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情景劇

茉莉花情景劇

發布時間: 2023-01-02 13:05:55

㈠ 看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300字作文

「春到福來!」近400人表演的開場歌舞,揭開了猴年春晚的序幕。「2015,我們朋友圈越來越大。2015,我們獲得感實實在在!」閆妮、沙溢、蔡國慶等人用說唱的方式,把人們帶回充滿激情和歡樂的2015年。在長達4個半小時的節目里,人們有歡笑也有淚水,有驚喜也有震撼。春晚不僅帶給觀眾視聽上的享受,也讓大家感受到全家人在一起的溫暖。

唱響中國夢:大氣與溫情

春晚是全國人民分享共同記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的「媒介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歌曲歷來是分量最重的分支,承載著重要的功能,對於營造節日氛圍、凝聚人心、構建「想像的共同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拳拳赤子心,多想對你說,每個人的夢,都是民族的求索。」由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的《多想對你說》,既展現了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實踐的成果,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期盼與祝福。

每年春晚都會有一首親情歌曲廣為流傳,從《常回家看看》,到《時間都去哪了》《拉住媽媽的手》,都唱出了父母的舐犢情深和兒女的孝心。「你是世間唯一的男人,讓我牽腸掛肚。」今年春晚由佟鐵鑫和楊洋帶來的《父子》,是讓觀眾動容的歌曲。

大氣與溫情並存,是本屆春晚歌曲的一個特點。圍繞「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的主題,晚會還有很多優秀歌曲。比如由著名歌唱家張也帶來的《走在小康路上》直抒胸臆,由歌手王紫凝、平安演唱的《小夢想大夢想》感人至深,由胡歌、許茹芸演唱的《相親相愛》溫情脈脈。

舞動中國風:記憶與光榮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春晚節目緊扣年度大事,勾起人們心中柔軟的記憶。據春晚總導演呂逸濤介紹,春晚劇組為了將全國人民的年度記憶形成令人難忘的文藝表達,精心打造了「五個一」文藝精品,分別是一首歌曲、一個情景劇、一個舞蹈、一個小品、一個雜技,力爭呈現一台接地氣、聚人氣、鼓士氣的文化盛宴,努力實現創高峰、出精品、推新作、推新人的目標。

今晚,受閱部隊代表走上春晚舞台,100名三軍儀仗隊官兵絕大多數參加過大閱兵。參與該節目表演的軍人演員侯勇說:「這次大閱兵,我們都看了,那種震撼無以言表。今天把參加閱兵的儀仗部隊請到春晚舞台,我想閱兵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又會浮現在大家眼前。」據央視春晚語言節目組導演江蘇介紹,情景劇《將軍與士兵》這個節目,經歷了無數次的劇本修改和排練,主創團隊對每個細節都仔細推敲。該節目的編劇、導演、演員,均為軍人。軍齡最長的近50年,軍齡最短的16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雜技《直掛雲帆》可以用壯觀來形容——結合了多種技藝的人體極限挑戰,可謂驚險刺激;用多達60人的表演團隊來烘托主體,可謂氣勢雄渾;聲光電等舞台效果配合節目展現,營造出大海航行、乘風破浪的宏大場景,可謂壯麗恢宏。晚會的藝術顧問甲丁說:「從來沒有一個雜技作品,能夠表現如此宏大的主題,這次我們做到了。」

共書民族情:文化與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時尚、科技的融合,成為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經過流行音樂元素的重新包裝,具有濃郁少數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彝族歌舞《吉祥吉祥》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石屏縣花腰歌舞與流行音樂進行創意混搭。

「跳樂」舞是花腰彝民間在慶祝豐收、婚慶等喜慶場合跳的傳統舞蹈,保留了漢代以來的原始踏歌遺風。而雲南南澗彝族「跳菜」的加入則增添了幾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獷與豪邁。舞台上表演「跳菜」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大家誰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為觀眾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菜」。彝族「跳菜」表演者阿本枝表示,在不參加表演的時候,就是在家勞動,種苞米、插秧、做農活。阿本枝說,遺憾的是,他們帶來的「跳菜」只能在舞台上展示一小部分,其實民間還有好多「跳菜絕活」。

