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三盆鬱金香什麼時候畫的
Ⅰ 關於鬱金香的畫
最近因為拍花田迷上了鬱金香,也專門了解了一下荷蘭鬱金香的歷史。誰曾想到,荷蘭如今的王牌名片和主力產業,曾經有這么一段故事。
鬱金香最初產於高山地區,其球莖普遍可耐-14℃的低溫。15世紀中期,奧地利外交大使 Ogier Ghiselain de Busbecq 造訪奧斯曼帝國,將鬱金香帶回了維也納。在維也納,大使將球莖交給了皇家植物園的 Carolus Clusius,這位植物學家在1593年將鬱金香帶到了荷蘭的萊頓大學植物園。同年 Carolus 在萊頓植物園成功培育出了適應荷蘭種植環境的鬱金香,並培育出了新的鬱金香品種。Carolus 看重鬱金香的科研價值,並不想將其商業化,所以並未公開培育方法。然而有心的商人嗅到了商機,認為這種美麗且稀有的新興產品會非常有市場。他們從植物園偷了一些鬱金香球莖自己種植,並在市場上大肆造勢宣傳。起初只是一些法國的貴婦人傾慕於鬱金香的獨特與稀有,樂於用新鮮採摘的鬱金香作服飾裝飾。或擺在自家花園里,凸顯尊貴的身份。
比如在這幅1609年的夫妻雙人肖像畫中,丈夫就特地拿了鬱金香的球莖和一朵鬱金香,以彰顯富貴的家室。在當時,鬱金香都是一支一支賣的,能像如今這般成束成束買的在當時都是大富豪。
為了更好的呈現鬱金香的美,代爾夫特地區的藍瓷作坊還專門設計了一種金字塔型帶開孔的瓷器。它們通常帶著圓形突起的小開孔,以便插入鬱金香並保持直立。瓷瓶的瓶身以女神或天使的圖案裝飾,並將西方拱廊立柱的建築樣式融入其中,與東方的青花瓷瓶有明顯的不同。
然而由於鬱金香剛被進口到歐洲,並沒有實現大面積的種植,且生長周期長,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某些珍奇品種更是僅此一朵,稀缺性造成了市場的哄搶。1634年後,對鬱金香的需求只增不減,鬱金香期貨在鹿特丹,萊頓的鬱金香交易市場被歐洲的投機者幾經轉手交易。有人已經可以用三株稀有的鬱金香換一棟樓。1636年10月後,不僅珍奇品種的價格被抬高,連普通品種的鬱金香價格都連續上漲。名為「瑞士」的鬱金香球莖在一個月之內上漲485%,而最昂貴的「永遠的奧古斯都」則漲到了10000荷蘭盾。這筆錢在當時夠買阿姆運河邊的豪宅,包馬車花園。在小鎮Hoorn,鬱金香甚至被當成貨幣使用了三年。
這些稀有物種的誕生源自於一種叫「花葉病」的病毒的感染。花葉病不會讓鬱金香致死,而是讓其花瓣產生一些色彩對比明顯的彩色條紋。投機商們遵從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大力造勢,將這些稀奇古怪的鬱金香的價格越抬越高。
這樣瘋狂的歷史在畫中的呈現是,身形肥大的花商坐擁大量的球莖和金幣,用天平稱著客人帶來的金幣。客人則將鬱金香高高的舉著,彰顯著花的地位。
然而泡沫經濟的規律都是類似的。作為鼻祖的鬱金香泡沫,見證了大量的投機者在價格非理性增長的情況下依然飛蛾撲火,紛紛入市,最後破產的經歷。後世經濟學家總結出的「博傻理論」就非常適用於此時的投機商和普通民眾。大家都知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早就高於其實際價值,卻依然相信會有人比他們更傻,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裡買進球莖。只是物極必反,當再沒有人買得起稀有鬱金香,或者市場短期內再也培育不出新品種的時候,轉折就要來了。1937年初,投機商人意識到鬱金香期貨交貨的時間即將來臨,一旦將球莖入土,再倒手轉賣的可能性就小了。2月4日,在一磅白黃冠在連降價三次的情況下都無人問津時,酒館里的交易者們慌了。一傳十,十傳百,商人們失去了信心,泡沫被戳破,鬱金香市場全面崩盤。過山車一樣的曲線擊垮了大多荷蘭家庭,多年積蓄如煙消雲散,政府的救市也無濟於事。
