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參考文獻
1. 急求PDF格式外文期刊文獻,聲樂專業,能是寫歌曲演唱流傳的更好,關於中國民歌《茉莉花》~採納後可追加。
先到網路文庫,找一篇此類文檔中文的,然後用有道翻譯,或是谷歌在線翻譯翻成英
文,然後把英文放上面,中文放下面。希望可以幫到你。如果要找標準的PDF格式外文文
獻,可以在谷歌,用英文文獻名+空格+PDF 這樣比較容易找到。
第一是Google搜索,主要是英文,尤其是其學術搜索,意義大。
第二,通過各大學圖書館系統,進入幾個主流的出版發行集團。
第三,利用網路免費儲存、電子書系統。尤其是國外多。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a.提出-論點;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選題要新穎。
這次我的論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導師的贊許,都是因為我論文的選題新穎所給我帶來的好處。最好涉及護理新領域,以及新進展,這樣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大量文獻做基礎
仔細查閱和你論文題目和研究范圍相關的文獻,大量的文獻查閱會你的論文寫作鋪墊,借鑒別人的思路,和好的語言。而且在寫作過程不會覺得語言平乏,當然也要自己一定的語言功底做基矗
三,一氣呵成
做好充分的准備,不要每天寫一些,每天改一些,這樣會打斷自己的思路,影響文章的連貫。
四,盡量採用多的專業術語
可能口語化的表達會給人帶來親切感,但論文是比較專業的形式,是有可能做為文獻來查閱和檢索的,所以論文語言的專業化,術語化會提升自己論文的水平。
五,用正規格式書寫
參考正規的論文文獻,論文格式。不要因為格式問題,而影響到你論文的質量。
六,最好在計算機上完成寫作過程
如果有條件最好利用電腦來完成寫作過程,好處以下幾點:1,節省時間,無論打字的速度慢到什麼程度,肯定要比手寫的快。2,方便,大量的文獻放在手邊,一個一個查閱是很不方便的,文獻都是用資料庫編輯,所以都是在電腦上完成。提前先在電腦上摘要出重點,寫出提綱,隨時翻閱,方便寫作。3,修改編輯,在電腦隨時對文章進行修改編輯都是非常的方便。4,隨時存檔,寫一段,存一段,防止突然停電,或者電腦當機。本人就是吃了這個大虧,一個晚上的勞動,差點就全沒了,幸虧男友是電腦高手,幫我找回。否則就恨著電腦,哭死算了。
七,成稿列印好交給導師
無論你的字寫的多麼優美,還是按照慣例來,列印出的文字顯的正規,而且交流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不會讓導師因為看不懂你的龍飛鳳舞,而低估你的論文。而且干凈整潔,女孩子不僅注意自己的形象問題,書面的東西也反映你的修養和氣質。
八,聽取導師意見,仔細修改
導師會給你一些關於你論文建設性的意見,仔細參考,認真修改。畢竟導師是發表過多篇論文,有頗多的經驗。
出自:腦子
2. 如何正確的喝純茉莉花為什麼香味很快就沒有了水溫高了時間長了還有一股異味
花茶是我國茶葉生產的重要茶類之一,產品既保持純正的茶香又兼有芬芳的花香,別具風韻,故有「引花香,益茶味」之稱。花茶由素茶(或茶坯)和茶用香花通過傳統工藝科學配方在特定製茶環境下加工而成。由於茶用香花的種類不同,有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等各種不同香型的花茶。
1 福建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大宗產品,在內銷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份額,曾經有過「大江以北無花不是茶」之說。茉莉花茶以其香氣清芬幽雅,滋味濃醇的品質通性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消費促進生產,發展至今,茉莉花茶的生產中心已由福州和蘇州向其他產茶省份擴展。在《中國茶葉大辭典》中記載了我國茉莉花茶著名產地有福州、蘇州、金華、成都、桂林、廣州等。並對主要產區作了如下描述。福建茉莉花茶,是在福建窨制的茉莉花茶。清咸豐年間福州大規模產銷茉莉花茶。其時津、京、魯、皖及本地茶商在本地設廠,從皖、浙、閩綠茶區調運毛峰、旗槍、大方、碧螺春、龍井及烘青、炒青綠茶到福州加工窨制花茶運銷華北地區、東北一帶。19世紀末台灣茶商從台灣運茶到福州窨花,成為台灣生產色種花茶的先聲。抗日戰爭後福建茉莉花茶逐漸衰弱。1949年後恢復發展。福建茉莉花茶以烘青綠茶為茶坯,著名品種有大白毫、閩毫、雀舌毫、明前綠、龍珠團等茉莉花茶,還有外事禮差茉莉花茶、有機鍺花茶和富硒花茶等。內銷遍及全國,外銷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福建特種茉莉花茶品質特點
