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病毒鬱金香

病毒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1-01-17 12:26:11

鬱金香碎色病毒的生物學


血清學:
該病毒是個很好的免疫原,其抗血清滴度范圍在1/1280~1/10240之間。在DAS-ELISA中使用的結合稀釋度通常是1/1000。在荷蘭的鬱金香鱗莖在儲藏期間進行常規測試(Derks et al., 1982;Schadewijk and Eggink, 1982;Asjes, 1990, 1997)。對於微沉澱素實驗,可用硫酸銨沉澱該病毒。在提取汁液前,將感病葉片在50度的水中浸泡可增強稀釋的最高度。沉澱是絨毛狀(鞭毛)類型。
關系:
STBV與兩種同源抗血清和抗MTBV抗血清反應,但MTBV不與任何一種抗血清反應,推測可能是存在的病毒太少的緣故(van Slogteren & de Vos,1966)。McWhorter(1938)的觀察推測,MTBV不保護STBV的超級侵染:他用STBV接種鬱金香顯示自我碎色,5/9反站為完全碎色。鬱金香碎色病毒是馬鈴薯Y病毒屬的一個成員(Brandes & Wetter,1959);Bartels(1971)發現它與煙草蝕刻病毒的血清學關系較遠,與兩種陽性的異源抗血清交叉反應。雖然,鬱金香碎色病毒可與天仙子花葉病毒的抗血清反應,但天仙子花葉病毒不能與鬱金香碎色病毒的抗血清反應。血清學相關病毒:Tobacco etch (SDI: 5) and henbane mosaic viruses (SDI: 7)。血清學不相關病毒:Alstroemeria mosaic, bean yellow mosaic, clover yellow vein, Columbian datura, hippeastrum mosaic, iris mild mosaic, lettuce mosaic, narcissus yellow stripe, potato A, potato Y or turnip mosaic viruses.
細胞病理學:
在寄主植物的所有部分中發現病毒粒子;在細胞質中(游離或成束,但不在葉綠體或線粒體中)。在侵染細胞中存在包含體;在細胞質或病毒胞漿中呈結晶狀(N.B. 不同於由百合無症病毒所產生的X體;McWhorter, 1940)或風輪狀。McWhorter(1941)採用光學顯微鏡,在感病鬱金香葉片的表皮細胞中發現兩類細胞內內涵體。採用超薄切片的電子顯微鏡,Yamaguchi,Kikumoto & Matsui(1963)在染病鬱金香花瓣中可觀察到平行粒子束,T.C.Allen(pers.comm.)在鬱金香和百合的侵染細胞中發現風輪狀內涵體。
注意:感染了黃瓜花葉病毒的鬱金香顯示出的花碎色,可與鬱金香碎色病毒所導致的碎色混淆,但由於花瓣邊緣的限制極易區分(van Slogteren,1966)。在百合中,有時可同時發現鬱金香碎色病毒與百合無症病毒(van Slogteren,未發表),早期由Civerolo,,Semancik & Weathers(1968)和Allen & Lyons(1969)描繪。Brierley & Smith(1941)在百合科中報道了四種新增的鬱金香碎色病毒的寄主(Calochortus sp.、Fritillaria pudica、Zygadenus fremontii和Ornithogalum thyrsoides)。然而,該報道有待證實,因為在這些實驗中所用的來自百合的病毒有可能污染了百合無症病毒。
遺傳組成:
基因組由單鏈線形RNA組成,大小約10 kb。序列參考Langeveld et al., 1991;百合分離物基因組的3′末端的1586核苷狻。復制不依賴輔助病毒。
合成鬱金香碎色病毒-鬱金香RNA的cDNA並克隆到Escherichia coli.中。通過限制性酶切分析、點免疫結合分析和部分測序鑒定一個含有4.5 kb插入的克隆。該克隆的3'末端的1479個核苷酸的序列測定顯示,該序列包括一個開放讀碼框(ORF),接著是跟著255個核甙酸的非轉錄區域和一個poly(A)區域。推測的氨基酸序列包括預測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C末端和外殼蛋白質。谷氨酸-丙氨酸二肽作為在外殼蛋白質的N末端的假設的NIa 蛋白酶切割點鑒定 (Ohira et al., 1994)。
鬱金香碎色病毒、鬱金香頂端碎色病毒,鬱金香帶狀碎色病毒、倫布蘭特鬱金香碎色病毒和百合斑點病毒(鬱金香碎色病毒-百合)由血清學和特定馬鈴薯Y病毒PCR反應作為馬鈴薯Y病毒特徵。如果碎色病毒是不同的病毒或是一個病毒的不同株系,由擴增的341bpDNA片段的序列分析(Langeveld et al., 1991)涵蓋的馬鈴薯Y病毒外殼蛋白順反子的保守區域而決定。碎色病毒表現為不同的病毒,而人們發現鬱金香頂端碎色病毒是鬱金香花葉病毒的相關株系 (Dekker et al., 1993)。

