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種球發芽時間
Ⅰ 鬱金香多少天發芽
鬱金香一周後可發芽。
栽培技術
1.調控溫度
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另外,鬱金香有極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2.水分管理
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3.光照條件
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植,並進行適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4.土壤
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5.種球貯藏
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到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時間,收獲後的種球應盡量放於通風、乾燥、涼爽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在7-8月高溫季節把種球放於15-17℃冷庫中,則種球發育順利,並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若種球置於35℃以上的高溫下,會出現花芽敗育,發育畸形。
Ⅱ 鬱金香種球多久發芽
鬱金香種球一周發芽。
鬱金香種球種下之後若是能很好的控溫,提供適宜的環境,大概一周的時間就會發芽了。發芽後再逐漸給它增加光照,讓它多曬曬太陽。
鬱金香種植方法
1、土壤
鬱金香對種植土壤要求既保水又透氣,鹽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應不小於6,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為栽培基質,效果較好。
2、光照
鬱金香性喜強光,光照是它開花的重要限制因子。在栽培過程中,應該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於8小時的直射日光。這樣有助於鬱金香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不僅保證植株生長良好,也能保證花朵正常開放。
3、溫度
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
另外,鬱金香有極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Ⅲ 水培鬱金香多久發芽
水培鬱金香1-2周發芽,發芽時間和養護方法、養殖環境、鬱金香品種息息相關,如果養護期間將溫度控制在17-23攝氏度之間,並為其提供充足的散射光,鬱金香就能快速發芽,而且水培時要選擇無病蟲害痕跡、帶有芽點且無明顯破損的種球,提高發芽率。
鬱金香 水培發芽的時間
水培鬱金香發芽的時間為1-2周,具體時間和養護方法、養殖環境、鬱金香品種息息相關,如果養護期間將溫度控制在17-23攝氏度之間,鬱金香就能快速發芽,若環境溫度過高,則會抑制植株發芽。
鬱金香如何水培
鬱金香在水培的時候,要挑選出無病蟲害痕跡、帶有芽點且無明顯破損的種球,將其清洗干凈後,用水浸泡40分鍾,之後撈出放在水培盒的凹槽上,水質要保證清潔無菌,後期勤換水。
鬱金香水培注意事項
鬱金香在水培期間,要將溫度控制在10攝氏度以上,有利於植株快速發根,而且不宜被陽光直射,否則加上水培容器內的高濕環境,極其容易造成鬱金香萎靡,以通風陽台或窗檯上的散射光為好。
鬱金香的生長特點
鬱金香屬於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夏季涼爽乾燥的環境,在8攝氏度以上能正常生長,一般能忍耐零下14攝氏度的低溫,耐寒性較強,喜歡腐殖質豐富、排水性強、肥力充足的微酸性沙壤土。
Ⅳ 鬱金香多久發芽
鬱金香種球1周發芽,若想讓鬱金香種球盡快萌發,配土時,可將沙壤土、腐殖土、蛭石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之後可將處理好的種球芽尖朝上,埋入土壤中,將室溫穩定在5~10℃之間。栽培完成後發現土壤干透後,需及時澆水保濕,並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
鬱金香一周發芽
由於土壤中的養分較小,鬱金香種球栽種完成後,還需保證養分的充足。一般可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施肥前需先將肥料兌水稀釋,在澆水的同時將養分供應給植株,從而加快生長速度。
Ⅳ 鬱金香的種植期是什麼時候種植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鬱金香的花顏色華麗,形狀漂亮,適合做盆景種植在家裡。一般來說,最適合種植鬱金香的時間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氣候適宜,存活率高。通常我們用種球的方法種植。首先將種子浸泡在多菌靈稀釋液中消毒,然後將芽點向上插入土壤,蓋上土澆水,幾天後就能發芽。在日常養護中,要注意每半個月澆一次水,開花前加磷、鉀肥,感謝鮮花後切斷花梗等。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了解鬱金香的種植方法和時間。最適合種植鬱金香的時間是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此期間,氣候涼爽,光線也不太強,種植成活率很高。
