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梔子花
❶ 汪曾祺的梔子花是當代詩歌嗎請問
梔子花粗粗大大的,又香的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格調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的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的著嗎!」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散文集《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夏天》,夏天有一簇有脾氣的梔子花,讓人心心念念了好多年。有時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念著當初那個意氣風發、讀書拍案的少年。
第一次讀汪曾祺,結識了他的《葡萄月令》,用筆散淡,卻悠悠道來,讓人有一種閑坐葡萄架下,笑問清風何在的安逸。一年四季,葡萄的神態無不鮮活。
只不過那時候尚小,不懂什麼品味,只覺得舒服,大熱天吃了根冰棍一樣。當時也是只讀了《葡萄月令》一篇,但我記住了這個文風。
而重逢汪曾祺於《人間草木》,更像老饕遇宴,大呼過癮。從此把汪曾祺的散文奉為圭臬。
汪曾祺是如何寫出梔子花的
汪曾祺師承沈從文,他《人間草木·人物篇》有一部分叫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摘自沈從文的小姨子張充和,寫給沈從文輓聯。全聯是為: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巧妙地將沈從文的名字嵌入聯里:從文讓人。
黃永玉在一篇文中回憶寫過,在動盪的年代裡,表叔沈從文受盡迫害,一次兩人在胡同里對面而過,沈從文假裝沒看到,只是頭都不歪地說了四個字:要從容啊!
沈從文的如此心境,當然體現在了筆紙上,從《邊城》里那種脈脈流水的文字里,流淌了下來。
汪曾祺的散文得其三昧,很是從容,在《歲朝清貢》的結尾處,他寫道:「曾見一幅舊畫: 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才真是「歲朝清供」!」
從容恬淡,氣韻清白,那位插花老者,分明就是沈從文啊。
除此之外,汪曾祺《人間草木》有一部分叫作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而那段梔子花分明說的就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
有人稱汪曾祺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賈平凹喚其「文狐」。實乃切意。
梔子花的真實意義
「梔子花」這段話,顯得是梔子花的立場,而汪曾祺在另一文《苦瓜是瓜嗎》中,站在的是賞花人的那面,做了一番深挖。汪曾祺從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好惡的轉變,一直談到文學創作,得出: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
而我覺得還能再深挖,不拘泥與文學創作,拓展到更多地方,都是發人深省
❷ 沈從文,大胖女人從橋上過,你為什麼要難過
看書時,經常會看到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吐槽,
覺得很有趣,跟你分享分享,
如果你碰到過讓你樂出聲來的情節,願意的話,也分享給我吧~
Part 1
汪曾祺在紀念沈從文先生的文章里,提到,沈先生在書後寫過一句話 「某月某日,見一大胖女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
大胖女人從橋上過,為什麼要難過?
汪曾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不過,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剛好是新冠疫情期間,我在家裡每天吃吃喝喝,也沒有運動,體重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個小高峰,「大胖…」兩個字,一下子傷害了我。
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敏感了,輾轉反側幾天,決定還是要對沈先生說:
有人解讀說,沈先生大概是對美學有點「癖」,見不得這樣不大搭配的畫面。
要我說,還是不要解釋的好,按照這樣解釋,可是容易被女人們追著罵的。
Part 2
汪曾祺說自己曾給同學代筆,寫了一篇關於李賀的文章,觀點很是新奇,
「別人的詩都是畫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
聞一多先生看了,給了評語:「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得還好!」
這個也就罷了,汪曾祺在另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這個事情,不過只是提了前半部分,並沒有說他提過李賀在黑底子上作畫的這個觀點。
兩篇文章參照著看,讓人忍俊不禁。
或許是汪先生先寫了一篇,暗暗地誇了自己,後又覺得不過癮,決定再寫一篇,明著告訴大家這個絕妙的觀點是自己提的。
這一點,讓我想起了梁啟超,
梁啟超據說在上課時,開場白喜歡講 :「啟功沒有什麼學問,但是也有一點學問。」
傲嬌的不得了。
尤其是坦坦盪盪的傲嬌,還真是讓人無法抵抗。
另外,汪先生自己還說過,每當寫成一篇文章,自我感覺很不錯的時候,
「提刀卻立,四顧躊躇,對自己說: 「你小子還真有兩下子!」 」
大概,生在現代,汪先生一定是要唱一首
《我是真的很不錯》
Part 3
季羨林老先生在《清華園日記》里,吐槽那些教授 「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這個話,讓我覺得很親切,
因為我也喜歡罵「他娘的」。
雖然沒有季羨林先生那樣的學識,
但是罵人的話一樣,好像也算是有了名人周邊,感覺自己很不錯!