選用特種綠茶和優質茉莉鮮花為原料,精工細作,窨制而成,屬特種茉莉花茶。隨著特種綠茶加工技術的發展,茉莉花茶的外形也得以豐富,有針芽形、松針形、扁形、珠圓形、捲曲形、圓環形、花朵形、束形等。此類花茶的外形和葉底均具有藝術觀賞價值,外形特點見表1。
表1 特種茉莉花茶主要品名與外形特點
品名 外形特點
茉莉銀針 外形呈針芽狀,肥壯多毫,色澤潔白,勻整美觀。
茉莉松針 外形條索緊直,兩端尖細呈松針狀,色深綠。
茉莉雪芽 外形細嫩,二葉抱芽呈花朵狀,色綠,白毫顯露。
茉莉龍蝦王 外形平扁,芽頭基部略勾曲形似蝦,肥壯,白毫顯露。
茉莉針蕊 外形緊卷呈盤花,白毫顯露。
茉莉珍珠螺 外形細嫩,緊卷呈盤花,白毫顯露。
茉莉龍珠 外形顆粒滾圓如珠,落盤有聲,色綠潤顯白毫。
茉莉鳳眼 外形顆粒呈風眼形,視覺形象逼真,具白毫,勻整美觀,
茉莉白毛猴 外形條索肥嫩捲曲,白毫顯露。
茉莉毛峰 外形條索肥嫩,色綠潤多毫。
茉莉銀菊 束形茶,外形似菊花狀,色綠潤白毫顯。有單面菊花和雙面菊花兩種。
茉莉銀環 外形呈小圓環狀,一般以單個芽葉製成小圓環,具白毫,勻稱美觀。此類外形也有稱玉環。
此外,還有外形似荔枝球形、麻花形(長約1-2cm)等特種茉莉花茶。
特種茉莉花茶的內質具有香氣鮮靈濃郁,滋味鮮醇或濃醇鮮爽,湯色嫩黃或黃亮明凈的特點。但不同花色因窨制過程的配花量和付窨次數的不同而香味有所差異。
3 茉莉花茶品飲
3.1 茉莉花茶品飲方法之選擇
由於茉莉花茶大都是綠茶窨花而成,所以在品飲方法上與綠茶有共同之處,加上當地的飲茶習慣,便形成這幾種方式,以選用的品飲器具而分為蓋碗沖泡法、瓷壺泡法。對於造型優美的特種茉莉花茶也有用玻璃杯沖泡法,以滿足觀賞葉底之要求。通常茶水比例以1:50為宜,如容量為 150毫升的器具其下茶量3g左右,沖泡時間3—5min,水溫掌握90-100℃。級型茶可選用瓷壺泡法,水溫要求100℃,沖泡5min,將茶湯分斟各杯即可品飲,白色瓷杯盛茶,可觀茶湯色澤,花香也能充分發揮,既清潔,又雅緻。採用一壺多杯分飲法是北方居家品飲花茶常用的方法,具有方便衛生的特點。
3.2 特種茉莉花茶的品飲
品飲高檔名優花茶,通常採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用 90~C左右的沸水沖泡,沖泡時間約3-5min,沖泡次數以2-3次為宜。沖泡時可通過玻璃杯欣賞茶葉精美別致的造型,如沖泡特級茉莉毛峰時,可欣賞毛峰芽葉徐徐展開,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別有一番情趣。泡好後,揭開杯蓋,聞其香,鮮靈濃純,頓覺芳香撲鼻。再嘗其味,花香茶味,令精神清爽,心曠神怡。蓋碗沖泡法是四川人品飲花茶常用的方法,一套茶具有茶碗、茶托、茶蓋,每人一套蓋碗泡茶,邊飲邊品,擺擺「龍門陣」,悠悠自得,其樂無窮。在京城等都市茶館也常選用。
茉莉花茶的泡飲程序主要有(1)賞茶:觀看外形(2)注水:潤杯盞(3)凈盞(4)投茶:每杯3g,150ml(5)潤茶:約1/4水量(6)沖泡:用鳳凰三點頭技法(7)敬茶(8)聞香(9)觀色(10)品味。
飲用花茶,在作為飲料的同時領略天然的花香,如置身花叢之中,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有言道,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韻與花之香於一體,通過「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茉莉芬芳,既幽雅,又馥郁,尤其以鮮靈而有別於其他花茶,香而不浮,鮮而不濁。在品飲時頗有一番碧沉香泛之意境。
4 茉莉花茶品飲藝術探討
筆者根據茉莉花茶的產區、品質特點、品飲習俗、文化品位,將茉莉花茶的泡飲程序演繹為茶藝的形式有《茉莉清芬》、《霧涌龍珠茉莉香》、《天山茉莉銀毫》等,通過福建農林大學茶藝隊、福鼎市茶藝隊、寧德市天山茶藝隊得以展示,一同感受茶之清芬。
(背景音樂起)走進了春天/我們來到了花叢間/是誰在夏夜吐芳/讓炎熱變得清芬?