泡沫破裂之後,一些帶諷刺意味的畫作出現了,比如Hendrik Gerritsz的這幅「愚人之旅」。這幅畫左邊的群眾代表著Haarlem的紡織工人,在鬱金香價格瘋漲的年代,人人都覺得鬱金香來錢快。不僅達官貴族,普通的勞動人民也乘上了「發家致富」的順風車。這些紡織工人放棄了紡錘和織布機,追隨著乘坐了花神,酒鬼,貨幣兌換商人和雙面女神的車子,向代表滅亡的大海駛去。帶著鬱金香花香的大風吹來,車輪越滾越快,吞噬一切的大海也越來越近。
Jan Brueghel the Younger 則以未開化的猴子比作瘋狂的人類,諷刺人們在這場危機中喪失的理性。畫里身穿上層階級服飾的花商猴子在為權貴介紹鬱金香,金絲猴會計腰綁秤砣計算價格。紅袍猴子手舉鬱金香和錢袋,滿臉的喜悅,像極了泡沫破碎前人們一心只求花一朵的交易場景。
不過好在經濟危機只摧毀了鬱金香投機市場,並未摧毀花農的積極性。在後期印象派大師莫奈和梵高的風景油畫里,我們依然看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用鮮艷的色彩鋪滿大地,警示人們過去的瘋狂。
畫中的景象與現在的荷蘭花田幾乎一致,可能只是機械的進步讓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採摘工藝也由原來的手摘變成了機械化切花。
至於為什麼要把鬱金香割下來,原因有三。一是用成花提取香精製作香水,二是作鮮切花投放到各大鮮花市場,最重要的還是保護球莖。一株鬱金香值錢的還是它的根莖部位,可以無性繁殖來年長出品種穩定的鬱金香。
鬱金香球莖極其耐寒,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所以荷蘭這種4月有負數溫度的地區非常適合鬱金香的培植。鬱金香的球莖需要冬天經歷的春化儲存足夠的營養才能順利的在春天開花。買了鬱金香球莖的遊客,如果種不出來可能是氣候問題,別一生氣像英國人一樣當洋蔥吃了。
最後,在這么美好的花見季,歡迎大家春天來大農村賞花。
參考資料
1.The Dutch love for flowers – the Tulip,Wahid Saleh
2.Rijksmuseum: 1637-tulipmania
3.Wikipedia: Tulip_mania
4.http://www.visual-art-research.com/2013/04/wagon-of-fools
Ⅱ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鬱金香是什麼時候種植的
鬱金香給人有一種神秘、高貴的感覺,就是因為它有這些優點,所以深受人們喜愛,每到鬱金香盛開的季節,很多人都會去賞花。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及鬱金香是什麼時候種植的。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1、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鬱金香原產於伊朗、土耳其高山地帶,這種它在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的特性,鬱金香它是要經過冬季低溫後才開始生長莖葉和開花。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鬱金香開花的時間大約就是在早上7點 左右 。不過,由於各地氣候的不一樣以及 其他 因素,每年的12月底到次年4月初這些日子裡面都是可以買到鬱金香。
