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羅蘭黃蠟石
⑴ 請問"滑蠟石"是什麼東西
什麼叫蠟石?蠟石又名黃蠟石,因石表層及內部有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蠟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摩氏硬度為6.5~7.5。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說蠟石最早發現於古代柬埔寨,當時柬埔寨叫「真蠟國」,該國向明朝皇帝上貢過一塊極品黃蠟石,所以,蠟石就以真蠟國的國名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為有蠟質,有人就說了,那應該叫蠟石啊,怎麼會叫黃蠟石呢?這與中國人的一個傳統觀念有關:黃色歷來為國人所愛,天地玄黃,黃色為正統色,另外,據現代研究表明,黃色與人類最協調的顏色之一,同時,蠟石中以黃色和白色佔大多數,那當然要稱其為蠟石,方顯美石本色。蠟石在我國分布很廣,兩廣嶺南一帶、遼寧鴨綠江畔、雲南地熱集中地都有分布,據說江浙一帶也有少量分布。蠟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終於形成蠟石,其中一部分蠟石靜眠山中,一部分則由河流搬運到江河中。蠟石成因可以又解釋為:蠟石是花崗岩的低溫熱液成因的石英脈。
黃蠟石如何分類?先按質地分,可以分為膠蠟、凍蠟、晶蠟、粗蠟這四種,簡單的說,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膠蠟、凍蠟,晶體粗的就是晶蠟,最差的、基本和石頭沒有多大差別的就是粗蠟。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沒有經過其他礦物質滲入的,紅色系主要是氧化鐵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黃色系主要是含錳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鐵成分礦物質滲入。當然,對質地和顏色的劃分,各地有不同的標准和叫法,在質地上,除了我說的那四種,還有的地方分油蠟、細蠟、蜜蠟、老蠟、新蠟、幼蠟等,在顏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麼褐色、鐵銹色、綠色、土黃、雞油黃、蛋黃、橘黃、雞血紅、彩色、灰白色、凈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羅蘭色等等。
黃蠟石為什麼是石中精品?中國的傳統賞石觀是:皺、瘦、漏、丑、秀、奇。對石之美的評價標準是:濕、潤、密、透、凝、膩。不用說,黃蠟石多少都具有了這些特點。所以,有的地方把黃蠟石稱為「石中之後」欲使之與田黃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稱為「佛光靈玉」,真是怎麼好怎麼說。而且,幾乎每個地方的人都說自己地方的黃蠟石是黃蠟石中的精品,遠非別處可比,連我也不能倖免。還有更多的溢美之辭,因為更像推銷,我就不說了。當然,怎麼贊美和如何稱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蠟石的確具備了讓玩石人喜愛的特質。
⑵ 黃蠟石是玉石嗎
黃蠟石是玉石。
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變質形成黃蠟石。所以結構緊密,韌性強,硬度6.5~7.5。
嶺南一帶是我國有歷史記載最早賞玩黃蠟石的地區,明清時期,廣東粵東和潮汕地區就己收藏本地的黃蠟石,據永安縣(今廣東河源市紫金縣)縣志記載:「永安產蠟石,貢於朝,盛於名也。」 永安蠟石在明清時期曾製作成鼻煙壺進貢朝廷。
(2)紫羅蘭黃蠟石擴展閱讀:
黃蠟石的特點
1、形奇
多數黃蠟石是觀賞石,它產自江河,歷經億萬年搬運和沖刷,產生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外形,如圓似方,像人似佛,奇山秀水,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具備了「漏、透、瘦、皺」傳統賞石要素。
2、皮好
黃蠟石是水沖石,水洗度高,表皮光滑,蠟質感強,多數有一層溫潤的包漿,特別是緻密度高的籽料手感超好,用手撫摸很光很滑,猶如嬰兒的皮膚,所以黃蠟石也有「玩皮」一說。
3、色多
黃蠟石以黃紅兩色為主色調,兼有粉色、綠色、黑色、淺藍、淺灰、白色、紫羅蘭等多種顏色,其中紅黃兩色為中華民族傳統的主色調,寓意喜慶和富貴吉祥。
⑶ 紫羅蘭黃蠟石值錢嗎可以雕刻的細蠟。
好的肯定值錢啊
⑷ 這是不是黃蠟石
樓主你好
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變質形成黃蠟石。所以結構緊密,韌性強,硬度6.5~7.5。
品質良好的黃蠟石有著田黃般的顏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鮮艷豐富。
黃蠟石的特點