來自美國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的女孩們,帶著由扇子與芭蕾結合而成的舞蹈《茉莉花》,重新回到這個她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這次,她們沒有隔著大洋看春晚,而是在春晚舞台美麗綻放。由中國傳統扇子舞和西洋芭蕾完美結合的節目,讓觀眾賞心悅目。而這個主要由美籍華人組成的表演團隊帶來的精彩表演,更體現了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對於故鄉的深情。

此外,語言類節目小品《快遞小喬》《放心吧》《是誰呢》等語言新穎幽默,把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歡。

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實現了「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宗旨。在已經連續12年主持春晚的董卿看來,「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都走不出春晚這個時間刻度上對家的想念。」她說。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㈡ 電視劇茉莉花講什麼

1927年,北伐接近勝利。此時,民族資本家林桐箴與操持"青幫"的顧紹棠正開始一個更大的回合較量。
林桐箴的兒子林唯賢酷愛音樂,一心只想發掘江南民謠並推向世界。林唯賢與幼時好友、軍官家庭的胡奕重逢,並將在碼頭善意救助來滬闖盪的山東青年公孫雷介紹認識,從此三個年少青年成為莫逆之交。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林唯賢和公孫雷同時愛上了顧紹棠的愛女顧佳慧,可是佳慧只悄悄地對林唯賢萌生愛意。當紅的越劇名伶晴宇是林桐箴的相好。林桐箴與顧紹棠在商場激烈地膠著著,老謀深算的顧紹棠重金收買晴宇,從而得知林桐箴的全盤計劃,最終在股市上徹底擊垮林桐箴……
林桐箴憤而自殺。此時國共分裂,最終選擇國民黨陣營的胡奕被迫抓捕被誣告"通共"的林唯賢。公孫雷為出人頭地,向顧紹棠告發了林唯賢的出逃路線。佳慧以死威脅,顧紹棠、公孫雷被迫放林唯賢一條生路。
老管家岳樂帶林唯賢回到老家江南小鎮。林唯賢一蹶不振,走投無路的他被迫進到鎮上有名的"鴻計"米店當學徒。嘗盡世態炎涼,林唯賢終於變得冷漠無情。恰巧此時,已是軍官的胡奕率兵經過。林唯賢借胡奕籌集餉糧之機,終於成功地將"鴻計"米店收為己有,踏上重振林家家業之路。胡奕剿共,遭伏擊的紅軍重創,被打殘腿。
10年後, 已經積聚經濟實力的林唯賢回滬。此時顧紹棠已成上海商界和"青幫"的無冕之王,公孫雷已是顧紹棠的得力助手,胡奕奉重慶之令潛回上海,跟汪偽特工組織"76號"展開了一番當時滬上聞名的特工戰。
晴宇轉投顧紹棠的懷抱,但私下與公孫雷偷情。此時顧紹棠借"特工大戰"的混亂局面,暗使公孫雷除掉哈里登,以獨霸商界。這時林唯賢正借機會接近公孫雷的妹妹、當紅明星公孫令婉。
公孫雷發現林唯賢回滬,慫恿不明底細的妹妹令婉繼續同林唯賢交往。岳樂的女兒纖紜見林唯賢與令婉相好,黯然神傷。胡奕逃避公孫雷的追捕,不期與纖紜重逢,胡奕對纖紜深愛依然,纖紜終於心下溫暖。
顧紹棠依靠心腹黑三查出出賣自己的竟是公孫雷,令佳慧解除與公孫雷的婚約。但畢竟還有更大的敵人,顧紹棠被迫先聯合公孫雷以對付前來復仇的林唯賢。公孫雷終於抓住胡奕,為了實現個人的野心,又將他悄然放走。
公孫雷與林唯賢終於重逢。兩人坦言願意聯手,一明一暗,在商場徹底擊敗顧紹棠。果然,顧紹棠被迫自殺。晴宇被公孫雷拒絕而因愛生恨,向日方告發公孫雷。公孫雷殺人滅口,並強迫佳慧如約完婚。此後公孫雷將精力投向對付林唯賢。林唯賢為捍衛"民族商業"的大旗,繼續擴大實業。公孫雷和林唯賢之間展開一輪驚心動魄的商戰。最後,公孫雷動用各方勢力將林唯賢逼至絕境。林唯賢和他的實業之夢化為櫱磐。公孫雷得以獨霸上海灘,躊躇滿志的他與佳慧完婚。新婚之夜,風雨大作,佳慧終於斧劈公孫雷,然後沖入茫茫雨中。
又是在十六鋪碼頭,一個酷似當年林唯賢的富家少年下船,意外救助一位酷似當年公孫雷的貧寒少年,新一輪的人生故事再度在上海灘展開……
蘇州河邊,夕陽欲墜。胡奕和纖紜乘小木船離開,欲牽手天涯。二人感懷地將先前林唯賢整理的民歌樂譜一一散落河中。樂譜隨水飄零,那首似淡似煙的《茉莉花》歌聲再度蒼涼響起。歌聲中,小木船越飄越遠了…
之後結局又改了:林偉賢沒死,公孫雷被胡奕擊斃,林唯賢,佳慧,胡奕,芊雲去延安了