2、鬱金香開花的時節,它就是涵蓋了西方傳統情人節、三八女人節、白色情人節。如果,你可以在這些節日送戀人或者喜歡的女孩鮮花,可以考慮選擇鬱金香,會顯得有品位、有格調、有新意,最重要是更容易打動對方的芳心。
鬱金香是什麼時候種植的
1、首先你要想種鬱金香,要先去購買鬱金香球根,在選擇時候要注意它的球根外表完整,表皮色澤光滑這樣會比較好。買回來之前一定要經過低溫處理,記得要把它放在冰箱溫度攝氏四~九度冷藏,兩個月以後再拿出來種植,或者是直接種於盆子放到冰箱內。准備一個長約七十公分的花箱或五吋花盆就可以了。
2、這邊要記住一定要全部使用泥碳土種植這樣會比較合適。
3、長型花箱可植入兩排各五個球根並以每個球根間隔八公分的距離種下,如果是五寸盆則可種下三個球根,球根要在專業的花園購買,這樣才會比較新鮮,發芽開花率才會比較好。
4、在種植時,球根尖凸的部分要記得朝上,像較扁平的一面朝同一個方向種植,則長出來的葉子方向就會整齊,葉片也會比較漂亮。
5、種下球根後,一定要記得將泥土覆蓋表層鋪平,長效肥如仙肥丹,魔肥做基肥。澆上充足的水分,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
總結:關於 鬱金香什麼時候開花 和鬱金香是什麼時候種植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鬱金香是非常美麗一種花,如果能夠把這么美麗花送給自己心愛的人,這樣肯定是能夠討得對方的歡心。
Ⅲ 瓶中的鬱金香是荷蘭哪位畫家的作品
艾格爾·利亞索(Igor Levashov),1964年出生於俄羅斯的莫斯科。Igor Levashov在1979年進入青年畫家學校學習;1984年在世界著名的莫斯科蘇里科夫美院;1996年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現代藝術)。這個時期他發現他對花卉有很厚的興趣,對花卉畫的技巧表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老派的技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的畫被俄羅斯民族國家畫廊,荷蘭海牙博物館以及希臘阿爾斯梅爾等
Ⅳ 莫奈的《荷蘭的鬱金香花圃》畫於多少年
作 者:抄莫奈
年 份:1886
藏 處:法國巴黎奧襲塞美術館1886年創作的「風車」,可看到荷蘭鄉村的風光。在莫奈畫中的細節,許多都顯示出陰影的方向,很清楚的顯示光是從何處來? 太陽在天空的什麼地方?以及當時的時間。而這幅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鬱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托著鬱金香花圃的鮮艷色彩,莫奈將影象與自然界中的陽光融合在一起。
Ⅳ 莫奈的作品集
所謂《隨風集》是國內出的一套用莫奈的畫做封面的筆記本,他並沒畫過這個名字的畫,這套封面用的畫都是風景畫而已。
國內外莫奈的畫冊有很多,主要還是要看你感興趣的是莫奈的哪些畫.
莫奈的代表作有:
《日出·印象》
《乾草垛》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魯昂大教堂》
《睡蓮》
莫奈晚期最大的成就在於: 對光與影的完美詮釋,夢幻般的印象.
因此只要能體會莫奈作品中的光影變幻,以及色彩映射出的純粹和美好,就不難理解莫奈的作品.
莫奈作品一覽:
畫室一角
