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是清朝的國歌嗎

茉莉花是清朝的國歌嗎

發布時間: 2022-12-30 00:17:13

① 在各國嘲諷大清沒有國歌的時候,是誰喝起了《茉莉花

是李鴻章喝起了著名的《茉莉花》。

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夠拯救大清嗎?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深刻地反省。這次失利對李鴻章來說,不僅僅是戰報,而是對他功業的否定。晚清歷史,李鴻章是必然存在的人物,李鴻章恐怖是晚清史中引起爭議的人物。歷史書把筆墨集中在上層人物,史官筆下的名人多嚴肅,沒有人情味,私人記載中充滿了生活情趣。

2001年,在德克虜伯家族歷史檔案館里,胡漢輝查閱克虜伯大炮相關的歷史資料時,無意之中看到貝塔·克虜伯的一篇日記。在日記里,無意間記錄了中國在外交場合中演唱的國歌,這是最早記錄中國國歌的文字。

②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2)茉莉花是清朝的國歌嗎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茉莉花

③ 茉莉花原唱是誰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是由何仿率領的合唱隊所演唱。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蘇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茉莉花》歌詞1957版: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④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歌詞的最早刊載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記載了《西廂記》的劇詞,沒記曲譜。

《茉莉花》曲譜的最早刊載是道光十七年(1838)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曲譜。

《茉莉花》最早名稱叫《雙疊翠》,以後才稱為《鮮花調》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樂形態上有著不同演繹。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評論家易人、馮光鈺和錢國楨在各自的論述中,都是以揚州的《茉莉花》為最基本的形態。


(4)茉莉花是清朝的國歌嗎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的歷史沿革:

1896年,萬國運動會召開,當時李鴻章作為中國代表出席,當時李鴻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享譽世界的中國名曲《茉莉花》。

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1792年,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⑤ 清朝有國歌嗎以前其它朝代呢

中國最早的國歌就是出現在清朝,民國時期也有,有關國歌在我國的發展歷史簡介如下:
1、清朝末年
1)普天樂
受西方國家的影響,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駐俄公使時提出譜寫國歌的建議,並親自譜寫了《普天樂》歌曲,作為"國樂"草案上呈朝廷,但未獲批准,可是在海外外交儀式上已作為清朝國歌在演奏。由於歌的節奏緩慢,缺乏雄壯氣魄,常常受到批評。
部分歌詞:
一統舊江山,
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
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
亡國恨,談之心寒!
2)、李中堂樂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歐和俄國訪問,因為要在歡迎儀式上演奏來賓的國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茉莉花》),臨時作為國歌,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3)、頌龍旗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歌詞裡面的"兆"過去表示一百萬
4)、鞏金甌
清朝也是中華民族第一首官方國歌
1911年10月4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諭旨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鞏金甌》,嚴復作詞,名義上溥侗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郭曾炘修訂。歌詞是文言文。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清時幸遭。
真熙皞,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2、、中華民國
1、五旗共和歌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蔡元培對公眾徵求國歌,後來頒布中華民國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五旗共和歌》。
亞東開化中國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綉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華雄立宇宙間
袁世凱於1915年5月23日總統令頒採用,王露作曲,蔭昌作詞。
中華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胄來從昆侖巔,
江湖浩盪山綿連,
共和五族開堯天,
億萬年。
2)袁世凱稱帝後,於同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詞:
中華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胄來從昆侖巔,
江湖浩盪山綿連,
勛華揖讓開堯天,
億萬年。
3)卿雲歌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916年,袁世凱下台,北洋政府當政,於1919年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配上樂曲作為國歌,是為第二次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國民革命歌
國民革命歌由黃埔軍官學校軍官廖干五所作,1926年7月1日發布。其旋律與著名童謠《兩只老虎》(即廣東童謠"打開蚊帳",原曲為Frère Jacques)相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
齊奮斗,齊奮斗。
工農學兵,工農學兵,
大聯合!大聯合!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
齊奮斗,齊奮斗。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
齊歡唱,齊歡唱。
4)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又名《三民主義歌》。歌詞由中國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沖合作作詞。首次出自民國十三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
北伐成功後,中國國民黨選擇以此訓詞為黨歌並公開徵求伴隨音樂。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參賽者獲勝,得到500銀圓獎金。
1930年3月24日,許多國民黨人提議使用黨歌作為國歌。由於反對使用一黨標志代表全國,所以設立國歌編制研究委員會,後該委員會支持國民黨黨歌。1937年6月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提案,該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被選擇為世界的最佳的國歌。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5)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是由戴傳賢作詞,黃自譜曲。它是在升降中華民國國旗時特別演奏的歌曲,在中華台北隊在國際體育競賽得金牌時,由於政治因素只能演奏此"國旗歌"而非"國歌"。
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並未單獨製作國旗歌,升降國旗演奏國歌,中華台北的情況屬於少數例外。而由於國際間關於"一個中國"的爭論,大多數國家及國際組織選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1949年後(或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台灣蔣介石集團在聯合國大會的席位後)中國的代表,中華民國國歌在與"中華民國"無"邦交"的國際場合無法演奏。國旗歌遂成為被國際奧委會等單位接受的替代方案。由於在台澎金馬地區,升降"國旗"亦使用國旗歌,所以國際組織的替代案中華台北也予以接受。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3、新中國
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1949年定為代國歌,1982年正式定為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⑥ 為什麼清政府選擇《茉莉花》作國歌

