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音樂教案茉莉花江蘇民歌

音樂教案茉莉花江蘇民歌

發布時間: 2023-01-20 12:56:05

⑴ 《無錫景》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無錫景》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錫景》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江南小調《無錫景》,感受民族音樂特點,產生對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學會方言演唱《無錫景》,樂意參與歌唱、互動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品味歌曲的江南特點。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用委婉細膩、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無錫景》,並能把握歌曲節奏及裝飾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唱歌曲《無錫景》能夠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正確的演唱歌曲。

【難點】

歌曲節奏及裝飾音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用無錫方言向學生問好。請學生猜猜老師說的是什麼地方的方言?

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完整聆聽《無錫景》

思考:歌曲中描述了哪些無錫風景?

(2)再次聆聽《無錫景》,感受其情緒與速度特點。

教師組織學生聆聽《無錫景》,並請學生思考: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

(三)探究學習

(1)聆聽教師范唱《無錫景》第一段

思考:

①歌曲共有幾個樂句?

②歌曲中沒有出現哪幾個音?

(2)輕聲柔和的跟琴唱一字多音練聲曲hi ya(一口氣)

(3)跟范唱不出聲讀第一段歌詞,帶上表情

(4)跟鋼琴輕聲學唱第一段歌詞

①歌唱狀態

②咬字

③節奏

(5)教師分別范唱帶襯詞和不帶襯詞的第一、二樂句,體會襯詞在歌曲中的作用。

(6)跟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詞,遇到難點部分教師講解波音和裝飾音的定義。

(7)師生接龍學唱第二段歌詞

(8)學生分組視唱第三段歌詞,一組唱另外一組判斷視唱是否准確

①歌唱狀態

②咬字

③節奏

(四)拓展延伸

(1)欣賞方言版《無錫景》視頻,說說方言版給你怎樣不同的感受?

(2)跟鋼琴模仿用方言學唱歌曲的第一段

①歌唱狀態

②音色

③表情

(3)聆聽小調歌曲《桃花紅杏花白》

思考:這首歌曲是否也來自南方?為什麼?

(4)民歌特色的形成與那些因素有關?

(五)小結作業

小調是民歌中的一種重要體裁,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走進民歌,有興趣欣賞各地區、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經典作品,你會發現其中有許多非常動聽,有機會我們再來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無錫景》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為人民音樂出版社初級中學七年級下冊音樂教材,特點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點,並堅持藝術的原則。

內容:共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大致分為唱歌和欣賞兩個部分。並且每個單元的後面都設置了題目,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學習音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樂課上的互動中表現的很積極,但是音樂最主要的實踐內容之一就是歌唱,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很多時候只是機械的唱歌,對於演唱過程重的力度,速度,節奏都不能很准確的把握。

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無錫景》這首歌曲中有很多波音和裝飾音,所以想要很准確的唱出特點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解決方式:

反復聽音頻;單獨的裝飾音、波音節奏訓練;教師鋼琴伴奏示範。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江蘇民歌的主要特點。理解裝飾音、波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能夠准確的富有情感演唱《無錫景》。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審美情趣,加深對中國民歌中的小調的喜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無錫景》。

教學難點:掌握《無錫景》中裝飾音、波音的基本特點,感受歌曲的特點,能准確把握其情感。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七、教學過程:

一、走入無錫。

1、播放有關江蘇的風光片片段。展示江蘇的主要樂器圖片。

2、對江蘇無錫進行簡單的介紹。觀看影片及聽教師的介紹,初步感受一下無錫的風土人情。

二、曲目分析。

1、播放《無錫景》的視頻。

2、由教師提問:大家還記得之前學過的音樂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師提示:力度、速度、節奏、旋律、主要伴奏樂器、民族風格。

3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無錫景》的音樂要素。每組派一名代表公布答案。

三、學唱歌曲

1、由教師示範彈唱本曲一遍,說出本歌中的重難點—波音、裝飾音。帶領學生著重練習。

2、教師彈伴奏,學生跟學第一段。第一段唱熟後,分組自學第二段。

3、教師彈伴奏繼續學習二三段。

4、點學生起來唱。

由教師引導學生演唱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也有利於教師對學生演唱時所發生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

四、拓展訓練

播放江蘇民歌《茉莉花》視頻,學生跟隨演唱。以學生聽唱,結束本課的學習。

《茉莉花》與《無錫景》的風格相似,使學生加深江蘇民歌小調的印象。

五、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採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什麼好的經驗?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問題,你有哪些應對建議?