獵物
春天的花朵
聖·西梅農場的道路
翁弗勒海邊歸來的漁船
荷斯皮士的燈塔
林中拾柴人
翁弗勒海邊
楓丹白露的橡樹
翁弗勒的塞納河口
森林中的小路
退潮後的埃沃角
通向翁弗勒路上的馬車
拿陽傘的維克多肖像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左邊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中間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
卡美伊(綠衣女人)
花園中的女人
花園中的珍妮
翁弗勒港口的船隻
海上夜景
漁船
聖·吉曼·俄塞羅瓦教堂
女皇公園
聖達特勒斯帆船賽
聖達特勒斯海灘
睡在搖籃里的簡·莫奈
聖達特勒斯的花園
塞納河畔
戈蒂貝爾夫人
埃特勒塔海邊波濤洶涌
晚餐後敘家常
午餐
鮮花與水果
青蛙池
青蛙池(局部)
喜鵲
布吉瓦爾的橋
特魯威爾的黑岩旅館
在特魯威爾海邊
特魯威爾海灘
布吉瓦爾的傍晚
坐在沙發上的莫奈夫人
鄉村火車
泰晤士河與國會大廈
倫敦港的船隻
贊丹的風車
贊丹附近的風車
遠眺沃爾查
水城贊丹
荷蘭的海
水上人家
贊丹風景
贊丹風光
贊丹風光(局部)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阿讓特依渡口
羅貝克河
在阿讓特依散步
停泊在蓋奈維勒的遊艇
蓬圖瓦附近的塞納河
朗讀者
有甜瓜的靜物
洪水
騎機械馬的簡·莫奈
卡普辛的林蔭大道
阿讓特依的藝術家園
阿弗爾港夜色
窗前的卡美伊
圍紅頭巾的莫奈夫人
卡美伊與兒子在花園里
阿讓特依的罌粟花地
午餐
魯昂的塞納河
日出·印象
繁忙的阿弗爾漁港
運河邊的風車
阿讓特依大橋
阿讓特依的鐵路橋
阿讓特依的公路橋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貝茲恩的田野
塞納河流域
阿讓特依附近的塞納河
塞納河邊
穿和服的卡美依
撐陽傘的女人
在迷人的阿讓特依郊外散步
船上工作室
克拉迪奧里的花園
火雞
火車到達聖·拉扎爾站
聖·拉扎爾車站信號燈
聖·拉扎爾火車站
1878年6月30日的蒙托哥大街
岸邊的鮮花
透過樹叉的春色
菊花
韋特依教堂的雪景
拉瓦科特河畔的雪景
冬天通往韋特依的路
有蘋果和葡萄的靜物
冬季塞納河上的落日
陽光下的拉瓦科特雪地
韋特依的夏日
解凍
懸崖
葵花
費卡普附近的海景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在韋特依的莫奈家花園
韋特依河邊鮮花盛開
洶涌的波濤
逆光下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晨光中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瓦郎吉維爾的漁人屋
迪耶普的峭壁
瑪那波特海崖
埃特勒塔海灘
日落
桃子
白色罌粟花
菊花
紅色杜鵑花
曼通附近的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
山谷
乾草堆
塞納河淺灘
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的棕櫚樹
天寒地凍
冬日通往吉維爾尼之路
漁船
埃特勒塔附近的瑪那波特海崖
戈東港錐形小島
雨中的埃特勒塔
貝爾島岸邊的暴風雨
荷蘭鬱金香花園
外光人物習作之一
外光人物習作之二
里曼茨的牧場
劃艇上的年輕女子
楊樹下的陽光印象
桃紅色的快艇
劃艇
有人物的吉維爾尼風景
陽光下的克留斯
克留斯日落的景色
風中的昂蒂布
夏末黃昏時的麥草垛
罌粟花田