親親茉莉花,帶著少女的純情,從古老的東方走來……
親親茉莉花,帶著夏日的風韻,以鮮靈的芬芳問候秋天。
茶藝流程
清心事茶 雲魄輕起
春江水暖 霍童泛舟
天鵝戲水 夢筆生花
漸入佳境 喜得龍珠
溫潤心懷 情結榕城
鳳凰點頭 鳥語花香
纖纖捧甌 依依敬茗
八仙歇岩 欣然把盞
花影疊翠 春水盈盞
茉莉問芳 清芬怡人
高山雲霧春毫嫩,閩江兩岸茉莉香。
八閩山間茶/四序水中香/讓典雅的茶藝流動著美的旋律/讓我們於福建茶文化家園里共享大自然與人的一份情趣。
5 花茶與健康
中國傳統認為飲茶對於人類的益壽保健有很大好處。在歷代醫學、茶學文獻中有很多的記載。福州花茶技師高朝泉有其獨特見地。合理飲茶有益人體健康是毫無疑問的,但隨著年齡、體質、季節、生活習慣的不同選擇茶飲也有必要。茶基本分為三性,即紅茶烏龍茶屬於溫性,花茶屬於中性,其他茶多屬寒性。人的體質基本也有三類,心火旺盛,胃氣稍弱,脾胃虛寒。因此老年人喜歡溫性茶,中年人宜飲花茶,青少年人可飲中、寒性茶。夏天宜飲花茶,冬天宜飲溫性茶,茶的功效益思少睡,清熱降火、解毒止渴、興奮解倦、消食除膩、去痰治痢、利尿明目,增加營養功效很大,為日常主要飲料之一。花茶是多烘窨產品,花香突出,茶爽香高,其獨特功效能疏肝解郁,理氣調經,對少年女性經期前後和更年期婦女往往情緒煩躁不安以及有前列腺炎與前列腺肥大患者以多飲花茶為宜。總之,中性的茉莉花茶適應性廣,屬於溫、寒性茶,因此中少年人要多飲茉莉花茶為好。
現代的醫學在多方面對茶葉的保健作用進行研究,八十年代福建省中醫葯研究所免疫組和生化組以試驗動物為對象,研究了茉莉花茶對動物機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茉莉花茶茶湯濃度絕大多數用0.5%-1.5%。實驗數據表明茉莉花茶可以增加血中的白細胞數,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數。
用四氯化碳(CCl)對小鼠肝進行高脂質過氧化造型。飲茉莉花茶茶湯組及添加Vitamine E組,肝內丙二醛(MDA)含量比對照組顯著降低。對果蠅壽命的試驗表明1%茉莉花茶組的果蠅平均壽命及最高壽命可分別延長一倍和一倍半。這些數據顯示茉莉花茶具有抗衰老作用。從上述二大部分實驗結果來看1%茉莉花茶有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並有促進體液免疫功能趨向。同時1.5%和1%茉莉花茶有明顯抗體內脂質過氧化作用,能顯著延長果蠅壽命,說明茉莉花茶是一種很好的抗衰老和保健飲料。
而後,在1993年又報道了5類茶葉對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細胞3H-TdR摻人的影響。結果表明,用2%的茉莉花茶、綠茶、紅茶和白茶灌胃,均能顯著促進Con A刺激的正常和血虛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但烏龍茶的促進作用不顯著。對不同濃度Con A刺激的正常和血虛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2%的茉莉花茶、綠茶、紅茶和白茶也分別高於對照組。小鼠脾淋巴細胞活化所需的最適Con A濃度,健康小鼠為12.5mg/ml(綠茶、紅茶和白茶)和17.5mg/ml(茉莉花茶),血虛小鼠為22.5mg克/ml。上述結果表明,2%的茉莉花茶、綠茶、紅茶和白茶均能顯著增強或改善正常和血虛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
這些研究報道,從免疫學和生物化學角度探討茉莉花茶對機體抗衰老和免疫功能的影響,讓人們不斷了解其保健作用。
所以,在科學飲茶中體味中國茉莉花茶的東方蘊意,猶如品讀春天散文詩,令人陶然沁芳。曾經有一位外國詩人贊詠茉莉花茶「從中國的花茶中,我發現了芬芳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高朝泉.花茶與健康.農業考古,1992(2):164.
[2]林一萍,陳紅玉,吳瑞榮.茉莉花茶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及對黑蠅壽命的影響.
福建茶葉,1986(4)26-27,38
[3]陳玉春,高依卿.5類茶葉對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細胞3H-TdR摻入的影響.
