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冷處理
㈠ 關於鬱金香自然球沒有冷處理,直接播種的問題
其實冷處理球莖主要是為了提早花芽的分化,可以使球根早一些開花。而沒有經過冷處理的自然球開花時間會比冷處理的稍遲開花,屬於「自然開花」,而並不是不開花。我的理解,呵呵
㈡ 請問鬱金香盆栽如何養護
1、鬱金香對種植土壤要求既保水又透氣,鹽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應不小於6,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為栽培基質效果較好。土壤疏鬆有利於幼芽出土,根系和幼苗生長好。土壤板結、粘重,幼芽出土困難,消耗養分過多,種球發芽率低,植株開花小而不整齊。
2、鬱金香為中日照植物,喜陽光充足環境。光照是鬱金香開花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栽培過程中,鬱金香每天必須接受不少於8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助於鬱金香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保證植株生長良好,保證花朵正常開花。
3、鬱金香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喜涼爽、怕高溫,生長溫度范圍為8~16℃。在自然情況下,9月中下旬,氣溫在15~25℃時鬱金香鱗莖開始生根,此時貯藏鱗莖必須存放在9℃溫度下,防止鱗莖基盤下繼續生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
4、鬱金香種植後應澆透水,使土壤和種球能夠充分緊密結合而有利於生根,出芽後應適當控水,待葉漸伸長,可在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抽花薹期和現蕾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促使花朵充分發育,開花後,適當控水。
5、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小而質劣,花莖縮短,花朵小,花期推遲,多數小種球只長1片小葉。反之,氮肥充足,繁殖系數明顯提高。磷肥單施,效果不明顯,如能與鉀肥混合使用,則會極大地促進花莖的發育。氮肥與鉀肥混合使用時,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增加。
6、鬱金香病蟲害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環境,病害有莖腐病、軟腐病、碎色病、猝倒病、盲芽等,蟲害多為蚜蟲。栽種前進行充分的土壤消毒,盡可能選用脫毒種球栽培,發現病株及時挖出並銷毀,大棚生長過程中澆1~2次殺菌劑,效果更好,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防止高溫高濕,蚜蟲發生時可用3%天然除蟲菊酯800倍噴殺。
(2)鬱金香冷處理擴展閱讀:
調控溫度
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另外,鬱金香有較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水分管理
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光照條件
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植,並進行適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土壤和施肥
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種球貯藏
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到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時間,收獲後的種球應盡量放於通風、乾燥、涼爽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在7-8月高溫季節把種球放於15-17℃冷庫中,則種球發育順利,並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若種球置於35℃以上的高溫下,會出現花芽敗育,發育畸形。
病蟲防治
鬱金香的病害主要有腐朽菌核病、灰霉病和碎色花瓣病。防治方法首先是盡可能選用無病毒種球,並進行土壤和種球的消毒,及時焚燒病球、病株等,然後每半個月用5%苯來特可濕性乳劑2500倍噴殺。鬱金香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根蟎,蚜蟲一般採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
㈢ 鬱金香的促成栽培指的是什麼
通過人為的控制其環境條件,鬱金香可以先於自然花期提早開花。這種通過技術促使它比自然環境下提早開花的栽培技術稱之為促成栽培(forcing)。促成栽培的關鍵主要在於對鬱金香鱗莖的低溫冷處理上,根據這種方法,可以控制鬱金香的開花時間。目前,通過促成栽培,鬱金香不僅可以提早到12月份開花,而且也可以推遲它到國慶節開花。促成栽培的概念已經不局限在花期提早了,使之花期推後,也稱之為促成栽培。
鬱金香鱗莖首先需要一定時間的過渡溫度處理,再開始低溫冷處理。鬱金香鱗莖在夏天收獲後,去除殘枝爛葉,經過清潔後進行分級。分級的標准在前面已經提過,根據其周徑的大小分成12厘米及以上、11~12厘米、10~11厘米等。鱗莖越大,生產出來的切花質量越好,花大,枝幹粗壯。分級後的措施是立即進入一個適合的中間溫度儲存,儲存室溫度一般以20℃最為合適,同時應保持通風,空氣流通的狀況要求良好。一般在中間溫度處理前,鬱金香鱗莖採收後已完成了G階段(指種球內各項器官發育完整的階段),中間溫度有利於鱗莖的更加充分發育,這個時間2~9周不等。中間溫度的時間主要因品種而異,但同一品種中規格小一號的需要增加3~7天的時間。中間溫度後,鬱金香鱗莖進入低溫處理。鱗莖的低溫冷處理是在經過了一個中間溫度的時間階段後開始的,中間溫度經過後,再經過1~2周的時間,過渡到需要適宜冷處理的溫度。通常冷處理的溫度為5℃或9℃,通過這個溫度處理的鱗莖可簡稱為5℃球或9℃球。
鬱金香鱗莖對不同的低溫(5℃或9℃),品種反應是不同的。有些品種對較低的低溫(5℃)反應會比較強烈,它會引起內部一些生理機能的混亂,不適宜對它進行5℃條件下的冷處理,但9℃條件下就能適宜,如快板(Allegretto)、五月(Maytime)等;有些品種也會對9℃條件下的低溫敏感,這部分的品種不宜冷處理;也有些品種對5℃條件和9℃條件均不適應,只能在常規條件下種植。同樣的一個品種,較高的低溫處理品質會優於較低的低溫,主要表現為花莖更短,花朵更大,花瘟的表現更少,芽和根系發育的更快,但栽培時間會稍長一些。5℃球處理時間一般是9~12周,9℃球處理時間一般是15~20周,但安排種植的時間不同,冷處理要求的時間是有區別的,越遲種植,需要滿足低溫冷處理的時間相對越長,一部分品種不受影響。另外,一般來講,冷處理時間的延長並沒有壞處,只要是適宜的低溫,對鬱金香鱗莖是無害的。因此,未種植的鱗莖應盡可能的儲放於低溫處。鱗莖選擇冷處理時,需要考慮選擇的品種是否適宜冷處理或是適宜哪一個溫度條件下的冷處理。
鬱金香促成栽培冷處理的時間和溫度是很嚴格的,有了充分的冷處理時間,才能保證在理想的時間段內開花,而處理的溫度要求恆定、准確,變溫的幅度不能超過0.5℃。同時,要注意冷處理時的空間濕度以及內部的氣體成分的變化。成功的對鬱金香鱗莖進行冷處理,才能保證促成栽培的高成花率。具體的冷處理條件,可以參考後面「儲藏」部分中講到的鬱金香鱗莖貯藏。除了冷處理條件的滿足外,合適的栽培條件與栽培方式也是決定生產效益的主要因素。下面講述一些冷處理球栽培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