還有天天打牌的胡適,
讓放不下手機的我們,
對自己「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吃喝玩樂」的脆弱,很快釋懷。
讀書可真快樂啊!
Part 4
我有個姑婆,是個很遠、很不常見的親戚,
小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看到她,
每每遇見,她就喜歡大力地拍打我的後背,
我那會兒覺得自己在她手裡,
好像是個怎麼拍也拍不蓬鬆的枕頭,
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時,作者形容自己被別人拍打:
「好像我是個靠墊似的。」
真叫人笑出聲來。
也不知道那個姑婆現在怎麼樣了?
Part 5
梔子花本身是長得還算秀氣的,並沒有那麼地「五大三粗」,
畢竟是花,多少還是雅緻的。
看了汪曾祺的描述,
我腦子里總是忍不住出現一朵小白花,
葉子微微蜷著,像是兩手叉腰似的,
碰見別人在嘀咕自己品格不高,壓不住暴躁的脾氣,忍不住去「口吐芬芳」,
總是有些沖突感。
但是,因為梔子花也是白的,玉蘭花也是白的,
我就想起了從前住的地方,樓下有幾株婷婷裊裊的白玉蘭,
在初夏的黑夜裡,晚風徐徐吹過,幾點細白的身影在黑的純粹的夜裡,微微搖曳,
真是動人心弦。
梔子花如果會說話,
大概這會兒也要罵出聲來:「你們他媽的,如果不誇我,能不能別提我?!」
(其實,初夏晚間的白玉蘭也不是那麼地動人,主要是我那時談了很好看的朋友,戀愛的感覺太過動人了,連帶著平常的景色,也讓人感動。)
Part 6
看書的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樂出聲來的時候,
比如金岳霖上著課,忽然停下來,說 :「對不起,我這里有個小動物。」
然後,頗為得意的從後脖頸捏出個跳蚤來。
看的時候,真是又惡心又好笑。
再比如,
汪曾祺講自己看到馬吃梨的時候,
描述馬咔嚓咔嚓咬火把梨的樣子,
單單看文字就讓人覺得很解壓,
要是放在現在,開一個馬吃梨的吃播,應當比一些拚命吃撐的直播間要吸引人吧。
希望你也可以有幸活成莊子~
❸ 人性與純美作文
《受戒》中的人性之美小說《受戒》是汪曾祺晚年的作品。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明子因為家裡兄弟多土地少,九歲時被舅舅帶到寺里當和尚。在出家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從此老往她家裡跑。明海(明子的學名、法名)會描畫,這一技藝令小英子即將出嫁的姐姐著實風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畫綉出的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四年以後,明海就要做「將來能當方丈」的「沙彌尾」了,小英子要他不要當沙彌尾,也不要當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應下。當小英子問他:「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聲說:「要!」最後小說結束於江南水鄉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青青綠綠的,早春太陽沒出時還有露水的田野般的感覺。汪曾祺的文章比其師沈從文多了些清新,淡淡的人情,淺淺的寫著,「荸薺庵,狹長的天井,假山石,幾盆花,三間小房,籮底方磚,石榴樹,梔子花」,可愛得很。作者通過小和尚明海與村姑小英子純情的初戀,把「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地凈界與生氣盎然的世俗生活聯系起來,人間的煙火氣彌漫於寺宇內外。作品並沒有著力描述宗教對人性的異化過程或結果,而是以幽默的語言風格展示了宗教環境中世俗化的一面。他寫出了和尚們的諸多的人生嚮往,展示了他們與普通人並無兩樣的生活,突現的人性的淋漓盡致。 人性中對於愛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它不會因任何環境的束縛而消逝;相反地,只要一點真情的觸動,這種人性便會蓬勃地蘇醒。無論是未受禁錮的常人,還是消心寡慾的出家人,都擁有著最原始的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渴望。人正是由於認識到了愛和被愛的美好,才能讓自己和別人的世界亮麗多彩起來。相反地,若只有對人對事只有怨恨,他的世界將會漆黑一片。 讓我們看看《受戒》里的生活吧:二師父仁海公接師母住在荸薺庵里消夏;三師父仁渡因為要飛鐃的絕技而使相好的不止一兩個;就連資深的老方丈,也在綉花方丈里藏了一個19歲的小老婆。在這種解放人性、和諧溫婉的環境里,小英子和明海的戀情的誕生也就顯得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17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也正是一個對於人生、愛情有了慒懂的認識和嚮往的年齡,難怪,只在看到一個小女孩的小腳印後,便會心亂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澀卻使他不敢表白,這份朦朧的愛只好在他的心裡孕育、成熟,他的心還是純真和美好的。他雖始終只是在被動地等待和接受初戀的到來,但他堅定地相信自己對小英子的愛的小英子對自己的愛。於是,在他等到了愛狂風暴雨般來襲時,