教學理念: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定位: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課堂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並能准確的表達出對於音樂的感覺。所以,本人堅持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進行音樂教學。

以簡單的唱歌變為簡單的歌唱。本人認為唱歌和歌唱是有明顯區別的。唱歌,隨便哼哼兩句,不帶任何情感的也叫唱歌。而歌唱是需要富有感情的去演繹作品。感情的准確把握需要我們對作品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最基礎的就是作品的背景、旋律、節奏、力度等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對作品進行剖析,才為歌唱做好了鋪墊。本節課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對《無錫景》的音樂要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在學唱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輕重緩急,引導學生由唱歌逐步演變為歌唱。

《無錫景》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無錫景》,能用親切、柔和的語調把江南民歌旋律優美、嬌甜軟膩的特點唱出來。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對歌曲的二度創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江南美景的體驗,對現代幸福生活的謳歌,感悟社會主義國家豐富的人文內涵,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用甜美、自豪的聲音熟練的演唱歌曲,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准確把握歌曲中出現的「呀」、「末」等襯詞,表現出江蘇民歌特有的風格。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你覺得看到的的畫面你是否似曾相識,聽到的的音樂你是否有些耳熟?這些你看到的或是聽到的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一種感受?(視頻導入)

生:會跟音樂輕聲哼唱。

師:提問:1.你能聽出畫面中的音樂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課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師:回答得真好,那麼這首《茉莉花》是哪個地方的民歌?表現了怎樣的風格特點呢?

生:江蘇民歌。

師:《茉莉花》是一首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流行於江蘇的這首《茉莉花》是人們最熟悉、旋律美的諸多變體中的一首。它曲調婉轉曲折、節奏均勻平穩,旋律以級進為主。我們哼唱一兩句行嗎?: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啊。

師:剛才我們大家在唱的過程中有沒有體會到我們江南民歌的風格特點應該是怎樣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細膩)。

師:說得可真好,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嗯,江南的美景在文人的眼裡是一首婉約的小詩,在畫家的眼裡是一幅如煙的水墨畫,在音樂家的眼裡是一曲嬌柔的小調。那在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水鄉的老百姓來說又該是怎樣的呢?除了這首《茉莉花》之外,你還能舉出我們江蘇民歌的其他例子來嗎?

生:《楊柳青》、《太湖美》。

師補充:還有《姑蘇風光》、《拔根蘆柴花》、《紫竹調》等,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一首就在我們身邊廣泛傳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間小調。

二:引出課題——《無錫景》(課件出示)。

欣賞《無錫景》全曲。MTV(課件出示)

請同學們帶著幾個問題來欣賞:

1、歌曲中介紹了無錫的哪些美景和特產?

2、歌曲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身為無錫人的自豪和欣賞無錫美景時那種喜悅、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1、師:范唱第一段歌譜,請學生回答歌譜有那幾個音組成?

生:12356五個音。沒有4、7。

師:觀察得真仔細。這是我國特有的五聲調式也稱民族調式,民族調式也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只用五個音就可以完成一首樂曲,每個音給它一個名稱分別叫宮商角徵羽,我們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稱作五聲宮調式。

2、跟著鋼琴學生唱一遍歌譜,發現問題。

3、分析歌譜中出現的音樂記號,首先看到有很多的連音記號,說明旋律要唱得連貫流暢,如果我們在無線譜上把旋律線畫出來的話就會發現旋律線就如一條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連綿不斷,特別符合江南的地域特點。

4、盡管要求唱得連貫流暢但歌譜中卻出現了很多附點節奏,附點節奏一般是體現歡快跳躍的特點,那麼在這里表現為柔和中帶著俏皮,猶如輕打的鼓點,更體現江南民歌的細膩秀美,我們來試唱一下看呢。

5、還有兩個切分節奏也來強調一下ⅩⅩⅩ,前後唱得短而輕,中間唱得強一些。

6、師:第二行第二小節該怎麼唱啊?這是民歌中非常常見的裝飾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輕,這里的裝飾音的作用也是更體現了江南民歌的嬌柔甜美的韻味,老師可比較示範一遍,學生學唱。

7、分析歌譜後再次演唱,學生有了很大進步。

(二)這首歌的歌詞又有什麼特點呢?

1、先聽范唱第一段,再請同學朗讀這一段歌詞體會一下歌詞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襯詞

師:對了,這首歌在每句的停頓處,常用了一些襯詞:「呀、末」,你們知道這樣做的用意是什麼嗎?

生:這樣做表現了親切、柔和的語調。

2、你還能找出有特別的地方嗎?

生:勿、里格等等。

師:歌詞中採用了很多無錫的方言,完整聽整首歌曲,學生可試著跟唱,留意到有寫意、靠勒篤,腳半邊都是無錫的方言,因為這是我們無錫的老百姓自己傳唱出來的歌曲所以採用口語化的歌詞唱起來更加親切。

3、跟著鋼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別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細膩委婉的韻味。

4、師作評價。

四:對比演唱。

1、同學們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師也來唱一段,大家來聽聽。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無錫景》。

3、老師剛才唱的跟我們學的這首《無錫景》有什麼不同嗎?