⑵ 鬱金香有哪些病蟲害

1.菌核病

患病後鱗片上出現黃色或褐色稍隆起的圓形斑點,在內部略凹處產生菌核侵染莖部,產生橢圓形病斑,在地表處產生菌核。

【防治方法】

(1)栽種前進行土壤消毒;

(2)發病後立即拔除患病植株,並噴灑18%波爾多液或代森鋅500倍液。

2.病毒病:病毒病是使鬱金香種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害鬱金香的病毒有多種,我國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1)花葉病毒:受害的葉片出現黃色色紋或微粒狀斑點,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若有蟲害要注害及時防治蚜蟲和鏟除雜草。

(2)碎色病害:患病植株的葉片上形成花葉、淡綠色或淺灰白色斑紋,在紫色或紅色品種的花瓣上,出現碎色症狀,或大小不等的斑點,在白色或淺色的花瓣上,出現碎色症狀則不太明顯,重病的植株生長不良,葉緣呈波紋狀或扭曲。

【防治方法】

(1)對新進的鬱金香種球,應該採用莖尖培養與熱處理相結合的方法脫毒,建立無病毒母本園,以獲取無毒苗;

(2)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並銷毀,以減產毒源;

(3)噴灑殺蟲劑,防治傳播的蚜蟲;

(4)鬱金香最好不與百合屬植物毗鄰種植,避免相互傳染病毒。

3.基腐病

主要危害球莖和根。病毒多發生在球莖基部,初期出現灰色凹陷小斑,邊緣呈暗褐色,爾後發展為灰白色或褐色軟腐,並有酸臭味,感病組織最後皺縮、變硬,呈干腐狀,外有白色或粉紅色霉和孢子粉塊。

病原是鬱金香尖鐮孢菌。該病菌在感病球莖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在乾燥天氣適當提前收獲球莖,盡可能避免日灼傷、擦傷,或其他損傷。挖掘出的球莖在48小時內,用苯來特1000~1200倍液浸漬15~30分鍾,有利於防病。②貯藏球莖不宜堆積過高,最好排成薄層,並需保持冷涼、乾燥、通風的環境條件。③及時挖除有病球莖,並銷毀。

4.灰霉枯萎病

又名鬱金香火疫病、鬱金香褐色斑點病。鬱金香的葉、花和球莖均可受害。常引起葉片、花變褐色,最後枯萎。幼葉伸展時即可被侵染。葉片病斑初為淡黃色,呈圓形或長圓形,稍凹陷,有深色水漬狀邊緣。後期病斑擴大,變為灰褐色。當病斑發生於葉緣時,引起葉片向一側卷皺。當天氣潮濕時,病部覆蓋大量灰色霉層。花被侵染後,產生淺褐色病斑,隨後病斑逐漸擴大,並變為深褐色,最後枯萎。

由鬱金香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通過雨水和氣流傳播。

【防治方法】①病毒較重的圃地,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是防治灰霉枯萎病的有效措施。②改進灌水方式,不直接對植株澆水(即通常的上方澆水),以免病菌借水滴飛濺傳播;控制使用氮肥,因氮肥過多能促進發病。③收獲時避免損傷球莖,並剔除有病球莖集中處理。留種的健康球莖應貯藏在冷涼、乾燥和通風處。④發現病株及病球莖,立即拔除並銷毀。⑤植株發病期,可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保護,也可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噴霧。

5.球莖腐爛病

感病球莖產生暗褐色凹陷病斑,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後期球莖呈朽木狀干腐。該病在生長期植株的地上部分也可表現症狀,即在幼芽和嫩葉頂部出現水漬狀病斑,病健組織界限清晰,病部常覆蓋一層青黴。由感病球莖長出的植株,通常矮縮、失綠,不能開花,或花呈畸形,且提前枯萎。

引起鬱金香球莖腐爛有兩種真菌,即圓弧青黴菌和叢花青黴菌。這兩種青黴菌寄主范圍較廣,除鬱金香外,還可危害風信子、水仙和其他百合科值物的鱗莖。受損傷的球莖最易發病,因此機械損傷、灼傷與蟲害造成的傷口,均與病害發生有密切關系;陰涼的環境有利於病菌侵染;貯藏場所通風不良和悶熱時,病害發展迅速。