❹ 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
《人間草木》從汪曾褀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朴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和「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該書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人間草木》等。
(4)沈從文梔子花擴展閱讀
《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最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本書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參考資料
網路-《人間草木》
❺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
中國是法制國家,為維護國花的尊嚴,應寫入憲法為了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的確定 像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容,經全國人大審義才可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悠久、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花。 國家發布例如:國鳥、國樹、指動物和植物都寫入憲法,1990年6月19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保護法,1988年11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國花空缺
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1994年,農業部首次向全國人大提出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評選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由於種種原因,在1995年的全國人大八屆三次會議上,評選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梅花象徵著堅韌內斂不符合中國政策,牡丹和梅花將禁止評選資格。
中華文化堯、舜、禹三代的國花
堯、舜、禹三代以蕙芷為國花,象徵著炎黃子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民族團結的精神。來源:愛國主義屈原的《楚辭離騷》
原文選段:中華民族大血脈中國國花蕙芷 井岡山上蘭花的中心中華蕙蘭
一、昔三後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
昔:昔日,從前。後:上古稱君王。後面的,後代子孫。純:專一不雜亂,純粹,純潔。
粹:精華,國粹,我國文華的精華。 固:堅定,穩固,結實。眾:需多眾人,眾志成城,團結力量。芳:芳香,花草的香味;美好的德行或聲名流芳百世。所:處所。
譯文:從前三代君王總結出我國文化的精華,穩固眾人[眾志成城,團結力量]美好的德行或聲名芳香的花草所以存在;
二、 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惟紉夫蕙芷;
雜:多種多樣的,不單純的,攙雜,混合。申:申明理由,申辯。椒:科類植物。菌:菌類。桂:常綠喬木。
豈:難到,卻。惟:惟有。紉:引線穿針。夫:一對,相對。蕙芷:蕙蘭和白芷。
譯文:攙雜多種植物集合在一起申辯理由椒科類與菌類喬木桂類植物,卻惟有紉一對蕙蘭和白芷;
三、彼堯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彼:知己,彼此。之:是省略的意識,是指禹帝。耿介:光明正直,耿直。
既:既能,既然。遵:依照,按照,遵循。道:道理,正當的事理。得:得到,獲得。 路:路途,途徑。
譯文: 彼此堯帝舜帝和禹帝卻光明正直,既能遵循正當的道理而獲得可行途徑;
四、 何桀紂之猖披兮, 夫捷惟徑以窘步;