生:旋律相同但歌詞不同,而且還是用方言來唱的。

4、師:這是民國初年的'傳唱的《無錫景》,那時的無錫城啊只是一座古樸的小城,我們剛剛學唱的是解放後傳唱的《無錫景》了,我們現在的無錫發展到現在有了怎樣的變化呢?

五:嘗試創作。

1 、欣賞錫山歌手錢琳的《無錫是個好地方》,了解現在的無錫城是一座經濟發達,人文薈萃,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

2、我們也來充當小小詞作家,唱唱我們現在的家鄉新面貌呢?

3、老師給出範本,並范唱一遍。

4、學生討論並嘗試創作(可介紹錫北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如東林黨領袖顧憲成,農xx動領袖嚴朴等,自然資源豐富,太湖翠竹名揚四海)。

5、展示學生作品,並一起來唱一唱。

《無錫景》教案4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江南民歌《無錫景》,欣賞並了解與之有關的音樂,增強對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喜愛。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聆聽中體驗江南音樂的風格。並通過歌唱、交流、互動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識和技能:

初步了解小調及民族五聲調式,能用歌聲表現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歌聲唱出《無錫景》親切溫柔、細膩秀美的風格。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復習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2、了解五聲調式。

3、模唱五聲音階。

二、學唱新歌《無錫景》:

1、聽聽《無錫景》。

A關注歌詞內容,介紹了江蘇名城無錫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語氣襯詞?

B關注旋律特點,歌曲的結構,樂句旋律的走向怎樣?

師生討論: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進。「小橋流水」形象的音樂化身。

結構---四個樂句,起承轉合。一曲多段詞,分節歌形式。

歌詞---多語氣襯詞「呀」「末」。柔和的語調讓聽者倍感親切。

、唱唱《無錫景》:

A視唱歌譜。(擊拍學唱)(難點解決:曲譜當中的裝飾音記號倚音、波音,以及切分節奏的唱法。)

B普通話學唱。(難點解決: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狀態;用輕柔的聲音學唱,要有氣息的支持;女生用輕假聲,男生低八度,鼓勵男生用假聲唱。

3、品味《無錫景》:

A欣賞吳方言演唱:

問:欣賞了方言演唱後,聽覺上有什麼不同感受?

討論:蘇州方言的特點,並舉例:「我」「讓」

B學習小調知識:

定義,產生,江南小調的音樂特點。江南民歌曲折婉轉,清麗流暢。而軟、糯、甜、媚的吳方言的演唱更讓他具有溫柔、含蓄、纏綿的音樂特質。人們把這種小腔調,小結構的歌曲稱為「小曲」、「小調」,是人們在勞動之餘,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種典型的體裁。地域性強,常用方言演唱。

C模仿吳方言演唱(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至少會唱一段方言歌詞。

D分組反饋,即時評價。

E教師彈奏琵琶為學生伴奏。

三、小調彈唱與蘇州彈詞:

1、影片《金陵十三釵》中的彈唱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鎮,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因為有職業藝人與半職業藝人的傳唱和加工,從而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2、小調與彈詞。高博文彈詞唱小調《無錫景》俗稱《侉侉調》,「侉侉調」促成了約在明初建文年間,中原一帶「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彈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調也經常江南的曲藝藝術——蘇州彈詞融合在一起。

四、結語:

在江蘇小調《楊柳青》歌聲中下課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綉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今後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間歌曲,民間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⑵ 《茉莉花》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茉莉花》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茉莉花》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律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准確地隨音樂做動作。

2、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的歡樂,感受舞蹈的優美。

3、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教學准備:

音樂CD,茉莉花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茉莉花

1、茉莉花的味道。

師:你們聞到了什麼香味了嗎?

師:是什麼東西的香味呢?這是什麼花?

2、茉莉花的顏色。

師:你覺得它是什麼顏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葉子是綠綠的,花朵是白色的。

二、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旋律。

1、完整欣賞音樂。

師:好聽嗎?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2、邊看圖片邊欣賞音樂(A段)。

師:你們看出來,圖片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嗎?

師:一句話一幅圖,這里有幾幅圖?原來第一段有6句,就有6幅圖。

三、鼓勵幼兒表現茉莉花的動作造型。

1、看圖片做動作。

師:塗上的茉莉花都是一樣的嗎?哪裡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張(花蕾)。誰來學一學?如果把我們的身體作為花蕾可以怎樣呢?

師:這張呢?可以用什麼動作?

師:畫面上有幾朵?那我們同伴間可以怎樣來表現,誰來試一試呢?

師:如果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來表現一朵茉莉花,可以怎麼樣呢?

師:這張呢?在採花呢?能不能采?歌曲里是怎麼唱的?

2、跟隨音樂來表現。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朵茉莉花好嗎?

三、欣賞B段和C段音樂。

1、B段音樂請幼兒兩兩合作來表現茉莉花花開的造型。

2、C段蝴蝶飛來了。

師:茉莉花開得好香啊,看!把誰都吸引來啦?