茶葉科學1993,13(2):157~160
3. 請問茉莉花放室內對身體有害嗎
無害。香料能影響人的心理和情緒,研究發現,丁香花和茉莉花的香味會使人產生回一答種輕松、安靜的情緒 茉莉花、米蘭、西紅柿等花草,使蚊子 聞到其香味後迴避,達到驅蚊效果。 茉莉花,屬木犀科,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有稜角,有時 有毛。單葉對生,寬卵形或橢圓形,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 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時多,花白色,有 芳香,花期甚長,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 原產印度及阿拉伯之間,現我國廣東、福建、四川及江南一帶都有栽培。性喜溫 暖,不耐霜凍。為常見庭園及盆栽觀賞芳香花卉。 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夠提取茉莉油,是製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價很高,相 當於黃金的價格。茉莉花還可薰制茶葉,或蒸取汁液,可代替薔薇露。==========說茉莉花有害目前無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網路
4. 求一篇關於法國香水文化的文章,最好還附有參考文獻,急用
一、法國香水的歷史
法國香水及化妝品業舉世聞名,它和法國時裝、法國葡萄酒並列為法國三大精品產業,是法國人的驕傲。
法國人使用香精香料和化妝品始於十三世紀前後,主要是貴族社會。當時的宮廷里,不僅女人樂施粉黛,而且男人也粉面紋唇。法國第一家香精香料生產公司1730年誕生於格拉斯市,後來發展到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上百家,到現在已經合並成三家規模較大的香精香料生產公司。據朋友介紹,格拉斯市一直承擔著為法國名牌香水銷售公司配製香水的業務,而名牌香水銷售公司最多則只在此基礎上按比例調入中性酒精和蒸餾水並加上包裝。在法國,完全自己配製產品的名牌香水公司可以說很少。
在法國,香水業的發展可以說和時裝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香水業與時裝業的結合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時裝設計師們發現在時裝上撒些香水會為時裝表演和銷售香水帶來極好的效果,於是,便紛紛兼售香水。最早承做時裝和銷售香水的是布瓦雷公司,隨後又有夏奈爾公司(CHANEL)等。1925年,夏奈爾公司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視為法國香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各名牌時裝公司幾乎都保留自己牌號的香水,當然也有幾家自開始就是經營香水的名牌商號保留了下來。
二、 種類
法國香水的生產最初均使用天然原料。這些原料來源很廣:如花(玫瑰花、茉莉花)、水果(檸檬、柑橘),球類植物(晚香玉)等。由於生產這些原料的成本增加,如今格拉斯地區只種植部分花卉植物,大部分原料已依賴進口。
天然原料造價較高,比如600公斤的茉莉花只可提純1公斤的茉莉香精。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20世紀初,人們開始採用合成的方式生產香水和化妝品,從此這一領域出現了重大的變革。香型的范圍擴大了,從而彌補了天然原料的不足。
酒精性香製品,即香水。它是由配製好的香精加調中性酒精及蒸餾水稀釋而成的。香水依據其所含香精濃度的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化妝水」(EAU DE TOILETTE),「科勞尼水」(EAU DE COLOGNE),「化妝香水」(EAU DE PARFUM),「濃香水」(PARFUM)和「香精性香水」(ESSENCE DE PARFUM)。這些標志在名牌香水上基本都是會註明的,一看便知。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的香精都可配製濃度較高而又氣味宜人的香水,有些香精在其濃度較低時反而恰是於人接受的最佳狀態。
三、 香水文化
香水是一種技術產品,但它更是一種文化產品。配製香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調配師是藝術巨匠,他要依據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和要求來創造。據介紹,一種新的產品的試制一般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它的推廣則需好幾年的時間和大量的廣告費用。要知道,在已有上千種的產品的情況下,再創造出新的有特色的產品,是很不容易的。當然,要把人類現有的8,000多種香精原料和它們的不同用量進行排列組合,那也將是無窮無盡的事。而且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還會發現新的可用來調配香水的原料。