燕麥和罌粟田
深夏晨光下的麥草垛
日落時的麥草垛
雪天的麥草垛
風中的白楊樹
河岸上的白楊樹
春天裡的三棵白楊樹
陽光下的魯昂大教堂正門
傍晚的魯昂大教堂
陰天的魯昂大教堂
晨霧籠罩的魯昂大教堂
桑維克鄉村的雪景
迪耶普附近的懸崖
日出時的塞納河灣
浩瀚的大海
塞納河中的倒影
靠近吉維爾尼的塞納河灣
天色灰濛的滑鐵盧橋
垂柳
陽光下的滑鐵盧橋
英國議會大廈日落時分
英國議會大廈
日落時的天空
鳶尾花
韋特依的早晨
莫奈花園中的鳶尾花
威尼斯運河
玫瑰色調一睡蓮池
盛開睡蓮的池塘
威尼斯達理奧宮
有橋的睡蓮池
白色與黃色的睡蓮
睡蓮(之一 ~ 九)
柳葉下的睡蓮
黃色的鳶尾花
小路上的鳶尾花
睡蓮池塘上的人行橋
玫瑰園(之一)
玫瑰園(之二)
玫瑰園(之三)
傍晚的睡蓮池塘
雲在睡蓮池中的倒影
睡蓮和鳶尾花
睡蓮池塘
桔園美術館巨型壁畫《睡蓮》之局部
柳樹與睡蓮
Ⅵ 追光者——莫奈
即使閱遍所有印象派的文章,總體效用加起來,可能不及你在某個冬日的黃昏,驅車在高速路上疾行,偶然瞥見天邊正緩緩落下的落日。
那一瞬間,你突然發現光影在快速變動,根本沒有形體,而是色彩和光的變化,一種絢爛的情緒撲面而來。然後你想起那些模模糊糊的畫面,居然覺得有些莫名的感動。
莫奈和他的睡蓮,一個追愛和追光的故事。他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畫一個人。即使時隔百年的時光,它依舊閃亮而動人,搖曳著每顆渴望愛的敏感心靈。
凡愛過的,光都記得;凡用心的,時間不負。
Claude Monet
克勞德 • 莫奈
莫奈,印象派代表人物,他改變了追求物體外形的傳統畫法,通過捕捉稍縱即逝的光影效果,呈現出全然不同的藝術境界,被稱為「光的詩人」。
莫奈的作品不單是光影撲進畫框的結果,更是愛的光芒滋養和輝耀的結果。
1865年,25歲的莫奈與18歲的卡米耶在巴黎相識,美好的少女如出水芙蓉般,散發著讓人著魔的光彩。
有些靈魂註定心意相通,卡米耶很快成為莫奈的專屬模特。朝夕相處的畫室中,莫奈的凝視溫柔而灼熱,一種光依偎著另一種光。
遇見卡米耶前後,莫奈的畫風變化明顯,出現了後世為之沉迷的、夢幻般的光影。
連上帝都為之動容。
1866年,身著綠裙的卡米耶側身淺笑,莫奈激情揮灑創作出的《綠衣女子》在美院的官方沙龍順利展出,居然賣到800法郎。
莫奈情不自禁地將濃情蜜意化作鮮明筆觸。在1866年創作的《花園中的女人》中,三名女子的原型都是卡米耶。
光影通透,連空氣彷彿都在心跳中躍動。
愛情的滋養下,莫奈不斷拓寬將光影融入畫面的技巧,一心想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然而作品卻屢遭巴黎官方沙龍的抨擊和排斥,被貶得一文不值。
雪上加霜的是,家庭反對莫奈與地位低下的卡米耶的戀情,莫奈被中斷經濟來源,天才淪為乞丐,開始了舉債度日的艱難生涯。
1866年秋,為躲避債務,莫奈甚至淪落到自毀200幅畫作,返回巴黎,在飢寒交迫之中掙扎度日。
畫中19歲的卡米耶抱著小狗一臉茫然。玫瑰已經有了,麵包卻不知在何處。
幸好好友巴齊耶出於同情,慷慨的提出以每月50法郎的方式,買下莫奈被沙龍拒絕的《花園中的女人》,才得以勉強維持莫奈和卡米耶的基本生活。
敏感而內斂的莫奈在這樣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落寞和失意,甚至嘗試過自殺,以擺脫這讓人難以忍受的種種重壓。
在如此的顛沛流離之中,卡米耶始終殫精竭慮、無怨無悔的支持著莫奈。如同溫暖燦爛的火光,緊緊包圍著被命運打擊的傷痕累累的愛人,家徒四壁卻始終充盈著愛的光芒。
1867年卡米耶生下兒子吉恩,莫奈常攜妻兒一同在外作畫,色彩中流連著無限柔情。