3、完整地欣賞音樂,幼兒隨音樂用動作來表現。

(1)教師當蝴蝶點到誰,誰就起來開放。

(2)請一名幼兒當蝴蝶。

4、游戲:給每位幼兒發一張餐巾紙,用來扮演雪白的茉莉花。請不分幼兒扮演茉莉花,不分幼兒在C段扮演蝴蝶。

四、小結

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僅是中國的藝術瑰寶,更是世界的藝術瑰寶,讓我們把茉莉花唱響全世界。

活動反思

《茉莉花》這首樂曲非常優美,它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著名的江南民歌。但對於我們北方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茉莉花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陌生的。那麼如何讓幼兒欣賞,從哪方面欣賞?於是我們煞費苦心,認真分析歌曲內容、旋律性質。最後決定從情感的熏陶入手,讓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朵形態各異,充滿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各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得當,都有小結與教育意義。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於著急走流程,忽視了某些細節。在看圖提問枯萎茉莉花時,沒有引導幼兒表達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有些語言組織不是很精練。在以後的活動中,一定要沉下心來備好每個環節,真正面對孩子,把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做個有心人、用心人。

《茉莉花》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欣賞,使幼兒初步知道《茉莉花》是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使用了薩克斯演奏。

2、根據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並能感受 A段音樂的起止,能按音樂的節奏用動作來表現。

3、鼓勵幼兒樂意與同伴合作,分角色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准備

圖譜、錄音機及磁帶、薩克斯

活動過程

(一)隨《新疆舞》的音樂跳入場。

師:剛才我們跳了什麼舞?(《新疆舞》),你覺得新疆舞的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呢?(引導幼兒說出新疆舞的音樂很歡快,很高興)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爸爸老師,我們掌聲歡迎,爸爸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呀?你們知道嗎?(不知道),那請爸爸老師告訴我們吧。(這是薩克斯)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問爸爸老師呢?(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問問題)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ABA結構。

1、師:今天,爸爸老師還給我們用薩克斯帶來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2、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很流暢、很舒服、很優美)師:這段音樂就是由薩克斯吹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蘇南地區的民歌聽起來比較慢,給人的感覺就向你們說的很舒服、很優美。好,我們再來欣賞一次,拿起你手中的小畫筆,我們一起來畫音樂吧。(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3、師:你們畫的真不錯,閉上你們的小眼睛,看,誰飛來了?(蝴蝶飛來了)它飛到我的花園里。(出示圖譜)(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師:你們發現我的花園圖譜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你覺得這段音樂說了些什麼呢?除了蝴蝶在飛,你還想到了別的什麼呢?(讓幼兒自由地說,再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4、幼兒隨音樂自由地表演。(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三)欣賞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1、組織幼兒聽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師:蝴蝶來到花園里,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讓我們來看一看它歇了幾次呢? (A段音樂1次、停止)

2、啟發幼兒用開花的動作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當蝴蝶飛到花上歇一會的時候,我們手中的花就開一次。(A段音樂1次、停止)

3、啟發幼兒用各種動作來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除了可以用開花的動作來表現這八個樂句外,你們想想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自由回答,並給予幼兒肯定。)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把你想的各種動作跳出來。(A段音樂1次、暫停)

(四)欣賞B段音樂,結合圖譜表現B段音樂。

師:花園里除了有蝴蝶飛,還有什麼想和花做好朋友的呢?(還有小蜜蜂、有雲彩、有蝸牛)誰來做花?(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動物們和花兒一起唱歌跳舞啦。)(B段音樂一次)

(五)欣賞最後一段音樂,幼兒隨音樂表現。

師:天黑了,小動物們該回家了,它們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高高興興回家了。(A段音樂一次)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用薩克斯演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讓我們聽著《茉莉花》的音樂一起去春遊吧,來,坐上我們的小船,准備出發羅! (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七)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活動反思

《茉莉花》這首樂曲非常優美,它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著名的江南民歌。但對於我們北方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茉莉花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陌生的.。那麼如何讓幼兒欣賞,從哪方面欣賞?於是我們煞費苦心,認真分析歌曲內容、旋律性質。最後決定從情感的熏陶入手,讓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朵形態各異,充滿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各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得當,都有小結與教育意義。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於著急走流程,忽視了某些細節。在看圖提問枯萎茉莉花時,沒有引導幼兒表達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有些語言組織不是很精練。在以後的活動中,一定要沉下心來備好每個環節,真正面對孩子,把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做個有心人、用心人。

《茉莉花》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分別感受樂曲段、小節,並按音樂的變化和老師的指示用不同形式,優美的動作加以表現。

2、初步了解江南民歌《茉莉花》旋律委婉、流暢,感情細膩的特色。

3、萌發喜歡聽民歌和對民歌的熱愛之情。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樂曲磁帶、錄音機、茉莉乾花、花飾、茉莉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你們喜歡花嗎?