是有李鴻章來的關系。源

⑦ 清末以來,《茉莉花》為何經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中國國歌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愛茉莉花,全國各地贊美茉莉花的民歌有數十支之多,如浙江、江蘇、安徽、山西、河北,陝西、甘肅、福建、江西、雲南和吉林等省都有《茉莉花》民歌。其中,要數江南民歌《茉莉花》最負盛名。

清朝外交官員一見自己國家沒有國歌,也難免羞愧和羨慕,李鴻章自己臨時製作的《李中堂樂》,就成為了清政府未認可,但外交場合都作為國歌的,中國第一首代國歌。它的音調,和我們今天熟悉的《茉莉花》,幾乎是一樣的:

金殿當頭紫閣重,(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仙人掌上玉芙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太平天子朝天日,(芬芳美麗滿枝椏)

五色雲車駕六龍。(又香又白人人誇)

⑧ 如何評價清朝國歌《鞏金甌》

關於大清朝的國歌,之前一直流傳一個段子:


其實歌詞還算不錯,曲子也湊合,但是這已經是1911年,清朝即將滅亡,還用這么粉飾太平的歌詞,總感覺是一種諷刺。

這首歌發布了沒多久,武昌起義就爆發了,也就真應了最後一句,天高高,海滔滔……

⑨ 清朝國歌

《李中堂樂》,出自1896年,是李中堂訪歐時為了應付歡迎儀式上奏國歌而以古曲配古詩填詞而成,歌詞是: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雲車駕六龍。但這並不是正式的清朝國歌,在宣統三年皇帝降旨編寫國歌,滿人皇親傅侗和嚴復所作鞏金甌被宣布為國樂。是《鞏金甌》,在1911年10月4日正式成為清朝的法定國歌,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首法定國歌。歌詞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鉄鳧藻,喜同胞,清時興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在這之前曾有一首《頌龍歌》,產生於1906年,原是清朝的陸軍樂,後成為清朝代國歌,歌詞是: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鞏金甌》是中國第一首法定的國歌,在宣統3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頌定。它是當時憲法內容的一部分。

作詞:嚴復

編曲:溥侗

修訂:郭曾炘

歌詞: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駐英大使 曾紀澤 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甚為感動,覺得 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O六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並在正式國歌「鞏金甌」未出前,暫成為清朝代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國正式制訂了國歌「鞏金甌」。歌詞是文言文。中華民國否認《鞏金甌》曾經是國歌。

以下是正式版《大清帝國國歌——鞏金甌》歌詞。可惜這歌做成還沒滿一年,清朝就覆亡了,所以沒流傳開。

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
清時幸遇,
真熙皞,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

Gong jin'ou,
Cheng Tian,
Minwu xin fuzao,
Xi tongbao,
Qing shi xingzao.
Zhen xi hao,
Diguo cangqiong bao.
Tian gaogao,
Hai taotao.

⑩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來自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

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10)茉莉花是清朝的國歌嗎擴展閱讀:

除了中國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還有日本版和琉球版兩種不同於中國風格的《茉莉花》。中國民歌《茉莉花》在江戶時代由中國商人帶到日本長崎,成為當地清樂的著名樂曲。

日本版的《茉莉花》與中國福建的版本最相近。大田南畝在其1803年編纂的「杏園間筆」中收錄有小曲「文鮮花」,就是日本版的《茉莉花》。

而編纂於1831年的清樂樂譜《花月琴譜》中也收錄有《茉莉花》,只不過其題目記載為「含艷曲」。日本版的《茉莉花》名稱非常多,但多將名字誤記為「抹梨花」。

熱點內容
蘭花頭像是 發布:2025-08-26 23:39:51 瀏覽:629
茶花賊感想 發布:2025-08-26 23:37:03 瀏覽:384
盆栽三七花 發布:2025-08-26 23:37:02 瀏覽:249
綠植沒人澆水養護 發布:2025-08-26 23:20:10 瀏覽:948
綠植一擺 發布:2025-08-26 23:19:00 瀏覽:116
拍盆景音樂 發布:2025-08-26 22:50:52 瀏覽:248
櫻花男孩漫畫 發布:2025-08-26 22:48:26 瀏覽:636
鄭州出租花卉 發布:2025-08-26 22:42:54 瀏覽:367
盆景怕雨水 發布:2025-08-26 22:26:49 瀏覽:397
蘭花野史 發布:2025-08-26 22:26:09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