【防治方法】①保護球莖不受損傷,在栽培和貯藏期間的各種操作,應盡可能避免使球莖受到各種損傷,減少發病。②保持良好的貯藏環境,貯藏場所要通風良好、保持乾燥、清潔和適宜的濕度,使其不利於病害發生。③及時清除有病的球莖,並集中處理,減少傳染源。

6.根虱

在土中食害鱗莖,鑽入表皮內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長衰弱,或易於腐爛或誘發病害。防治方法可將帶蟲的鱗莖放入稀薄石灰水中浸10分鍾,取出沖洗干凈,即可殺死根虱。

⑶ 「鬱金香感染了病毒怎麼辦」

碎錦鬱金香因感染了病毒而成為一種名貴的觀賞花卉,你可以對一部分鬱金香進行專門的培育,說不定也能培育出一個新的品種呢,如果真的是病毒入侵還是參考下面的防治方法來處理吧:

灰霉病(枯萎病、疫病) 葉、花葶、花蕾、鱗莖 最初葉片邊緣出現灰色蠟層和黃色斑點,逐漸蔓延至葉面,植株發育不良或死亡。嚴重時,鱗莖腐爛。 多雨而冷涼的早春易發生。

真菌病害由真菌孢子傳染。
(1)鱗莖貯存在通風乾燥處,種前用0.2%-0.6%升汞水溶液浸泡30-60分鍾。

(2)生長期內,經常檢查植株是否已感染病害,要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

(3)開花前每半月噴灑波爾多液

青黴病 鱗莖 外膜腐爛,在腐爛的棕色外膜組織上覆蓋大量的青黴菌孢子 貯存時通風不良,空氣濕度大。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降低保護力。機械或蟲害損傷鱗莖。

青黴菌
(1)嚴格挑選出帶病菌孢子、機械或蟲咬損傷的鱗莖,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的鱗莖等,不得與健康鱗莖接觸。

(2)貯存庫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3)種植前鱗莖用滅菌靈水溶液浸泡消毒。

病毒病(毒素病、花瓣雜色病) 花瓣,葉片 花瓣出現各種形狀和各種顏色的細條紋或斑點。植株發育弱,花小而畸形,小鱗莖繁殖力差。條紋或斑點的顏色和原來花朵應有的顏色相比,時淺時深。葉片邊緣變淺綠色。 傷口;病毒、蟎和機械損傷導致汁液外流感染。 及時拔掉病株燒掉。深埋帶病鱗莖。消滅刺吸式口器的昆蟲。減少機械損傷。消毒工具。按期倒茬,貯存庫消毒,調節溫濕度。
枯萎病 花、葉、鱗莖 生長緩慢,葉色變黃,花莖短,開花不好。鱗莖上出現淺褐色腐爛斑點,其上由一層真菌孢子形成的淡紅色蠟層。 生長發育期和鱗莖貯存期均可發生,氣溫超過20度,有受害的危險。

真菌病害。
葉片變黃時,挖出植株燒掉。貯存庫內溫濕度不易過高。消毒鱗莖。
腐爛病 鱗莖 鱗莖內部由白色變為灰色或紅灰色。外部鱗片間產生菌核或布滿灰白色的菌絲層,鱗莖逐漸干腐。外鱗片水漬樣腐爛發臭。 連作期超過2年以上,鱗莖收獲時,土壤內水分過多。土壤板結,溫度過高。機械損傷,鱗莖表面未乾時,堆放過厚。貯存庫內過熱過濕,通風不良。
菌核病 鱗莖、葉片、花瓣、莖、根系 白色鱗片上出現黃色、褐色微微突起的圓形斑點,鱗莖北部微凹處產生菌核。葉片有白色斑點,沿葉脈發展擴大。花色變淡,花瓣有白斑,逐漸皺縮乾枯。莖出現長橢圓形灰白色病斑。幼苗早期死亡或不出苗。 及時拔除病株。消毒種植穴,用14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土壤消毒,鱗莖消毒。
斑葉病 葉片、花瓣 葉脈間出現淺色條紋和斑點,逐漸擴展,終至全葉變為黃綠色,葉緣呈波狀彎曲。花瓣出現白、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掉。噴灑消滅蚜蟲的葯液。
根虱 鱗莖 鱗莖生長不良或腐爛 波美2度石硫合劑浸泡鱗莖。二硫化碳氣體熏蒸鱗莖兩晝夜,1.5-2.5kg/1000m2。
蟎 鱗莖、花芽 整個植株粉腐而死亡 鱗莖貯存時濕度過大,栽培地排水不良,濕度過高。 挑出帶蟎地鱗莖深埋。健壯鱗莖迅速乾燥,摘掉老根和老腐鱗片。入庫時,撒硫磺粉或熟石灰。有傷口的鱗莖浸入0.1%敵百蟲水溶液中,消毒30分鍾,晾乾入庫。
蚜蟲 枝、葉、花 植株生長不良,扭曲變小 天氣乾旱炎熱 0.1%3911、馬拉硫磷、樂果乳劑噴灑植株2-3次,每10天一次。貯存庫撒硫磺粉。