2、你最喜歡什麼花?

3、師:今天我們來聽一首關於花的歌曲,大家聽聽唱的是什麼花?

(二)欣賞歌曲的開頭,得出歌名。

1、歌中唱的是什麼花?它長得是什麼樣子的?

2、取出乾花,簡單認識。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彷彿刻玉雕瓊。

3、揭示歌名,介紹有關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初略知識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緻,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三)欣賞歌曲的後半部分,了解節奏型,感受歌曲旋律的特點。

你覺得《茉莉花》是一首怎麼樣的歌曲?聽了有什麼感覺?

教師小結:歌曲是兩拍子的,這是一首旋律委婉、流暢,感情細膩的歌曲。

(四)完整欣賞一遍,感受歌曲的樂段,用相應的身體動作加以表現。

根據段落的變化嘗試每一段用不同的開花造型來表現。(教師觀察引導並用貼飾獎勵動作優美,感受正確的小朋友)《茉莉花》這首歌曲有幾段?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有什麼辦法記住呢?

(五)再次欣賞,感受歌曲的小節,幼兒集體合作逐個用身體動作加以表現。(教師觀察引導並用貼飾獎勵動作優美,感受正確的小朋友)

(六)顏色信號,分組、分段用好看的動作表現歌曲。

幼兒自己在前額貼上四種顏色的花,按老師的提示分別到教室中間隨音樂跳舞。(教師把好看的花環套在舞姿優美的小朋友脖子上)。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結合美術活動,讓幼兒製作舞蹈表演的道具。

2、游戲活動:將《茉莉花》的音樂放在表演區中 ,進行舞蹈表演。

3、家園共育:家庭中可以與爸爸媽媽共同進行音樂表演,可以加入扇子等元素。

活動反思

《茉莉花》這首樂曲非常優美,它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著名的江南民歌。但對於我們北方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茉莉花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陌生的。那麼如何讓幼兒欣賞,從哪方面欣賞?於是我們煞費苦心,認真分析歌曲內容、旋律性質。最後決定從情感的熏陶入手,讓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朵形態各異,充滿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各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得當,都有小結與教育意義。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於著急走流程,忽視了某些細節。在看圖提問枯萎茉莉花時,沒有引導幼兒表達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有些語言組織不是很精練。在以後的活動中,一定要沉下心來備好每個環節,真正面對孩子,把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做個有心人、用心人。

⑶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起源江蘇,初名為《鮮花調》,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間的《綴白裘·花鼓》戲曲集。

1、《茉莉花》首發時間為:1957年

2、形式:中國民歌

3、歌詞:《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

歌詞如下:「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3)音樂教案茉莉花江蘇民歌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歷史沿革:

1、1768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編輯《音樂辭典》時,在「中國音樂」條目中收錄了《茉莉花》這首歌。

2、1920年至1924年間,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把這首歌用在歌劇《圖蘭多》中。

3、1942年,由著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了民歌《鮮花調》,1957年完成改編,正式更名為《茉莉花》。

4、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推薦《茉莉花》,並將其確定為亞太地區的音樂教材。

5、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日本館的機器人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

⑷ 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

《茉莉花》張可演唱歌曲,由李正帆 作曲,姚若龍作詞,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教案茉莉花

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人們常借花抒情,表達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在眾多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的歌曲中,《茉莉花》可稱得上是我國民歌中最艷麗的一朵奇葩,她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早已植根國人心中,而且走出國門,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她清麗、柔美,是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的好教材;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多次在國家與國際的重要活動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因此它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了使《茉莉花》散發新的活力,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其魅力,本節課我打算不拘泥於教材,而是以“茉莉花”為主題,通過對河北民歌、江蘇民歌、東北民歌《茉莉花》,以及由其發展而來的《親親茉莉花》、《又見茉莉花》和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茉莉花”的認識,體驗其藝術特色及美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情感來演唱歌曲《茉莉花》,感受小調音樂的柔美、委婉,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不同地域的《茉莉花》讓學生認識到由於地域文化、語言、風俗等不同,音樂的旋律和表現風格也不同;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並能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作《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茉莉花》在中國及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為中國有這樣的音樂作品而驕傲,激發民族自豪感,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

讓學生用欣賞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評價能力。

設計思路:

《茉莉花》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凝聚著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無限熱愛和對生命的深切關懷。因此在設計《茉莉花》這課時,特地以欣賞茉莉花的圖片營造氛圍,再通過黑鴨子組合演唱的《茉莉花》導入新課,進一步通過講述歌劇《圖蘭多》的傳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激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進而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實踐並掌握音樂知識,再通過讓學生欣賞比較多種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寬知識面,感受《茉莉花》的無窮魅力,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時,盡可能的使音樂屬於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去感受民族音樂的美,進而愛上民族音樂。

教學策略:

1.通過“看”花、 “聽”花、“唱”花、“賞”花,循序漸進地了解茉莉花,感受茉莉花。

2.在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激發其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嚮往。

教學用具:

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教師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茉莉花的圖片、原名、產地、功能„„

2.播放黑鴨子組合演唱的《茉莉花》,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氣氛。

師:這首曲子大家在哪裡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學生說一說,唱一唱)

師: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請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態、色彩描繪一下。(生說一說對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認識和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茉莉花的各種圖片,播放《茉莉花》的歌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欣賞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片段

1.歌劇簡介:關於江蘇民歌《茉莉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想聽嗎?