1868年卡米耶坐在塞納河上的一處小島上,遙望著班庫爾小鎮旁的格羅頓村莊。在這段艱苦的時期,卡米耶依然是莫奈唯一的慰藉和救贖。
1870年6月,沖破重重阻礙的莫奈與卡米耶終於結婚,在上帝面前宣誓終生相愛,不離不棄。「因為有你,我願永遠站在波濤之巔。」
婚後兩人前往法國特魯維爾海濱度蜜月。幸福的感受是如此炙熱而濃烈,莫奈一連為卡米耶畫了好幾幅海灘上的肖像。
此後,經歷戰爭流亡倫敦的短暫歲月。1871年,莫奈一家在巴黎塞納河右岸的阿讓特伊村住下。一家三口度過了雖不富裕卻美好的七年時光。
莫奈依然窮困,但愛的希翼帶來無盡的創造力,他不斷描繪光影變幻的事物,不惜犧牲細膩度,也要抓住那瞬間真實的感受。
在莫奈看來,物體的外形不過是光的象徵,所以作畫時候並不在意具體外形,而是先觀察和快速記錄下反射的光影,隨著筆觸和色彩的堆疊,形狀會自然浮現。
這種獨創的畫法被稱為「以光補形」。
在這段幸福而恬靜的時光里,莫奈的技法也愈加成熟,終於在1872年,創作出日後揚名後世的《日出 • 印象》。
清晨,桔紅色的朝陽升上天空,光亮還不足以驅散籠罩在小船周圍的霧霾,只在紫色的海面上留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
這並不是莫奈最出色的作品,但它卻觸碰了印象派藝術的精髓:
不追求真實的情況下,用更為直接和色彩化的方式,表達對事物的種種視覺印象。記錄下瞬間的感覺,那種朦朧的印象。
然而在1874年反官方沙龍展中,《日出 • 印象》依舊被評論家嘲諷為:筆觸凌亂,有如草圖,戲稱只畫出「Impression」印象。「印象主義」之名不脛而走。
之後的五年,莫奈和朋友們繼續竭力對抗輿論的惡意,然而並不太成功,大眾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從「盯著畫看細節」的老習慣,學會嘗試「退後幾步,體會畫作的色彩質感和整體氣氛」。
在這段漫長的艱難時光里,卡米耶的身影,始終是莫奈雙眼無法離開的存在。
他把無限的溫柔和激情化作筆下色彩,那些掠過臉龐轉瞬即逝的光芒,如同凝聚畫布的每幀至美的光線,是那麼馥郁而情真。
然而造化弄人,完美開端卻有悲劇的結局。
卡米耶陪伴莫奈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卻從未有機會分享到他的成功和名望。
1877年,卡米耶生下二兒子米歇爾不久,便被確診為癌症晚期。1879年初秋拂曉,病痛纏身的卡米耶在操勞和貧困中悄然辭世,年僅32歲。
愛妻彌留之際,莫奈強忍巨大的悲痛,用畫筆捕捉下臨終前最後一縷光芒。《臨終的卡米耶》,憂傷的色調與紛亂的筆觸,表達著莫奈生命中最大的悲痛。
《臨終的卡米耶》與四年前的《持陽傘的女子》,構成了美術史上最殘忍的對比:當年的明媚陽光、裙擺飛揚,與此時的秋寒凄悲、青紫綠灰。
卡米耶在莫奈顛沛流離之際,竭盡一個柔弱女子的全部所能,成為他的歸宿,用一生的時光和愛凝視這個身邊的男子。
其生也媚,其死也寂。「我以為我可以留住光,便可以留住你」,落款時莫奈留下生命中唯一的愛心。
卡米耶的離世,糾結了莫奈半生的愛戀與遺憾。也意味著莫奈人生中,濃烈如夏日般情感的永遠離去。此後,莫奈有很久沒有再拿起畫筆,畫中溫情的光影一去不返。
連莫奈自己也以為,這輩子就要如此寥寥耗掉了。幸好,這還不是全部。在此之前,莫奈也曾在靠近巴黎的地方租過幾套房子,並在院中種植鮮花。這樣雨天的時候,也有畫畫的題材了。
渴望離開傷心之地的莫奈在1883年,買下距巴黎80公里外的吉維尼小鎮,一處有著巨大花園的農舍。放眼望去,塞納河河谷的宏偉景象盡收眼底,令人無法抗拒。
租賃期開始的那年春夏,莫奈開始在花園種植蔬菜以供食用,更親自動手打理園中的一草一木,還種植了大量鮮花。