㈢ 評論春晚茉莉花作文

看中央電視台春晚有感 2016年春晚以「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為主題,努力實現「內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容」,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

春晚聚焦年度大事,貫穿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主線,在歌曲、情景劇、舞蹈、小品、雜技等各類藝術作品中,都充分地融入體現,可謂精彩紛呈。

歌曲《多想對你說》旋律優美、大氣,歌頌黨的領導,表達了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情景劇《將軍與士兵》以「9·3」大閱兵為創作背景,展現中國軍隊在強軍路上的昂揚鬥志和大無畏精神,作品銜接了歌曲《鐵血忠誠》,表達崇尚英雄和英雄主義的傳承。

雜技《直掛雲帆》展現在「十三五」發展藍圖繪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國人民面對挑戰,揚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氣。

舞蹈《茉莉花》由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華僑華人子女精彩演繹,西方芭蕾與中國的扇子舞巧妙融合,表達了海外遊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從而形成晚會的情感高潮。

小品《放心吧》在喜劇故事中表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友善的主題,具有笑中有思,寓教於樂的效果。

㈣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題材是什麼急!在線等!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 江

㈤ 《茉莉花(2006)》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茉莉花(2006)》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919qZQqElxmiFU0w6anIaw

?pwd=m3zk 提取碼: m3zk
《茉莉花(2006)》
導演: Jan Jakub Kolski
主演: Janusz Gajos、Adam Ferency、Krzysztof Pieczyński
類型: 喜劇、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語言: 波蘭語
上映日期: 2006-09-13
片長: 115 分鍾
又名: 素馨
Ja?minowo修道院是個不起眼的貧窮的地方,然而又充滿了神奇。五位僧人居住此地,其中三人擁有特質:每人身上散發不同的果香。
有一天,娜塔莎和五歲的女兒Gienia到訪修道院。娜塔莎具有修復古畫的天賦。小女兒與其中一位僧人結下友誼。僧人平靜的生活由於女孩的好奇而變得動盪。
這是一部關於愛的影片,充滿甜蜜與芬芳……

㈥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6)茉莉花情景劇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茉莉花》歌詞

詞曲:何仿

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㈦ 彭尾巴奪天米是茉莉花第幾集

茉莉花(電視劇)
2006年 大陸 34集 劇情
編劇:沈濤 導演:沈濤
主演:陳道明 陶紅 李念
茉莉花:彭尾巴來鬧事,欺負梅三娘孤兒寡母,梅三娘絲毫不怕他

熱點內容
貴妃蘭花期 發布:2025-08-26 17:56:53 瀏覽:944
上饒縣油茶花 發布:2025-08-26 17:52:41 瀏覽:323
針葉盆栽樹 發布:2025-08-26 17:52:25 瀏覽:805
孩子生日插花 發布:2025-08-26 17:51:49 瀏覽:423
千卉閣花藝 發布:2025-08-26 17:50:21 瀏覽:582
吳江荷花池 發布:2025-08-26 17:28:29 瀏覽:590
乾死的盆栽 發布:2025-08-26 17:20:04 瀏覽:561
櫻花人妻 發布:2025-08-26 17:14:39 瀏覽:31
靜氣梅花詩句 發布:2025-08-26 17:13:58 瀏覽:263
茶花如何剪枝 發布:2025-08-26 16:52:29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