1.形奇:多數黃蠟石是觀賞石,它產自江河,歷經億萬年搬運和沖刷,產生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外形,如圓似方,像人似佛,奇山秀水,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具備了「漏、透、瘦、皺」傳統賞石要素。特別是黃蠟石中的晶蠟,石表凹凸不平,紋路縱橫交錯,有如「筋骨裸露」,觀賞價值高,深受賞石愛好者歡迎。
2.皮好:黃蠟石是水沖石,水洗度高,表皮光滑,蠟質感強,多數有一層溫潤的包漿,特別是緻密度高的籽料手感超好,用手撫摸很光很滑,猶如嬰兒的皮膚,所以黃蠟石也有「玩皮」一說。
3.紋美:紋理是觀賞石的鑒評要素之一,黃蠟石的紋理很好,許多黃蠟石石體上顯露出花紋、圖案、斑點或文字,如梨皮、歌窯紋等,而更多的是色彩紋。彩蠟是黃蠟石中極具特色的一個石種,紋理以彩紋居多,多數呈紅黃綠三色,畫面渾然天成,主題突出,形象逼真,意境優美,是「天然的國畫」。
4.質優:除了觀賞性外,還有一部分黃蠟石具備玉的特徵,這也是近些年來黃蠟石受人推崇的主要原因。優質黃蠟石表層蠟質感強,密度高,油性足,玉化好,穩定性強,有「和田玉之溫潤、田黃之色澤、翡翠之硬度」,很適合玉石雕刻。從它的理化特性看,其顏色豐富,多呈蠟狀、油脂光澤,少數呈玻璃光澤;水頭較足,以半透明居多,冰種透明度極高;點測折射率為1.53—1.55,密度為2.53—2.66g/cm3,摩氏硬度為6.5—7,硬度與翡翠相當;韌性較好,僅次於和田玉,而優於翡翠。上品的黃蠟石籽料集凝結、脂潤、純凈、細膩於一身,給人以渾厚的感覺,十分符合我國傳統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含蓄、內斂的思想內涵。
5.色多:黃蠟石以黃紅兩色為主色調,兼有粉色、綠色、黑色、淺藍、淺灰、白色、紫羅蘭等多種顏色,其中紅黃兩色為中華民族傳統的主色調,寓意喜慶和富貴吉祥。色彩分布在表皮和石內,有的顏色豐富,同時有三種以上顏色;有的表內如一,顏色由表及裡,黃到石心;有的色差多變,有外紅內黃、外褐內紅、外黑內黃等多種混合色,適合雕刻中「巧色」的運用。當然,也有部分黃蠟石雖然表面色彩艷麗,但內部顏色變淺,這種石頭不適合深雕,而以薄藝技法雕琢多見。
由上可見,你手中的是一塊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蟾蜍黃蠟石。希望樓主希望,此寶可以增福增運喲!
⑸ 黃蠟石的價值
多數黃蠟石是觀賞石,它產自江河,歷經億萬年搬運和沖刷,產生形態各異回、造型奇特的外形,答如圓似方,像人似佛,奇山秀水,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具備了「漏、透、瘦、皺」傳統賞石要素。特別是黃蠟石中的晶蠟,石表凹凸不平,紋路縱橫交錯,有如「筋骨裸露」,觀賞價值高,深受賞石愛好者歡迎。
除了觀賞性外,還有一部分黃蠟石具備玉的特徵,這也是近些年來黃蠟石受人推崇的主要原因。優質黃蠟石表層蠟質感強,密度高,油性足,玉化好,穩定性強,有「和田玉之溫潤、田黃之色澤、翡翠之硬度」,很適合玉石雕刻。
(5)紫羅蘭黃蠟石擴展閱讀
黃蠟石以黃紅兩色為主色調,兼有粉色、綠色、黑色、淺藍、淺灰、白色、紫羅蘭等多種顏色,其中紅黃兩色為中華民族傳統的主色調,寓意喜慶和富貴吉祥。色彩分布在表皮和石內,有的顏色豐富,同時有三種以上顏色;有的表內如一,顏色由表及裡,黃到石心;有的色差多變,有外紅內黃、外褐內紅、外黑內黃等多種混合色,適合雕刻中「巧色」的運用。
當然,也有部分黃蠟石雖然表面色彩艷麗,但內部顏色變淺,這種石頭不適合深雕,而以薄藝技法雕琢多見。
⑹ 黃蠟石收藏需要注意什麼
1、質:黃蠟石的質地細膩程度、透光性及折射光線的柔和度,都是考慮其品版級的重要指標權。高品質的黃蠟石質地細膩,通體蠟質感很強,用強光手電筒照射時,透光性好,對光線的折射柔和,肉眼看不到晶體顆粒。另外,黃蠟石用為收藏,當然石質玉化度越高越好,一般來說膠蠟、凍蠟的玉化程度最好,晶蠟次之,粗蠟則基本和石頭沒有多大差別。
2、色:黃蠟石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以色重純黃為貴,以色彩鮮艷者為佳,比如黃紅這樣的顏色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說,黃蠟石的顏色愈鮮艷、愈純正、愈稀有,愈為上品。
3、形:黃蠟石的形狀奇特多樣,可用於雕刻,也可直接用作風景石,因此選擇一個形狀別致,且紋路細而具有獨特風韻的黃蠟石,價值肯定不菲。此外還要看石上有無臟點、石筋、蘿卜絲,有無裂紋缺口、有無死蠟等。
⑺ 請問一下這個黃臘石值錢嗎
要看抄黃蠟石的品質,顆粒細襲膩,顏色通透的黃蠟石價格不便宜,一般按照外形分觀賞石、料石等區別。
黃蠟石如何分類?先按質地分,可以分為膠蠟、凍蠟、晶蠟、粗蠟這四種,簡單的說,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膠蠟、凍蠟,晶體粗的就是晶蠟,最差的、基本和石頭沒有多大差別的就是粗蠟。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沒有經過其他礦物質滲入的,