⑷ 鬱金香碎色病毒的寄主植物


主要寄主:
Tulipa(鬱金香)。次要寄主:百合屬(百合花)。
診斷品種:
Lilium formosanum-用染病鬱金香的花瓣、葉片或鱗莖的抽提物摩擦接種秧苗後2周內,在葉尖出現斑駁或條紋症狀。後期葉片和花產生扭曲(Brierly & Smith,1944;Yamaguchi,1958)。Tulipa hybrids - 碎色花。Tulipa spp. and Darwin hybrids - 碎色花和變色葉。Lilium spp. and Mid-Century hybrids -葉片變色並惡化。
診斷性非感病寄主品種:
已知不能感染任何指示性草本品種。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Hyacinthus orientalis 和 Hippeastrum hybrim.
繁殖品種:
鬱金香變種Croisette、Grand Pride和Palijas是病毒純化的好來源。
Lilium varieties Concorde and Sterling Star.
分析品種:
沒有局部損害的報道,但Lilium formosanum (W) 可用。
感病寄主品種:
Calochortus、Fritillaria pudica、Lilium (cvs Concorde, Sterling Star)、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Ornithogalum thyrsoides、Tulipa、Tulipa hybrids、Zigadenus fremontii、Insusceptible host species、Allium cepa、Amaranthus retroflexus、Atriplex hortensis、Avena sativa、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Chenopodium murale、Chenopodium quinoa、Crotalaria spectabilis、Cucumis sativus、Datura stramonium、Glycine max、Gomphrena globosa、Hippeastrum hybrim、Hyacinthus orientalis、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Nicotiana clevelandii、Nicotiana glutinosa、Nicotiana tabacum、Petunia × hybrida、Phaseolus vulgaris、Saccharum officinarum、Secale cereale、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Torenia fournieri、Vicia faba、Vigna unguiculata、Zea mays、Zinnia elegans。
包含感病寄主品種的屬:
Calochortaceae (1/1)、Hyacinthaceae (1/2)、Liliaceae (6/6)、Melanthiaceae (1/1)
包含非感病品種寄主的屬:
Alliaceae (1/1)、Amaranthaceae (2/2)、Amaryllidaceae (2/2)、Chenopodiaceae (4/4)、Compositae (1/1)、Cucurbitaceae (1/1)、Gramineae (4/4)、Hyacinthaceae (1/2)、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5/5)、Scrophulariaceae (1 /1)、Solanaceae (5/5)、Tetragoniaceae (1/1)。
寄主范圍的注釋:
Brierley and Smith (1944)接種自66個屬和帶有鬱金香碎色病毒的22 屬中的79個雙子葉品種,後通過接種到Lilium formosanum檢測。所有檢測是陰性的,但並沒有命名這些物種,進一步的測定亦證明了39個單子葉物種是非感病的。寄主范圍信息的來源:Brierley and Smith (1944)。
影響植物階段:
開花階段。受影響的植物部分:花序。

⑸ 鬱金香X病毒病病原有哪些特性

病毒名稱:鬱金香X病毒Tulip.virus.X(TVX)。病毒提純:Mowat(1982)描述的提純步驟:新鮮或冰凍病葉,加內0.067mol/L(pH7)磷酸鹽緩沖液(含10mmol/L乙二胺四醋酸EDTA),提取病汁,兩遍PEG沉澱病毒(容8%PEG,分子質量6000u,0.2mol/LNaCl),兩或多次差速離心進一步提純,易得到500μg病毒/每克病葉。制劑有強雙折射性,所含核酸,足夠制備定向樣品,估算其分子質量和進行X-光衍射分析(Radwan,Wilson.&.Duncan,1981)。另一提純步驟:病汁經木炭和DEAE纖維素粉澄清,再用次乙醯塑料過濾,病毒得率約100μg/g病葉。病毒理化特性:①病毒粒子。絲狀粒子,約495nm×13nm。沉降系數(S20,w)約102.S。A260/A280為1.28~1.33。②核酸。含量約為粒子重的8%,可能為單鏈RNA,分子質量2.05×10^6u(以乙二醛變性RNA,經瓊脂糖凝膠電泳估算)。③蛋白。單一多肽,分子質量約為22500u(經聚丙烯醯胺/SDS凝膠電泳估算),偶爾檢出另一微量的多肽,分子質量約19000u,可能是其降解物。

