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混搭茉莉花
❶ 宋祖英的《茉莉花》 歌詞
《茉莉花》
詞曲:何仿
歌手:宋祖英
專輯:飛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1)宋祖英混搭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1911年英國作曲家班托克出版的《各國民歌一百首》中,把《茉莉花》的鋼琴伴奏寫成一首二部卡農,並先後編入了《兩首中國歌曲》、《七首中國歌曲》。1937年格林編的《各國歌曲集》亦收入了《茉莉花》。
❷ 宋祖英是怎樣創造的 茉莉花
因為天賦和刻苦努力
❸ 宋祖英&Celine Dion的《茉莉花》 歌詞
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Celine Dion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回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答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oh hey yeah~~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ai~茉莉花
ai~茉莉花
茉莉花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呀茉莉花~~
http://music..com/song/34182453
❹ 關於《茉莉花》這首曲子的歷史故事,宋祖英為什麼在金色大廳偏偏唱這首歌呢我記得好像跟廣東人有關系。
中國民歌,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較高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起源於南京市六合區的民間歌曲。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安徽天長人,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蘇皖一帶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蘇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3年03月21日上午,揚州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決議,將揚州民歌《茉莉花》定為揚州的市歌,從而成為全國首家將民歌作為市歌的城市。[2]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❺ 2013春晚觀後感600字
2013春晚觀後感:帶來驚喜的國際大腕華。語-網THN21·COM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扎堆出現的洋面孔成為一道嶄新的風景線。相較於往年春晚零星的參與性表演,今年多位國際一流藝術家以主演的身份亮相。
美國著名演奏家雅尼與中國古箏演奏家常靜合奏一曲《琴箏和鳴》,上演了西洋電子樂和民樂古箏之間「東方遇見西方」的對話。整首合奏曲由雅尼的代表作《聖托里尼》《夜鶯》和中國民間管弦樂《金蛇狂舞》組合而成。雅尼站在鍵盤間左右開弓,常靜在古箏前自如彈撥,三首樂曲巧妙地交織成一首喜氣洋洋的春節樂曲。Thn21.com就是華語.網
流行樂天後級歌手席琳·迪翁首次加盟春晚,就帶來《我心永恆》和《茉莉花》兩首歌。尤其是與宋祖英混搭的《茉莉花》,席琳·迪翁不僅努力將中文說得字正腔圓,還將一首江蘇民歌唱出了流行樂的韻味。宋祖英攜手席琳·迪翁的一句賀詞「新春快樂,恭喜發財」更是滿溢著濃濃的年味兒。
多年來雷打不動的「戲曲聯唱」環節也首次加入了洋面孔。孔子學院學員、加拿大美聲歌唱家托馬斯與中國京劇名角於魁智合作的一曲《迎來春色換人間》充分體現了我國京劇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來自tHn21.com
除了國際大腕們的個人秀,還有不少精彩的集體表演。土耳其火舞舞蹈團一支頗有炫技味道的舞蹈《火》,清一色的女舞者在鼓點的配合下,舞姿曼妙;男舞者騰空轉身屈腿跪地,舞技純熟,為晚會平添了濃郁的西亞風情。此外,白麗莎、茹絲、吳孟天等孔子學院學員唱響春晚壓軸曲目《難忘今宵》,充分展示了一首經久不衰的老歌的國際影響力。
❻ 2013央視春晚和宋祖英合唱《茉莉花》的外國女歌手是誰,為什麼微博上有人說她是加拿大過氣歌手呢
席琳·迪翁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是最著名的法語和英語流行女歌手,有流專行天後屬之稱,也被世界媒體譽為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跨世紀天後歌手之一(另四位:惠特妮·休斯頓、麥當娜、仙妮亞·唐恩和瑪麗亞·凱莉)。2008年5月22日席琳·迪翁在巴黎接受法國總統薩科齊親自頒發的Legion
d'Honneur騎士勛章。作為全球最暢銷的女歌手,席琳·迪翁在全球的專輯銷量已經超過了2億張。2013年2月9日席琳·迪翁曾於央視蛇年春晚登台。99年因唱我心(永恆泰坦尼克號主題曲)風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