何:表示疑問。猖:兇猛,狂棄,獨棄。披:裂開,披開。夫:一對蕙芷。惟:惟有。徑:實徑,捷徑。
窘:為難,難住。步:腳步。
譯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紂王獨棄 放肆披開了,一對蕙芷惟有的捷徑以困住停止了腳步;
五、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惟:惟有。 夫黨人:舊時稱為服勞役的人,夫役,私黨。路:路途,途徑。
幽:光線暗,幽禁。 昧:昏,糊塗,愚昧。險:可能遭受的災難。隘:險要的地方狹小。
譯文: 惟有夫役私黨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難以取勝;
總述:發揚中華先進文化,傳承歷史文明。歷史記載的美麗雅典中國國花蕙芷。以史為鑒,不忘國恥。愛國主義屈原滿腔熱血,寫出中華民族一家人遭難,中華大地血脈相親,當時昏暗時代,親族互相慘殺。愛國熱情屈原的心情卻是:「懷憂若若,愁思沸郁」。
屈原《楚辭七諫沉江》寫道:「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這句話是祖先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美德的根蕙芷。 北京圖書館藏拓北巍十二:「塼堂已構,蕙芷長埋,銘;茲懿德,寄之不朽。」中華民族永垂不朽。
蕙芷代表國家的精神和形象
愛國愛民,玉樹(芝通芷)芷蘭佳子弟; 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 ——1918年5月孫中山再題廣東省梅縣鬆口銅琶鄉謝逸橋宅愛春樓 「玉樹芷蘭」,語出《晉書·謝安傳》,喻有志可成才之子女。玉樹:用玉做的樹;芷蘭:指蕙蘭和白芷,眾領群芳的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將來可報效國家和人民。
中國人民的氣息蕙蘭花
中之人賞蘭之色喜歡其恬淡素雅,西之人賞蘭之色喜歡其濃艷妖冶。中國自古以十由於受到德、道、佛的思想的影響,由於「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影響,他喜歡「順天意」,「行折中」,喜歡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喜歡謙和素淡。-------李大釗
魯迅將蕙蘭寫進辛亥革命
一九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魯迅和周建人、王鶴照去游覽會稽山下大禹陵。出發前,魯迅將事先准備好的兩只油漆馬口鐵桶和一把銅 要大家帶上。到以大禹陵,瀏覽了禹廟、窆石亭,就上會稽山采蘭。後來,魯迅把這次上山的經歷,寫成《辛亥游錄》,刊在一九一二年二月出版的《越社叢刊》第一輯上,署名「會稽周建人喬峰」。
新中國新時代蕙芷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蘭芷溢香正是豐富新時代、新中華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 構建和諧文明社會,提倡 和諧文明蕙蘭象徵清廉堅貞的黨中央,白芷象徵無私貢獻的人民大眾。
少帥張學良將軍詠芷蘭詩:「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蕙蘭
朱德委員長游廣州蘭圃時,留下詩一首: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蕙芷花芳香味,而是社會安定、政通人和的象徵。 文學巨匠沈從文在名著《桃源與沅州》中欣然撰寫:「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還隨處可見。」芷草,芷:白芷,草:蕙蘭。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綿綿之情。芷蘭的清美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韻致,自然會贏得人們各種贊譽和喜愛, 正如洞庭第一長聯中所雲:「沅芷南芬,澧蘭北秀」。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鬱郁青青。 」 顏師古《幽蘭賦》:"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一個"秀"字將蕙芷品性概括無遺。梁宣帝《蘭詩》:"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蕙芷宋代向子湮《浣溪紗》詞上闕:"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淡更香饒,不將紅粉污高標。"當然這里的"高標"似指高出於幽花的綠葉,但其含義卻在贊美蕙芷風標靈風范,秀麗風范,千古傳誦品質。正如我們偉大的祖國鬱郁青青繁榮昌盛!秀麗河山!愛我中華!蕙芷!