種植前先准備好土壤,消毒後的泥炭和腐殖土以133601的比例混合即可。然後選擇直徑為3-4厘米、形狀飽滿、無明顯創傷的球莖,深挖10厘米左右的口臭,埋下球莖,站穩,用泥土壓縮球莖。不要過度壓縮。否則不利於發芽生長。填埋土壤後,撒少量水浸泡表面,可以滿足發芽要求。水分太多容易出現爛根現象,影響後期花卉生長,嚴重導致發芽失敗。
Ⅵ 鬱金香種植時間
鬱金香9月底至12月份種植最好。
鬱金香作為喜冷涼的球根花卉,一般在9月底至12月份都可以種植。不建議過早種植,種植的太早,溫度還高,不利於鬱金香生根發芽。
具體的種植時間,因地區不同也會不一樣。不太冷的地區戶外種植,9月底-10月底均可種植,自然花期在春天的3-4月份。北方地區冬季寒冷,如果戶外種植,一般在10-12月份種,4-5月份開花。
鬱金香種植方法
1.選擇花盆和土壤
花盆需要比較深的,要選擇透氣性好、保水性好的土壤,可以按一定比例配置腐葉土、泥炭土和河沙的混合土壤。
2.處理種球
栽種前,要在多菌靈溶液中浸泡種球來消毒殺菌,可以滴入3或4滴赤黴素來促進發芽,30分鍾後撈出種球。
3.栽種過程
通常在10月末栽種鬱金香的種球,先剝掉種皮,露出種球的芽點。芽點朝上放在土表,然後蓋上大致5厘米深的細土,或者直接深埋到土裡,然後澆透一次水。
4.後期養護
將播種好的花盆放到陰涼處養護,控制日間氣溫在12至15℃,夜間氣溫不得低於6℃,通常7天後就能萌芽。
Ⅶ 鬱金香種球種植時間一般是什麼時候
栽培方法:10~11月:栽植種球可用口徑10~20厘米花盆。盆底墊3厘米厚左右木炭渣、磚石粒、陶粒等作排水層,加入疏鬆肥沃的中性土。注意要用新土,栽過百合科植物和球根花卉的舊土不能用,以防病毒、線蟲等感染。口徑10~15厘米花盆每盆種1~2球,18~20厘米花盆每盆種3球至5球,栽時種球頂部與土面平齊即可。栽後放陰處3~5日,澆透水後放室外冷涼處。當盆土表面1厘米以下見干時要澆水。 12月至翌年2月:嚴寒季節可用泡沫塑料等將花盆包住,放室外背風向陽處,5℃以上根系可生長。盆土不幹不澆,澆則澆透。 3~4月:3月出芽。15~18℃為莖葉生長旺盛期,要放在陽光下養護。每周澆一次1‰全元素復合肥。每天可用溫水噴灑葉面1次至2次。花蕾出現後,要常向盆花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4~5月可開花。 5~6月:一般在花後就可將植株丟棄。山區和高原地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繼續養護。一般地區對於春節前後開花的植株,花後還有兩個多月的適宜生長期,如有興趣也可繼續再養一年。方法是:花朵萎蔫後立即剪去花頭,保留花梗,使養分向新鱗莖轉移。將花盆放在涼爽通風、光照充足處,每10天澆一次1‰全元素復合肥水溶液,促進新鱗莖長大。葉片萎蔫後仍需保持盆土濕潤半月左右。 7~9月:停水停肥,放冷涼處讓鱗莖休眠。10月挖出鱗莖,如新鱗莖的直徑有3厘米以上,可重新播種,按初栽種球管理方法進行養護,翌年4月可望二次開花。
Ⅷ 鬱金香種球如何種植,在幾月種較好
一.鬱金香花來園購買球根,源選擇球根外表完整,表皮色澤光滑為佳。買回先經過低溫處哩,放在冰箱溫度
攝氏四~九度冷藏,兩個月後再拿出來種植,或是直接種於盆子放到冰箱內。准備一個長約七十公分的花
箱或五吋花盆。
二.全部用泥碳土種植是最好。
三.長型花箱可植入兩排各五個球根並以每個球根間隔八公分的距離種下,五吋盆則可種下三個球根,球根要
在專業的花園購買,才會新鮮,發芽開花率也最好。
四.在種植時,球根尖凸的部分朝上,較扁平的一面朝同一個方向種植,則長出來的葉子方向就會整齊,葉片
也比較漂亮。
五.種下球根後,將泥土覆蓋表層鋪平,長效肥如仙肥丹,魔肥做基肥。澆上充足的水分,就大功告成了。
Ⅸ 鬱金香什麼時候種
鬱金香一般在秋季9-10月份種植,將鱗莖種在微酸性的沙質土上,施足基肥,放在專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屬土壤幹了之後噴水,大約10天左右生根,在冬季上凍之前拿到室內養護即可。
鬱金香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和土耳其等地,是一種百合科鬱金香屬的植物。它是土耳其、荷蘭、匈牙利等國的國花,被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因此,它的品種也非常多。鬱金香的花語是「博愛、體貼、高雅、富貴、能幹、聰穎、善良」。
(9)鬱金香種球發芽時間擴展閱讀:
鬱金香開花後如果不需要採集種子,就應該及時剪掉殘花,使養分幾種於新鱗莖的生長。
鬱金香葉子變黃的時候開始起挖鱗莖,過早過晚都會造成鬱金香不必要的麻煩,當鱗莖起挖之後需要將泥土去掉,並放在陰涼的地方,按照大小的不同,分別裝入紙袋。
掘後的鱗莖,應當貯藏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養殖,最好放置於室內。由於鬱金香的莖,葉,花在貯藏期間需要分化,所以貯藏的溫度應當在15-18℃最為適宜。
在貯藏過程中,應當經常檢查鱗莖是否出現腐爛的情況,如果發現,需要及時丟棄,並防止鼠害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