紅色系主要是氧化鐵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黃色系主要是含錳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鐵成分礦物質滲入。分油蠟、細蠟、蜜蠟、老蠟、新蠟、幼蠟等,在顏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麼褐色、鐵銹色、綠色、土黃、雞油黃、蛋黃、橘黃、雞血紅、彩色、灰白色、凈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羅蘭色等等。
⑻ 黃蠟石要用什麼保養,
黃蠟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終於形成黃蠟石,其中一部分黃蠟石靜眠山中,一部分則由河流搬運到江河中。黃蠟石成因可以又解釋為:黃蠟石是花崗岩的低溫熱液成因的石英脈。
什麼叫黃蠟石?黃蠟石又名蠟石,因石表層及內部有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黃蠟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摩氏硬度為6.5~7.5。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說黃蠟石最早發現於古代柬埔寨,當時柬埔寨叫「真蠟國」,該國向明朝皇帝上貢過一塊極品黃蠟石,所以,黃蠟石就以真蠟國的國名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為有蠟質,有人就說了,那應該叫蠟石啊,怎麼會叫黃蠟石呢?這與中國人的一個傳統觀念有關:黃色歷來為國人所愛,天地玄黃,黃色為正統色,另外,據現代研究表明,黃色與人類最協調的顏色之一,同時,黃蠟石中以黃色和白色佔大多數,那當然要稱其為黃蠟石,方顯美石本色。黃蠟石在我國分布很廣,兩廣嶺南一帶、遼寧鴨綠江畔、雲南地熱集中地都有分布,據說江浙一帶也有少量分布。黃蠟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終於形成黃蠟石,其中一部分黃蠟石靜眠山中,一部分則由河流搬運到江河中。黃蠟石成因可以又解釋為:黃蠟石是花崗岩的低溫熱液成因的石英脈。
黃蠟石如何分類?先按質地分,可以分為膠蠟、凍蠟、晶蠟、粗蠟這四種,簡單的說,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膠蠟、凍蠟,晶體粗的就是晶蠟,最差的、基本和石頭沒有多大差別的就是粗蠟。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沒有經過其他礦物質滲入的,紅色系主要是氧化鐵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黃色系主要是含錳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鐵成分礦物質滲入。當然,對質地和顏色的劃分,各地有不同的標准和叫法,在質地上,除了我說的那四種,還有的地方分油蠟、細蠟、蜜蠟、老蠟、新蠟、幼蠟等,在顏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麼褐色、鐵銹色、綠色、土黃、雞油黃、蛋黃、橘黃、雞血紅、彩色、灰白色、凈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羅蘭色等等。
黃蠟石為什麼是石中精品?中國的傳統賞石觀是:皺、瘦、漏、丑、秀、奇。對石之美的評價標準是:濕、潤、密、透、凝、膩。不用說,黃蠟石多少都具有了這些特點。所以,有的地方把黃蠟石稱為「石中之後」欲使之與田黃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稱為「佛光靈玉」,真是怎麼好怎麼說。而且,幾乎每個地方的人都說自己地方的黃蠟石是黃蠟石中的精品,遠非別處可比,連我也不能倖免。還有更多的溢美之辭,因為更像推銷,我就不說了。當然,怎麼贊美和如何稱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黃蠟石的確具備了讓玩石人喜愛的特質。
雲南黃蠟玉的基本情況?龍陵縣,地處滇西南一帶,是雲南省保山市下轄的一個縣,與德宏相鄰,黃蠟玉在龍陵縣境內呈零星分布,儲量相對集中在龍陵小黑山的大爛壩一帶,周邊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該地區已經被當地政府採取措施封堵礦源,准備採取與公司合作的方式開發。所以現在在龍陵縣當地,買賣黃蠟玉都是違法行為,要沒收帶罰款的。龍陵縣政府還組織工作隊大抓偷采黃蠟玉料的人員,好一派熱鬧景象啊。但是前幾年裡挖采出來的黃蠟玉料石和目前當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麗兩大黃蠟玉市場流通。黃蠟玉因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錶面,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賭黃蠟玉料。