緬懷毛主席1961年秋,看到我國古典屈原《離騷》原文"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捷惟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譯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紂王獨棄 放肆披開了,一對蕙芷惟有的捷徑以困住停止了腳步;惟有夫役私黨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難以取勝;」古今祖先對夫役私黨派痛恨之入骨,維護正義寧磕死而不移的精神。
毛主席沉思片刻,揮毫慎筆寫下《七絕、屈原》光輝詩篇。「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路沖向萬里濤。」 椒蘭:申椒, 蕙芷 。屈原《離騷》 蕙芷,蘭:蕙蘭 。 芷:白芷。 用蕙蘭和白芷象徵革命時代,黨和人民大眾緊密團結 賦予蕙芷來維護正義的革命精神和風范。
芷蘭生於深林時仍然芳香
《孔子家語·在厄》:「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譯文:芷蘭生長在深林,不會因為沒人欣賞就不美麗了。意思就是,一個品行好的 人,不論在哪裡,都會發光的。美德教育亦成為先秦時期儒家的共識。
這是孔子答子路的話。當時楚昭王聘孔子,孔子應聘而出於陳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候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於早派兵包圍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弦歌不衰」。這時子路說:「我聽說,做好事的老天報之以福,作惡的老天報之以禍。現在你老師積德懷義,而且身體力行很長時間,為什麼要困窮輊這樣啊?」於是孔子就列舉了歷史上伯夷叔齊、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賢德之人最後遭到不幸的事,說明夫遇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又舉了芷蘭不以無人而不芳作為生動的比喻來論證:「君子不為困窮而改節這一觀點。」
《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後來朱熹永蕙芷詩為《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斌欣賞《幽蘭賦》顏師古 ]
惟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儷嘉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冠庶卉而超絕,歷終古而彌傳。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木鮮,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競然。感羈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連。既不遇於攬采,信無憂乎翦伐。魚如陟以先萌,鵜雖鳴而未歇。願擢穎於金階,思結蔭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醞,耀華燈於百枝。 《周易》中「同心之言,其嗅加蘭」。譯文: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氣味象蘭花一樣芳香。
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蘭當為王者香」、「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枯萎了。陳之藩說:「是多少多少年的歷史,才產生一點傳統;是多少多少年的傳統,才產生一點風格。」《世外桃源》中也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芳草是指蕙芷。
潘天壽《題蘭石圖》詩:「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蕙芷已成為歷代贊美中華民族人格美德境界。
國花評選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晚清政府曾確定牡丹為國花,1929年南京民國政府曾創議梅花為國花,未付表決,但此後民國政府習慣上把梅花視作國花,如國軍將領的肩章、帽徽上都飾有梅花,南京民國陣亡將士紀念碑建築上多飾有梅花圖案。蔣政權遷至台灣後,大約在1962年,才由「行政院」正式發文明確梅花為「國花」。新中國以蕙蘭為建國國花,新中國改革開放後,不斷有設立國花的倡議和討論,如全國政協經常見到有關議案。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全國花卉協會舉行了一次國花評選,結論是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花作為輔助。但這一結論只止於協會的公告,並未進入任何立法程序。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仍沒有法定的國花。但民間清議頗多,也有一定共識。一般認為牡丹、梅花同是國花。在下認為,國花是一種民俗資源,與國旗、國徽不同,是民間的約定俗成,因而不必刻板。在下曾著文發表過意見,認為還是牡丹與梅花兩花並儀為妥。南方人偏愛梅花,北方人偏愛牡丹。牡丹是草本植物,梅花是木本植物。牡丹偏於象徵物質文明,梅花偏於象徵精神文明。牡丹象徵國家氣象,梅花象徵國民精神。兩者一陽一陰,一穠一淡,相輔並用,可以涵蓋多元(至少南北不同的)文化訴求。現今蕙芷是國花候選不是國花,但是現在全國對蕙芷宣傳支持活動就已經展開。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由於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於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但是也有人質疑稱:評選國花問題上,最要緊的是要有一套公開、公正的程序和標准,同時,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試想,如果還像1986年那樣,根本沒有引起公眾的參與熱情,十多億公民只投來可憐的15萬選票,卻要將這樣缺乏廣泛參與性的評選結果作為全國公認的「國×」介紹給全世界,這樣的評選活動到底是在凝聚還是在瓦解公眾的愛國熱情?