選用香水也很有講究。香水也有個性。每種香水都具有其意義內涵和審美效果,所以在選用香水時要特別予以注意。首先要分清是女用還是男用香水,女用在使女性本身得到滿足之外還對男性有吸引作用,而男用香水反之。其次,選用香水,要注意使用場合、對象、季節、時辰、服飾、個人年齡、個人和他人身體狀況等因素。要做到個人他人相宜、場合時辰相宜、濃淡相宜,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可以說,選用香水是對選用者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的測定
5. 《茉莉花》是什麼地方的名歌
,<茉莉花>這首江南名歌,上升到從未有過的高度,可見這首歌確實有不同凡響的地方.音樂教研組的這篇版《權茉莉花》的教學,通過挖掘學生的多種體驗器官,把這首歌深深地埋入每個學生的心靈。這使我想到了在素質教育中的「美育」教學,尤其是傳統文化如何在孩子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是一個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問題。我覺得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播,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上,甚至是迷戀上我國的傳統文化,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在,這樣的話,普及和頌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6. 茉莉花有多少種虎頭茉莉應該如何養
茉莉有三大種一是產於印度的木犀科的,有單瓣與重瓣之分。二是 非洲茉莉:葉對生,橢圓形,先端突尖,全緣,革質。夏季開花,傘形花序,花冠長管狀,五裂,白色,臘質,清郁芳香,可作婚禮花束。果實橢圓形,大如土芒果,甚可愛。適合盆栽、蔓籬或蔭棚。三是產於美洲的鴛鴦茉莉別名番茉莉、二色茉莉,為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小灌木,株高約近1米,盆栽常整形成小喬木樣。分枝力強,冠叢渾圓,幼枝上有長刺,莖皮灰白色。單葉互生,矩圓形或橢圓狀矩形,先端漸尖,全緣,具短柄,葉面草綠色,質薄無光澤。花單生或數朵組成聚傘花序,花被呈5瓣半圓形淺裂,形如梅花,直徑約3厘米至4厘米,鮮艷美麗,初開時淡紫色,隨後變成淡雪青色,再後變成白色。由於在同一植株上開花先後不一,好似兩色花同時開放,放出茉莉樣濃郁的芳香,故名鴛鴦茉莉。花萼呈筒狀,雄蕊4枚,兩兩對生在花冠中心的小孔上。果為漿果,多肉多汁,但常早落。花期冬季至來年早春,有時可以從元旦陸續開到「五一」節。 虎頭茉莉是產於印度的重瓣茉莉,與平常的單瓣茉莉一樣管理,打字太慢,我給你下載一個吧。 培養土的配製茉莉性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一般用田園土4份,堆肥土4份,河沙或谷糠灰2份,外加充分腐熟的枯餅末、雞鴨糞等適量。也可自製培養土,將園土和動植物原料(如菜葉、枝葉、瓜果皮、羽毛、魚內臟等),按一層土一層動植物原料的配製放於塑料袋或花盆中,加淘米水壓實。這樣經過一冬的時間,就可製成一種適宜茉莉栽培的土壤,為保持盆土呈微酸性,可每10天左右澆一次0.2%硫酸亞鐵水。 適時換盆茉莉經過2年至3年生長,根系在盆土中已是盤根錯節,培養土的理化性能變差,這時如不換盆換土就會嚴重影響茉莉生長。換盆時間在茉莉出室前為好。換盆時一般不修剪根,換上新的營養土,並在盆底放一些骨粉及馬蹄片作基肥,換盆後澆透水。 澆水適當根據茉莉性喜濕潤又怕積水,喜透氣的特點,應掌握這樣的澆水原則,春季4月至5月,茉莉正抽枝展葉,氣溫不高,耗水量不大,可2天至3天澆一次,中午前後澆,要見干見濕,澆水必澆透。5月至6月是春花期,澆水比前期略多一些。6月至8月為伏天,氣溫最高,也是茉莉開花盛期,日照強,需水多,可早晚各澆一次。天旱時,還應用水噴灑葉片和盆周圍的地面。9月至10月可1天至2天澆水一次,冬季必須嚴格控制澆水量,不然盆土濕度過大而溫度過低,對茉莉越冬不利。就生長期澆水的原則來說,是不幹不澆,待盆土干成灰白色時給予澆透。 適量施肥茉莉喜肥,特別花期長需肥較多。家庭可用廚房下腳料漚制液肥。如魚內臟、淘米水、豆餅、加黑礬(硫酸亞鐵)放入水缸內,在陽光下暴曬20天左右即可使用。這樣配製的肥水,不但能滿足茉莉對肥水的需要,而且還能改變土壤的酸鹼度,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 剛出屋後施肥,肥液應淡,每周施一次,肥水之比1:5。孕蕾和花後施肥,肥水比例應為1:1。盛花期高溫時應每4天施肥1次,不妨大肥大水,一般上午澆水傍晚澆肥,第二天解水,這樣有利於茉莉根部吸收,至霜降前應少施或停施,以提高枝條成熟度以利越冬。施肥時間可靈活掌握,一般在傍晚為好,施前先用小鏟鋤松盆土,而後再施。注意不要在盆土過干或過濕時施肥,盆土似干非干時施肥效果最好。茉莉出現只長枝葉而不開花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氮肥過多和陽光不足造成的,如多施磷、鉀肥,依照喜光的習性而讓多曬太陽,一般不難孕蕾開花。 