2.播放歌劇《圖蘭朵特》片段。(多媒體展示)

教師導語:你們聽到茉莉花的音樂了嗎?它的出現為歌劇添彩,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播增輝。它通過天才作曲家普契尼天衣無縫的運用,使西方人感受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美,也成為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佳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江蘇民歌《茉莉花》。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歌劇《圖蘭朵》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茉莉花》在國際舞台上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學唱歌曲

1.初聽樂曲,請學生邊聽邊想,這首《茉莉花》的曲調可以用什麼戲曲動作來表示並說說為什麼?

2.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跟琴聲發“lu”模唱旋律。

3.教師有表情地范唱,學生小聲試唱歌詞,強調歌唱表情和聲音位置。

4. 討論交流歌曲的風格。

師:你感受到這首歌曲是什麼樣的風格?

生:柔美、 婉轉。

師:你們回答的很不錯,這就是小調歌曲的特點。(介紹小調的相關知識)

生:討論歸納,完成課本的表格。

教師:由於人們的喜愛和民歌的變異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各自風格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不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然後說說他們的特點和不同,運用對比的方法,啟發學生欣賞——討論——小結,使他們的思維從直觀的音樂感受上升到抽象的理論理解,知道民族民間音樂的流傳與當地的文化、環境、語言是密切相關的,以擴大音樂視野。並在次環節讓學生了解聽懂音樂、享受音樂的方法。】

5.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們平常的演唱不一樣。

6.請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學唱歌譜,學生再自己練習演唱。

7.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師:怎樣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讀出來呢?(學生交流,試著讀一讀,再把歌詞帶到旋律當中試著演唱。)

8.處理歌曲。

(1) 師:你能把自己總結的歌曲風格用歌聲表現出來嗎?(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麗、小巧的風格演唱出來。)

(2)老師指導、糾錯,尤其是演唱這種江南小調的咬字方面要強調。

(3)再一次聽范唱,自己同時練唱,然後教師分組或抽單個學生檢查演唱效果。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9.欣賞江蘇風景

師:學了江蘇民歌《茉莉花》後,想不想欣賞江蘇的風光?(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輕聲演唱歌曲)

10.完整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 通過聆聽、欣賞、學唱,使學生明白《茉莉花》不是一首簡單的歌曲,而是整個音樂文化的代筆,中國人都以《茉莉花》的旋律來展示中國人和平、友愛、發展的精神面貌,知道茉莉花的非凡意義。】

四、拓展欣賞(感受與體驗多樣《茉莉花》)

1.欣賞人聲、器樂、《茉莉花》片段(黑鴨子組合、女子十二月坊演奏、薩克斯演奏)

2.聆聽完三首不同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討論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處與不同處。用表格的形式歸納的詞語各代表了哪個地區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風格?

五、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茉莉花》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國還有許許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樂,期待著有一天在你們的手中煥發出新的光彩,從你們的心田飛向世界!

讓我們再次高歌《茉莉花》!並在歌曲結束時隨音樂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的亮點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為主,將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於感受與鑒賞領域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體現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相關文化。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我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茉莉花》,使學生不僅了解中國的《茉莉花》在世界音樂史上的位置,還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音樂。

茉莉花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

啊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⑸ 《茉莉花》 歌曲簡介

《茉莉花》是前線來歌舞團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單曲發行。

《茉莉花》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的結構,又能與西方的審美習慣相適應,因此其能夠在西方世界傳播。

該曲屬於小調類民歌,是單樂段的歌曲。它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表現了委婉流暢、柔和與優美的江南風格,生動刻畫了一個文雅賢淑的少女被芬芳美麗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和眷戀之情。全曲婉轉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5)音樂教案茉莉花江蘇民歌擴展閱讀:

2008年8月,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該曲進行了MV的拍攝。雷佳身著金色旗袍參與了MV的拍攝,為了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MV導演孔嘉歡首次運用了另類表現手法,把中國宗教文化和該曲結合起來。

作為MV鏡頭重要組成部分,導演策劃了雷佳站在幾丈高的大佛的手心裡演唱該曲,雷佳從容的在大佛上拍攝了MV畫面。此外,該曲MV作為向北京奧運會的獻禮,特別剪輯了鳥巢的鏡頭畫面,使整個MV充滿了奧運的氣息 。

