4-2二氧-咖啡醯奎尼酸、脂環酸苦藏紅花酸、3-氧-2咖啡醯2-2氧-2-芥子醯奎尼酸。1999年我國王鋼力等從大黃梔子果實中分離到雙分子奎尼內酯。
揮發油
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從梔子屬植物的花、果實、葉中提取到揮發性成分鑒定出85個化合物如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橙花叔醇、反2-4癸二稀醛、棕櫚酸、丹皮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