很多做黃蠟玉生意的老闆,都是買進黃蠟玉毛料,對其進行切解,看玉料內部玉化度是否高、顏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沒有雜質等,並選擇性的將其中好的作成手鐲、掛件、手珠、雕件等工藝品。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翡翠賭石啊?黃蠟玉料,在龍陵當地人眼中的分類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為水沖料、山料、瓦溝料、板料、老蠟料、新蠟料等,水沖料又叫水沖石,因為水流長期沖刷,表面油光滑溜,適合做賞石擺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經過打磨拋光做擺件、工藝品。瓦溝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鐲、掛件等高檔工藝品,老蠟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質地堅密、礦物成分滲入較好的,新蠟料指質地不夠細膩,礦物質滲入差的。對顏色的分類,當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顏色有雞油黃、雞血紅、死黃、春色、透白、糯白、福祿壽、四彩、青白、飄血絲、蜂蜜黃等等。
雲南黃蠟玉的名稱來歷?雲南黃蠟玉原被當地人稱為黃蠟石。在上個世紀,雲南龍陵及其周圍縣市的人就知道龍陵有一種叫黃蠟石的石頭,硬度很高,大部分為黃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頭一起做為農村宅基地的下腳料和村裡道路的鋪路石。現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謝改革開放,使全國各地的人員流動性增大,兩廣一帶到雲南經商的人逐漸聽說了龍陵的黃蠟石。這人啊,生活富裕後,當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層次的東西,加上兩廣一帶歷來就產黃蠟石,也有很多喜愛黃蠟石的人,所以呢,龍陵黃蠟石當然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被兩廣一帶的商人們看中,開始收購。然後贊美一下我們的勞動人民,歷史無數次的證明了他們是最聰明的----外地人來大量收購,當然引起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注意---解說一點,雲南山區多,壩區少,一般住在山區的大多是農民同志,他們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購,無疑是為他們增加了除種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後,龍陵當地也開始有很多人做黃蠟石的生意了,這一階段,黃蠟玉還叫黃蠟石。2005年,一部分玩黃蠟石的人開始對黃蠟石進行雕刻和內部構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闆更是買來大批的黃蠟石原料切開做手鐲、掛件等工藝品。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們居然發現龍陵的黃蠟石內部的玉化度相當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種,原來這東西切開來做手鐲和掛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參照樹化石改稱樹化玉的慣例吧,這樣,黃蠟玉的名稱就出來了。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這一名稱的,覺得比較客觀,符合實際,因為其玉化度高,稱為玉不為過。但是半年之後,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就出來了:有些人覺得黃蠟玉的名頭還不夠響亮,就給黃蠟玉重新命名為「龍陵玉」和「龍陵黃玉」,這就是我所不贊同的了。最簡單的原因:黃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稱,托帕石是不同於黃蠟玉的寶石。改黃蠟玉為「龍陵黃玉」或「龍陵玉」,一是容易把兩者混淆,二是屏棄了黃蠟玉是黃蠟石的本質,不倫不類,三是地方概念太重,顯然用心不良。
黃蠟玉如何賞析?並非所有的黃蠟玉料都可以做成黃蠟玉工藝品,我在前面曾說過「賭石」,也就是說,切解黃蠟玉料也有風險和賭性,而且很重。有的黃蠟玉料,表面細密透膩,切開後內部卻是爛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氣沉沉,切開後卻是金玉滿腹。所以,黃蠟玉工藝品也就註定了從一開始就會走高價路線:因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賞析黃蠟玉工藝品的好壞和貴賤,首先要從其名稱上入手。石之美者為玉,既然從黃蠟石改稱為黃蠟玉,那最基本的當然是要玉化度好的才能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