⑹ 小學音樂茉莉花教案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生學會演唱 《……》歌曲,理解歌詞大意,體會歌曲的意境和情緒,使學生學會……的唱法拍曲譜。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介紹作者、歌曲背景,讓學生在學唱歌曲之前簡單了解歌曲基本信息。通過初次聆聽,使學生感受歌曲節奏和意境;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了解歌曲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通過教師逐句逐節部分范唱,學生跟唱的形式,帶領學生學唱歌曲。通過輪唱接龍游戲,學生獨立演唱,使學生掌握歌曲唱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尊重藝術,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GLxQu7BFiX34i47kWvmnCw?pwd=pari 提取碼: pari

⑺ 薩克斯名曲《茉莉花》 簡介

我們音樂課上學過三種地方的茉莉花:
一、江蘇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旋律:3235651(高音)65356……(不清楚,參考一下)
地方風格:旋律音調清麗、婉轉,體現了柔美、細膩的風格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BD%AD%CB%D5%DC%D4%C0%F2%BB%A8&lm=-1

二、東北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啦)一朵茉莉花呀哎喲,好(啦)一朵茉莉花,滿(哪)園(哪)花(呀)開呀,樣樣抵不住的它呀。
旋律:66661(高音)356656……

三、河北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哎)一朵茉莉花,好(哎)一朵茉莉花,滿園(怎麼)開(吔)花(吔咳)比(吔)不過它。
旋律:」6561(高音)356561(高)561(高)5……

⑻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剪、貼、撕、捏的方法裝扮教室。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並與他人分享快樂。

活動准備:

各種有關新年環境布置所需的材料。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裝扮教室的願望。

(1)教師:「新年快到了,我去商場買東西,看見商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非常有新年氣氛,你們在哪裡看見也有新年布置的?它們是怎樣布置的?」

(2)幼兒自由發言。

(3)我們的教室怎樣才能也有新年氣氛呢?

2、討論裝扮教室的方案。

(1)討論:什麼能最代表新年?哪些東西布置在教室里最喜慶、最有新年氣氛?

(2)確定裝飾教室的設計方案。

(3)提出在設計中裝飾所需要的材料。

(4)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能承受哪一部分工作。

指導幼兒根據個人能力合理分工。

3、製作並裝扮教室。

(1)幼兒動手剪貼、繪畫、折紙、製作、吹氣球等。

(2)教師指導幼兒完成作品,以及裝飾過程,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如:懸掛、粘貼、剪撕等。

(3)互相欣賞裝飾效果,並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感知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游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楚」的感覺。

准備:

1、幼兒已具有對霧天的初步認識。

2、教學掛圖。

過程一、討論晴天與霧天的不同。

師: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小朋友你們見過霧天嗎?

1、晴天和霧天有什麼不同?

2、晴天的時候,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使或飛行的?小朋友們在公園里看到了什麼?

3、霧天的時候,馬路上的汽車和天上的飛機碰到了什麼麻煩?小朋友在霧天有什麼感覺?

二、霧弟弟很淘氣。

今天我們就要來聽一個有關霧天的故事,你們聽聽到底霧天會有什麼麻煩呢。

1、結合掛圖,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

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

霧天,司機開車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

(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出來了,霧就會消失」的道理。

三、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1、蒙眼開車

2、在「路邊」用小椅子設置一些障礙,幼兒分組戴上墨鏡,模擬「霧天開車」。行使中若碰到了椅子,就代表發生了交通事故,停止游戲。

3、請幼兒說說「霧天開車」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簡單的單位換算。

2、獲得10個一數的按數群計數的經驗。

活動准備:

1、《我的數學》第23頁。

2、骰子、線、珠子一罐等。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串手鏈比賽。規則:10顆為一串。

——向幼兒強調只能按骰子擲的點數取出相應數量的珠子,積滿十顆珠子才能穿一根手鏈。

2、引導幼兒用10個一數的方式點數,看看誰的珠子多。

3、完成數學用書第23頁,引導幼兒以10為一組進行點數,說說每排有多少塊小熊餅干,並請幼兒把餅干與正確的數字連起來。

4、延伸活動:讓幼兒以5個一數,點算珠子的數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准備

PPT課件和圖卡,音樂CD,紗巾、紅綢人手一條,音樂圖譜。

幼兒已學習過多種地方民歌及舞蹈,開展過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韻律活動,有演唱襯詞的初步經驗。

活動目標

能看圖譜演唱和探索舞動紅綢的方法,積極參與民歌欣賞活動。

體驗陝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強對各地民歌的喜愛之情。

初步感受陝北民歌悠揚高亢、熱烈喜慶、粗獷奔放的風格;

嘗試演唱B段襯詞,感受陝北民歌襯詞襯腔的韻味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音樂聲中,喚起幼兒對審美活動的熱情。

指導語:聽,優美的音樂響起,小朋友們找一個舒適的地方,一起舞動紗巾,分享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兒民歌會PPT,重溫對地方民歌的記憶。