修剪枝葉茉莉一般於每年出室前結合換盆時進行修剪。 具體辦法:待盆土乾爽以後,除了每個枝條上各保留4對老葉外,其餘葉片都剪去,但應注意不要損傷葉腋內的幼芽,茉莉一年中一般生長五批枝條,第一批粗壯有力,第二批次之,第三批又次,第四批、第五批就十分細弱了。對細弱枝應剪去,因為它們不能孕育大量花蕾,而且浪費營養,影響透光。 如何使茉莉開花呢?首先,做好摘蕾工作,在5月下旬前後,新梢正在抽生並隨之第一次孕育出花蕾,由於這時溫度稍低,晝夜溫差大,花蕾發育不良,花朵小,花開香氣亦差,為了促使更多新梢抽生孕育更多更好的花蕾,應及時將這批弱蕾在其下第三對葉片處剪下,對於只長葉而不長花蕾的枝條,也要剪除其頂部,這樣剪口下部分通常可抽生多個新枝,達到多開花的目的。此時,可在每批花蕾似綠豆大小,其中第一朵花剛露白時,暫不澆水,使盆土乾燥,待植株嫩葉、花蕾下垂時再澆水,這樣能使養分、水分集中供給花枝而使茉莉多開花。做好以上幾點,再加上合理的水肥管理,您養的茉莉定可繁花滿枝。 參考文獻:網路
7. 急需關於香精香料的論文,3000字左右。但是網上那個關於茉莉花的研製的除外哦!!!謝謝先~~~
茉莉花香氣研究
茉莉的香氣非常獨特,且因品種而異,具清麗、淡雅、新鮮的花香。一般常用來配製茉莉香精的天然香料有:小花茉莉浸膏和凈油、大花茉莉浸膏和凈油、樹蘭浸膏、依蘭依蘭油、卡南加油、白蘭花油和白蘭葉油、玳玳花油和玳玳葉油等,合成香料有乙酸苄酯、苯乙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甲位戊基桂醛、甲位己基桂醛、鄰氨基苯甲酸甲酯、乙位萘甲醚、乙位萘乙醚、苄醇、苯甲酸苄酯、吲哚、乙酸對甲酚酯、苯乙酸對甲酚酯等,這些單體香料有的是天然茉莉花香的成分,有的則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小花茉莉凈油和大花茉莉凈油都含有不少的吲哚,這也是茉莉花和它的浸膏、凈油容易變色的一個原因,配製茉莉花香精不用、少用或大量使用吲哚取決於該香精的用途:不怕變色的可以多用,否則就少用或不用。
木樨科茉莉屬植物大約有100種,其中的大花茉莉和小茉莉香氣優雅、馥郁,被作為重要的香料植物廣泛栽種,所提制的茉莉香精油是香料工業重要原料,它與其它花的香質調和,給眾多類型的香料提供優雅而潤澤的品質,因此有「沒有茉莉就沒有香料」之說。我國和印度尼西亞還用茉莉花與茶葉拼和加工成茉莉花茶,深受消費者喜愛。
在香料工業中,目前已形成較完善的茉莉香精油分析方法,分離鑒定的組分約100種,而且許多重要的香氣組分已被相繼合成出來,作為香料單體廣泛用於調配各種高級香料;在茉莉花茶加工領域,由於直接採用茉莉鮮花作香源,對茉莉花的開花吐香習性,香氣形成揮發的環境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以下從五個方面對茉莉花香氣研究作系統介紹。
1 香精油的制備方法
工業上提取茉莉香精油最早採取的是冷脂吸法(enfleurage)」,目前,該方法已被「溶劑直接提取法」代替,即用一揮發性的溶劑來直接萃取茉莉花香精油,這一原理公布於1835年,所用有機溶劑主要是低沸點的石油醚、已烷和戊烷,用石油醚(或已烷)提取茉莉花能得到0.28%~0.34%的茉莉浸膏,然後在-15℃~-20℃的低溫下,用乙醇處理,除去類脂化合物和蠟質,得到52~63%的茉莉凈油,該方法經濟簡便,目前被香料工業廣泛採用。
茉莉花香氣分析中,除採用「溶劑直接提取法」制備樣品外,還有「同時蒸餾一萃取法」(SDE)、多孔樹脂吸附法和吹氣冷凍法等。「同時蒸餾一萃取法」是由Likens和Nickerson在1966年發展起來的,該法突出特點是將樣品的水蒸汽蒸餾和餾分的溶劑(乙醚)萃取兩個步驟合二為一,此外,它可以把10-9級濃度的揮發性有機物從脂質或水介質中濃縮數千倍,對微量成分提取效率高,而且在10-6級濃度范圍內對大多數有機化合物仍有定量的提取率,該方法是一種全組分香精油制備方法。孔守威、馬婭萍等採用「SDE」法研究了茉莉花的香氣組成。多孔樹脂吸附法和吹氣冷凍法主要用於茉莉花頭香制備,前者利用多孔吸附樹脂對極性較小的有機分子的強吸附作用,在較溫和條件下真空抽吸,使香氣分子吸附於樹脂上,再經溶劑洗脫、濃縮製得頭香,或採用熱脫附法直接進樣分析,目前採取的吸附樹脂主要有XAD、Porapak QS和Tenex GC系列。吹氣冷凍法未見詳細說明。
張鏡澄 (1985)發明了一種鮮花頭香制備的專利技術,該專利採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樹脂吸附鮮花開放過程中散發出來的香氣,即香花頂空揮發物或頭香,然後用超臨界(或液體)二氧化碳抽提被吸附劑吸附的香精油。據稱該專利可以生產出具有鮮花特有香氣的頭香精油,並可降低成本,增加鮮花精油產量。
2 茉莉花香氣分析方法
2.1 分離鑒定方法
隨氣相色譜柱分離效能的不斷提高,茉莉花香氣分離技術得到不斷發展,目前主要採用OV-101和PEG-20M兩種石英毛細管色譜柱對茉莉花香精油組分進行分析,其中又以OV-101柱的分離效果較好,分析時所採用柱溫一般為70~200℃,檢測器為FID型檢測器。用上述方法可使茉莉花香精油中的各組分得到較好分離,在一個樣品中分離出近100種香氣組分。氣—質聯用技術的應用,使分離出的香氣組分可得到快速鑒定,同時結合核磁共振、紅外、紫外多種鑒定方法及kovats指數、程升指數等輔助定性方法,使鑒定的結果更為准確。
2.2 定量方法