⑹ 鬱金香的病毒病要怎樣防治

鬱金香的病毒病是使鬱金香種質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害鬱金香的病毒種類較版多,權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受到花葉病毒侵染的植株葉片上出現黃色條紋或微粒狀斑點,在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受到碎色病毒侵染的植株花上出現淺黃色或白色條紋或不規則的斑點,在紅色或紫色品種上產生碎色花,葉片上產生獨特的斑駁。受害後植株生長不良、矮化,同時鱗莖的數量減少。

⑺ 下列關於鬱金香碎色病毒錯誤的是() A 病毒侵入鬱金香後能改變鬱金香的某些特徵 B 侵染鬱金香使其

B:它們的顏色由葉肉中的無色或黃色質體決定。感染植物表現為葉片斑駁

⑻ 鬱金香有哪些病毒病

鬱金香的病毒病,在全世界廣泛發生。受病毒病危害的鬱金香鱗莖生長量減少,植株產生獨特的條斑、褪色斑,花紋,品質下降,且往往開花期延遲。常見的病毒病有鬱金香碎色花瓣病,鬱金香花葉病、鬱金香壞死病、鬱金香條斑花葉病等。現重點介紹前三種病毒病。

(1)鬱金香碎色花瓣病

①症狀:鬱金香碎色花瓣病主要表現在花朵上,在同一朵花上花瓣的顏色深淺不同,有的加深,有的正常,有的卻變淺形成鑲色的花瓣,故稱為「碎色」。有的碎色呈斑駁狀,有的呈條紋狀,有的大部分呈白色或淺黃色。受害葉片會出現顏色較淺的斑紋或條紋。受害鱗莖發育不良,植株變矮小,生活力下降。

②發生規律:鱗莖帶毒。在生長期通過蚜蟲傳播,在鱗莖貯藏期,由鬱金香圓尾蚜傳播。對於此病毒,重瓣品種比單瓣品種更易感染。

③防治方法:一旦發生,無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故要加強農業防治和病蟲害防治。在發病的棚室里,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抑太保1500倍液噴灑防治蚜蟲,減少蚜蟲傳播病毒的機會;鱗莖貯藏前,也需用80%敵敵畏乳液8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液2000倍液噴灑貯藏室及存放容器。

(2)鬱金香花葉病

①症狀:感染花葉病的鬱金香葉片出現黃色條紋或雀斑狀斑點,有時產生壞死斑;花呈暗色或深色斑點。生長發育受影響;症狀嚴重時,球莖長不大,危害重大。

②發生規律:此病系黃瓜花葉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土壤傳播,也可通過蚜蟲進行非持久性傳播。

③防治方法:同鬱金香碎色花瓣病防治方法,此病發生,無有效的防治措施,故嚴格土壤消毒,加強蚜蟲等傳播媒介的殺滅。

(3)鬱金香壞死病

①症狀:葉、莖、花蕾及花瓣產生紡錘形的壞死斑,嚴重的植株枯死,球莖內的維管束變色。

②發生規律:鬱金香壞死病主要由煙草壞死病毒所致,此病可通過土壤傳播,機械傳播,球莖也可帶毒傳染。土壤水分高時,發病較多。

③防治方法:嚴格土壤消毒;種植、換盆時操作小心,避免出現機械傷口;降低土壤水分。

⑼ 鬱金香碎色病毒的介紹

鬱金香碎色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科。主要寄主為鬱金香,次要寄主為百合屬。在鬱金香生長的所有溫帶地區,特別是在生長季節早期蚜蟲介體豐富的歐洲南部很普遍。

熱點內容
亞洲經典七夕電影 發布:2025-07-13 13:48:23 瀏覽:466
情人節到了的說說搞笑 發布:2025-07-13 13:47:45 瀏覽:433
情人節包小姐 發布:2025-07-13 13:28:53 瀏覽:346
國寶荷花 發布:2025-07-13 13:14:38 瀏覽:418
國際盆景大師 發布:2025-07-13 13:10:34 瀏覽:7
丁香茴香酒 發布:2025-07-13 13:07:57 瀏覽:211
荷花木蘭果實 發布:2025-07-13 12:56:35 瀏覽:221
插花大神 發布:2025-07-13 12:45:04 瀏覽:46
微鉤花束荷花 發布:2025-07-13 12:25:23 瀏覽:998
猴子七夕節返場皮膚 發布:2025-07-13 12:20:54 瀏覽:364