(1)回憶已知的地方民歌經驗。

指導語:美麗的茉莉花綻放江蘇大地的枝頭。今天,老師帶來了上學期你們開民歌會的精彩片段,看一看、聽一聽,你們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兒逐一欣賞民歌會PPT片段,回憶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傳唱的地域經驗。

指導語:我們的國家很大,民歌種類非常多,在中國的地圖上都能找到剛才聽到的這幾段民歌的傳唱地。

幼兒觀察中國地圖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傳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導入陝北民歌的欣賞。

指導語:今天,我們還要來欣賞我國陝北地區的民歌,這個地區的民歌非常特別。

提問:認識這位歌星嗎?(出示歌手阿寶劇照的PPT)

2.欣賞陝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完整傾聽,初步感受陝北民歌的韻味兒。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們覺得它跟我們平時唱的`歌一樣嗎?怎麼個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2)通過聲音游戲,體驗陝北民歌的悠揚高亢、粗獷奔放。

指導語:陝北民歌唱起來聲音為什麼那麼高、那麼長、那麼粗?我們來看看陝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兒觀看黃土高原PPT畫面,傾聽教師講解,並嘗試用聲音游戲體驗。

游戲一「問候游戲」:向坐在最後排的客人老師問好。

游戲二「山谷迴音」:師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個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賞,進一步感受歌曲風格。

指導語:陝北民歌除了唱起來聲音很長、很高、很粗,你還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幼兒觀看歌曲PPT畫面,再次欣賞歌曲。

(4)觀看圖譜,感受歌曲內容及A、B兩段的節奏特點。

指導語: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對這首陝北民歌什麼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圖譜,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指圖並隨機清唱。

(5)運用圖譜,嘗試演唱B段襯詞。

提問:陝北漢子唱歌聽起來怎麼樣?他在唱什麼?「哎嗨哎嗨喲」這句唱得一樣嗎?哪裡唱得最長、最難?請看著圖譜,跟著音樂,在圖譜上對應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隨鋼琴伴奏,師幼進行接唱練習,教師唱歌詞敘述部分,幼兒唱襯詞部分。

三、結束部分

1.觀察秧歌畫面,體驗陝北秧歌的熱烈、喜慶。

出示PPT畫面。提問:陝北人跳秧歌時拿什麼在舞動?

2.探索紅綢的舞動,表現陝北民歌的韻律美。

指導語:把紅綢系在腰間,試試看你的紅綢可以怎麼舞動。

幼兒嘗試用團攏、張開、揮動、抖動等方式舞動紅綢。教師提問:還可以用你學過的什麼動作來跳陝北秧歌?

幼兒遷移經驗,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經驗表演。

3.與客人老師共舞,結束活動。

指導語:去邀請旁邊的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舞起來、跳起來吧!

師幼在舞蹈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了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3、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水、雞蛋若干、一次性碗、糖、鹽、味精、抹布、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

3、死海PPT,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裡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雞蛋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雞蛋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雞蛋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雞蛋浮起來

(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雞蛋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裡加了一種神秘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著)。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裡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秘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碗、一個雞蛋、一把勺子、三碗清水、每桌放置三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不同的碗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雞蛋,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並記錄下來。

小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秘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系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

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雞蛋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雞蛋才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PPT。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雞蛋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雞蛋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反思:

對於科學實驗活動,孩子的興趣永遠是那麼高漲。在教師演示環節,孩子們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對老師提出了很多問題。也是因為他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探索實驗環節中,表現得很認真。但由於教師在交代注意事項時,有些幼兒已經被實驗材料吸引,聽不清楚注意事項,使得在操作實驗時出現了把三種調料倒在一個碗中的情況。今後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教師應該把全部幼兒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確交代,讓孩子在正確的方法中去實驗探索。但換一個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前面的出錯,後面會更加認證努力。總之,不論什麼情況,重在教師的正確引導。

小網路: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

⑼ 《茉莉花》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

(9)音樂教案茉莉花江蘇民歌擴展閱讀

《茉莉花》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⑽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熱點內容
如樹盆景 發布:2025-08-22 08:32:29 瀏覽:628
七夕精典語 發布:2025-08-22 08:22:06 瀏覽:655
柏鄉十里鋪牡丹小鎮 發布:2025-08-22 08:07:57 瀏覽:101
進口玫瑰花品種介紹 發布:2025-08-22 07:59:55 瀏覽:390
牡丹味飲料 發布:2025-08-22 07:56:13 瀏覽:76
莢迷果花語 發布:2025-08-22 07:53:11 瀏覽:847
咨詢花藝師 發布:2025-08-22 07:52:37 瀏覽:641
櫻花牌五金 發布:2025-08-22 07:52:36 瀏覽:96
兒歌茶花歌 發布:2025-08-22 07:52:36 瀏覽:737
送什麼盆栽給男朋友 發布:2025-08-22 07:34:20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