對茉莉香精油的大多數研究中,主要側重於對其香氣組分進行定性鑒定,通常採用歸一法對各組分含量粗略定量。為增強各樣品間的可比性,郭友嘉等〔21~22、27〕在茉莉花花源季節穩定性研究中,將每一個樣品中一定數量的峰進行歸一化定量,在茉莉花頭香變化規律研究中,採用歸一法與校正因子相結合進行定量,定義其中的6號樣總峰面積為100%,用歸一法分別求出各組分的含量,再用含量與峰面積之比求出校正因子,用該校正因子再求出其它樣品中香氣成分的含量。
茉莉花開放釋香過程中,因香氣組分數變化顯著,不宜採用歸一法定量,否則會導致結果的重現性差,主要香氣組分變化規律不明顯。內標法定量是目前香氣分析中廣泛採用的一種定量方法,它具有減小實驗誤差、結果可比性強且簡便易行的特點。茉莉花香氣分析中可採用癸酸乙酯作為內標物〔32〕,該化合物在茉莉花香氣中不存在,出峰時間基本處於茉莉花香氣氣相色譜圖中間位置,且與茉莉花香氣組分不重疊。
3 茉莉香精油香氣組分
1899年,Verley、Hesse和Muller首次分別報道了從茉莉香精油中鑒定的幾種主要組分,包括乙酸苯甲酯、芳樟醇、苯甲醇、吲哚、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茉莉酮,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香料工業生產的精油、凈油中的大部分香氣組分得到鑒定,70年代初鑒定的香氣組分已達30種左右,80年代鑒定的香氣組分增至97種;其中烴類化合物33種、醇類化合物27種、醛類化合物2種、酯類化合物27種、酮類化合物10種、其它化合物2種。
茉莉精油中含量較高的組分有:苯甲酸順-3-乙烯酯、芳梓醇、石竹烯、乙酸本甲酯、苯甲醇、11-二十三烯、吲哚、乙酸順-3-乙烯酯、苯甲酸甲酯〔15.23.25〕。具有茉莉型香氣特徵的主要組分有:乙酸苯甲酯、茉莉酮和茉莉內酯,具有茉莉清香的組分有:乙酸順-3-乙烯酯、順-3-已烯醇、苯甲醇、苯甲酸順-3-乙烯酯。α-萜品醇對香型有較大的影響。
不同來源的茉莉香精油,其香氣組成存在差異。吳承順等 (1987)對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的香清油組分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小花茉莉主要香氣成分是苯甲酸順-3-已烯酯,大花茉莉中則是苯甲酸甲酯,且在大花茉莉香氣中存在對香氣起主要作用的茉莉酮,但在小花茉莉香氣中沒有檢測到。郭友嘉 (1994)首次在小花茉莉精油中檢測到了茉莉酮,其含量為0.07~0.14%,而大花茉莉香精油中茉莉酮的含量為1.4%~5.2%。
不同制備方法得到的茉莉香精油,香氣組成亦存在差異,吳承順等 (1987)對小花茉莉凈油、精油和頭香組分進行了比較認為:凈油中沸點較高的組分較多,主要是苯甲酸順-3-乙烯酯,還有榧烯醇、油酸甲酯等;精油和凈油組分相近,但精油中吲哚和鄰氨基苯甲酸含量較高;頭香中乙酸順-3-乙烯酯、芳樟醇和乙酸苯甲酯的含量較高,並含有一些低沸點的烴和酯。郭友嘉等 (1994)分別採用SDE、溶劑直接提取法和Porapak QS樹脂吸附法對福建茉莉花的精油、凈油和頭香進行了系統研究,分別分離出176、145和86個峰,鑒定出峰面積/總峰面積≥0.03%的組分分別為81、96和46個,但未對三種香精油之間組分的差異進行詳細的比較。張麗霞等對同一樣品採用吸附—溶劑洗脫方法、同時蒸餾—萃取方法和有機溶劑浸提法三種香精油制備方法,對茉莉頭香、精油和凈油的香氣組成差異進行了系統比較,三者除了在香氣組分數上存在明顯差別外,香氣組分在氣相色譜圖上的分布位置也存在差異。如將茉莉花香氣的氣相色譜圖分成三個區段,即芳樟醇之前的化合物屬第Ⅰ區,芳樟醇與鄰氨基苯甲酸甲酯之間的化合物屬第Ⅱ區,鄰氨基苯甲酸之後的化合物屬第Ⅲ區。茉莉花頭香與精油、凈油組成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頭香中第Ⅲ區的化合物極少,僅有1~2個組分,而凈油和精油該區段的化合物多達12~18個。
此外,馬崇德等 (1983)採用吹氣—冷凍法得到茉莉花頭香樣品(含油相和水相兩部分),首次報道頭香水相樣中具濃郁的茉莉花香,水相樣經過XAD-2樹脂富集、洗脫、濃縮處理進行分析,鑒定出12種油相中未曾檢測到的香氣組分,主要是一些低級醇類化合物,如:甲醇、異丁醇、1-戊烯-3-醇、正已醇和環已醇等。
4 茉莉花釋香過程中香氣組分變化
探明茉莉花釋香過程中香氣組分含量和組成變化,對香料生產投料時間和花茶加工付窨時間具指導作用。
陸生椿等(1985)對離體茉莉花存放不同的時間後凈油、頭香進行了研究,認為:茉莉花離體後當晚23:00~次日3:00香氣組分最多,凈油的香氣品質最好,主要賦香成分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甲酯、苯甲酸順-3-乙烯酯等含量較高,乙酸順-3-已烯酯在釋香前期含量較高,隨後逐漸減少,而吲哚、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含氮化合物在釋香後期卻增加;頭香組分中,乙酸順-3-乙烯酯和吲哚的變化情況與凈油相同,但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卻不斷減少。