秋日悠閑的時光里,莫奈喜歡到農舍周邊走走,熟悉四周的風景。河邊的田地和水浸草地里,大片鳶尾花和罌粟花交織似錦,雪白的睡蓮過目難忘。繁茂的植物彷彿大自然的饋贈,莫奈終於在這勃勃生機中,重拾內心的情感與希望。
19世紀80年代末,得益於美國畫展的成功,莫奈的經濟狀況大為好轉。這個注重美感的幻想家,將前所未有的激情傾注到改造花園的漫長征程中。
以季節性視覺效果來選擇鮮花品種,中央大道兩旁栽種鬱金香和鳶尾花、大麗花和翠菊,前兩種春初盛開,後兩種夏末綻放。
苗床周圍爬滿了藤本月季。夏季過後,拱門下的鮮黃和橙色的旱金蓮便蔓延開來,鋪滿整條大道。
農舍前的果園和旁邊的庭院,都換成精心設計的純色鮮花:緊密排列的花床,便於觀察飽和色系在對比強烈的光影下,呈現出的變幻效果。被莫奈稱為「顏料盒苗床」。
此時莫奈對園藝的精通程度,已絲毫不遜色於對藝術的了解。這個美學實用性極強的園藝創舉,也得到印象派畫家的一致擁護。
隨著印象派的興起,功成名就的莫奈買下池塘四周更多的土地。深受日本園藝的影響,莫奈新設計了形狀自然、顏色柔和的水景花園,以及蜿蜒其上的日式拱橋。
莫奈的人生,也歷經春的醞釀,夏的綻放,終於進入了情感最為飽滿,創作力最為豐沛的收獲之秋。
池畔植物按照四季時令和植株高低種植;鳶尾花、百子蓮及垂柳,為池塘投下富有神韻的蔭翳,成為作品中綿延不斷的影像。
池塘則植滿大片深紅和純白交織的睡蓮。午後如鏡般的水面上,龐大的葉片向外伸展,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幻般地交織,西方的色彩光線融匯著東方的詩意情調,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唯美氛圍。
花園池塘在光影下的絢麗色彩,給予了莫奈無窮無盡的靈感,他痴迷的探索著光線和氛圍的細微變化,將筆下的作品描述為「水和倒影的層疊景象」。
隨著創作的深入,畫中物像和自然逐漸分隔深化,直至營造出景物和自然合而為一的視覺效果。河堤和周邊植物的身影消失不見,睡蓮成為唯一的有形之物。
光影瞬息萬變,為捕捉同片水域在不同光影下的閃爍效果,莫奈發明連坐式的方法:
幾十個畫架一字排開,同時開畫。陽光明媚之時畫這幅,雲彩飄過之時在另一幅添兩筆。莫奈則在畫架前來回穿梭,如同人肉照相機般和時間賽跑,力求在光線變化之前,捕捉眼前的一切。
這些突破性畫作於1909年展出,為莫奈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在隱居於此的過程中,莫奈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不僅成為印象派之父,更被譽為現代繪畫的先驅。
對多數藝術家而言,繪畫上的成就或許已是生命的最佳饋贈。但莫奈卻始終堅稱:花園才是他最真實的藝術傑作,承載著對色彩、光影和情感的終極追求。
至此,莫奈的兩大熱情所在——藝術和園藝終於彼此融合,腦海中宏大的夢幻花園終於盡現眼前。
然而長期強光下的創作嚴重損害了莫奈的視力,1913年他被確診為白內障。視力逐漸變弱之時,長子又瘁然離世。幾個月後法國捲入一戰。
眼看著同胞受盡磨難,莫奈創作的睡蓮也充斥著黑暗和不確定,手法難掩狂亂,如同無數碎片縫補後的蒼茫產物。
1914年,莫奈在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5米的大畫室。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幾近失明,只能靠顏料管上標的字母來依稀辨色。
但他仍然堅持作畫,用的不是眼睛,而是感官。有形的花卉、植物都消融了,只有顫動的筆觸和閃爍的色彩,分不清哪裡是水面,哪裡是水底,哪裡是倒影。