還有報道稱: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同年3月,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
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中國蘭是蕙蘭、白芷、月季、菊花、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迎春、桃花、映山紅、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梔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中國國花倡導者介紹
院士陳俊愉:1917年生,安徽安慶人。著名園林學家、園藝教育家,國際園藝學會梅品種國際登錄權威,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會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花研究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兩院院士中惟一一位園林花卉界人選,人稱「梅花院士」。首次評選梅花、牡丹花為中國「國花」推薦者。2005年全國人大評選後卻不符合中國政策,梅花、牡丹禁止評選後,為了中國國花早日評選,支持國內主張採取「一國兩花」並符合中國和民眾。
中國新聞發布會堅決反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為國花,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禁止牡丹為國花的決定。至此,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
在1994年的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葯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多個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地區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竟選2005年人大評選國花,由於牡丹雍容華貴,卻不符合中國政策。
世界部分國家(地區)國花
亞洲
中國國花--蕙芷(未定)
中國台灣--區花梅花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紫荊花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花蓮花
朝鮮--國花朝鮮杜鵑(金達萊)
韓國--國花木槿
日本--國花櫻花、菊花
寮國--國花雞蛋花
緬甸--國花龍船花
泰國--國花素馨、睡蓮
馬來西亞--國花扶桑
印度尼西亞--國花毛茉莉
新加坡--國花萬帶蘭
菲律賓--國花毛茉莉
印度--國花荷花、菩提樹
尼泊爾--國花杜鵑花
不丹--國花藍花綠絨蒿
孟加拉--國花睡蓮
斯里蘭卡--國花睡蓮
阿富汗--國花鬱金香
巴基斯坦--國花素馨
伊朗--國花大馬士革月季
伊拉克--國花月季(紅)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花孔雀、百日草
葉門--國花咖啡
敘利亞--國花月季
黎巴嫩--國花雪松
以色列國--國花銀蓮花、油橄欖
土耳其--國花鬱金香
歐洲
挪威--國花歐石楠
瑞典--國花歐洲白蠟
芬蘭--國花鈴蘭
丹麥--國花冬青
冰島--國花三色堇
俄羅斯--國花向日葵
波蘭--國花三色堇
捷克--椴樹
斯洛伐克--國花石竹、玫瑰
德國--國花矢車菊
塞爾維亞--國花桃花
克羅埃西亞--國花天竺葵
馬其頓--國花矢車菊
匈牙利--國花鬱金香
羅馬尼亞--國花狗薔薇
保加利亞--國花玫瑰、突厥薔薇
英國--國花玫瑰
愛爾蘭--國花白車軸草
法國--國花鳶尾
荷蘭--國花鬱金香
比利時--國花虞美人、杜鵑花
盧森堡--國花月季
摩納哥--國花石竹
西班牙--國花香石竹
葡萄牙--國花雁來紅、薰衣草
瑞士--國花火絨草
奧地利--國花火絨草
義大利--國花雛菊、月季
聖馬利諾--國花仙客來
馬爾他--國花矢車菊
希臘--國花油橄欖、老鼠�
北美洲
加拿大--國花糖槭
美國--國花玫瑰
墨西哥--國花大麗花、仙人掌
瓜地馬拉--國花爪哇木棉
薩爾瓦多--國花絲蘭
宏都拉斯--國花香石竹
尼加拉瓜--國花百合(姜黃色)
哥斯大黎加--國花卡特蘭
古巴--國花姜花、百合
牙買加--國花愈瘡木
海地--國花刺葵
多明尼加--國花桃花心木
南美洲
哥倫比亞--國花卡特蘭、咖啡
厄瓜多--國花白蘭花
秘魯--國花金雞納樹、向日葵
玻利維亞--國花向日葵
巴西--國花卡特蘭、毛蟹爪蓮
智利--國花野百合
阿根延--國花刺桐
烏拉圭--國花商陸、山楂
大洋洲
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桉樹
紐西蘭--國花桫欏、四翅槐
斐濟--國花扶桑
非洲
埃及--國花睡蓮
利比亞--國花石榴
突尼西亞--國花素馨
阿爾及利亞--國花夾竹桃、鳶尾
摩洛哥--國花月季、香石竹
塞內加爾--國花猴麵包樹
賴比瑞亞--國花胡椒
迦納--國花海棗
蘇丹--國花扶桑
坦尚尼亞--國花丁香、月季
加彭--國花火焰樹
尚比亞--國花葉子花
馬達加斯加--國花鳳凰木、旅人蕉
塞席爾--國花鳳尾蘭
辛巴威--國花嘉蘭
❻ 凍梔子花最後表達作者什麼之情
表達了作者的悲傷之情。
這句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
《人間草木》從汪曾_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朴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
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該書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人間草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