郭友嘉等 (1994)採用吸附-熱脫捕集進樣法,對茉莉花采後7~46小時之間的頭香進行了研究,將茉莉花香氣的釋放過程分成三個階段:未成熟期、成熟期和枯萎期,剛採摘的花蕾在未成熟期香味甚微,香氣組分少,放置11小時後進入成熟期,酯類和醇類的數量增加,在枯萎期酯類含量明顯下降,醇類含量卻略有增加。張麗霞等研究表明:剛採摘的成熟茉莉花蕾香氣組分少,香精油總量低,基本上不存在茉莉花香氣的特徵成分,當茉莉花開始釋香時,香氣組分數急劇增加,香精油、酯和醇的總量也相應增加,並出現一個高峰期,隨後逐漸降低;此外,在茉莉花釋香前期和末期,醇類香氣組分所佔比例較大,在旺盛釋香過程中,則酯類香氣組分所佔比例較大;採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茉莉花主要香氣組分含量與感官審評的香氣濃度進行了相關分析,其中萜品醇、乙酸苯甲酯、α-法呢烯、丁子香烯、苯甲酸順-3-乙烯酯的含量與香氣濃度呈顯著或極顯著相關,在此基礎上建立了4種香氣組分與香氣濃度之間的回歸模型。
此外,郭友嘉等(1993)對茉莉全花期(包括八個節氣)的花源穩定性進行了研究,認為: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對茉莉花朵的色澤、大小、重量、含蠟量及香精油總量有較大影響,但對香精油的組成影響不顯著,說明茉莉花在全花期內花源質量基本穩定。
5 茉莉花開放釋香與環境的關系
環境條件對茉莉花,尤其是離體茉莉花的開放吐香影響較大,在溫度、濕度和含氧量三個環境因子中,以溫度的作用最大,當溫度低於20℃時,離體茉莉花蕾難於開放,溫度高於36℃時,茉莉花蕾在下午7:00左右就可開放。福建寧德茶廠 (1987)認為茉莉花釋香最佳環境條件:室溫30℃~33℃,堆溫35℃~38℃,相對濕度80%左右,空氣流速5~6ml/min,鮮花養護時堆高10~15cm,花堆內部氧氣含量17~20%。
茉莉花產花量在整個花期中出現波浪式高峰期,產花高峰期供過於求,花少時又供不應求,影響了花茶生產,因此許維建 (1982)和丁清厚 (1990)分別探討低溫貯藏控制茉莉花開放吐香的問題,許維建認為12℃~18℃低溫貯藏花蕾較好,不宜低於12℃,升高溫度後茉莉花基本上可以開放吐香。丁清厚則認為在8℃~15℃的低溫和90%的相對濕度環境條件下,可使茉莉花蕾處於休眠狀態,從而達到抑制花蕾開放的目的,並以此為依據設計了一種茉莉花低溫冷藏的方法:將鮮花分層貯藏於冷藏室中,每層間距15cm,層間花堆厚度10~15cm,冷藏室的溫度控制在10~13℃、濕度控制在85~90%范圍內,據稱採用這種方法貯藏的茉莉花蕾,解除低溫後鮮花依然潔白有光澤,無干縮現象,香氣濃郁清香。
參考文獻
1 山西貞.向亞太技術開發委員會報告的在印尼指導茶葉研究的工作報告.1986.
2 羅龍新.印度尼西亞的茉莉花茶.茶葉,1990(4),30~31.
3 劉曉華.介紹印度尼西亞的茉莉花茶生產.廣西茶葉,1991(1),64.
4 孔守威,馬婭萍,吳承順.「同時蒸餾—萃取」分析茉莉花香成分.植物學報1985(26),186-191.
5 卜欣,黃愛今,孫亦梁等.茉莉鮮花香氣成分分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1987(6),53-60.
6 馬崇德,趙明,張世懌等.XAD樹脂在茉莉頭香水樣分析中的應用.化學通報1984(2),20-21.
7 朱亮鋒,陸碧瑤,羅友嬌.茉莉花頭香化學成分的初步研究,植物學報,1984.15(2),189-193.
8 陸生椿,黃秀麗,盧劍飛.茉莉花不同存放時間所制備樣品的得率和主要成分對比.廣州輕工.1985(3),1-7.
9 范成有主編.香料及其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1991.
10 郭友嘉,戴亮,楊蘭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質量穩定性研究Ⅱ.凈油和頭香化學成分〔GC/MS〕分析.色譜,1994,12(1),11-19.
11 郭友嘉,戴亮,任清等.用吸附—熱脫捕集進樣法研究茉莉花香釋放過程中化學成分.色譜,1994,12(2),110-113
12 馬崇德,黃愛今,林祖銘.茉莉花頭香的成分研究.化學通報,1983(3),15-17.
13 王天公,孫亦梁.香花頂空揮發物的分析.化學通報,1986(2),19~22.
14 吳承順,趙德修,孫守威.茉莉花凈油的成分研究.植物學報,1981,23(6),459~63.
15 吳承順,趙德修,孫守威等.小花茉莉凈油的少量成分研究.植物學報,1987,29(6),636-42.
16 郭友嘉,戴亮,楊蘭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質量穩定性研究Ⅰ.精油化學成分分析,色譜,1993,11(4),191~196.
17 劉先和.茉莉花的開花習性與茉莉花茶窨制.茶葉通訊,1982(2),13~17.
18 福建省寧德茶廠.茉莉花開放吐香習性與環境條件關系.福建茶葉,1987(2)21~23,20.
19 許維建.對人工控制茉莉花開放和吐香的初步探討.福建茶葉,1982(4),27~28.
20 丁清厚.茉莉花低溫冷藏技術設備的開發研究.茶葉機械,1990(2),29~30.
21 張麗霞.茉莉花釋香過程中香氣變化規律及其細胞學、生物化學基礎研究.博士學位論文,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