從1915年秋直至莫奈過世,共完成40多幅睡蓮主題作品,其中最精美的《百子蓮三聯畫》,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覽會上首次合體展出。
剩餘畫作中的22幅後來則歸納成為「宏大裝飾物」項目,在巴黎橘園美術館展出。
1926年,耗盡心力的莫奈與世長辭。盡管晚年也有伴侶,他仍然選擇埋葬到摯愛卡米耶身邊,因為那裡有令他永恆的光芒。
我只能愛你一生一世
但這座我種下的花園
它的生命卻穿越宇宙
足夠伴隨你永生永世
莫奈
如果說對美麗事物的匆匆一瞥,已是戰爭年代最大的奢侈,那麼我們絕對可以在莫奈的《睡蓮》中找到一絲慰藉。
即便隔著漫長的時光,所傾注的情感依舊讓人深深動容。
莫奈曾言:希望「產生無邊無際的幻覺,如同開滿鮮花的水族宮」,他做到了。
一花一世界,莫奈融匯了半生濃烈炙熱的情感,用感官和精神在睡蓮的世界裡,找到一生摯愛的永恆定格。
捕捉到這個浮沉世界裡,致為難得的夢幻景象:溫柔,恬靜,無邊無涯,波光瀲灧。
他用色彩和光影,讓草木、山巒、池面、陽光甚至空氣,都交織融匯為一個整體;用色彩、光線和質感給予你一個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濃烈體驗。
所以欣賞《睡蓮》的時候,你需要隔開一段距離,從整體上感受那種被粉色、紫色、藍色、綠色彌漫而成的情緒慢慢籠罩,直至淹沒的「沉浸式」體驗,會深深動容。
因為所有時間的痕跡,和生命的歷程,都融匯在這些無窮無盡、無始無涯的睡蓮之上。
誰說絢爛過後的深邃與寧靜,不是寂靜之前,最後的綻放。莫奈留下了光的美,以及某種永恆。縱然山河變化,故人白發,但在那瞬間定格的光影中,我們依然得以窺破那份綿長的感動。
如果說,歲月未曾饒過愛情
那麼真愛,亦從未敗給歲月
那濃郁的彷彿化不開的秋天
就如同一池睡蓮,一池莫奈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
Ⅶ 有誰見過鬱金香的油畫嗎
鬱金香是個傳統題材,還是比較多的,去網上搜搜,會有收獲的。
Ⅷ 【莫奈的鬱金香花園】——畫一幅大師的作品
不管你是否學過畫畫,所以愛藝術的人大概都會希望能畫一幅大師的作品。
讓我們觸手可及的,可以從印象派開始。
梵高、莫奈、德加這些耳熟能詳的畫家,把視線放到自然中。
而你,可以把他們的眼睛,還原到紙上,放在家裡。
挑一張不那麼主流,卻熱烈的畫——《荷蘭鬱金香花園》
開始,我們需要一點儀式感。
家裡有畫冊,其實印刷的不是很好,有很多細節都沒有。後來我去淘寶買了超大尺寸的圖,用起來就非常棒了。雖然在看了原作之後,依舊覺得翻拍真的會喪失掉很多微妙的變化。
然後,起稿。
然後,可以開始上色。
最深的地方——基色:普蘭+深紅
如果你覺得最深的地方會有其他的顏色傾向,可以在上面的基色里再加一點你覺得有色彩傾向的顏色。
注意:最開始的時候拿大筆畫,把紙面的白色全部遮住。
但是要注意,分出的這些塊狀的區域,最好都畫出不同的顏色來哦~
最後,增加細節。
加入的顏色可以很豐富,但是要跟剛剛畫上去的底色搭配在一起和諧。這個時候,你可以隨意拿著小小的筆,撩撥你的畫面。非常有趣。
(sorry我最後的畫作沒有留照片,只好用這一張代替成品圖。)
看到這么多小點點,不要害怕,不用著急要快快的把它畫完。你大可以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候去添加你喜歡的顏色上去。一個星期後,你就可以得到一張非常漂亮的作品了。
最後,請把它掛起來。
好啦,該你動筆啦~
我是曹西西,你如果有任何關於畫畫的問題,歡迎你私信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